病人終端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病人監(jiān)控終端領域,尤其是病人終端系統(tǒng)。該終端系統(tǒng)包括:病人終端底座、APP應用、服務器端。病人終端底座為平板電腦、手機底座,同時,病人終端底座為模塊化可拼接基座,包含一系列的接口,可插拔式組裝上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有線模塊、無線模塊等模塊,實現(xiàn)平板電腦、手機對以上模塊的控制;病人終端底座內置加密模塊,手機、平板電腦只有連接通過基座才能與服務器端通訊,才能通過服務器安全認證。APP應用安裝于連接到底座上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通過APP應用自動識別、顯示和控制各底座上醫(yī)療模塊,并與服務器端實現(xiàn)通訊。服務器端內置安全驗證系統(tǒng)與HIS等系統(tǒng)聯(lián)接,與病人終端和與之連接的平板電腦、手機組成加密通訊和安全驗證體系。
【專利說明】
病人終端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病人監(jiān)控終端領域,尤其是病人終端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I⑶重癥監(jiān)護系統(tǒng)價格昂貴,同時,各種醫(yī)療設備都具有自己的顯示和處理系統(tǒng),設備眾多,占地面積大,線路復雜。
[0003]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醫(yī)療設備家庭化發(fā)展,給醫(yī)療設備的小型化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0004]隨著智能設備在醫(yī)療行業(yè)的應用,醫(yī)院網絡安全面臨嚴重的挑戰(zhàn)。目前醫(yī)院部分采用家庭血糖儀,以及醫(yī)生使用帶藍牙手持設備。在使用時需要進行無線匹配等復雜操作,使用復雜,學習成本比較高。
[0005]家庭醫(yī)療設備都有自己獨立的CPU、無線、藍牙等元器件,分別購買無疑增加整體使用成本。
[0006]同時,病人住院期間,由于醫(yī)護資源緊張問題,病人缺泛指導,利用手持移動設備為病人提供醫(yī)病指導,以及時與醫(yī)護人員進行及時溝通,有利于提高治病效果,改善醫(yī)患關系O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進一步小型化醫(yī)療監(jiān)護端,并利用通用的平板電腦和手機,通過模塊化方式組成病人終端,通過現(xiàn)有高性能的平板和手機完成現(xiàn)有醫(yī)療傳感器集成,有效降低普通病床使用設備的成本;同時,使用平板電腦和手機等移動設備,有效加強醫(yī)護人人員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治病過程追蹤,改善醫(yī)患關系;集成安全加密功能,保證系統(tǒng)與醫(yī)療HIS等系統(tǒng)的安全連接;通過插拔方式連接各種傳感器,省去了無線連接密碼驗證等過程,降低操作難度和復雜度,醫(yī)療傳感器采集信息直接與病人和HIS系統(tǒng)對接,實現(xiàn)自動化記錄和追蹤,避免人員輸入的誤差和差錯。
[0008]本發(fā)明提供的病人終端包括:病人終端底座、APP應用、服務器端。
[0009]所述病人終端底座為平板電腦、手機底座;平板電腦、手機連接到基座上可實現(xiàn)對基座上插撥模塊控制。
[0010]進一步地,病人終端底座為模塊化可拼接基座,包含一系列的接口,可插拔式組裝上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有線模塊、無線模塊等模塊,實現(xiàn)平板電腦、手機對以上設備的控制。
[0011]進一步地,病人終端底座內置手機和平板電腦連接模塊,這些模塊為USB、MiniUSB、觸點、無線USB等模塊,可以方便的將手機和平板電腦連接到基座上。
[0012]進一步地,病人終端底座內置芯片和系統(tǒng),對于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等組裝模塊信息進行識別,將信息傳送給平板電腦和手機,同時,將以上模塊采集信息傳給平板電腦和手機,將手機上的控制指令轉化為各模塊的控制指令。
[0013]進一步地,病人終端底座內置電池和電源,通過電池和電源為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無線模塊、有線模塊等組裝模塊提供電力驅動。
[0014]進一步地,病人終端底座設有固定裝置,可將病人終端固定于墻上、桌上、或者輸液桿上等地方。
[0015]進一步地,病人終端底座內置加密模塊,手機、平板電腦只有連接通過基座才能與服務器端通訊,才能通過服務器安全認證;
[0016]進一步地,所述APP應用安裝于連接到底座上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通過APP應用自動識別、顯示和控制各組裝模塊,并與服務器端實現(xiàn)通訊;
[0017]進一步地,服務器端內置安全驗證系統(tǒng)與HIS等系統(tǒng)聯(lián)接,與病人終端和與之連接的平板電腦、手機組成加密通訊和安全驗證體系;
[0018]進一步地,服務器端針對各病人終端底座組裝模塊設有控制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病人信息的遠程監(jiān)控、預警和對基座上連接的模塊控制管理。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病人終端底座不意圖;
[0021]附圖標記:
[0022]1-底座2-連接模塊3-呼叫按鈕
[0023]4-連線呼叫按鈕5-接撥連接接口; 21-數據線
[0024]41-呼叫按鈕連 6-固定裝置;
[0025]接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7]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8]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0029]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病人終端底座不意圖;
[0030]如圖病人終端底座1,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可固定在病人終端底座I上。病人可以通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了解個人病歷病情、治療計劃、處方、用藥等。醫(yī)護人員通地平板電腦核對病人使用便攜診療模塊檢查病情。
[0031]如圖1,病人終端底座I上設有連接模塊2,連接模塊2通過連接模塊數據線21與底座內部的電路板連接。連接模塊2為USB、MiniUSB、觸點、無線USB等模塊,該模塊卡在基座上,也可從基座上取下來,隨平板電腦移動。本示意圖采用連線的形式與平板和手機連接,連接模塊還可采用無線的方式與基座連接。
[0032]如圖1,病人終端底座I上設有多個按鈕,呼叫按鈕I為示例,通過呼叫按鈕可呼叫醫(yī)生和護士。按鈕還可增加其它功能性按鈕。
[0033]如圖1,病人終端底座I上設有連接線方式呼叫按鈕3,呼叫按鈕3通過呼按鈕連接線31與底座I上的電路板連接。方便行動不便的病人使用。
[0034]如圖1,病人終端底座I上設有多個模塊連接口 5,通過連接口 5與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等模塊連接。實際實施時,部分模塊轉為內置。
[0035]如圖1,病人終端底座I內設有電路塊,集成芯片和系統(tǒng),對插入基座上的模塊和設備進行自動識別、信息傳遞和控制。
[0036]如圖1,病人終端底座I內設有固定裝置6,固定裝置6未畫出,可將病人終端固定于墻上、桌上、或者輸液桿上等地方。
[0037]如圖1,病人終端底座I內設有加密模塊,手機、平板電腦只有連接通過基座才能與服務器端通訊,才能通過服務器安全認證;服務器端內置安全驗證系統(tǒng)與HIS等系統(tǒng)聯(lián)接,與病人終端和與之連接的平板電腦、手機組成加密通訊和安全驗證體系;服務器端針對各病人終端底座組裝模塊設有控制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病人信息的遠程監(jiān)控、預警和對基座上連接的模塊控制管理。
[0038]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主權項】
1.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病人終端底座、APP應用、服務器端; 所述病人終端底座為平板電腦、手機底座; 同時,病人終端底座為模塊化可拼接基座,包含一系列的接口,可插拔式組裝上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有線模塊、無線模塊等模塊,實現(xiàn)平板電腦、手機對以上設備的控制; 病人終端底座內置加密模塊,手機、平板電腦只有連接病人終端底座,通過基座才能與服務器端通訊,才能通過服務器安全認證; 所述APP應用安裝于連接到底座上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通過APP應用自動識別、顯示和控制各組裝模塊,并與服務器端實現(xiàn)通訊; 服務器端內置安全驗證系統(tǒng)與HIS等系統(tǒng)聯(lián)接,與病人終端和與之連接的平板電腦、手機組成加密通訊和安全驗證體系; 服務器端針對各病人終端底座組裝模塊設有控制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病人信息的遠程監(jiān)控、預警和對基座上連接的模塊控制管理。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病人終端底座內置手機和平板電腦連接t吳塊; 病人終端底座內置手機和平板電腦連接模塊,這些模塊為USB、MiniUSB、觸點、無線USB等模塊,通過連接模塊,手機和平板電腦與底座連接,并與座座上的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有線模塊、無線模塊等模塊連接,通過手機和平板對以上模塊實現(xiàn)控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病人終端底座為插拔結構: 病人終端底座插拔結構,可將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有線模塊、無線模塊等模塊組裝和連接到底座上,利用平板電腦的顯示器和芯片作為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等模塊的顯示和控制系統(tǒng),并與服務器端實現(xiàn)通訊,實現(xiàn)服務器端通對病人各種信息收集,以及對各模塊的遠程控制; 同時,部分模塊采用專用無線通訊聯(lián)接到基座,實現(xiàn)數據采集通步,以及控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病人終端底座內置加密模塊: 病人終端底座內置加密模塊,加密模塊為平板電腦和手機聯(lián)接醫(yī)療系統(tǒng)的許可密鑰,平板電腦和手機如果不與病人終端底座連接無法與服務器端實現(xiàn)通訊; 加密模塊可執(zhí)行部分加密程序,對通訊過程進行加密。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病人終端底座內置芯片和系統(tǒng): 病人終端底座內置芯片和系統(tǒng),對于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有線模塊、無線模塊等組裝模塊信息進行識別,將信息傳送給平板電腦和手機,同時,將以上模塊采集信息傳給平板電腦和手機,將手機上的控制指令轉化為各模塊的控制指令。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病人終端底座內置電池和電源: 病人終端底座內置電池和電源,通過電池和電源為攝像頭、心電傳感模塊、自動輸液模塊、血糖模塊、血壓模塊、電話模塊、掃描槍、有線模塊、無線模塊等組裝模塊提供電力驅動。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病人終端底座設有固定裝置: 病人終端底座設有固定裝置,可將病人終端固定于墻上、桌上、或者輸液桿上等地方。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APP應用: APP應用安裝于連接到底座上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通過APP應用自動識別、顯示和控制各組裝模塊,并與服務器端實現(xiàn)通訊; APP應用與服務器端連接時,檢測底座中的加密模塊,驗證密鑰信息,并與服務器之間進行加密通訊,保證訪問為授權訪問和防止黑客攻擊。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服務器端內置安全驗證系統(tǒng): 服務器端內置安全驗證系統(tǒng)與HIS等系統(tǒng)聯(lián)接,與病人終端和與之連接的平板電腦、手機組成加密通訊和安全驗證體系; 利用平板電腦和手機上的攝像頭、指紋傳感器、NIC、RFID等設備實現(xiàn)對醫(yī)生、護士、病人信息的驗證。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終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服務器端控制管理系統(tǒng): 服務器端針對各病人終端底座組裝模塊設有控制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病人信息的遠程監(jiān)控、預警和對基座上連接的模塊控制管理; 服務器端收集病人終端各醫(yī)療傳感信模塊的信息,與HIS等系統(tǒng)聯(lián)接,自動記錄病例等信息,并將HIS等系統(tǒng)中信息傳送到平板電腦和手機上。
【文檔編號】A61B5/00GK105982646SQ201510086086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2月23日
【發(fā)明人】李志文
【申請人】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