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濕熱蘊結型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濕熱蘊結型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痤瘡,俗稱“青春痘”、“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jié)等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多發(fā)生于青春期男女。西醫(yī)學認為除內(nèi)分泌失調,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引起外還與一些病原菌感染有關,比如糠秕孢子菌、痤瘡丙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螨蟲等。中醫(yī)認為濕熱蘊結證痤瘡發(fā)生的病因多由于過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濕化熱,濕熱互結,不能下達,上蒸顏面而致。南方地區(qū)地處濕熱之地,雨濕較盛且氣候炎熱,濕熱蘊結型痤瘡多發(fā)、常見。
[0003]目前治療痤瘡的藥物以外用藥居多,如達芙文、痤瘡膏、美容面膜等,其作用是消除毛囊炎癥,疏通毛孔,減少油脂分泌,重于治表而疏于治本,容易反復發(fā)作,治療時間長,而且大多外用藥物容易引起瘙癢、脫肩、干燥、紅斑甚至過敏反應等不適。而長期服用抑制皮脂腺功能藥物、性激素及抗生素等西藥則容易造成胃腸道反應、干燥、致畸、耐藥性、內(nèi)分泌失調,甚至對肝腎功能產(chǎn)生影響等不良反應,而且見效慢,容易復發(fā)。
[0004]因此,有必要從中醫(yī)學角度出發(fā),消除痤瘡發(fā)生的病根,達到治療的目的,從而實現(xiàn)標本兼治,防止復發(fā)。
【
【發(fā)明內(nèi)容】
】
[0005]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治療濕熱蘊結型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將該藥物組合物制成外用藥浴包,可以從根本上除去濕熱、排濕解熱,具有治療效果好、標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的優(yōu)點。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治療濕熱蘊結型痤瘡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藿香20-30份、龍膽草20-30份、甘草20-30份、防風15-20份、山梔15-20份、當歸15-18份、大黃10-15份、羌活10-15份、苦參10-15份、貝母8_12份、石斛15-25份、茯苓8_15份、百合12-15份、石霄5-10份。
[0008]進一步優(yōu)選地,該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藿香22-28份、龍膽草22-28份、甘草22-28份、防風16-18份、山梔16-18份、當歸16-18份、大黃12-14份、羌活12-14份、苦參12-14份、貝母9-11份、石斛18-24份、茯苓10-12份、百合13-14份、石膏6-9 份。
[0009]進一步優(yōu)選地,該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藿香26份、龍膽草25份、甘草25份、防風17份、山梔17份、當歸16份、大黃13份、羌活13份、苦參13份、貝母10份、石斛22份、茯苓11份、百合13份、石膏7份。
[0010]進一步優(yōu)選地,該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藿香27份、龍膽草23份、甘草24份、防風18份、山梔18份、當歸17份、大黃12份、羌活14份、苦參14份、貝母12份、石斛19份、茯苓12份、百合14份、石膏8份。
[0011]為了方便使用,該中藥組合物可以制成中藥藥浴包使用,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按所述重量份稱取中草藥藿香、山梔、甘草、防風、龍膽草、當歸、大黃、羌活、苦參、貝母、石斛、茯苓、百合,分別切碎后混合得中藥混合物,稱取石膏,將石膏磨粉后加入到中藥混合物中混勻,然后按照每包183-270g分裝成小包。
[0012]本發(fā)明中所使用的原料具有如下功效:
[0013]藿香,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jīng)。具有祛暑解表;化濕和胃的功效。用于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癬。
[0014]龍膽草,味苦,性寒。歸肝、膽經(jīng)。有清熱燥濕,瀉肝膽實火的作用。主治高血壓,頭暈耳鳴,膽囊炎、急性傳染性肝炎、陰部濕癢、濕熱黃疸、瘡癤癰腫,口苦和驚風等癥,為保肝利膽之良藥。
[0015]山梔,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的功效,主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0016]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四經(jīng)。生用偏涼,可瀉火解毒、緩急止痛;炙用偏溫,能散表寒、補中益氣。此外,甘草還善于調和藥性,解百藥之毒。
[0017]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jīng)。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的功效。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感冒頭痛,風疹瘙癢。
[0018]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具有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護膚美容的功效。用于血虛諸證;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0019]大黃,味苦,性寒。歸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肝經(jīng)、脾經(jīng)。瀉下攻積、瀉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jié)駸岬裙π?。用于毒熱便秘、火毒傷絡(吐血、衄血)、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及熱毒癰疽等。
[0020]羌活,味辛、苦、性溫。入膀胱、腎經(jīng)。具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jié),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寒濕痹,風水浮腫,瘡瘍腫毒,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0021]苦參,味苦;性寒。歸肝、腎、大腸、小腸經(jīng)、膀胱、心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的功效。主治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
[0022]貝母,味苦、甘,微寒。歸肺、心經(jīng)。可用于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開郁之功,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疬痰核等病。
[0023]石斛,微寒;甘;歸胃、腎經(jīng)。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解熱鎮(zhèn)痛的作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有增強新陳代謝、抗衰老等作用。用于熱傷津液,低熱煩渴,舌紅少苔;胃陰不足,口渴咽干,嘔逆少食,胃脘隱痛,舌光少苔;腎陰不足,視物昏花。
[0024]茯苳,性平,味甘、淡,入心、肺、脾經(jīng)。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芍涡”悴焕⑺[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以及鎮(zhèn)靜、降血糖等的作用。
[0025]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具有解肌清熱,除煩止渴、清熱解毒、瀉火的功效,主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fā)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fā)斑發(fā)疹,口舌生瘡。煅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0026]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經(jīng),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可用于熱病后余熱未消、虛煩驚悸、神志恍惚和肺癆久咳、略血、肺膿瘍等癥;或因過食煎、炒、油炸食品后覺得燥熱時食用。
[0027]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8]血熱濕盛是南方地區(qū)痤瘡發(fā)病的主要病因病機,肺經(jīng)風熱、濕熱蘊結是其主要辨證分型,多見于油性皮膚的青年人,皮疹以黑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或結節(jié)(相當于丘疹、膿胞性痤瘡)為主,并常伴有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舌質偏紅、苔黃膩、體偏胖或蒼瘦、心煩懈怠、眼睛紅赤、大便短赤、暴躁易怒等濕溫癥狀。本藥物針對其主要病因病機,以清熱解毒、祛濕、清心寧神法為原則,其中,以石膏作為藥引,以藿香和龍膽草為主藥,配以防風、山梔、當歸、大黃、羌活、苦參、貝母、石斛、茯苓、百合、甘草制成。所述的藥物中,藿香化濕和胃;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膽實火,二者合為君藥,共湊清濕熱,瀉火毒之效;防風、大黃、山梔為臣,加強清熱瀉火之力;佐以羌活、苦參、茯苓清熱祛濕排毒,石斛滋陰清熱、貝母清肅肺氣,當歸溫養(yǎng)血脈,百合清心安神;使以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共奏清熱解毒、祛濕、寧神安心之效,達到從根本上治療痤瘡的目的。
[0029]另外,本發(fā)明的中藥浴不經(jīng)胃腸破壞,直接作用于皮膚,并通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療效快、舒適、無任何毒副作用,也不會增加肝臟負擔,采用藥浴的方式,還能通過熱水的作用,起到舒經(jīng)活血、引濕下注、消除軀體疲勞,緩解精神緊張的作用,從而輔助痤瘡的治療。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
[0031]實施例1
[0032]—種治療濕熱蘊結型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原料組成:藿香20g、龍膽草20g、甘草20g、防風15g、山梔15g、當歸15g、大黃10g、憲活10g、苦參10g、貝母8g、石斛15g、茯苳8g、百合12g、石膏5g0
[0033]將該中藥組合物制成中藥藥浴包使用,按重量稱取中草藥藿香、山梔、甘草、防風、龍膽草、當歸、大黃、羌活、苦參、貝母、石斛、茯苓、百合,分別切碎后混合得中藥混合物,稱取石膏,將石膏磨粉后加入到中藥混合物中混勻,然后按照每包183g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