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腹水藥物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的其制備方法,尤其是一種治療肝腹水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肝硬化腹水俗稱肝腹水。正常人腹腔內有少量的游離腹水,一般為50毫升左右,起著維持臟器間潤滑作用,當腹腔內出現過多游離液體時,稱為腹水。肝硬化腹水是一種慢性肝病。由大塊型、結節(jié)型、彌漫型的肝細胞性變,壞死、再生;再生、壞死,促使組織纖維增生和瘢痕的收縮,致使肝質變硬,形成肝硬化。肝硬化肝功能減退引起門靜脈高壓,導致脾腫大,對蛋白質和維生素的不吸收而滲漏出的蛋白液,形成了腹水癥。
[0003]肝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臨床表現;失代償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腹水形成的機制為鈉、水的過量潴留,與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關:1、門靜脈壓力增高:超過300mmH20時,腹腔內臟血管床靜水壓增高,組織液回吸收減少而漏入腹腔。2、低白蛋白血癥:白蛋低于31g/L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滲。3、淋巴液生成過多:肝靜脈回流受阻時,血將自肝竇壁滲透至竇旁間隙,致膽淋巴液生成增多,超過胸導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門淋巴管滲出至腹腔。4、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致腎鈉重吸收增加。5、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6、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致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釋放酶-激肽活性降低,從而導致腎血流量、排鈉和排尿量減少。上述多種因素,在腹水形成和持續(xù)階段所起的作用有所側重,其中肝功能不全和門靜脈高壓貫穿整個過程。腹水出現前常有腹脹,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繃緊發(fā)高亮,狀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難,有時膈顯著抬高,出現呼吸和臍疝。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見于右側,系腹水通過膈淋巴管或經瓣性開口進入胸腔所致。
[0004]肝腹水是肝硬化的終末階段,亦即代償期肝硬化與失代償期肝硬化的一個分水嶺,一旦腹水產生,說明肝臟自身的功能已經很差了。肝腹水形成的原因有肝源性,腎源性,自身免疫性等。目前治療肝腹水西醫(yī)尚無療效確切的藥物,在治療肝腹水的同時,會帶來很大的副作用,補充液體,抗感染,保肝利尿,往往會損害腎臟,不能達到臟腑的整體調節(jié),從而使病情進一步發(fā)展為肝腎綜合癥,尿毒癥,腎功能衰竭。因為肝腹水要補充液體,但還要用利尿劑,而直接損害腎臟,這是西醫(yī)治療肝腹水的最大弊端。西醫(yī)西藥治療副作用大。臨床采用的穿刺治療,復發(fā)高、病人痛苦、容易誘發(fā)感染。大劑量使用趕路穿和速尿,易誘發(fā)電解質紊亂。
[0005]由于腹水病機復雜,虛實寒熱各異,病情多變,中醫(yī)采用固定方藥往往難以滿足臨床的需要,因此不少人創(chuàng)用了分型辨證的方法,提出治臌七法,治臌八法。早期中醫(yī)采用固定方藥,單味藥如甘遂、巴豆、芫花、商陸、大戟、二丑等;因其主要是通過腸道瀉水,而利尿不顯,由于反應劇烈,易引起電解質紊亂,故現已很少有人用此法。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保肝、解毒、清血、益氣之功效的治療肝腹水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7]本發(fā)明所述一種治療肝腹水藥物的制備方法,順序進行的如下步驟:
A)將竹花15—55份、皂刺15— 55份、決明子5 — 35份、五味子15— 25份、杜仲5 — 35份、白芍5— 25份、獨活15 — 25份、苦參5-35份、葛根15 — 25份、白花蛇舌草15 — 75份、竹茹15 — 45份投入1000-2000份20— 30°C的清水中浸泡4_6小時,入砂鍋燒開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煎煮20-30分鐘,加入甘草5— 15份、荷葉15— 55份,繼續(xù)煎煮25-35分鐘,自然冷卻后濾除藥渣,得到一號藥液;分別用100份20—30°C的清水浸泡太子參5 —15份、西洋參5—15份、水牛角15 — 25份4-6小時,然后將太子參、西洋參、水牛角及浸泡液一起投入砂鍋中燒開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30-50分鐘,自然冷卻后濾除藥渣,得到二號藥液;上述各種成份及清水的份數均為重量份數;
B)將一號藥液與二號藥液混合加熱至沸騰并保持5分鐘,自然冷卻后得到所述治療肝腹水的藥物。
[0008]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述各成份的重量份數比為
竹花15—55、皂刺15—25、水牛角15—25、竹茹35—45、獨活15—25、五味子15—25、葛根15—25、白花蛇舌草15—25、甘草5 —15、荷葉5 —15、決明子25—35、太子參5 —15、西洋參5一15、杜仲5一15、白芍15 — 25、苦參5-15。
[0009]竹花又名竹黃、天竹花、淡竹花等屬于真菌界、子囊菌亞門、核菌綱、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竹黃屬真菌。多生于衰敗或即將衰敗的竹林中,藥用部位是真菌竹黃的子座。具有鎮(zhèn)咳化痰、理氣止痛、鎮(zhèn)驚之功效。
[0010]皂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性溫,味辛,有小毒。
[0011]水牛角是中藥犀角的代用品,功能有清熱,涼血,定驚,解毒。
[0012]竹茹,又名竹皮,青竹茹,淡竹皮茹。是禾本科植物青桿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桿的干燥中間層。含木質素、纖維素。性微寒,味甘。中醫(yī)常用于用于肺熱咳嗽,痰黃及病熱煩躁,驚悸。
[0013]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干燥根,辛、苦,微溫,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頭痛齒痛。現代研宄,獨活有抗炎、鎮(zhèn)痛及鎮(zhèn)靜作用;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壓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腫瘤作用。
[0014]五味子,別名: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壯味,五味等,為植物南五味子或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實。中藥功效在于滋補強壯之力,有保肝護肝功能。
[0015]葛根是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塊根。具有解熱、消炎、抗菌、免疫作用。
[0016]白花蛇舌草,學名:Hedyotis 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屬的植物,中醫(yī)常用治療肺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等。
[0017]甘草,處方名:甘草,生草,生甘草,炙草,炙甘草,草梢,甘草梢,生草梢等。為雙子葉植物豆科 Leguminosae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脹果甘草 G.1nf Iata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L的根及根莖。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0018]荷葉,處方名:荷葉、蓮葉、鮮荷葉、干荷葉、荷葉炭等。是睡蓮科植物蓮的干燥葉。具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
[0019]決明子,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決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決明Cassiatora L的干燥成熟種子。別名:決明,馬蹄決明、假綠豆、金鼓豆??喔?,微寒,無毒。具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效。
[0020]太子參,又名孩兒參、童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甘,微苦,微溫。補虛藥,補氣藥。主治:補益脾肺,益氣生津。
[0021]西洋參,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是人參的一種,又稱廣東人參、花旗參。
[0022]杜仲,別名絲楝樹皮、絲棉皮、棉樹皮、膠樹,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藥材。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清除體內垃圾,加強人體細胞物質代謝,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體血壓,分解體內膽固醇,降低體內脂肪,恢復血管彈性,利尿清熱,廣譜抗菌,興奮中樞神經,提高白血球藥理作用。
[0023]白芍,別名:白芍、花子、白芍藥、金芍藥、杭芍、大白芍等。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芍藥的根。具有保肝、降酶的作用,常與柴胡、當歸、生地黃等配伍。
[0024]苦參,學名:Sophora flavescens。為豆科苦參屬的植物。主治: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0025]本發(fā)明所述治療肝腹水的藥物,以竹花、皂刺、水牛角、竹茹、獨活、五味子、葛根、白花蛇舌草為主藥物,甘草、荷葉、決明子、太子參、西洋參、杜仲、白芍、苦參為輔藥,具有保肝、解毒、清血、益氣的綜合功效,在辨證分型治療的基礎上,隨證辨治,提高了療效,對乙肝、肝硬化造成的肝腹水具有較好的治療和恢復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1:
備藥,準備如下重量份數的成分:竹花15 — 55、皂刺15 — 55、水牛角15 — 25、竹茹15—45、獨活15 — 25、五味子15 — 25、葛根15 — 25、白花蛇舌草15 — 75、甘草5 —15、荷葉15—55、決明子5 — 35、太子參5 —15、西洋參5 —15、杜仲5 — 35、白芍5 — 25、苦參5_35。具體成分含量可以根據適應病癥的特點和原材料的來源在上述范圍內調整。
[0027]制備方法如下:
A)將竹花、阜刺、決明子、五味子、杜仲、白茍、獨活、苦參、葛根、白花蛇舌草、竹茹按照上述重量份數比投入1000-2000重量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