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低血壓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中藥領(lǐng)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可以治療慢性低血壓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的血壓長期低于12/8千帕(90/60毫米汞柱)。常見的一種類 型為慢性低血壓,其中又以體質(zhì)性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占多數(shù)。體質(zhì)性低血壓,見于體質(zhì) 較瘦弱的人,女性較多。低血壓病人病情輕微時,癥狀可有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疲勞、臉色 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以及情緒自控能力差,反應(yīng)遲鈍或精神不振奮。主要危害包括: 視力聽力下降,誘發(fā)或加重老年性癡呆,頭暈、昏厥、跌倒、骨折發(fā)性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 疲憊、心情壓抑、憂郁等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影響生活質(zhì)量。
[0003] 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慢性低血壓的患病率約為4%左右,其中在老年人群中高達(dá) 10%。目前臨床治療該病主要使用具有血管張力調(diào)節(jié)功能,可增加外周動、靜脈阻力,防止 下肢大量血液淤滯,并能收縮動脈血管,達(dá)到提高血壓,加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 應(yīng),改善低血壓的癥狀的藥物,諸如α受體激動劑、麻黃素、雙氫麥角氨、氟氫可的松等。但 是上述藥物一般治標(biāo)不治本,易反復(fù),長期使用容易使患者產(chǎn)生藥物依賴性。因此,根據(jù)中 醫(yī)辯證施治、標(biāo)本兼治的原則,近年來我們提供了一種多種中草藥混合煎制而成的中藥制 劑,用來治療該病取得較好的療效。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克服了目前在治療慢性低血壓方面存在的技術(shù)不足,提供了一種療效顯 著、無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復(fù)發(fā)的治療慢性低血壓的中藥制劑。
[0005]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治療慢性低血壓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 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06] 大棗30-50克、白芍10-20克、玉竹10-20克、枳實10-20克、桂枝10-20克、川斷 10-20克、黃芪10-20克、旱蓮草10-20克、當(dāng)歸10-20克、太子參8-15克、熟地8-12克、五 味子8-12克、麥冬8-12克、附片8-12克、生姜8-12克、陳皮8-12克。
[0007]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08]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0009] 大棗30克、白芍10克、玉竹10克、枳實10克、桂枝10克、川斷10克、黃芪10克、 旱蓮草10克、當(dāng)歸10克、太子參8克、熟地8克、五味子8克、麥冬8克、附片8克、生姜8 克、陳皮8克。
[0010]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1]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0012] 大棗34克、白芍12克、玉竹12克、枳實12克、桂枝12克、川斷12克、黃芪12克、 旱蓮草12克、當(dāng)歸12克、太子參9克、熟地9克、五味子9克、麥冬9克、附片9克、生姜9 克、陳皮9克。
[0013]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4]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0015] 大棗38克、白芍14克、玉竹14克、枳實14克、桂枝14克、川斷14克、黃芪14克、 旱蓮草14克、當(dāng)歸14克、太子參11克、熟地10克、五味子9克、麥冬10克、附片9克、生姜 10克、陳皮9克。
[0016]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7]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0018] 大棗41克、白芍16克、玉竹16克、枳實16克、桂枝16克、川斷16克、黃芪16克、 旱蓮草16克、當(dāng)歸16克、太子參12克、熟地11克、五味子10克、麥冬11克、附片10克、生 姜11克、陳皮10克。
[0019]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20]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0021] 大棗45克、白芍18克、玉竹18克、枳實18克、桂枝18克、川斷18克、黃芪18克、 旱蓮草18克、當(dāng)歸18克、太子參14克、熟地11克、五味子11克、麥冬11克、附片11克、生 姜11克、陳皮11克。
[0022]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23]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0024] 大棗50克、白芍20克、玉竹20克、枳實20克、桂枝20克、川斷20克、黃芪20克、 旱蓮草20克、當(dāng)歸20克、太子參15克、熟地12克、五味子12克、麥冬12克、附片12克、生 姜12克、陳皮12克。
[0025]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服用方法為: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混合后,頭煎加水 400ml,浸泡30分鐘,煮沸后文火煎煮30分鐘,取汁100mL ;二煎加水200ml,煎煮30分鐘, 取汁100ml,兩煎相混,分別于早、晚分2次服用。
[0026] 上述中藥制劑的原料中藥:
[0027]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之功效。
[0028]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潛陽之功效。
[0029] 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jīng)。具有滋陰潤肺,生津養(yǎng)胃之功效。
[0030] 枳實,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破氣消積,化痰除痞之功效。
[0031]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脾、膀胱經(jīng)。具有解肌發(fā)汗,溫經(jīng)通陽,祛風(fēng)除濕之功 效。
[0032] 川斷,味苦、辛,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肝腎,強筋骨,調(diào)血脈,續(xù)折傷,止崩漏 之功效。
[0033]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具有益氣固表,補氣升陽,托毒生肌,利水消腫之 功效。
[0034] 旱蓮草,味甘、酸、性寒;歸肝、腎經(jīng)。具有滋陰益腎,涼血止血的作用。
[0035] 當(dāng)歸,味辛,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具有補血活血,止痛潤腸之功效。
[0036] 太子參,味甘、微苦,性平;歸心、脾、肺三經(jīng)。具有補氣益脾,養(yǎng)陰生津之功效。
[0037] 熟地,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滋陰,補精益髓之功效。
[0038]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jīng)。具有益氣生津,補腎養(yǎng)心,收斂固澀之功 效。
[0039]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具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之功效。
[0040] 附片,味大辛,性大熱;歸心、腎、脾經(jīng)。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之功效。
[0041] 生姜,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之功效。
[0042]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利水通便之功效。
[0043] 慢性低血壓可表現(xiàn)為各種虛弱癥候,中醫(yī)多稱之為"眩暈"、"虛損"等。該病主要 是心脾陽虛,陽氣不足,血行乏力所致?!鹅`樞經(jīng)?衛(wèi)氣篇》說"上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