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護理器械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臨床診療和護理中,對病人進行靜脈穿刺十分常見,但某些病人在臨床上具血管特征不明顯,如嬰幼兒血管較小,肥胖型人員皮下脂肪過厚,直接使得醫(yī)生難于用肉眼直接判斷血管以及針頭的位置和深度,尤其是在穿刺時,無法準確獲得針頭的位置信息。
[0003]美國專利號為20140100524的發(fā)明專利,采用veinviewer醫(yī)用靜脈顯示裝置,配合紅外光纖在穿刺針頭上傳播的紅外光,用來定位穿刺針頭,但由于針頭導入的紅外光有限,成像質量較差,直接導致最后的計算誤差很大,并且由于紅外光需要使用光纖作為介質傳導,導致該系統(tǒng)結構復雜。美國專利號為20100094126的發(fā)明專利,采用在針頭上安裝光纖傳感器的方式,通過導入激光、測量反射和入射的光信息用來實時獲得針頭的位置,但該系統(tǒng)的造價成本較高,并且由于針頭屬于耗材,無法重復使用,因此實際操作應用起來較為繁瑣。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的裝置,其中通過對其關鍵光源組件的結構及其設置方式、圖像采集方式等進行改進,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有效解決現有的針頭位置定位裝置結構復雜、準確性不高的問題,并且該裝置采用只需更換針頭即可重復使用,實用應用簡單便捷。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紅外光源、主相機、側相機和圖像處理單元;
[0006]所述紅外光源用于照射穿刺區(qū)域的皮膚表面和針頭;
[0007]所述主相機用于從穿刺區(qū)域的皮膚表面的上方由上而下對針頭進行拍照;
[0008]所述側相機的拍照方向與所述主相機的拍照方向相互垂直,用于從穿刺區(qū)域的皮膚表面的水平方向對針頭進行拍照;
[0009]所述圖像處理單元與所述主相機和側相機相連,用于比較所述主相機和側相機拍攝的照片,從而得出針頭的位置。
[0010]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優(yōu)選,以針頭與穿刺區(qū)域的皮膚表面的接觸點為原點、穿刺區(qū)域的皮膚表面的法線方向為Z軸方向,建立笛卡爾三維直角坐標系,所述主相機從平行于Z軸的方向對針頭進行拍照,所述側相機從垂直于Z軸的方向對針頭進行拍照。
[0011]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紅外光源為紅外發(fā)光二極管或者紅外發(fā)光二極管陣列,其發(fā)光的波長范圍為760nm?950nm,產生的均勻光斑的直徑為4?6cm。
[0012]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主相機上還安裝有紅外濾光片,所述主相機為CCD傳感器、CMOS傳感器或者紅外感光二極管陣列。
[0013]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圖像處理單元優(yōu)選為嵌入式系統(tǒng)中的DSP、FPGA和ARM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0014]通過本發(fā)明所構思的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對靜脈穿刺針頭位置的定位裝置進行改進,采用單獨的紅外光源,并使用主、側相機從兩個角度對針頭進行拍照,簡化了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裝置的結構,避免了現有技術拍攝光照不足導致的照片失準的問題;并且通過對主相機照片和側相機照片進行比較,能夠快速建立針頭的空間位置關系,計算得到針頭的位置及穿刺角度,具有圖像采集直觀、計算快速高效的有益效果,在保持該裝置結構簡單、造價成本低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提高位置定位的準確性。通過拍攝方向相互垂直的主、側相機(即,以針頭與穿刺區(qū)域的皮膚表面的接觸點為原點、穿刺區(qū)域的皮膚表面的法線方向為Z軸方向,建立笛卡爾三維直角坐標系,所述主相機從平行于Z軸的方向對針頭進行拍照,所述側相機從垂直于Z軸的方向對針頭進行拍照),構建針頭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信息,通過簡單設置的兩個相機即可完全得出針頭位置信息,結構巧妙、數據計算簡單、位置信息的精確度高;配合以單獨設置在外部的紅外光源,既保證了相機的拍攝效果,又可以避免光源的隨意移動,造成對人體的意外傷害。
[0015]該針頭位置定位裝置的針頭可為普通針頭,針頭與該裝置的其他部件單獨配置,僅需更換針頭即可重復使用,實際應用簡單、方便,成本低廉,可作為醫(yī)院治療、手術機器人等的針頭引導裝置,可以幫助醫(yī)護人員準確定位針頭位置、從而將針頭引導到目標位置,具有效率高、直觀、準確等特點。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裝置進行針頭位置計算的示意圖;
[0018]圖3是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裝置將針頭定位到目標位置的工作流程圖;
[0019]圖4是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裝置控制單元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各附圖標記的含義如下:1為紅外光源,2為控制單元,3為紅外相機(對應主相機),4為濾光片,5普通相機(對應側相機),6為穿刺針頭,7為穿刺皮膚區(qū)域。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22]實施例1
[0023]如圖1所示,靜脈穿刺針頭位置定位裝置中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紅外光源I發(fā)出紅外光,均勻的散布在穿刺區(qū)域的皮膚表面區(qū)域7上,待皮膚下方穿刺針頭6反射紅外光后,反射光經為濾光片4,由相機3采集紅外圖像。同時相機5在側面對穿刺針頭進行拍攝,采集后對兩幅圖像進行對比,即可算出針頭的深度。
[0024]其中,紅外光源I發(fā)出的紅外波長為760nm?1400nm,產生的均勻光斑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