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39585閱讀:756來源:國知局
一種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屬于手動輪椅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可上下樓梯的輪椅大多為電驅動,電驅動的輪椅上下樓梯雖然省力,但輪椅本身較重,又要關注充電,使用比較麻煩。而現有可上下樓梯的輪椅使用的履帶溝槽不顯著,只適合在平地或坡地行走,一般的樓梯都比較陡,上下樓梯時,尤其是下樓梯,由于履帶溝槽不顯著使得輪椅容易失控,通常都需要有健康的人員陪伴,以避免造成乘坐輪椅者的人身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包括:手輪、車輪、車架、姿態(tài)控制桿、護套、前齒輪、鏈條、前傳動齒輪、被動齒輪、后傳動齒輪、橡膠帶、支撐桿、后齒輪、主動齒輪、主動齒輪軸和主軸,所述主軸固定在車架后部的下端,主動齒輪軸固定在主軸上部的車架上,手輪、車輪和主動齒輪同軸安裝在主動齒輪軸上,被動齒輪安裝在主軸上,被動齒輪和主動齒輪嚙合,前齒輪、前傳動齒輪、被動齒輪、后傳動齒輪和后齒輪依次安裝在支撐桿上,被動齒輪分別與前傳動齒輪和后傳動齒輪嚙合,前傳動齒輪與前齒輪嚙合,后傳動齒輪與后齒輪嚙合,前齒輪和后齒輪之間由鏈條傳動連接,鏈條上設有橡膠帶,護套固定在車架的上部,姿態(tài)控制桿的下端與前齒輪的齒輪軸相連接,姿態(tài)控制桿的上端設置在護套內。

所述橡膠帶的橫斷面為長方形,兩個橡膠帶的間隔距離為一個橡膠帶的寬度。

本發(fā)明的動力來自于乘坐輪椅的人自己,平時,乘坐輪椅的人用手轉動手輪,手輪帶動車輪轉動實現平地的行走,此時手輪也帶動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帶動被動齒輪轉動,被動齒輪帶動前傳動齒輪和后傳動齒輪轉動,前傳動齒輪帶動前齒輪轉動,后傳動齒輪帶動后齒輪轉動,前齒輪和后齒輪帶動鏈條轉動,上述的所有轉動都是同步的、同方向的,只是空轉,履帶此時是水平狀態(tài)微離地面,如果道路不平履帶也能著地使輪椅行走。上下樓梯時,只需操縱姿態(tài)控制桿,使履帶上傾或下傾,由于橡膠帶的橫斷面為長方形,兩個橡膠帶的間隔距離為一個橡膠帶的寬度,能夠卡在樓梯每個臺階的角上,使得上下樓梯平穩(wěn)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中履帶及傳動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的下樓姿態(tài)示意圖。

圖4為圖1的a處放大圖。

圖5為單獨使用履帶行走的手動輪椅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附圖標記1為手輪,2為車輪,3為車架,4為姿態(tài)控制桿,5為護套,6為前齒輪,7為鏈條,8為前傳動齒輪,9為被動齒輪,10為后傳動齒輪,11為橡膠帶,12為支撐桿,13為后齒輪,14為主動齒輪,15為主動齒輪軸,16為主軸,17為齒輪軸,4-1為卡槽,4-2為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一種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包括:手輪1、車輪2、車架3、姿態(tài)控制桿4、護套5、前齒輪6、鏈條7、前傳動齒輪8、被動齒輪9、后傳動齒輪10、橡膠帶11、支撐桿12、后齒輪13、主動齒輪14、主動齒輪軸15和主軸16,所述主軸16固定在車架3后部的下端,主動齒輪軸15固定在主軸16上部的車架3上,手輪1、車輪2和主動齒輪14同軸安裝在主動齒輪軸15上,被動齒輪9安裝在主軸16上,被動齒輪9和主動齒輪14嚙合,前齒輪6、前傳動齒輪8、被動齒輪9、后傳動齒輪10和后齒輪13依次安裝在支撐桿12上,被動齒輪9分別與前傳動齒輪8和后傳動齒輪10嚙合,前傳動齒輪8與前齒輪6嚙合,后傳動齒輪10與后齒輪13嚙合,前齒輪6和后齒輪13之間由鏈條7傳動連接,鏈條7上設有橡膠帶11,護套5固定在車架3的上部,姿態(tài)控制桿4的下端與前齒輪6的齒輪軸17相連接,姿態(tài)控制桿4的上端設置在護套5內。

被動齒輪9的直徑小于前齒輪6和后齒輪13的直徑,前傳動齒輪8和后傳動齒輪10的直徑均小于被動齒輪9的直徑。

所述橡膠帶11的橫斷面為長方形,兩個橡膠帶11的間隔距離為一個橡膠帶11的寬度。

如圖4所示,在姿態(tài)控制桿4上設有卡槽4-1,車架3上固定有卡塊4-2,卡槽4-1與卡塊4-2相配合。用以固定姿態(tài)控制桿4的位置,使履帶的上樓姿態(tài)或下樓姿態(tài)保持不變。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也可以不使用車輪2,平地或上下樓梯都只單獨使用履帶行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這些具體實施方式都是基于本發(fā)明整體構思下的不同實現方式,而且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技術特征:

技術總結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上下樓梯的手動輪椅,屬于手動輪椅技術領域。所述主軸固定在車架后部的下端,主動齒輪軸固定在主軸上部的車架上,手輪、車輪和主動齒輪同軸安裝在主動齒輪軸上,被動齒輪安裝在主軸上,被動齒輪和主動齒輪嚙合,前齒輪、前傳動齒輪、被動齒輪、后傳動齒輪和后齒輪依次安裝在支撐桿上,被動齒輪分別與前傳動齒輪和后傳動齒輪嚙合,前傳動齒輪與前齒輪嚙合,后傳動齒輪與后齒輪嚙合,前齒輪和后齒輪之間由鏈條傳動連接,鏈條上設有橡膠帶。上下樓梯時,只需操縱姿態(tài)控制桿,使履帶上傾或下傾,由于橡膠帶的橫斷面為長方形,兩個橡膠帶的間隔距離為一個橡膠帶的寬度,能夠卡在樓梯每個臺階的角上,使得上下樓梯平穩(wěn)安全。

技術研發(fā)人員:徐麗華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徐麗華
技術研發(fā)日:2017.05.07
技術公布日:2017.09.15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