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多功能輸液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66616閱讀:925來源:國知局
多功能輸液止血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止血器,特別是多功能輸液止血器,屬于醫(yī)療器具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靜脈輸液止血操作步驟普遍是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是在注射前,采用普通的止血貼,貼覆在待注射部位,止血貼一方面對注射針頭起到了固定作用,另一方面也產生一定的止血作用;第二步是在注射完畢之后,為了對注射后的部位有效止血,需要再用加壓止血貼對注射部位進一步止血,此時的止血貼需要向注射部位施加一定的壓迫,才能保證注射部位的止血效果。

上述臨床操作中,第一,采用兩種不同的止血貼對注射部位進行兩次不同的止血操作,給醫(yī)護人員帶來的勞動強度較大,造成醫(yī)護人員的負擔大,臨床操作上比較繁瑣,費時費力。第二,輸液過程中,僅通過粘貼在注射部位的止血貼對針頭進行固定,存在固定不實,容易跑針,嚴重限制了注射部位的肢體活動,給病患造成痛苦和不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結構設計簡捷合理、操作方便、止血效果好、減輕醫(yī)護人員勞動強度,同時又具有針頭定位功能的多功能輸液止血器。該輸液止血器一方面解決了現有輸液止血操作繁瑣、費時費力、醫(yī)護人員勞動強度大的臨床操作難題,另一方面又解決了整個輸液過程中,針頭與注射部位之間相對固定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多功能輸液止血器,特殊之處在于,其結構包括外殼體、加壓板、吸血棉,以及壓裝于所述外殼體與所述加壓板之間的彈性體;所述外殼體具有中間拱形主體以及沿所述中間拱形主體下部向外水平延伸的兩個膠帶固定部和兩個針頭定位部,所述加壓板通過互鎖結構活動安裝于所述外殼體中間拱形主體的下部,所述彈性體被壓緊于所述外殼體與加壓板之間,所述吸血棉設于所述加壓板的下部,所述外殼體兩側設有用于打開所述互鎖結構的手動釋放部;

所述外殼體兩端的膠帶固定部分別連接有膠帶;

所述針頭定位部的結構設計為與所述針頭葉片前端外輪廓相匹配且具有有效長度的定位溝槽;所述有效長度是指能夠將針頭葉片前端充分固定住的長度。當注射后針頭葉片前端被壓固在外殼體兩側的定位溝槽內,由所述定位溝槽限制針頭葉片前端的活動,從而起到定位作用;

所述外殼體與所述加壓板之間的互鎖結構為:在所述外殼體的下邊緣兩側設有兩個向外擴延的插耳,所述加壓板的外邊緣兩側設有兩個向上回卷并將所述插耳鉤掛住的鉤槽;在自由狀態(tài)下,所述外殼體的插耳插入所述加壓板的鉤槽內,從而使外殼體和加壓板互相咬合在一起;注射完畢需要加壓止血時,只需捏動手動釋放部,將外殼體與加壓板之間的互鎖結構打開即可;

所述外殼體采用具有一定彈性變形性能的材質構成;

所述彈性體采用的是壓簧;

所述外殼體的手動釋放部外表面設有防滑紋路,可以在手動釋放外殼體時,加大手指與外殼體之間的摩擦力,更加利于對外殼體的釋放操作。

本實用新型多功能輸液止血器,其結構設計簡捷合理,將兩種處理時期的止血功能結合在一起,注射前屬于靜態(tài)操作,只需通過膠帶將止血器固定在注射部位即可;在注射完成拔出針頭后,醫(yī)護人員捏住外殼體上手動釋放部并向內夾緊,使外殼體的插耳從加壓板的鉤槽內脫出,在膠帶的作用下,外殼體內部的壓簧向下部加壓板施壓,從而達到壓迫止血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避免了二次止血操作,只需手動釋放即可替代傳統(tǒng)二次止血的操作,大大減少了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簡化了輸液止血操作,止血效率高,止血效果好。本實用新型同時在止血器的結構上附加了針頭固定功能,通過此結構可以保證注射過程中針頭不跑,并可以允許患者注射部位輕微的肢體活動,減輕了注射部位長時間不能動的不適感,具有非常高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多功能輸液止血器外形結構示意圖;

圖2:圖1中外殼體與加壓板互鎖結構半剖示意圖;

圖3:圖1的俯視圖;

在圖中,1、外殼體,1-1、插耳,1-2、中間拱形主體,1-3、膠帶固定部,1-4、針頭定位部,2、加壓板,2-1、鉤槽,3、壓簧,4、吸血棉,5、膠帶,6、手動釋放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就附圖1-3對本實用新型多功能輸液止血器作以下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多功能輸液止血器,其結構包括外殼體1、加壓板2、吸血棉4,以及壓裝于所述外殼體1與所述加壓板2之間的彈性體;所述外殼體1具有中間拱形主體1-2以及沿所述中間拱形主體1-2下部向外水平延伸的兩個膠帶固定部1-3和兩個針頭定位部1-4,所述加壓板2通過互鎖結構活動安裝于所述外殼體1的中間拱形主體1-2的下部,所述彈性體被壓緊于所述外殼體1與加壓板2之間,所述吸血棉4設于所述加壓板2的下部,所述外殼體1兩側設有用于打開所述互鎖結構的手動釋放部6;所述外殼體1兩端的膠帶固定部1-3分別連接有膠帶5;所述針頭定位部1-4的結構設計為與所述針頭葉片前端外輪廓相匹配且具有有效長度的定位溝槽;所述有效長度是指能夠將針頭葉片前端充分固定住的長度。當注射后針頭葉片前端被壓固在外殼體1兩側的定位溝槽內,由所述定位溝槽限制針頭葉片前端的活動,從而起到定位作用;所述外殼體1與所述加壓板2之間的互鎖結構為:在所述外殼體1的下邊緣兩側設有兩個向外擴延的插耳1-1,所述加壓板2的外邊緣兩側設有兩個向上回卷并將所述插耳鉤掛住的鉤槽2-1;在自由狀態(tài)下,所述外殼體1的插耳1-1插入所述加壓板2的鉤槽2-1內,從而使外殼體1和加壓板2互相咬合在一起;注射完畢需要加壓止血時,只需捏動手動釋放部6,將外殼體1與加壓板2之間的互鎖結構打開即可;所述外殼體1采用具有一定彈性變形性能的材質構成;所述彈性體采用的是壓簧3;所述外殼體的手動釋放部6外表面設有防滑紋路,可以在手動釋放外殼體時,加大手指與外殼體之間的摩擦力,更加利于對外殼體的釋放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如下:

首先,將本發(fā)明止血器通過兩側膠帶5貼在注射部位,然后止血器外殼體1上的針頭定位部1-4的部位進行穿刺注射;此時止血器屬于自由靜態(tài),壓簧3被壓緊于外殼體1的內腔,外殼體1與加壓板2之間咬合在一起。注射結束后,醫(yī)護人員拔出針頭,手指捏住外殼體1兩側的手動釋放部,向內捏緊收壓,直至外殼體1的插耳1-1脫出加壓板2的鉤槽2-1,在外力釋放后,壓簧3產生頂起作用,由于膠帶5的下壓作用,迫使壓簧3壓緊加壓板2,從而產生壓迫止血效果。在壓簧3的作用下,外殼體1下部兩側的針頭定位部1-4將針頭葉片前端有效的扣緊固定,從而起到固定針頭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多功能輸液止血器,其結構設計簡捷合理,將兩種處理時期的止血功能結合在一起,注射前屬于靜態(tài)操作,只需通過膠帶將止血器固定在注射部位即可;在注射完成拔出針頭后,醫(yī)護人員捏住外殼體上手動釋放部并向內夾緊,使外殼體的插耳從加壓板的鉤槽內脫出,在膠帶的作用下,外殼體內部的壓簧向下部加壓板施壓,從而達到壓迫止血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避免了二次止血操作,只需手動釋放即可替代傳統(tǒng)二次止血的操作,大大減少了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簡化了輸液止血操作,止血效率高,止血效果好。附加的針頭固定功能可以保證注射過程中針頭不跑,并可以允許患者注射部位輕微的肢體活動,減輕了注射部位長時間不能動的不適感,具有非常高的實用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