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活血散瘀膏。
(二)
背景技術(shù):
風濕痛、關(guān)節(jié)炎、骨刺、跌打損傷是常見的慢性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患者較多,并且較為普遍,常常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如不及時治療,甚至導(dǎo)致無法生活自理,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臨床上常用西藥和中成藥,如抗微生物藥、中樞興奮藥、鎮(zhèn)痛藥、解熱止痛即抗痛風藥等,病人往往只知道去醫(yī)院看病吃藥、打針,甚至動不動打點滴,如果長期服藥,對病人的健康會帶來傷害,長期大量服用抗生素、解熱鎮(zhèn)痛藥及抗痛風藥,易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yīng),可致不同程度胃黏膜損傷,如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和出血,此種情況雖然少見,但會出現(xiàn)生命危險。
中藥以其指標除根、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黑膏藥作為中藥外用的一種,經(jīng)皮膚發(fā)揮作用貼膏藥療法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醫(yī)辨證論治及中藥的功效、主治與歸經(jīng)的原則,充分調(diào)動藥物互相協(xié)調(diào)為用的效能,組成多味藥物的復(fù)方,以發(fā)揮藥物的良好效果。由于黑膏藥直接敷貼于體表,而制作膏劑的藥物大多氣味較濃,再加入辛香走竄極強的引經(jīng)藥物,通過滲透入皮膚,內(nèi)傳經(jīng)絡(luò)、臟腑,起到活血化瘀、散結(jié)、止痛的作用。
(三)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副作用低、效果好、服用方便的的活血散瘀膏。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活血散瘀膏,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
香附15-20g, 孩兒茶15-20g,血竭10-20g,自然銅10-20g,冰片3g,威靈仙10-20g,烏梢蛇6-8g,僵蠶10-20g,蜈蚣3g,水蛭10-20g,獨活10-15g,秦艽10-20g,白蘞10-20g,白芨10-20g,五加皮10-20g,雞血藤10-20g,桂枝10-20g,蘇木10-20g,川牛膝10-20g,茜草10-20g,羌活15g,狗骨10-20g,紅花10-20g,伸筋草20-30g,透骨草20-30g,麻黃15-20g,青風藤10-20g,海風藤10-20g,海桐皮10-20g,杜仲10-20g,貝母10-15g,草烏10-15g,木瓜10-20g,松節(jié)10-20g,花椒10-20g,蒼耳子10-20g,細辛10-15g,荊芥10-15g,千里光10-20g,毛姜10-20g,天麻10-15g,川斷10-15g,巴戟天10-20g,當歸10-20g,蒼術(shù)10-20g,川穹10-20g,赤芍10-15g,生地10-20g,白芷10-20g,麝香1g,沉香10-20g,沒藥10-15g,三七10-20g,丁香6-10g,雄黃6-10g,冬蟲夏草3-5g,馬錢子10g。
所述的活血散瘀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
香附15g, 孩兒茶17g,血竭15g,自然銅10g,冰片3g,威靈仙20g,烏梢蛇6g,僵蠶15g,蜈蚣3g,水蛭15g,獨活10g,秦艽20g,白蘞10g,白芨15g,五加皮10g,雞血藤10g,桂枝15g,蘇木20g,川牛膝10g,茜草10g,羌活15g,狗骨15g,紅花20g,伸筋草25g,透骨草20g,麻黃17g,青風藤20g,海風藤15g,海桐皮10g,杜仲10g,貝母10g,草烏12g,木瓜10g,松節(jié)20g,花椒15g,蒼耳子10g,細辛12g,荊芥10g,千里光20g,毛姜15g,天麻10g,川斷10g,巴戟天15g,當歸10g,蒼術(shù)15g,川穹20g,赤芍12g,生地10g,白芷15g,麝香1g,沉香10g,沒藥15g,三七15g,丁香6g,雄黃8g,冬蟲夏草3g,馬錢子10g,雷公根15g、望江南子14g。
用法用量 :每貼可用 7-10天,每 7-10天換 1 次貼。3貼 1 個療程。
下面為本發(fā)明中各藥材的功能及作用:
孩兒茶:入藥部位:植物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性味:苦、澀,微寒。歸經(jīng):歸肺、心經(jīng)。功效: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濕斂瘡,清肺化痰。主治:用于跌撲傷痛,外傷出血,吐血衄血,瘡瘍不斂,濕疹、濕瘡,肺熱咳嗽。
血竭,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滲出的樹脂經(jīng)加工制成。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等處。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用于跌打損傷,心腹瘀痛,外傷出血,瘡瘍不斂。
自然銅:性味功能:辛,平。散瘀,接骨,止痛。主治用法:用于跌打腫痛,筋骨折傷。多入丸散服;外用研末調(diào)敷。氣味: 辛、平、無毒。主治: 1、心氣痛。用自然銅,先經(jīng)火煅(即燒紅),然后醋淬(即蘸醋酒上去,令紅消熱退),淬后又煅,反復(fù)九次,最后研為細末。每次取一小提撮,調(diào)醋服。2、項下氣癭(項下皮膚,伸張成囊,囊內(nèi)不是水,而是氣)。用自然銅丟在水缸里,每天飲食,都用此水。日久,氣癭自消?;虬炎匀汇~燒成煙氣,張口吸入亦可。3、暑濕癱瘓。用自然銅燒紅,酒浸一夜,加炮過的川烏頭,五靈脂、蒼術(shù)(酒浸)各一兩,當歸二錢,共浸酒里。浸后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酒送下。吃到四肢麻木,是癱瘓快好的表現(xiàn),可以停止服藥。4、骨折。用自然銅磨酒服或用銅屑和酒服,均有效,但骨接之后,不可常服。
冰片,又名片腦、桔片、艾片、龍腦香、梅花冰片、羯布羅香、梅花腦、冰片腦、梅冰等,是由菊科艾納香莖葉或樟科植物龍腦樟枝葉經(jīng)水蒸汽蒸餾并重結(jié)晶而得。亦有用松節(jié)油經(jīng)一系列化學方法工藝而得。其可用于閉證神昏、用于目赤腫痛,喉痹口瘡、用于瘡瘍腫痛,潰后不斂等。
威靈仙:該種根及莖入藥具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消骨梗之功效。在現(xiàn)代臨床實踐中其新的用途不斷的被發(fā)現(xiàn),如治療膽結(jié)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但用藥中須注意的是,氣血虧虛及孕婦慎服。
烏梢蛇:入藥部位:動物的干燥體。性味:味甘,性平。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功能:有祛風,通絡(luò),止痙的功效。主治:用于治療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喁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
僵蠶,中藥名。為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 Linnaeus4~5齡的幼蟲感染(或人工接種)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體。分布于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等地。具有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jié)之功效。常用于肝風夾痰,驚癇抽搐,小兒急驚,破傷風,中風口?,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風疹瘙癢,發(fā)頤痄腮。
蜈蚣:性溫,味咸、辛,有毒,入肝經(jīng)。具有祛風止痙;通絡(luò)止痛;攻毒散結(jié)。主驚風,癲癇;痙攣抽搐;中風口;破傷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毒蛇咬傷;瘡瘍;瘰疬。
水蛭,俗名螞蟥,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已有記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內(nèi)陸淡水水域內(nèi)生長繁殖,是中國傳統(tǒng)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醫(y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jīng)、跌打損傷等功效。近年新發(fā)現(xiàn)水蛭制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
獨活:性味:味辛、苦,性微溫。歸經(jīng):歸腎、膀胱經(jīng)。功效:祛風除濕,痛痹止痛。主治:用于風寒濕痹,要洗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風寒挾濕頭痛。
秦艽:性味歸經(jīng):辛、苦,平。歸胃、肝、膽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用于筋脈拘攣,骨節(jié)酸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fā)熱。
白蘞:功能:清熱解毒;散結(jié)止痛;生肌斂瘡。主治:瘡瘍腫毒,瘰疬,燙傷,濕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白芨: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jié)核咳血,潰瘍病出血。性味歸經(jīng):味苦、甘、澀,性寒,歸肺、肝、胃經(jīng)。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功,用于內(nèi)外出血諸證及癰腫、燙傷、手足皸裂、肛裂等。
五加皮: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根皮。性味:味辛、苦,性溫。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功能:有祛風濕,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的作用。主治:用于風濕痹病,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乏力,水腫,腳氣。
雞血藤:雞血藤味苦微甘、性溫,歸肝、心、腎經(jīng);色赤入血,質(zhì)潤行散;具有活血舒筋,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手足麻木,肢體癱瘓,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行不暢,痛經(jīng),經(jīng)閉,白細胞減少癥。
風藤:性味:《滇南本草》:性平,味淡。
海風藤:辛、苦,微溫。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止痹痛。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桂枝:其性味辛、甘,溫,入肺、心、膀胱經(jīng),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溫里藥,具有補元陽、通血脈、暖脾胃之功效,常與補肝腎藥、補氣血藥配伍,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肢冷脈微,與其它溫里藥配伍治療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顯的鎮(zhèn)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F(xiàn)有的各種驅(qū)風油類藥物如清涼油、風濕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主要功能:桂枝能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jié)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jīng)閉,關(guān)節(jié)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用法用量:3~9克 。主治麻瘋病的“苯丙礬”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產(chǎn)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藥理作用,在中藥中廣為應(yīng)用。
蘇木:性味:甘;咸;辛涼。歸經(jīng):心;肝;胃;脾經(jīng)。中醫(yī)藥效:活血祛瘀,消腫定痛。如婦人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心腹痛,產(chǎn)后血暈,癰腫,跌打損傷,破傷風。
川牛膝: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根。性味:味甘、微苦,性平。歸經(jīng):歸肝、腎經(jīng)。功效:逐瘀通經(jīng),通利關(guān)節(jié),利尿通淋。主治:用于經(jīng)閉癥瘕,胞衣不下,跌撲損傷,風濕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等證。
茜草:涼血活血,祛瘀,通經(jīng)。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jīng)閉瘀阻、關(guān)節(jié)痹痛、跌撲腫痛。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熱證出血、經(jīng)閉腹痛、跌打損傷。配烏賊骨止血力更強。
羌活:性味:味辛;苦;性溫。歸經(jīng):入膀胱、腎經(jīng)。功效:散表寒;祛風濕;利關(guān)節(jié);止痛。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風水浮腫;瘡瘍腫毒。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狗骨:狗骨正名為麻黃,主治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癥已解,氣喘咳嗽。
紅花:主產(chǎn)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療效。有活血化瘀,散濕去腫的功效,避免孕婦使用,否則會造成流產(chǎn)。
伸筋草: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入肝經(jīng)。主治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絡(luò)。用于風寒濕痹,筋脈拘攣疼癰。外用治跌打扭傷腫痛。
透骨草:性味:甘、辛,溫。歸經(jīng):入肺、肝二經(jīng)。功效主治:
1.祛風除濕,該品辛溫,辛能行散,溫勝寒濕。八肝經(jīng),故能祛風除濕,如《本草綱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風濕疼痛攣縮?!比粢蝻L寒濕邪侵襲肢體經(jīng)絡(luò)而導(dǎo)致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可選用該品,祛風散寒勝濕,病邪去,則諸癥自愈。
2.舒筋活絡(luò),該品辛散溫通,入肝經(jīng),而肝主筋.故該品具有舒筋活絡(luò)之功效。對于外感風寒之邪,經(jīng)氣失宣,癥見肢體筋脈收縮抽急,不能舒轉(zhuǎn)自如??蛇x用透骨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luò)治之。如《陜甘寧青中草藥選》即選用該品,治筋骨拘攣。
3.活血止痛,該品辛散溫通,入肝經(jīng)血分,故能活血止痛。對于一身上下,心腹腰膝,內(nèi)外各種疼痛,均可選用該品治之,取其辛溫善走,活血利氣之功,血氣通則不痛。
4.解毒化疹,靈秘丹藥箋》曰:“療熱毒?!薄稐钫\經(jīng)驗方》選用該品,治腫毒初起。《陜甘寧青中草藥選》則用該品,治陰囊濕疹,瘡瘍腫毒。故可思透骨草治療瘡癬腫毒,陰囊濕疹,一般多煎水外洗。因本藥外洗還有引藥透入經(jīng)絡(luò)、血脈,而祛風、活血、止痛的特點。
麻黃:麻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 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zhì)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zhì)莖,曬干。其性溫,味辛、微苦,有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等病癥。
青風藤:藥性: 平。藥味: 苦、辛。歸經(jīng): 歸肝、脾經(jīng)。功能: 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利小便。主治: 用于風濕痹痛,關(guān)節(jié)腫脹,麻痹瘙癢。
海風藤: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藤莖。性味:味辛、苦,性微溫。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功效: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止痹痛。主治:用于風寒濕痹,肢節(jié)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海桐皮:藥性:味辛;苦;性平。歸經(jīng):歸肝;胃;腎經(jīng)。功效:祛風除濕;利水和中;活血解毒。功效分類:祛風除濕藥;利水和中藥;活血解毒藥。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腰腿酸痛;腎虛水腫;消渴;胃脘痛;跌打損傷;骨折;吐血;衄血;瘧疾;漆瘡;骨髓炎;深部膿瘍。
杜仲:性味.《本經(jīng)》:“味辛,平?!睔w經(jīng):《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腎經(jīng)?!惫πе髦危憾胖倬哂醒a肝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高血壓、安胎的功效。杜仲對免疫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都有不同程度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杜仲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增強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
貝母:性味與歸經(jīng): 苦、甘,微寒。歸肺、心經(jīng)。功能與主治:潤肺,用于肺熱咳嗽,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草烏:性味:味辛、苦,性熱。歸經(jīng):歸心、肝、腎、脾經(jīng)。功效: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主治:用于風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木瓜鮮美兼具食療作用,尤其對女性更有美容功效。木瓜所含的蛋白分解酵素,可以補償胰和腸道的分泌,補充胃液的不足,有助于分解蛋白質(zhì)和淀粉。木瓜含有胡蘿卜素和豐富的維生素C,它們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幫助機體修復(fù)組織,消除有毒物質(zhì),增強人體免疫力,幫助機體抵抗包括甲流在內(nèi)的病毒侵襲。木瓜果實中的有效成分能提高吞噬細胞的功效。
松節(jié):別名 黃松木節(jié)、油松節(jié)、松郎頭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油松、馬尾松、赤松、云南松等枝干的結(jié)節(jié)。 性味歸經(jīng)為苦,溫,歸肝經(jīng)。功效為祛風燥濕,止痛。用于主風寒濕痹,歷節(jié)風痛;腳痹痿軟;跌打傷痛。
花椒:中醫(yī)認為,花椒性溫,味辛,有溫中散寒、健胃除濕、止痛殺蟲、解毒理氣、止癢祛腥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積食、停飲、呃逆、嘔吐、風寒濕邪所致的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脘腹冷痛、泄瀉、痢疾、蛔蟲、陰癢等病癥。
蒼耳子:入藥部位:菊科植物蒼耳的干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性味:味苦、甘、辛,性溫。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功效:發(fā)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主治:用于風寒感冒,鼻淵,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等證。
荊芥: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味辛,性微溫。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功效:解表散風,透疹,消瘡。主治: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
千里光: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千里及,眼明劃,黃花草黃花母、九龍光、九嶺光。為菊科草本植物,生于山坡、疏林下、林邊、路旁、溝邊草叢中。產(chǎn)于河南、陜西、江蘇、浙江、廣西、四川。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止癢等功效。多用于風熱感冒、目赤腫痛、泄瀉痢疾、皮膚濕疹瘡癤。值得注意的是,與現(xiàn)在報道的菊三七類似,千里光屬植物多含肝毒吡咯雙烷生物堿,其急、慢性中毒可引起肝臟的肝竇阻塞綜合癥、肝巨紅細胞癥或肝纖維化。
毛姜:性味:苦;性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功效:補腎強骨;活血止痛。 主治:腎虛腰痛;足膝痿弱;耳聾;牙痛;久泄;遺尿;跌打骨折及斑禿。
天麻: 性味:甘,平。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功效: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
川斷:功能主治:補肝腎,續(xù)筋骨,調(diào)血脈。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
巴戟天: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等地。藥用植物,主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蒼術(shù):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莖。性味:味辛、苦,性溫。歸經(jīng):歸脾、胃、肝經(jīng)。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主治: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蹙,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澀。
赤芍:性味:味苦,性微寒。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功效: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主治:用于熱人營血,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癮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生地:藥理功效:(1)地黃既有止血作用, 又有抗凝血作用。(2)抗真菌作用地黃水浸劑對須瘡癬菌、石膏樣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及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等多種真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3)對內(nèi)分泌的影響生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的抑制作用, 并能促進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合成.性味歸經(jīng):甘,寒。歸心,肝,腎經(jīng)。
白芷:性味:辛,溫。歸經(jīng):入肺、脾、胃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消腫,止痛。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麝香: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心、脾經(jīng)。功能主治:開竅醒神,活血通經(jīng),止痛,催產(chǎn)。
沉香:老莖受傷后所積得的樹脂,俗稱沉香,可作香料原料,并為治胃病特效藥;樹皮纖維柔韌,色白而細致可做高級紙原料及人造棉;木質(zhì)部可提取芳香油,花可制浸膏。中國對沉香藥用價值的記載可追溯到《本草綱目》、《日華子本草》等醫(yī)學名著中。《本草綱目》謂之“氣味辛,微溫無毒。有降氣、納腎溫中、清肝之功效”,“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度杖A子本草》則記載其藥用為“調(diào)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zhuǎn)筋、吐瀉、冷氣,破癥癖,治冷風麻痹,骨節(jié)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同時,《名醫(yī)別錄》、《雷公炮制藥性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集注》等典籍也均有關(guān)于沉香藥用的論述,足見其于中藥材界的顯著地位。
沒藥:入藥部位:干燥樹脂。性味:味辛、苦,性平。歸經(jīng):歸心、肝、脾經(jīng)。功效:散瘀定痛,消腫生肌。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瘍等病癥的治療。
三七:性味:甘、微苦,溫。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功效: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丁香: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功效:溫中、暖腎、降逆。主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癥。性味歸經(jīng):辛,溫。
雄黃:(1)有抗腫瘤作用,能抑制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長,并對細胞有腐蝕作用。
(2)吸收后,對神經(jīng)有鎮(zhèn)痙、止痛作用;體內(nèi)外均有殺蟲作用。水浸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人體結(jié)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球菌及多種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腸道吸收后能引起吐、瀉、眩暈甚至驚厥,慢性中毒能損害肝、腎的生理功能。
雄黃有毒。體外試驗對常見化膿性球菌, 腸道致病菌, 人型、牛型結(jié)核桿菌, 恥垢桿菌及堇色毛菌等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冬蟲夏草:冬蟲夏草又名蟲草,是我國民間慣用的一種名貴滋補藥材,其營養(yǎng)成分高于人參,可入藥,也可食用,是上乘的佳肴,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冬蟲夏草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滋補肺腎,對肺癌、肝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在臨床上對肺虛久咳,氣喘,肺結(jié)核咯血,盜汗,腎虛腰膝酸痛,陽痿遺精,神經(jīng)衰弱及化療、放療后的紅細胞下降都有療效。
馬錢子:性味: 苦,溫;有大毒。歸肝、脾經(jīng)。功能主治:興奮健胃,消腫毒,涼血。主治四肢麻木,癱瘓,食欲不振,痞塊,癰瘡腫毒,咽喉腫痛。
香油:功效:
延緩衰老:香油濃郁的香氣,對消化功能已減弱的中老年人來說,
不僅可增進食欲,更有利于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香油本身的消化吸收率也較高,可達98%。同時香油中含豐富的維生素E,具有促進細胞分裂和延緩衰老的功能。中老年人久用香油,還可以預(yù)防脫發(fā)和過早出現(xiàn)白發(fā)。
保護血管:香油對軟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彈性均有較好的效果,其豐富的維生素E,有利于維持細胞膜的完整和功能正常,也可減少體內(nèi)脂質(zhì)的積累。香油中含有40%左右的亞油酸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分解吸收和利用,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并有助于消除動脈血管壁上的沉積物。
潤腸通便:香油大量的油脂,還有很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對便秘有一定的預(yù)防作用和療效。習慣性便秘患者,早晚空腹喝一口香油,能潤腸通便。
減輕煙酒毒害:有抽煙習慣和嗜酒的人經(jīng)常喝點香油,可以減輕煙對牙齒、牙齦、口腔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損傷,以及肺部煙斑的形成,同時對尼古丁的吸收也有相對的抑制作用。
減輕酒精的損害:飲酒之前喝點香油,則對口腔、食道、胃賁門和胃黏膜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保護嗓子:常喝香油能增強聲帶彈性,使聲門張合靈活有力,對聲音嘶啞、慢性咽喉炎有良好的恢復(fù)作用。
治療鼻炎:慢性鼻炎患者,用消毒棉球蘸取香油涂于鼻腔患處,可緩解癥狀。
祛斑滋潤皮膚:香油中的卵磷脂不僅滋潤皮膚,而且可以祛斑,尤其可以祛除老年斑。
減輕魚刺等對食道的損傷:當誤吞魚刺、棗核、碎骨時,喝口香油能使異物順利滑過食道,減少損傷。
輔助治療氣管炎等:患有氣管炎、肺氣腫的人,在晚上臨睡前喝口香油能顯著減輕咳嗽。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各藥分工明確而各司其職,相得益彰,活血化瘀、散結(jié)、止痛,到達病灶部位,對治療風濕痛、關(guān)節(jié)炎、骨刺、跌打損傷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藥效快、療效好,風濕痛有效率高達97.1%,治愈率高達93.4%,關(guān)節(jié)炎有效率高達98.2%,治愈率高達94.1%,骨刺有效率高達95.2%,治愈率高達92.2%,跌打損傷有效率高達100%,治愈率高達99.8%。
(四)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處方: 香附15g, 孩兒茶17g,血竭15g,自然銅10g,冰片3g,威靈仙20g,烏梢蛇6g,僵蠶15g,蜈蚣3g,水蛭15g,獨活10g,秦艽20g,白蘞10g,白芨15g,五加皮10g,雞血藤10g,桂枝15g,蘇木20g,川牛膝10g,茜草10g,羌活15g,狗骨15g,紅花20g,伸筋草25g,透骨草20g,麻黃17g,青風藤20g,海風藤15g,海桐皮10g,杜仲10g,貝母10g,草烏12g,木瓜10g,松節(jié)20g,花椒15g,蒼耳子10g,細辛12g,荊芥10g,千里光20g,毛姜15g,天麻10g,川斷10g,巴戟天15g,當歸10g,蒼術(shù)15g,川穹20g,赤芍12g,生地10g,白芷15g,麝香1g,沉香10g,沒藥15g,三七15g,丁香6g,雄黃8g,冬蟲夏草3g,馬錢子10g,雷公根15g、望江南子14g。
制備工藝:將上述藥材通過常規(guī)方法制成黑藥膏,其中,樟丹1kg,香油3kg,每貼重 20g。
用法用量 :每貼可用 7天,每 7天換 1 次貼。3貼 1 個療程。
郭某,男,現(xiàn)年60歲,2015年出現(xiàn)關(guān)節(jié)疼痛,還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使用本實施例黑藥膏2貼后,癥狀消失,至今未復(fù)發(fā)。
實施例2:
處方: 香附15g, 孩兒茶20g,血竭20g,自然銅10g,冰片3g,威靈仙20g,烏梢蛇7g,僵蠶15g,蜈蚣3g,水蛭15g,獨活10g,秦艽20g,白蘞15g,白芨10g,五加皮15g,雞血藤15g,桂枝10g,蘇木20g,川牛膝20g,茜草10g,羌活15g,狗骨20g,紅花20g,伸筋草20g,透骨草30g,麻黃20g,青風藤20g,海風藤10g,海桐皮10g,杜仲20g,貝母10g,草烏10g,木瓜20g,松節(jié)10g,花椒15g,蒼耳子10g,細辛15g,荊芥12g,千里光20g,毛姜15g,天麻10g,川斷15g,巴戟天15g,當歸10g,蒼術(shù)20g,川穹10g,赤芍12g,生地20g,白芷15g,麝香1g,沉香20g,沒藥15g,三七20g,丁香8g,雄黃8g,冬蟲夏草4g,馬錢子10g。
制備工藝:將上述藥材通過常規(guī)方法制成黑藥膏,其中,樟丹1kg,香油3kg,每貼重 20g。
用法用量 :每貼可用 10天,每 10天換 1 次貼。3貼 1 個療程。
郭某某,女,現(xiàn)年65歲,2015年出現(xiàn)關(guān)節(jié)疼痛、關(guān)節(jié)腫等癥狀,經(jīng)診斷為關(guān)節(jié)炎,使用本實施例黑藥膏2貼后,癥狀消失,至今未復(fù)發(fā)。
實施例3:
處方: 香附17g, 孩兒茶15g,血竭10g,自然銅20g,冰片3g,威靈仙15g,烏梢蛇6g,僵蠶20g,蜈蚣3g,水蛭10g,獨活12g,秦艽15g,白蘞10g,白芨15g,五加皮10g,雞血藤20g,桂枝20g,蘇木10g,川牛膝10g,茜草20g,羌活15g,狗骨10g,紅花10g,伸筋草30g,透骨草20g,麻黃15g,青風藤10g,海風藤15g,海桐皮20g,杜仲10g,貝母15g,草烏15g,木瓜10g,松節(jié)20g,花椒10g,蒼耳子15g,細辛10g,荊芥15g,千里光10g,毛姜20g,天麻15g,川斷10g,巴戟天20g,當歸20g,蒼術(shù)10g,川穹20g,赤芍15g,生地10g,白芷10g,麝香1g,沉香10-20g,沒藥12g,三七15g,丁香10g,雄黃6g,冬蟲夏草3g,馬錢子10g。
制備工藝:將上述藥材通過常規(guī)方法制成黑藥膏,其中,樟丹1kg,香油3kg,每貼重 20g。
用法用量 :每貼可用 7天,每 7天換 1 次貼。3貼 1 個療程。
李某,女,現(xiàn)年63歲,2015年,膝關(guān)節(jié)疼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guān)節(jié)發(fā)軟,易摔倒,經(jīng)診斷為骨刺,使用本實施例黑藥膏2個療程后,癥狀消失,至今未復(fù)發(fā)。
實施例4:
處方: 香附20g, 孩兒茶17g,血竭15g,自然銅15g,冰片3g,威靈仙10g,烏梢蛇8g,僵蠶10g,蜈蚣3g,水蛭20g,獨活10g,秦艽10g,白蘞20g,白芨20g,五加皮20g,雞血藤10g,桂枝15g,蘇木15g,川牛膝15g,茜草15g,羌活15g,狗骨15g,紅花15g,伸筋草25g,透骨草25g,麻黃17g,青風藤15g,海風藤20g,海桐皮10g,杜仲15g,貝母12g,草烏12g,木瓜15g,松節(jié)15g,花椒20g,蒼耳子10g,細辛12g,荊芥10g,千里光15g,毛姜10g,天麻12g,川斷12g,巴戟天10g,當歸15g,蒼術(shù)15g,川穹15g,赤芍10g,生地15g,白芷20g,麝香1g,沉香10g,沒藥10g,三七10g,丁香6g,雄黃10g,冬蟲夏草5g,馬錢子10g。
制備工藝:將上述藥材通過常規(guī)方法制成黑藥膏,其中,樟丹1kg,香油3kg,每貼重 20g。
用法用量 :每貼可用 7天,每 7天換 1 次貼。3貼 1 個療程。
薛某某,男,現(xiàn)年55歲,2015年跌打外傷,出現(xiàn)腫脹、疼痛癥狀,服用本實施例黑藥膏一個療程后,癥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