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保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有白藜蘆醇的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白藜蘆醇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一般從虎杖(Polycum.p.)和葡萄中提取分離,也可以通過合成的方法得到。這在以往的文獻和專利中已得到詳細描述。白藜蘆醇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有調節(jié)血脂、抗血栓、抗癌等功效,目前已成為醫(yī)學藥學研究熱點,并大量應用于保健食品及藥品中。
白藜蘆醇主要含有二苯乙烯母核結構,包括順式和反式同分異構體,通常難溶于水或者微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且不夠穩(wěn)定,影響了其推廣使用。因此,研發(fā)一項新技術克服白藜蘆醇的上述不足是該領域科研人員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近幾年來,人們廣泛使用藥物制劑技術來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其中固體分散體技術將藥物以分子、無定形或微晶狀態(tài)高度均勻分散在載體中,以提高藥物表觀溶解度,進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自1961年固體分散技術首次用于提高難溶性藥物的溶出速率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以來,諸多研究者對固體分散體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進一步證明將難溶性藥物制成固體分散體是提高其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的最具應用潛力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研究組利用這一技術制備了多種白藜蘆醇固體分散體,提高了白藜蘆醇的表觀溶解度。但是,白藜蘆醇固體分散體長期貯存后會出現(xiàn)硬度增加、晶體析出或結晶粗化,導致藥物累積溶出度下降,生物利用度降低。這是因為固體分散體中的藥物主要以分子、無定形態(tài)或微晶等一種或者多種形態(tài)存在,從熱力學角度來看,這些體系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有轉化為穩(wěn)定結晶態(tài)的趨勢。
無定形藥物在載體材料中各種各樣的穩(wěn)定性機制在文獻中已經有討論。有研究者認為載體可以提高固體分散體的玻璃轉化溫度(Tg);還有一些研究討論了藥物和載體間特殊相互作用在延緩藥物重結晶中的潛在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載體的選擇至關重要。針對白藜蘆醇的理化性質,我們需要選擇既能對白藜蘆醇增溶,又能維持制劑穩(wěn)定性的載體。聚乙烯吡咯烷酮K29/32和羧甲基殼聚糖是一種無定形的水溶性聚合物,屬于高分子表面活性劑。因此,對藥物有潤濕性,可作為增溶劑。二者具有較高的Tg,可提高固體分散體的Tg,降低藥物分子的遷移速率,進而可提高無定形藥物的穩(wěn)定性,而且,二者分子結構中含有多個羰基、羥基或氨基,理論上 可以和白藜蘆醇形成氫鍵,從原理上可以提高藥物和載體的相容性,維持制劑穩(wěn)定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藝簡單、質量穩(wěn)定、水溶性好的白藜蘆醇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上述組合物包括:
100重量份的白藜蘆醇和20-500重量份的藥學上所接受的水溶性無定形載體;
上述水溶性無定形載體為聚乙烯吡咯烷酮K29/32、羧甲基殼聚糖或其組合;
所述水溶性無定形載體的含量為30-300重量份。
優(yōu)選組分,組合物包括:
100重量份的白藜蘆醇;
80重量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K29/32;
820重量份的預膠化淀粉;1200重量份的微晶纖維素;
4重量份的硬脂酸鎂。
優(yōu)選組分,組合物包括:
100重量份的白藜蘆醇;
100重量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K29/32;
150羧甲基殼聚糖;
50重量份的交聯(lián)聚維酮;
1800重量份的微晶纖維素;
5重量份的硬脂酸鎂。
上述述白藜蘆醇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1)將100重量份的白藜蘆醇加入無水乙醇中充分溶解;
(2)將20-500重量份的水溶性無定形載體加入到步驟(1)已經充分溶解的白藜蘆醇無水乙醇溶液中;
(3)將(2)所得混合物40-50℃旋轉蒸發(fā)除掉乙醇,真空干燥除去殘留乙醇;
(4)將步驟(3)得到的混合物粉碎過40-100目篩;
(5)將步驟(4)得到的混合物壓制成片劑或制備成膠囊;或將步驟(4)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500-8000份的藥學上可接受的添加劑后壓制成片劑或制備成膠囊。
所述步驟(1)中白藜蘆醇與無水乙醇的體積比例為:1:5-1:10。
在步驟(5)中所述,的藥學上可接受的添加劑為藥學上可接受的填充劑、藥學上可接受的崩解劑、藥學上可接受的粘合劑或藥學上可接受的潤滑劑中的一種或二種以上。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顯著提高白藜蘆醇的表觀溶解度,并且維持白藜蘆 醇固體制劑的穩(wěn)定性,使其具有更好的臨床治療和安全性。
各組分的藥物特性如下:
白藜蘆醇:無色針狀結晶,難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熔點253-255℃,261℃即升華。具有調節(jié)血脂、抗血栓、抗癌等功效,廣泛用于醫(yī)藥及保健品領域。
聚乙烯吡咯烷酮K29/32:具有吸濕性的易流動白色或近乎白色的粉末。有微臭。易溶于水及大部分有機溶劑,有膠體保護作用、成膜性、粘結性、吸濕性、增溶或凝聚作用。醫(yī)藥級聚維酮為國際倡導的三大藥用新輔料之一,可用做片劑、顆粒劑的粘結劑、注射劑的助溶劑、膠囊的助流劑。
羧甲基殼聚糖:白色或淺黃色粉末或顆粒,無毒,是一種水溶性殼聚糖衍生物,有許多特性,如抗菌性強,降脂,降血糖,抗腫瘤等,是一種兩性聚電解質等。在醫(yī)藥、保健等方面有多種應用,也是近年來研究得較多的殼聚糖衍生物之一。
乙醇: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fā)的無色透明液體,能與水、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數有機溶劑混溶。常用乙醇作為反映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
本發(fā)明優(yōu)勢在于:1、處方合理:羧甲基殼聚糖和白藜蘆醇間存在氫鍵相互作用;2、工藝簡單、綠色、無殘留;3、增溶效果明顯;4、防止藥物重結晶,提高制劑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白藜蘆醇,羧甲殼聚糖及實施例1固體分散體的紅外光譜圖;
CMCS:羧甲殼聚糖;Res:白藜蘆醇;SD:固體分散體。
圖2白藜蘆醇和實施例1固體分散體的溶出曲線;Res:白藜蘆醇。
圖3白藜蘆醇和實施例1的X射線衍射圖;Res:白藜蘆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fā)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詳述如下:
實施例1
按如下步驟制備一種白藜蘆醇固體分散體:
(1)按重量份數稱取白藜蘆醇1g、羧甲基殼聚糖9g、乙醇25g;
(2)將1g白藜蘆醇加入到25g無水乙醇中充分溶解;
(3)將9g羧甲基殼聚糖加入到步驟(2)已經溶解的白藜蘆醇無水乙醇溶液中;
(4)將(3)所得混合物40℃旋轉蒸發(fā)掉乙醇;
(5)真空干燥除去殘留乙醇;
(6)將真空干燥后粉碎所得的顆粒物使用80目的篩子進行分級操作,收集顆粒尺寸<180μm的顆粒,即得白藜蘆醇固體分散體。
實施例2
溶解度實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2010年版)“凡例”中第XIV頁“溶解度試驗法”依法測定。將白藜蘆醇原料藥1g和本發(fā)明實施例1產物10g(約相當于原料藥1g),研成細粉(過80目篩),分別置于25℃、30mL、100mL、1000mL、10000mL的去離子水中,每隔5分鐘強力振搖30s;觀察30min內的溶解情況,如無目視可見的溶質顆?;蛞旱螘r,即視為完全溶解。結果見表1。
表1 白藜蘆醇和實施例1的溶解度實驗結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2010年版)“凡例”中第XIV頁“溶解度”的判斷標準。由表1可知,白藜蘆醇在10000mL水中仍有固體顆粒,判定為不溶于水;而白藜蘆醇固體分散體在100mL水中無可見固體顆粒,判斷為微溶于水,白藜蘆醇與實施例1相比,溶解度顯著提高。
實施例3
相互作用表征:
本發(fā)明實施例1產物采用溴化鉀壓片,進行紅外光譜分析。結果見圖1。由圖1可見,實施例1產物紅外光譜圖呈現(xiàn)白藜蘆醇與羧甲殼聚糖的疊加峰形特征,實施例1產物的-OH峰位3260cm-1,-C=O峰位1589cm-1,白藜蘆醇的-OH峰位3330cm-1,-C=O峰位1602cm-1,羧甲殼聚糖的-OH峰位3450cm-1,-C=O峰位1650cm-1,由此可以看出實施例1產物的-OH峰位和-C=O峰位都向低波數位移,且實施例1產物的-OH峰位展寬,說明形成了白藜蘆醇和羧甲殼聚糖之間發(fā)生了相互作用(形成氫鍵),使吸收峰向低波數位移,-OH峰位展寬。
實施例4
溶出度測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0版)附錄XC“溶出度測定法”第二法“槳法”依法對實施例1所得固體分散體進行測定。測定前,對儀器裝置進行必要的調試,使轉籃底部距溶出杯的內底部25mm±2mm。以pH=1.2的鹽酸溶液作為溶出介質,分別量取250mL,置各溶出杯內,待溶出溫度恒定在37±0.5℃,設定轉速為100r·min-1,稱取6份實施例1所得固體分散體(每份相當于含原料藥白藜蘆醇5mg),分別投入6個溶出杯中,分別于取樣時間5,10,15,20,30,45,60min吸取溶液5mL,同時補充等量溶出介質,立即用0.22μm的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HPLC進樣20μL,帶入標準曲線方程,計算出每份中白藜蘆醇的溶出量,并繪制累積溶出度曲線。結果見圖2。
結果表明,白藜蘆醇溶出速率較慢,60min時累積溶出百分率僅 33.43%。與原料藥相比,60min時實施例1固體分散體中白藜蘆醇的累積溶出百分率為92.81%。制備的固體分散體能顯著加快白藜蘆醇在溶出介質中的溶出速率。本次實驗結果經過統(tǒng)計分析,實施例1與白藜蘆醇原料藥在溶出度方面相比,前者是后者的3倍左右,差異極顯著(P<0.01)。
實施例5
無定形的證實:
為了觀察在實施例1中獲得的固體制劑是無定形狀態(tài),取實施例1固體制劑,在溫度40℃,濕度75%的加速條件下,分別于0、60、90d通過粉末X射線衍射法測量其存在狀態(tài)。測試條件Cu靶(50kV,100mV);波長,掃描范圍5-60°;掃描速度4°·min-1,結果見圖3。
從圖3中明顯看出,藥物在載體中以無定形分散。本發(fā)明的制劑在加速實驗的條件下3個月仍能保持良好的無定形狀態(tài),因此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
實施例6:
按如下步驟制備一種白藜蘆醇固體分散體:
(1)按重量份數稱取白藜蘆醇1g、羧甲基殼聚糖10g、乙醇20g;
(2)將1g白藜蘆醇加入到20g無水乙醇中充分溶解;
(3)將10g羧甲基殼聚糖加入到步驟(2)已經溶解的白藜蘆醇無水乙醇溶液中,攪拌至溶解;
(4)將(3)所得混合物40℃旋轉蒸發(fā)掉乙醇;
(5)真空干燥除去殘留乙醇;
(6)將真空干燥后粉碎所得的顆粒物使用80目的篩子進行分級操作,收集顆粒尺寸<180μm的顆粒,即得白藜蘆醇固體分散體。
實施例7:
按如下步驟制備一種白藜蘆醇固體分散體:
(1)按重量份數稱取白藜蘆醇1g、羧甲基殼聚糖15g、乙醇30g;
(2)將1g白藜蘆醇加入到20g無水乙醇中充分溶解;
(3)將10g羧甲基殼聚糖加入到步驟(2)已經溶解的白藜蘆醇無水乙醇溶液中,攪拌至溶解;
(4)將(3)所得混合物40℃旋轉蒸發(fā)掉乙醇;
(5)真空干燥除去殘留乙醇;
(6)將真空干燥后粉碎所得的顆粒物使用80目的篩子進行分級操作,收集顆粒尺寸<180μm的顆粒,即得白藜蘆醇固體分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