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
背景技術:
介入醫(yī)療器械是近年來新興的醫(yī)療器械技術,在減少對病人的創(chuàng)傷,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應用在人體各種管腔內的介入器械,如血管支架、 膽道支架、食道支架、腸道支架、胰管支架、尿道支架或氣管支架等等。其中,支架在介入醫(yī)療器械領域的表現(xiàn)尤其突出。在手術時,將支架通過輸送和釋放裝置輸送到血管的阻塞病變部位,然后再釋放支架,利用支架膨脹將阻塞的血管撐開,以使阻塞的血管保持暢通。目前,支架輸送和釋放裝置主要有兩種結構同軸式輸送和釋放裝置和快速交換式輸送和釋放裝置,其中同軸式輸送和釋放裝置中的導絲腔貫穿整個裝置,在使用時,導絲由遠端穿入且由近端穿出,同軸式輸送和釋放裝置具有較強的通過血管病變部位的能力,但是使用不方便,常常需要3米長的延長導絲并且往往需要2-3個操作者才能完成操作;而快速交換式輸送和釋放裝置中的導絲腔較短,導絲腔通常由從頭端起長約20-40cm, 并從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側壁開口,在使用時,導絲由頭端穿入,由側壁上的開口穿出,只需2 米導絲,單人即可完成操作,但其通過血管病變部位的能力略差,容易導致手術失敗。通過對現(xiàn)有技術研究,申請人發(fā)現(xiàn)如果患者的血管內有若干個阻塞病變部位,此時如果單純采用同軸式輸送和釋放裝置,手術操作繁瑣,耗時較長;如果單純采用快速交換式輸送和釋放裝置,雖然操作簡單,但增加了手術失敗的概率。因此亟需一種可以將兩種支架輸送和釋放裝置統(tǒng)一起來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在內管壁與外鞘管壁之間設置有側管,以實現(xiàn)將同軸式輸送和釋放裝置和快速交換式輸送和釋放裝置相結合起來,在使用時還可以在兩種形式之間進行切換,節(jié)省了手術時間,同時提高了手術成功率。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包括外鞘管、中管和內管,其中所述內管、中管和外鞘管由內到外依次分布;所述外鞘管壁上設置有通孔,所述中管上設置有槽,所述內管上設置有側管,所述側管穿過所述中管上的槽與所述外鞘管上的通孔相連接固定,且所述側管與通孔相連通。優(yōu)選地,所述中管的遠端位于所述外鞘管內部,所述內管的遠端伸出所述外鞘管。優(yōu)選地,所述通孔距離所述外鞘管遠端的距離在100mm-500mm。優(yōu)選地,該裝置進一步包括襯芯,位于所述內管中,且所述襯芯的遠端位于所述內管的內開口處。優(yōu)選地,所述襯芯的頭端為楔形結構,所述楔形結構斜面的坡度與所述側管軸線和內管軸線之間的夾角相等。優(yōu)選地,該裝置進一步包括頂環(huán),位于所述中管的遠端。優(yōu)選地,該裝置進一步包括頭端,固定在所述內管伸出所述外鞘管的位置處,且與所述外鞘管之間設置有縫隙。優(yōu)選地,該裝置進一步包括助推桿,與所述中管的近端相固定。優(yōu)選地,所述助推桿的末端設置有手柄,且所述手柄末端設置有鎖緊裝置,用于將所述襯芯與助推桿相鎖緊。優(yōu)選地,該裝置進一步包括Y型閥,所述Y型閥通過連接件與所述外鞘管相連接, 并且其近端可與所述助推桿相鎖緊且密封。優(yōu)選地,所述外鞘管為高分子材料管或編織絲加強管。優(yōu)選地,所述中管、內管和側管的材料為高分子材料。優(yōu)選地,所述襯芯的材料為金屬或高分子材料。優(yōu)選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醚-氨基嵌段共聚物樹脂、尼龍樹脂、聚酰亞胺樹月旨、聚氨酯、聚聚四氟乙烯和聚醚醚酮中的一種或幾種。優(yōu)選地,所述金屬材料包括不銹鋼、鎳鈦合金或鈦合金。由以上本技術方案可見,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中, 在中管上設置有長槽,在外鞘管與內管之間設置有側管,并且側管穿過中管上的長槽,即夕卜鞘管和內管固定在一起,外鞘管和內管可以相對于中管前后運動。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在使用時,當導絲由內管的遠端進入后,導絲不僅可以由內管的近端穿出,而且還可以由側管中穿出。而當導絲由內管的近端穿出時,導絲與內管為同軸分布,這樣就可以使得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具有較強的穿越能力;當導絲由側管中穿出時,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只有一小段穿在導絲上,阻力較小,可以使得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快速地沿著導絲前進。因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不僅具有同軸式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優(yōu)點,還具有快速交換式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優(yōu)點,并且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需要,快速在這兩種形式之間進行切換,節(jié)省了手術時間,同時提高了手術成功率。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 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一提供的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的使用示意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旧暾堉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實施例一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介入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包括外鞘管1、中管2和內管3,其中內管3、中管2和外鞘管1由內到外依次分布,并且內管3、中管2和外鞘管1之間可以相互移動,在中管上設置有長槽6,并且在外鞘管1壁與內管3壁之間設置有側管5,側管5穿過長槽6,頂環(huán)4固定在中管2的遠端。在外鞘管1壁上設置有通孔101,在本申請實施例中,通孔101的位置優(yōu)選設置在靠近外鞘管1遠端100mm-500mm處。中管2位于外鞘管1內部,其外徑小于外鞘管1的內徑,并且中管2的遠端位于外鞘管1內部,即外鞘管1遠端和中管2遠端之間設置有預留位置,另外在中管2上設置有與軸線方向相一致的長槽6,并且長槽6的長度大于外鞘管1遠端和中管2遠端之間的長度。內管3位于中管2內部,其外徑小于中管2的內徑,并且內管3的遠端位于外鞘管 1的外部。在內管3上設置有側管5,側管5穿過中管2上的長槽6與外鞘管1上的通孔連接相固定,將內管3內部與外鞘管1外部相連通。另外,側管5的內開口與外鞘管1的遠端的距離小于內管5的外開口(即通孔101)與外鞘管1遠端的距離,即側管5的從內開口到外開口的延伸方向朝向該介入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的近端。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為了提高中管2的遠端橫截面積,在中管2的遠端還可以設置有頂環(huán)4,并且頂環(huán)4的內徑大于內管3的外徑,其外徑小于外鞘管1的內徑。 使用頂環(huán)4,可以使得介入醫(yī)療器械更加穩(wěn)定地固定在預留位置處,并且在釋放時更加方便將介入醫(yī)療器械推出外鞘管。此外,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外鞘管1、中管2、內管3及側管5可采用高分子材料管, 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醚-氨基嵌段共聚物樹脂、尼龍樹脂、聚酰亞胺樹脂、聚氨酯、聚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等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采用高分子材料后,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具有一定的彈性,并且可以彎曲,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強度,可以在人體血管內運動,而不會對血管造成損傷。另外外鞘管1還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編織絲加強管,編織絲加強管一般由三層組成,包括內層、外層和編織網(wǎng)加強層,其中并且內層和外層的材料穿過編織網(wǎng)加強層的網(wǎng)眼而將編織網(wǎng)加強層緊密包裹,內層和外層都為高分子材料,另外。所述的編織網(wǎng)加強層的編織絲可以為金屬絲或高模低縮型纖維長絲,所述的纖維長絲可以包括聚酯長絲、丙綸長絲、尼龍長絲、錦綸、碳纖維等。在本申請實施例中,介入醫(yī)療器械是指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應用于人體各種管腔內的支架,包括但不局限于膽道支架、食道支架、腸道支架、胰管支架、尿道支架或氣管支架。使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進行輸送之前,需要將支架7壓縮后放置在外鞘管1遠端與中管2遠端之間的預留位置處,支架7由于自身彈性緊貼在外鞘管1的內壁上,如圖2所示,壓縮后的支架為7。在輸送時,首先將導絲8穿入病變的血管內,然后將內管3的遠端由導絲8的尾端穿入,然后根據(jù)需要血管中病變部位被穿過的難易程度,選擇將導絲8的穿出位置。當血管中的病變部位被穿過的難度較大,選擇將導絲由內管3的末端穿出,此時導絲8與內管3為同軸式分布,所以該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可以輕松地穿過血管中難以被穿過的病變部位。當血管中的病變部位被穿過的難度較小,則將導絲8由側管5中穿出,這時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穿過導絲8長度較短,阻力較小,因此可以快速穿過血管。另外在臨床實際操作時,手術操作者還可以先將導絲8由側管5中穿出,當遇到無法穿過的病變處時,再將該裝置抽出人體,再將導絲8由內管3的的近端穿出。即手術操作者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快速調整導絲8的穿出位置,在同軸式和快速交換式兩種方式之間進行切換,節(jié)約手術時間。最后當將支架7輸送到位后,先將中管2固定,然后將外鞘管1連同內管2和側管 5—起向后撤。由于支架7在自身彈性的作用下緊貼在外鞘管1的內壁,所以在向后撤回外鞘管1時,支架7會一起回撤,而固定在中管2遠端的頂環(huán)4則會將支架7由預留位置頂出外鞘管1。在釋放時,合理控制外鞘管1的撤回速度,就可以實現(xiàn)將支架7準確且均勻地釋放到人體腔道或血管中。實施例二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當需要將導絲8從側管5中穿出時,為了使得導絲8較容易從側管5中穿出,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還可以包括襯芯9。如圖3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襯芯9位于側管5內開口與內管3的近端之間,其直徑小于內管3 的內徑。當需要將導絲8由側管5中穿出時,將襯芯9由內管3的近端穿入內腔中,并使其前端到達側管5的內開口處,這樣導絲8由內管3的遠端穿入到達側管5內開口的位置時, 襯芯9就可以使得導絲8進入側管中,如圖3所示。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為了更加方便導絲 8由側管5中穿出,襯芯9的前端優(yōu)選為楔形結構,并且楔形結構坡面的坡度優(yōu)選為與側管 5軸線與內管3軸線之間的夾角相同。此外,襯芯9的材料采用與外鞘管1、中管2或內管 3相同的高分子材料,使得襯芯9可以隨著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一起彎曲,另外襯芯9的材料還可以為金屬絲。實施例三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還包括頭端10,頭端10固定在靠近外鞘管1遠端的內管3的外壁上,頭端10的直徑大于外鞘管1的外徑,且頭端10的材料采用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醚-氨基嵌段共聚物樹脂、尼龍樹脂、聚氨酯、聚聚四氟乙烯等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設置頭端10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在輸送過程中,外鞘管1沿導絲8運動時損傷血管壁。如圖4所示,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還包括助推桿11,助推桿11固定在中管2的近端,并且在助推桿11末端設置有手柄12。助推桿11的作用是,在釋放支架過程中向后撤回外鞘管1時,方便手術操作者力的傳輸。另外在在手柄12的后面還設置有鎖緊裝置13,用于鎖緊襯芯9,使得襯芯9的頭端可以固定在側管5的內開口處。如圖4所示,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還包括Y型閥14,Υ型閥14通過連接件15固定在外鞘管1的近端。Y型閥14的末端可以與助推桿11相鎖緊并密封,其作用是將助推桿11固定,避免該裝置在使用前助推桿11發(fā)生移動。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手柄12 與Y型閥14的近端之間的距離小于中管2上長槽6的長度,避免手柄12妨礙釋放支架。由以上本技術方案可見,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中, 在中管上設置有長槽,在外鞘管與內管之間設置有側管,并且側管穿過中管上的長槽,即夕卜鞘管和內管固定在一起,而中管則可以在外鞘管內相對于外鞘管和內管前后運動。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在使用時,當導絲由內管的遠端進入后,導絲不僅可以由內管的近端穿出,而且還可以由側管中穿出。而當導絲由內管的近端穿出時,導絲與內管為同軸分布,這樣就可以使得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具有較強的穿越能力;當導絲由側管中穿出時,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只有一小段穿在導絲上,阻力較小,可以使得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快速地沿著導絲前進。因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不僅具有同軸式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優(yōu)點,還具有快速交換式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優(yōu)點,并且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需要,快速在這兩種形式之間進行切換,節(jié)省了手術時間,同時提高了手術成功率。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或實現(xiàn)本申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申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管、中管和內管,其中 所述內管、中管和外鞘管由內到外依次分布;所述外鞘管壁上設置有通孔,所述中管上設置有槽,所述內管上設置有側管,所述側管穿過所述中管上的槽與所述外鞘管上的通孔相連接固定,且所述側管與通孔相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的遠端位于所述外鞘管內部,所述內管的遠端伸出所述外鞘管。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距離所述外鞘管遠端的距離在 100mm-500mmo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頂環(huán),位于所述中管的遠端。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襯芯,位于所述內管中,且所述襯芯的遠端位于所述內管的內開口處。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襯芯的頭端為楔形結構,所述楔形結構斜面的坡度與所述側管軸線和內管軸線之間的夾角相等。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頭端,固定在所述內管伸出所述外鞘管的位置處,且與所述外鞘管之間設置有縫隙。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助推桿,與所述中管的近端相固定。
9.根據(jù)權利要求5和8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桿的末端設置有手柄,且所述手柄末端設置有鎖緊裝置,用于將所述襯芯與助推桿相鎖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Y型閥,所述Y型閥通過連接件與所述外鞘管相連接,并且其近端可與所述助推桿相鎖緊且密封。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為高分子材料管或編織絲加強管。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內管和側管的材料為高分子材料。
13.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襯芯的材料為金屬或高分子材料。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12或13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醚-氨基嵌段共聚物樹脂、尼龍樹脂、聚酰亞胺樹脂、聚氨酯、聚聚四氟乙烯和聚醚醚酮中的一種或幾種。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所述金屬材料包括不銹鋼、鎳鈦合金或鈦合金。
全文摘要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包括外鞘管、中管和內管,其中所述內管、中管和外鞘管由內到外依次分布;所述外鞘管壁上設置有通孔,所述中管上設置有槽,所述內管上設置有側管,所述側管穿過所述中管上的槽與所述外鞘管上的通孔相連接固定,且所述側管與通孔相連通。該介入醫(yī)療器械輸送和釋放裝置在使用時,當導絲由內管的遠端進入后,導絲不僅可以由內管的近端穿出,而且還可以由側管中穿出。因此不僅具有同軸式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優(yōu)點,還具有快速交換式輸送和釋放裝置的優(yōu)點,并且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需要,快速在這兩種形式之間進行切換,節(jié)省了手術時間,同時提高了手術成功率。
文檔編號A61L31/04GK102525698SQ20101062045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劉亞杰, 朱佳英, 王森, 羅七一, 謝志永, 趙振心, 金巧蓉 申請人:微創(chuàng)醫(y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