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游泳訓練衣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游泳衣,特別是它能幫助人們,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能在淺水中、較深水中進行游泳訓練的一種衣物。
現(xiàn)在的游泳衣,只能遮體,不能使人漂浮在水面上進行劃水、擊浪,協(xié)助人們掌握游泳本領,就是游泳圈,也時常從游泳者身邊跑掉,造成險情。還有供水上運輸工人使用的救生衣,它本身厚大、笨重、價高、普及性差。
本游泳訓練衣,是將三者長處結(jié)合在一起,為適合人們游泳嬉水之用,發(fā)洪水時穿上它也有一定的自救和營救他人、他物之能力。水邊人家可常備之,又因此衣由十數(shù)個氣泡組成,故有一定的安全因數(shù)。
本游泳訓練衣由三件組成背心、三角褲、腰帶,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在組織結(jié)構(gòu)上也有些差別。但道理一樣,都是用氣泡、單氣泡或復氣泡使人體浮在水面上。這些氣泡中的氣體,不用時可以放出,便于保存。氣泡用塑料膜制、橡膠膜制均可,其它材料也行。
由于人體大小不一,氣泡或氣泡袋可多可少,由于制做游泳訓練衣的材料不同氣泡或氣泡袋的形式也不一樣。如用針織、化纖、棉布制成的游泳訓練衣,氣泡袋是縫制上的,向袋內(nèi)裝入一只或兩只大小合適的氣泡或復氣泡。若是塑料膜制的,既可熱合上氣泡袋,又可將氣泡袋改成氣泡,若是雙層塑料膜又可使衣服本身變成多個氣泡聯(lián)片,這就是更簡便了,對于初學游泳的中、小人更為合適。
背心下部、三角褲上部、腰帶中部有一條固定繩,穿上游泳訓練衣下水前要系好。女式游泳訓練衣的背心和三角褲可聯(lián)制在一起,用一條固定繩也可,再系上腰帶,男式背心、三角褲、腰帶三件可同時用,也可自由組合。
以下將結(jié)合附圖對游泳訓練衣作進一步描述。
圖1背心正視圖圖2三角褲正視圖圖3腰帶正視圖背心〔1〕、三角褲〔11〕、腰帶〔21〕為針織、化纖、棉布、塑料膜等材料制成,色彩、花紋不限。氣泡袋〔2、12、22〕分別縫制在或熱合在背心〔1〕、三角褲〔11〕、腰帶〔21〕上,背面與正面相仿佛。袋扣〔3、13、23〕分別縫制在或熱合在氣泡袋〔2、12、22〕口上,以便裝入氣泡后扣緊袋子,封住氣泡外逃。固定繩〔4、14、24〕分別系在背心〔1〕下部、三角褲〔11〕上部、腰帶〔21〕中部,是防止游泳時背心〔1〕、三角褲〔11〕、腰帶〔21〕串位或漂走。帶槽〔5、15、25〕是控制固定繩〔4、14、24〕的,氣咀塞〔6、16、26〕是吹氣、塞緊、放氣用的,它只出現(xiàn)在塑料膜質(zhì)的氣泡上,或塑料膜質(zhì)氣泡衣上。它要有一定的塞緊、密封能力?!?7〕為腰帶扣、衣扣。
為了穿著上的方便,游泳訓練衣勻可做成前開門、后開門、上開門、旁開門、再安上扣子、拉鏈等。使用方法是先吹氣,檢查氣泡情況,再穿裝系上固定繩、腰帶、平穩(wěn)入水,至本人水深腰部、胸部地方停住,伸開兩臂于左右保持平衡,下蹲收腿,了解本游泳衣漂浮情況,增加信心,再行游泳訓練,先練習仰泳和休息,再練臉面向下的蛙泳和自由泳等。長期不用可放出氣體保存,為了下次好吹氣,泡內(nèi)要保留一點水份。塑料膜的背心、三角褲、腰帶保存時也要注意貼連,中間最好隔上一、兩層薄物。
權(quán)利要求
1.由背心[1]、三角褲[11]、腰帶[21]組成的游泳訓練衣,其特征是每件衣物都還與氣泡袋[2、12、22]、袋扣[3、13、23]、氣咀[6、16、26]、固定繩[4、14、24]、繩槽[5、15、25]、及按扣[27]相連。
2.按權(quán)利要求
1規(guī)定游泳訓練衣,其特征是衣物可用棉布、化纖布、塑料膜、針織物等制造。
3.按權(quán)利要求
1規(guī)定的游泳訓練衣,其特征是氣泡袋〔2、12、22〕要和本衣物材質(zhì)一致或相似。氣泡袋內(nèi)盛裝單氣泡或復氣泡。
4.按權(quán)利要求
1規(guī)定的游泳訓練衣,其特征是衣料為塑料膜時,氣泡袋〔2、12、22〕可變成氣泡,每個氣泡上可去掉袋扣〔3、13、23〕,換成氣咀〔6、16、26〕。
5.按權(quán)利要求
1規(guī)定的游泳訓練衣,其特征是衣料為雙層塑料膜時,衣物本身也可變成數(shù)個氣泡聯(lián)片,每個氣泡聯(lián)片上熱合上一個氣咀〔6、16、26〕。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改進的游泳衣,它由背心、三角褲、腰帶三部分組成。其特點是能使人們穿戴后浮在水面上進行游泳學習、劃水訓練,道理在于本游泳衣上有數(shù)個氣泡袋子,內(nèi)裝氣泡或者游泳衣本身就由數(shù)個氣泡片組成,內(nèi)裝氣體,使穿戴的人們漂浮不沉,并具有一定的保險系數(shù)。不用時可將氣體放出,便于收存。
文檔編號A63B69/00GK86203679SQ86203679
公開日1987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1986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秦中學 申請人:秦中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