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飲品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羅漢牛蒡山藥代用茶。
背景技術(shù):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污染,人類的生活悄然改變,生活節(jié)奏緊張、工作壓力過大、體育活動缺乏、飲食不合理、作息不規(guī)律、睡眠不足、長期不良情緒等等都會導致身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很多疾病,所以,在工作時間或日常生活中用代用茶調(diào)理身體狀態(tài)形成了主流,代用茶是指將藥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植物的葉、花、果實、根莖等按一定比例拼配加工,通過小袋包裝,采用類似茶葉的飲用方式(通過泡、煮等方式來飲用)的一類產(chǎn)品的俗稱,其長期食用無毒副作用,且濃度低、刺激性小,口感好,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口味和生活習慣,具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現(xiàn)在市場上有很多代用茶,但是配方和制備方法不盡相同,其所要達到的效果也不一樣,可適用的人群也不盡相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潤腸通便、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羅漢牛蒡山藥代用茶。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羅漢牛蒡山藥代用茶,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比制成:羅漢果9-11份、枳椇子9-11份、山楂9-11份、蒲公英9-11份、葛根9-11份、肉桂9-11份、決明子9-11份、菊花9-11份、牛蒡根9-11份、山藥9-11份。
所述的羅漢果、枳椇子、山楂、蒲公英、葛根、肉桂、決明子、菊花、牛蒡根和山藥采用低溫干燥技術(shù)進行干燥,且干燥溫度為37-40℃,干燥時間為20-24h。
所述的羅漢果、枳椇子、山楂、蒲公英、葛根、肉桂、決明子、菊花、牛蒡根和山藥采用瞬間紫外線照射設(shè)備進行滅菌,其中滅菌時間為25-35s。
所述的羅漢果、枳椇子、山楂、蒲公英、葛根、肉桂、決明子、菊花、牛蒡根和山藥按照比例混合均勻粉碎,并在滅菌后以10g/袋的重量進行袋裝。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基于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參考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按中藥配伍原則加熱水泡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飲用,本發(fā)明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潤腸通便、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各原料的藥理藥性分析如下:
1)羅漢果:葫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實,別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鱉、金不換、羅漢表、裸龜巴,被人們譽為“神仙果”,其葉心形,雌雄異株,夏季開花,秋天結(jié)果,主要產(chǎn)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永福縣龍江鄉(xiāng)、龍勝和百壽等鎮(zhèn),永??h和龍勝縣是羅漢果之鄉(xiāng)種植歷史比較悠久,其中永福種植羅漢果已經(jīng)有300多年歷史,龍勝縣種植羅漢果已經(jīng)有200多年歷史,中國百分之九十羅漢果產(chǎn)于永??h和龍勝縣,羅漢果是桂林名貴的土特產(chǎn),也是國家首批批準的藥食兩用材料之一,其主要功效是能止咳化痰,果實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豐富的維生素c(每100克鮮果中含400毫克~500毫克)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質(zhì)、脂類等。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涼;歸肺、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潤腸通便的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
2)枳椇子:為鼠李科枳椇屬植物北枳椇hoveniadulcisthunnb.枳椇hoveniaacerbalindl.和毛果枳椇hoveniatrichocarpachunettsiang的成熟種子,亦有用帶花序軸的果實,植物北枳椇,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臺灣,植物枳椇,分布于我國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植物毛果枳椇,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及貴州。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平;歸胃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通利二便,解酒毒,止渴除煩的功效,用于二便不利,酒醉,煩熱口渴,嘔吐。
3)山楂:又名山里果、山里紅,薔薇科山楂屬,落葉喬木,高可達6米,在山東、陜西、山西、河南、江蘇、浙江、遼寧、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分布,核果類水果,核質(zhì)硬,果肉薄,味微酸澀。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藥,是中國特有的藥果兼用樹種,具有降血脂、血壓、強心、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同時也是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對胸膈脾滿、疝氣、血淤、閉經(jīng)等癥有很好的療效,山楂內(nèi)的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是一種抗癌作用較強的藥物,其提取物對抑制體內(nèi)癌細胞生長、增殖和浸潤轉(zhuǎn)移均有一定的作用,葉片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稀菱狀卵形,長5-10厘米,寬4-7.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通常兩側(cè)各有3-5羽狀深裂片,裂片卵狀披針形或帶形,先端短漸尖,邊緣有尖銳稀疏不規(guī)則重鋸齒,上面暗綠色有光澤,下面沿葉脈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脈腋有髯毛,側(cè)脈6-10對,有的達到裂片先端,有的達到裂片分裂處;葉柄長2-6厘米,無毛;托葉草質(zhì),鐮形,邊緣有鋸齒,傘房花序具多花,直徑4-6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后脫落,減少,花梗長4-7毫米;苞片膜質(zhì),線狀披針形,長約6-8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腺齒,早落;花直徑約1.5厘米;萼筒鐘狀,長4-5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約與萼筒等長,內(nèi)外兩面均無毛,或在內(nèi)面頂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長7-8毫米,寬5-6毫米,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藥粉紅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頭頭狀,果實近球形或梨形,直徑1-1.5厘米,深紅色,有淺色斑點;小核3-5,外面稍具稜,內(nèi)面兩側(cè)平滑;萼片脫落很遲,先端留一圓形深洼。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性味歸經(jīng):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的功效,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
4)蒲公英: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jié)成的絨球,花開后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多年生草本,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葉成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20厘米,寬1-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有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頂端裂片較大,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全緣或具齒,每側(cè)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通常具齒,平展或倒向,裂片間常夾生小齒,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疏被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毛,花葶1至數(shù)個,與葉等長或稍長,高10~25厘米,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直徑約30-40毫米;總苞鐘狀,長12~14毫米,淡綠色;總苞片2~3層,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10毫米,寬1-2毫米,邊緣寬膜質(zhì),基部淡綠色,上部紫紅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狀突起;內(nèi)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10-16毫米,寬2-3毫米,先端紫紅色,具小角狀突起;舌狀花黃色,舌片長約8毫米,寬約1.5毫米,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紅色條紋,花藥和柱頭暗綠色,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色,長約4~5毫米,寬約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頂端逐漸收縮為長約1毫米的圓錐至圓柱形喙基,喙長6~10毫米,纖細;冠毛白色,長約6毫米,花期4~9月,果期5-10月。
性味歸經(jīng):味苦、甘,性寒;歸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疬,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5)葛根:粗壯藤本,長可達8米,全體被黃色長硬毛,莖基部木質(zhì),有粗厚的塊狀根,羽狀復(fù)葉具3小葉;托葉背著,卵狀長圓形,具線條;小托葉線狀披針形,與小葉柄等長或較長;小葉三裂,偶爾全緣,頂生小葉寬卵形或斜卵形,長8-15(-19)厘米,寬5-12(-18)厘米,先端長漸尖,側(cè)生小葉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黃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較密;小葉柄被黃揭色絨毛,莢果長橢圓形,長5-9厘米,寬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長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生于山坡草叢中或路旁及較陰濕的地方,或生于海拔1000-3200米的山溝林中。
性味歸經(jīng):味甘、辛,性涼;歸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通經(jīng)活絡(luò),解酒毒的功效,用于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痹心痛,酒毒傷中。
6)肉桂:又名玉桂、牡桂、玉樹、大桂、辣桂、平安樹、中國桂皮,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樹皮,中等大喬木;樹皮灰褐色,老樹皮厚達13毫米,一年生枝條圓柱形,黑褐色,有縱向細條紋,略被短柔毛,當年生枝條多少四棱形,黃褐色,具縱向細條紋,密被灰黃色短絨毛,頂芽小,長約3毫米,芽鱗寬卵形,先端漸尖,密被灰黃色短絨毛,葉互生或近對生,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16(34)厘米,寬4-5.5(9.5)厘米,先端稍急尖,基部急尖,革質(zhì),邊緣軟骨質(zhì),內(nèi)卷,上面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淡綠色,晦暗,疏被黃色短絨毛,離基三出脈,側(cè)脈近對生,自葉基5-10毫米處生出,稍彎向上伸至葉端之下方漸消失,與中脈在上面明顯凹陷,下面十分凸起,向葉緣一側(cè)有多數(shù)支脈,支脈在葉緣之內(nèi)拱形連結(jié),橫脈波狀,近平行,相距3-4毫米,上面不明顯,下面凸起,其間由小脈連接,小脈在下面明顯可見;葉柄粗壯,長1.2-2厘米,腹面平坦或下部略具槽,被黃色短絨毛,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8-16厘米,三級分枝,分枝末端為3花的聚傘花序,總梗長約為花序長之半,與各級序軸被黃色絨毛,花白色,長約4.5毫米;花梗長3-6毫米,被黃褐色短絨毛,花被內(nèi)外兩面密被黃褐色短絨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2毫米,花被裂片卵狀長圓形,近等大,長約2.5毫米,寬1.5毫米,先端鈍或近銳尖,能育雄蕊9,花絲被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約2.3毫米,花絲扁平,長約1.4毫米,上方1/3處變寬大,花藥卵圓狀長圓形,長約0.9毫米,先端截平,藥室4,室均內(nèi)向,上2室小得多,第三輪雄蕊長約2.7毫米,花絲扁平,長約1.9毫米,上方1/3處有一對圓狀腎形腺體,花藥卵圓狀長圓形,藥室4,上2室較小,外側(cè)向,下2室較大,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內(nèi)輪,連柄長約2毫米,柄纖細,扁平,長1.3毫米,被柔毛,先端箭頭狀正三角形,子房卵球形,長約1.7毫米,無毛,花柱纖細,與子房等長,柱頭小,不明顯,果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7-8(9)毫米,成熟時黑紫色,無毛;果托淺杯狀,長4毫米,頂端寬達7毫米,邊緣截平或略具齒裂,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性味歸經(jīng):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的功效,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zāi)砍啵母估渫?,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
7)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用硫黃熏后,干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干燥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干心,悶透,用硫黃熏后,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干,打光,習稱“光山藥”,作為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受區(qū)域氣候特征、地質(zhì)特點、生長習性等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同的產(chǎn)地特征,山藥主產(chǎn)地河南博愛、武陟、溫縣等地,山西、陜西、山東、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也有栽培,以廣西、河北、河南等地為主的幾大產(chǎn)地構(gòu)成了國內(nèi)主要山藥栽培區(qū)。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8)決明子:是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干燥成熟種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為一年生、直立、粗壯草本,高1-2米,決明花黃色,莢果細長,四棱柱形;小決明植株較小,莢果較短,生于山坡、路邊和曠野等處,喜高溫、濕潤氣候,適宜于砂質(zhì)壤土、腐殖質(zhì)土或肥分中等的土中生長。
性味歸經(jīng):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jié)。
9)菊花:為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5-15公分,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頭狀花序單生或數(shù)個集生于莖枝頂端,直徑2.5-20厘米,大小不一,單個或數(shù)個集生於莖枝頂端;因品種不同,差別很大,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質(zhì),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花色則有紅、黃、白、橙、紫、粉紅、暗紅等各色,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花期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實多不發(fā)育,菊花為多年生宿根亞灌木,繁殖苗的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地上莖高0.2-2米,多分枝,幼莖色嫩綠或帶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絨毛,花后莖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莖發(fā)生孽芽,菊花葉系單葉互生,葉柄長1-2厘米,柄下兩側(cè)有托葉或退化,葉卵形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葉的形態(tài)因品種而異,可分正葉、深刻正葉、長葉、深刻長葉、圓葉、葵葉、蓬葉和船葉等8類,菊花的花(頭狀花序),生于枝頂,徑約2-30厘米,花序外由綠色范片構(gòu)成花苞,花序上著兩種形式的花:一為簡狀花,俗稱"花心",花冠連成簡狀,為兩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頭2裂,子房下位1室,圍繞花住主5孜聚藥雄蕊;另一為舌狀花,生于花序邊緣,俗稱"花瓣",花內(nèi)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狀花多形大色艷,形狀分平、匙、管、桂、畸等5類。瘦果(一般稱為"種子")長1-3毫米,寬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縱棱紋,褐色,果內(nèi)結(jié)一粒無胚乳的種子,果實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約1克。
性味歸經(jīng):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目暗昏花,瘡癰腫毒。
10)牛蒡根:二年生草本,具粗大的肉質(zhì)直根,長達15厘米,徑可達2厘米,有分枝支根,莖直立,高達2米,粗壯,基部直徑達2厘米,通常帶紫紅或淡紫紅色,有多數(shù)高起的條棱,分枝斜升,多數(shù),全部莖枝被稀疏的乳突狀短毛及長蛛絲毛并混雜以棕黃色的小腺點,基生葉寬卵形,長達30厘米,寬達21厘米,邊緣稀疏的淺波狀凹齒或齒尖,基部心形,有長達32厘米的葉柄,兩面異色,上面綠色,有稀疏的短糙毛及黃色小腺點,下面灰白色或淡綠色,被薄絨毛或絨毛稀疏,有黃色小腺點,葉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絲狀絨毛及黃色小腺點,但中下部常脫毛,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或近同形,具等樣的及等量的毛被,接花序下部的葉小,基部平截或淺心形,頭狀花序多數(shù)或少數(shù)在莖枝頂端排成疏松的傘房花序或圓錐狀傘房花序,花序梗粗壯,總苞卵形或卵球形,直徑1.5-2厘米,總苞片多層,多數(shù),外層三角狀或披針狀鉆形,寬約1毫米,中內(nèi)層披針狀或線狀鉆形,寬1.5-3毫米;全部苞近等長,長約1.5厘米,頂端有軟骨質(zhì)鉤刺,小花紫紅色,花冠長1.4厘米,細管部長8毫米,檐部長6毫米,外面無腺點,花冠裂片長約2毫米,瘦果倒長卵形或偏斜倒長卵形,長5-7毫米,寬2-3毫米,兩側(cè)壓扁,淺褐色,有多數(shù)細脈紋,有深褐色的色斑或無色斑,冠毛多層,淺褐色;冠毛剛毛糙毛狀,不等長,長達3.8毫米,基部不連合成環(huán),分散脫落?;ü?-9月。
性味歸經(jīng):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時,采用如下原料制成:羅漢果9g、枳椇子9g、山楂9g、蒲公英9g、葛根9g、肉桂11g、決明子11g、菊花11g、牛蒡根11g、山藥11g。
本發(fā)明基于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參考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按中藥配伍原則加熱水泡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飲用,本發(fā)明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潤腸通便、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優(yōu)點。
實施例2
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時,采用如下原料制成:羅漢果11g、枳椇子11g、山楂11g、蒲公英11g、葛根11g、肉桂9g、決明子9g、菊花9g、牛蒡根9g、山藥9g。
本發(fā)明基于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參考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按中藥配伍原則加熱水泡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飲用,本發(fā)明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潤腸通便、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