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烘干裝置,特別是一種斜壁式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食品加工行業(yè),往往有大量的食品需要烘干,這樣可以使得食品能夠長時間存儲,但是現(xiàn)有的烘干裝置比較陳舊,工作效率比較低下,甚至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再加上對需要加工的食品加熱不均勻,就會導致食品烘干效果不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樣就會產生浪費的現(xiàn)象,這樣就不能較好的完成工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斜壁式烘干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方法是:一種斜壁式烘干裝置,包括加熱裝置和烘烤裝置,所述加熱裝置上設置有底架、支撐架、卡扣、斜壁、溝槽和第二轉軸,底架設置在裝置下方位置,底架中部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通過焊接與底架連接,底架左側設置有卡扣,支撐架上方設置有斜壁,斜壁上設置有溝槽,斜壁右端設置有第二轉軸,斜壁通過第二轉軸與底架連接;所述烘烤裝置上設置有第一轉軸、加熱框和電熱絲,第一轉軸設置在支撐架上方位置,第一轉軸上設置有加熱框,加熱框為六邊形結構,加熱框內部設置有電熱絲。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方便實用,造價低廉,將需要烘烤的物品放置在斜壁上,通過加熱電熱絲,使得加熱框受熱,加熱框在繞第一轉軸轉動過程中使得斜壁受熱均勻,加熱后流出來的汁液通過溝槽進行收集,就達到烘烤的目的,這樣就達到了預期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部件為:
1-底架、2-支撐架、3-卡扣、4-第一轉軸、5-加熱框、6-電熱絲、7-斜壁、8-溝槽、9-第二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幅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1所述的一種斜壁式烘干裝置,包括加熱裝置和烘烤裝置,所述加熱裝置上設置有底架1、支撐架2、卡扣3、斜壁7、溝槽8和第二轉軸9,底架1設置在裝置下方位置,底架1中部設置有支撐架2,支撐架2通過焊接與底架1連接,底架1左側設置有卡扣3,支撐架2上方設置有斜壁7,斜壁7上設置有溝槽8,斜壁7右端設置有第二轉軸9,斜壁7通過第二轉軸9與底架1連接;所述烘烤裝置上設置有第一轉軸4、加熱框5和電熱絲6,第一轉軸4設置在支撐架2上方位置,第一轉軸4上設置有加熱框5,加熱框5為六邊形結構,加熱框5內部設置有電熱絲6。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方便實用,造價低廉,將需要烘烤的物品放置在斜壁上,通過加熱電熱絲,使得加熱框受熱,加熱框在繞第一轉軸轉動過程中使得斜壁受熱均勻,加熱后流出來的汁液通過溝槽進行收集,就達到烘烤的目的,這樣就達到了預期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變化,仍屬于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