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打洞挖坑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工作簡單的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包括有左支架、右支架、電機Ⅰ、軸承座Ⅰ、齒形輪、水箱、左右擺動氣缸和水泵等,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左下方都分別設有電機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右下方都分別設有軸承座Ⅰ,電機Ⅰ和軸承座Ⅰ之間設有齒形輪,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間的中上方設有水箱。本實用新型達到了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工作簡單的效果,不僅節(jié)約時間而且還節(jié)約人力物力,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適。
【專利說明】
一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打洞挖坑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打洞挖坑是農(nóng)民在進行農(nóng)業(yè)活動時必不可少的一種農(nóng)業(yè)勞作,所有的作物種子都必須放置在被打出的洞和挖出的坑中,植物種子必須被覆蓋在土地里才能成長,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勞作中,打洞挖坑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
[0003]現(xiàn)在農(nóng)村打洞挖坑都是人工完成,存在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工作繁瑣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fā)一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工作簡單的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I)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xiàn)在農(nóng)村打洞挖坑都是人工完成存在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工作繁瑣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工作簡單的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
[0006](2)技術方案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包括有左支架、右支架、電機1、軸承座1、齒形輪、水箱、左右擺動氣缸、水栗、軟管、噴頭、軸承座π、軸承座m、電機π、絲桿、螺母、電磁鐵1、電磁鐵π、鐵塊1、氣缸1、鉆頭、電磁鐵m、鐵塊π、支架1、支桿、氣缸π、氣缸m、氣缸IV和鏟子,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左下方都分別設有電機I,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右下方都分別設有軸承座I,電機I和軸承座I之間設有齒形輪,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間的中上方設有水箱,水箱的正前方設有左右擺動氣缸,水箱內(nèi)左側(cè)底部設有水栗,水栗上連接有軟管,軟管的另一端設有噴頭,噴頭被固定在左右擺動氣缸的下端,水箱下方從左至右依次設有軸承座π、軸承座m和電機π,軸承座π和軸承座m之間設有絲桿,絲桿上設有螺母,絲桿與螺母配合,螺母下方設有電磁鐵I,左支架右側(cè)中部設有電磁鐵π,電磁鐵π右側(cè)設有鐵塊I,鐵塊I下方設有氣缸I,氣缸I下方設有鉆頭,右支架左側(cè)中部設有電磁鐵m,電磁鐵m左側(cè)設有鐵塊π,鐵塊π左側(cè)設有支架I,支架I下方鉸接連接有支桿,支架I內(nèi)左右側(cè)分別鉸接設有氣缸π和氣缸m,氣缸π的右側(cè)與支桿鉸接連接,氣缸m的左側(cè)與支桿鉸接連接,支桿下方設有氣缸IV,氣缸IV下方設有鏟子。
[0008]優(yōu)選地,所述電機I和電機π為伺服電機。
[0009]優(yōu)選地,左支架、右支架和支架I的材質(zhì)為Q235鋼。
[0010]工作原理:起初電磁鐵Π處于通電狀態(tài),電磁鐵Π吸住鐵塊I,當人們需要對土堆進行打洞挖坑的時候,控制電機I轉(zhuǎn)動,裝置移動到需要打洞挖坑的位置,控制水栗抽水將水輸送到軟管中,噴頭對需要打洞挖坑的土地進行噴水,同時控制左右擺動氣缸左右擺動,使噴頭左右擺動,對地面進行噴水均勻,噴水完畢之后,控制電磁鐵I通電獲得磁性,控制電磁鐵π斷電失去磁性,電磁鐵I吸住鐵塊I,控制電機Π帶動絲桿正轉(zhuǎn),螺母帶動鉆頭向右移動到合適位置,控制電機Π停止轉(zhuǎn)動,控制氣缸I帶動鉆頭向下移動,鉆頭進行打洞,控制氣缸I帶動鉆頭向上移動,鉆頭離開土地,打洞完成,控制電機π帶動絲桿正轉(zhuǎn),螺母帶動鉆頭向右移動到合適位置,控制電機Π停止轉(zhuǎn)動,控制氣缸I帶動鉆頭向下移動,鉆頭進行打洞,控制氣缸I帶動鉆頭向上移動,鉆頭離開土地,打洞完成,由此循環(huán)往復,便可以在土堆上打出一排洞,當打洞完畢后,控制電機Π帶動絲桿反轉(zhuǎn),螺母帶動鉆頭向左移動到合適位置,控制電磁鐵I斷電失去磁性,控制電磁鐵π通電獲得磁性,電磁鐵Π吸住鐵塊I。
[0011 ]控制電機Π帶動絲桿正轉(zhuǎn),螺母帶動電磁鐵I向右移動到合適位置,控制電磁鐵電磁鐵I通電獲得磁性,控制電磁鐵m斷電失去磁性,電磁鐵I吸住鐵塊π,控制電機π帶動絲桿反轉(zhuǎn),螺母帶動鏟子向左移動到需要挖坑的位置,控制氣缸IV帶動鏟子向下移動,鏟子鏟入土,控制氣缸π向右伸出,控制氣缸m向右縮回,支桿傾斜,鏟子將土鏟向右方,鏟子完成鏟土動作后,控制氣缸IV帶動鏟子向上移動,控制電機I轉(zhuǎn)動帶動絲桿反轉(zhuǎn),螺母帶動鏟子向左移動到需要挖坑的位置,控制氣缸IV帶動鏟子向下移動,鏟子鏟入土,控制氣缸π向右伸出,控制氣缸m向右縮回,支桿傾斜,鏟子將土鏟向右方,鏟子完成鏟土動作,控制氣缸IV帶動鏟子向上移動,依次往復便可以對一大塊土地進行挖坑工作。
[0012]因為所述電機I和電機Π為伺服電機,伺服電機可以更精確地控制轉(zhuǎn)速。
[0013]因為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和支架I的材質(zhì)為Q235鋼,使得左支架、右支架和支架I更加耐腐蝕,使用壽命更加長久。
[0014](3)有益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達到了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工作簡單的效果,不僅節(jié)約時間而且還節(jié)約人力物力,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適。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中的標記為:1-土堆,2-左支架,3-右支架,4-電機I,5-軸承座I,6_齒形輪,7_水箱,8-左右擺動氣缸,9-水栗,10-軟管,11-噴頭,12-軸承座Π,13-軸承座ΙΠ,14-電機Π,15-絲桿,16-螺母,17-電磁鐵I,18-電磁鐵Π,19-鐵塊I,20-氣缸I,21-鉆頭,22-電磁鐵ΙΠ,23-鐵塊Π,24-支架I,25-支桿,26-氣缸Π,27-氣缸ΙΠ,28-氣缸IV,29-鏟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9]實施例1
[0020]—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有左支架2、右支架3、電機14、軸承座15、齒形輪6、水箱7、左右擺動氣缸8、水栗9、軟管10、噴頭11、軸承座Π 12、軸承座ΙΠ13、電機Π 14、絲桿15、螺母16、電磁鐵117、電磁鐵Π 18、鐵塊119、氣缸120、鉆頭21、電磁鐵ΙΠ22、鐵塊Π23、支架124、支桿25、氣缸Π26、氣缸ΙΠ27、氣缸IV28和鏟子29,左支架2和右支架3的左下方都分別設有電機14,左支架2和右支架3的右下方都分別設有軸承座15,電機14和軸承座15之間設有齒形輪6,左支架2和右支架3之間的中上方設有水箱7,水箱7的正前方設有左右擺動氣缸8,水箱7內(nèi)左側(cè)底部設有水栗9,水栗9上連接有軟管10,軟管10的另一端設有噴頭11,噴頭11被固定在左右擺動氣缸8的下端,水箱7下方從左至右依次設有軸承座Π 12、軸承座mi3和電機Π 14,軸承座Π 12和軸承座m 13之間設有絲桿15,絲桿15上設有螺母16,絲桿15與螺母16配合,螺母16下方設有電磁鐵117,左支架2右側(cè)中部設有電磁鐵Π18,電磁鐵Π 18右側(cè)設有鐵塊119,鐵塊119下方設有氣缸120,氣缸120下方設有鉆頭21,右支架3左側(cè)中部設有電磁鐵ΙΠ22,電磁鐵ΙΠ22左側(cè)設有鐵塊Π 23,鐵塊Π 23左側(cè)設有支架I24,支架124下方鉸接連接有支桿25,支架124內(nèi)左右側(cè)分別鉸接設有氣缸Π 26和氣缸ΙΠ27,氣缸Π 26的右側(cè)與支桿25鉸接連接,氣缸ΙΠ27的左側(cè)與支桿25鉸接連接,支桿25下方設有氣缸IV28,氣缸IV28下方設有鏟子29。
[0021]所述電機14和電機Π 14為伺服電機。
[0022]左支架2、右支架3和支架124的材質(zhì)為Q235鋼。
[0023]工作原理:起初電磁鐵Π 18處于通電狀態(tài),電磁鐵Π 18吸住鐵塊119,當人們需要對土堆I進行打洞挖坑的時候,控制電機14轉(zhuǎn)動,裝置移動到需要打洞挖坑的位置,控制水栗9抽水將水輸送到軟管10中,噴頭11對需要打洞挖坑的土地進行噴水,同時控制左右擺動氣缸8左右擺動,使噴頭11左右擺動,對地面進行噴水均勻,噴水完畢之后,控制電磁鐵117通電獲得磁性,控制電磁鐵Π 18斷電失去磁性,電磁鐵117吸住鐵塊119,控制電機Π 14帶動絲桿15正轉(zhuǎn),螺母16帶動鉆頭21向右移動到合適位置,控制電機Π 14停止轉(zhuǎn)動,控制氣缸I20帶動鉆頭21向下移動,鉆頭21進行打洞,控制氣缸120帶動鉆頭21向上移動,鉆頭21離開土地,打洞完成,控制電機Π 14帶動絲桿15正轉(zhuǎn),螺母16帶動鉆頭21向右移動到合適位置,控制電機Π 14停止轉(zhuǎn)動,控制氣缸120帶動鉆頭21向下移動,鉆頭21進行打洞,控制氣缸120帶動鉆頭21向上移動,鉆頭21離開土地,打洞完成,由此循環(huán)往復,便可以在土堆I上打出一排洞,當打洞完畢后,控制電機Π 14帶動絲桿15反轉(zhuǎn),螺母16帶動鉆頭21向左移動到合適位置,控制電磁鐵117斷電失去磁性,控制電磁鐵Π 18通電獲得磁性,電磁鐵Π 18吸住鐵塊I19。
[0024]控制電機Π 14帶動絲桿15正轉(zhuǎn),螺母16帶動電磁鐵117向右移動到合適位置,控制電磁鐵電磁鐵117通電獲得磁性,控制電磁鐵ΙΠ22斷電失去磁性,電磁鐵117吸住鐵塊Π 23,控制電機Π 14帶動絲桿15反轉(zhuǎn),螺母16帶動鏟子29向左移動到需要挖坑的位置,控制氣缸IV28帶動鏟子29向下移動,鏟子29鏟入土,控制氣缸Π 26向右伸出,控制氣缸ΙΠ27向右縮回,支桿25傾斜,鏟子29將土鏟向右方,鏟子29完成鏟土動作后,控制氣缸IV28帶動鏟子29向上移動,控制電機14轉(zhuǎn)動帶動絲桿15反轉(zhuǎn),螺母16帶動鏟子29向左移動到需要挖坑的位置,控制氣缸IV28帶動鏟子29向下移動,鏟子29鏟入土,控制氣缸Π 26向右伸出,控制氣缸ΙΠ27向右縮回,支桿25傾斜,鏟子29將土鏟向右方,鏟子29完成鏟土動作,控制氣缸IV28帶動鏟子29向上移動,依次往復便可以對一大塊土地進行挖坑工作。
[0025]因為所述電機14和電機Π14為伺服電機,伺服電機可以更精確地控制轉(zhuǎn)速。
[0026]因為所述左支架2、右支架3和支架124的材質(zhì)為Q235鋼,使得左支架2、右支架3和支架124更加耐腐蝕,使用壽命更加長久。
[0027]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支架(2)、右支架(3)、電機I(4)、軸承座1(5)、齒形輪(6)、水箱(7)、左右擺動氣缸(8)、水栗(9)、軟管(10)、噴頭(11)、軸承座Π (12)、軸承座ΙΠ( 13)、電機Π (14)、絲桿(15)、螺母(16)、電磁鐵I (17)、電磁鐵Π(18)、鐵塊 1(19)、氣缸I (20)、鉆頭(21)、電磁鐵ΙΠ(22)、鐵塊 Π (23)、支架 1(24)、支桿(25)、氣缸Π(26)、氣缸ΙΠ(27)、氣缸IV(28)和鏟子(29),左支架(2)和右支架(3)的左下方都分別設有電機1(4),左支架(2)和右支架(3)的右下方都分別設有軸承座1(5),電機1(4)和軸承座I (5)之間設有齒形輪(6),左支架(2)和右支架(3)之間的中上方設有水箱(7),水箱(7)的正前方設有左右擺動氣缸(8),水箱(7)內(nèi)左側(cè)底部設有水栗(9),水栗(9)上連接有軟管(10),軟管(10)的另一端設有噴頭(11),噴頭(11)被固定在左右擺動氣缸(8)的下端,水箱(7)下方從左至右依次設有軸承座Π (12)、軸承座ΙΠ(13)和電機Π (14),軸承座Π (12)和軸承座ΙΠ(13)之間設有絲桿(15),絲桿(15)上設有螺母(16),絲桿(15)與螺母(16)配合,螺母(16)下方設有電磁鐵1(17),左支架(2)右側(cè)中部設有電磁鐵Π (18),電磁鐵Π (18)右側(cè)設有鐵塊I (19),鐵塊I (19)下方設有氣缸I (20),氣缸1(20)下方設有鉆頭(21),右支架(3)左側(cè)中部設有電磁鐵m (22),電磁鐵m (22)左側(cè)設有鐵塊Π (23),鐵塊Π (23)左側(cè)設有支架I(24),支架I (24)下方鉸接連接有支桿(25),支架I (24)內(nèi)左右側(cè)分別鉸接設有氣缸Π (26)和氣缸ΙΠ (27),氣缸Π (26)的右側(cè)與支桿(25)鉸接連接,氣缸ΙΠ (27)的左側(cè)與支桿(25)鉸接連接,支桿(25)下方設有氣缸IV (28),氣缸IV (28)下方設有鏟子(29)。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1(4)和電機Π (14)為伺服電機。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nóng)村用便捷式打洞挖坑裝置,其特征在于,左支架(2)、右支架(3)和支架I (24)的材質(zhì)為Q235鋼。
【文檔編號】A01C5/06GK205546477SQ201620184370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0日
【發(fā)明人】王金蘭
【申請人】王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