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珠子參的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

文檔序號:10541420閱讀:781來源:國知局
一種珠子參的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珠子參的育苗方法和栽培方法,所述方法通過諸多特定技術(shù)手段的相互促進和協(xié)同,從而可以顯著改善種子的發(fā)芽率、成苗率,并極大地縮短了育苗時間;而在栽培方法中,通過特定的肥料使用,可以顯著改善其移植后的活苗率和最終的產(chǎn)量。因此,所述育苗方法和栽培方法在珠子參的種植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推廣潛力。
【專利說明】
_種珠子參的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用植物的育苗處理方法及栽培方法,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珠 子參的育苗處理方法及其栽培方法,屬于藥用植物栽培技術(shù)領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 珠子參(學名:Panax japonicus var.major)屬于五加科、人參屬、下竹節(jié)參種,為 多年生草本、多生長于1000-4000m海拔高度的山區(qū),適宜生長溫度為16_20°C,生長期夜間 溫度以高于l〇°C為宜;對于生長土壤而言,喜好肥沃、濕潤的土壤,喜蔭、不耐強光,播種期 一般在年底,生長期緩慢,一種需要4-5年才能收獲。
[0003] 珠子參是一種用途廣泛、藥效顯著的中藥材。在我國主要分布于云南、甘肅、福建、 廣西等地,尤其以云南為甚,在越南、緬甸也有分布。珠子參的入藥部位主要為干燥根莖,經(jīng) 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珠子參主要含有皂苷類成分,例如多種人參甙、羽葉三七甙、假人參苷、多 種齊墩果酸衍生物等,其中的珠子參總皂苷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具有鎮(zhèn) 痛、安神、催眠、缺氧耐受、抗?jié)兊榷喾N藥物活性。
[0004] 目前,珠子參的來源主要為野外采挖以及小規(guī)模的人工種植栽培,但野生資源已 經(jīng)受到嚴重破壞和過度采挖,而人生種植在生長速度、成苗率、存活率等多個方面仍不能滿 足日益增長的實際需求,為了解決日益突出的產(chǎn)需矛盾,人們很早就開始了珠子參的人工 栽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
[0005] CN104255255A公開了 一種高寒地區(qū)珠子參育苗的方法屬于藥用植物種植領域,本 發(fā)明包括建蓋育苗棚、搭建育苗臺、配制基質(zhì)、播種、幼苗管理和移栽,先建造苗棚,再搭建 育苗臺,用山林腐殖質(zhì)土、火燒土、河沙按5:3:2配制基質(zhì)育種育苗,育苗14-16個月,小苗長 至Ij5-6cm時進行移植。所述技術(shù)適于在1800-3000m的高寒地區(qū)針對珠子參育苗,能有效地縮 短育苗時間,提高了珠子參苗的成活率及質(zhì)量,使苗的成活率達到90 %以上且苗整齊、健 康;使用育苗盤育苗,不用選地、整地、排水防澇,使育苗快捷、簡便。
[0006] CN104663234A公開了一種野生珠子參的訓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品種選育、耕地 準備、播種育苗、定植管理和田間管理步驟,其具體措施如下:選擇5-6年生植株采種,摘除 所有側(cè)花序只留主花苔,在9月中、下旬,選晴天采摘漿果,成熟一批采摘一批,將采摘的漿 果及時水洗搓去果肉,并用150ppm赤霉素浸種24小時后,種植在2600-2868米的高海拔地 區(qū),通過在蔭蔽程度不少于55%的陰搭建棚中播種育苗,再經(jīng)起苗定植和防蟲、防病、除草 施肥,防寒過冬等技術(shù)措施,從采種育苗、定植和相關管理,經(jīng)過6年時間,種植得到符合藥 材要求的珠子參。使野生珠子參資源得到保護,用人工種植撫育等方式解決野生珠子參商 品的可持續(xù)利用問題。
[0007] CN105309183A公開了一種珠子參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當年采收 的成熟、健康珠子參果實,經(jīng)揉搓漂洗去除果肉,得到珠子參種子;2、將洗凈后的珠子參種 子陰干,于當年進行播種;3、將種子與基質(zhì)拌勻后,均勻灑在播種筐中,將播種筐放入盛水 水槽中,使水分反向滲透直至浸潤整筐播種基質(zhì),然后取出控水;4、將播種筐放入恒溫培養(yǎng) 室內(nèi)培養(yǎng),溫度為20± 1°C ;基質(zhì)應定期澆水保濕;5、將萌發(fā)后的小苗移栽至苗床上,選擇 60%透光率遮陰網(wǎng)遮蔭種植,控制基質(zhì)濕度為70%左右,至小苗成活。所述方法得到的珠子 參150天左右萌發(fā),180天成苗,綜合成苗率達到75%以上,相比傳統(tǒng)播種和育苗方法,縮短 萌發(fā)成苗時間120-150天,提高成苗率45%以上。
[0008] 此外,科研工作者還對珠子參的專用培育裝置等進行了研究,從而開發(fā)出了適用 于珠子參的特定培育裝置,例如:
[0009] CN205030243U公開了一種方便移苗的珠子參育苗裝置,包括育苗架,育苗架上可 拆卸布置有育苗箱,每個育苗箱內(nèi)呈矩陣布置有育苗孔,育苗孔內(nèi)可拆卸填裝有育苗盒,育 苗盒包括兩個相互扣接的半桶狀盒體,盒體的上部外周設有延伸至育苗孔外側(cè)的限位裙 邊,盒體下端面設有若干滲水孔,兩盒體的上端面之間連接有方便移動的提手;育苗箱可以 從育苗架上單獨拆卸下來,同時育苗盒又可以從育苗箱內(nèi)單獨拆卸下來,從而減輕了育苗 人員的勞動負擔,使得移動較為輕便。將育苗盒移至栽種位置時,將兩個扣合的盒體打開, 整個珠子參的幼苗連同其生長的土壤便被完整的拿出,從而提高了珠子參幼苗移植的成活 率,避免種子浪費,該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輕便省力,且成活率高。
[0010] CN205030252U公開了一種珠子參種植用大棚,其包括大棚本體和保溫篷布,大棚 本體的兩端相對設有向上升延伸的遮陽架,各遮陽架的上端分別固定有弧形的遮陽導軌, 兩遮陽導軌內(nèi)對應設有至少兩組滾動裝置,位于兩遮陽導軌內(nèi)相對設置的兩滾動裝置之間 連接有通軸,通軸跨設在所述大棚本體的上方,通軸兩端與對應連接的滾動裝置之間設有 驅(qū)動裝置,兩通軸之間固定連接有遮陽蓬布;驅(qū)動裝置可以帶動滾動裝置沿著遮陽導軌移 動,在移動的同時,兩通軸帶動遮陽蓬布移動,以適應太陽位置的變化,且遮陽蓬布的面積 小于保溫篷布的面積,因此在遮陽的同時,并不妨礙珠子參對光線的要求,達到了同時滿足 光照和遮陽的目的,且操作簡單,使用省力。
[0011] 如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公開了珠子參的多種種植/栽培方法以及專用裝置,這些方 法和/或裝置均能取得良好的技術(shù)效果,完善了珠子參的種植技術(shù),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和經(jīng) 濟性。
[0012] 但這些方法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種子的成苗率、一年保苗率仍有待提高,栽培和 種植方等仍有待多樣化和改善等。
[0013] 基于上述考慮,對于珠子參的育苗方法及其栽培方法仍存在繼續(xù)研究和改善的必 要,這是目前珠子參種植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重點,也正是本發(fā)明的研發(fā)基礎。

【發(fā)明內(nèi)容】

[0014] 有鑒于此,為了尋求珠子參的育苗方法及其新型的栽培方法,本發(fā)明人進行了大 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創(chuàng)造性勞動后,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15] 本發(fā)明主要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0016] 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珠子參的育苗方法,所述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7] A1:采集成熟、飽滿的珠子參果實,除去果肉,得到珠子參種子;
[0018] A2:在培養(yǎng)槽中鋪設7-8cm厚的培育基質(zhì),將珠子參種子均勻撒在培育基質(zhì)上,最 后覆蓋一層l-2cm厚的培育土,完成種子撒播;
[0019] A3:保持培育室中溫度為20±1°C和保持培育土和培育基質(zhì)的濕度為30-35%、空 氣的相對濕度為50-60 % ;待種子芽苗出土后,按照明期(L):暗期(D) = 17-18:6-7交替進行 光照和停止光照,光照時的光照強度為2800-31001UX,并適時用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4-6%的 復合肥料水溶液進行噴淋,以保持培育土的濕度為40-50% ;
[0020] A4:待出苗率穩(wěn)定后,恢復自然的明期和暗期交替和自然的光照強度,并繼續(xù)適時 用上述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4-6 %的復合肥料水溶液進行噴淋,以保持培育土的濕度為40-50% ;
[0021] A5:待彡90%的幼苗高度達到3cm時,便移植到栽培地中,從而完成整個育苗過程。
[0022] 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2中,所述培育基質(zhì)為腐殖土、木材鋸 末與細砂的混合物,其中,腐殖土、木材鋸末與細砂的質(zhì)量比為1: 〇. 5: 2-3,例如可為1:0.5: 2、1:0·5:2·5或1:0.5:3,〇
[0023]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2中,所述培育土為腐殖土、細砂和草 木灰的混合物,其中,腐殖土、細砂和草木灰的質(zhì)量比為1:1:0.2-0.5,例如可為1:1:0.2、1: 1:0·3、1:1:0·4或1:1:0.5 〇
[0024] 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Α2的培育基質(zhì)和培育土中涉及的所述 腐殖土是栽培領域中的常用土壤,在此不再進行詳細描述;涉及的所述木材鋸末則是木材 加工廠中對木材進行切割時得到的木材粉末,其同樣是非常公知的一種物料,在此也不進 行詳細描述;涉及的所述細砂的平均粒徑為〇. 1-0.2mm。
[0025] 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2中,珠子參種子的撒播密度為1-3 粒/cm2,例如可為1粒/cm 2、2粒/cm2或3粒/cm2 〇
[0026] 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3中,保持培育土和培育基質(zhì)的濕度 為30-35%,即所述培育土和培育基質(zhì)的質(zhì)量百分比含水量為30-35%。
[0027]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3中,待種子芽苗出土后,按照明期 仏):暗期(0) = 17-18:6-7交替進行光照和停止光照,即按照每天24小時計,明期(〇為17-18小時,暗期(D)為6-7小時,最優(yōu)選明期(L):暗期(D) = 17:7,即明期(L)為17小時,暗期(D) 為7小時。
[0028]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3中,光照時的光照強度為280 0-31001ux,即明期(L)時的光照強度為2800-31001ux,例如可為28001ux、29001ux、30001ux或 31001ux,最優(yōu)選為 30001ux。
[0029] 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3中,所述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4-6%的 復合肥料水溶液為氯化銨、硫酸鉀和磷酸鉀三者混合物的水溶液(即氯化銨、硫酸鉀和磷酸 鉀三者的總質(zhì)量百分比為4-6% ),其中氯化銨、硫酸鉀和磷酸鉀的質(zhì)量比為2:1:1。
[0030] 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3中,通過噴淋所述復合肥料水溶液, 將培育土的濕度由種子出芽前的30-35%提高到出芽后的40-50% (即培育土的質(zhì)量百分比 含水量為40-50 % ),最優(yōu)選為45 %。
[0031] 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4中,待出苗率穩(wěn)定后恢復自然的明 期和暗期交替和自然的光照強度,即恢復自然環(huán)境的明期和暗期交替(也即通常意義上的 白晝交替),并將光照強度恢復至培育室的自然光照強度。此處的"出苗率穩(wěn)定"是指隨著時 間的延長,基本上不再有新的芽苗出現(xiàn),則可定義為出苗率穩(wěn)定,也即能夠萌發(fā)的種子基本 上都得以萌發(fā),這是育種領域中的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所能夠具有的常規(guī)判斷知識和能力,不 再進行詳細描述。
[0032]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4中,待出苗率穩(wěn)定后,繼續(xù)適時用步 驟A3中的所述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4-6%的復合肥料水溶液進行噴淋,以保持培育土的濕度 為40-50 %,最優(yōu)選為45 %。
[0033]在本發(fā)明的珠子參的育苗方法中,所述步驟A5中,當多90% (即出苗數(shù)量的多90% 的幼苗)的幼苗高度達到3cm時,便可正常移栽到栽培地中,從而完成整個育苗過程和育苗 處理。
[0034] 本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所述育苗方法通過獨特的處理手段和處理步驟,可以明顯提高珠 子參種子的發(fā)芽率和成苗率,且時間更短,能夠適應大規(guī)模的育苗需求,為大規(guī)模種植奠定 了良好的基礎,具有非常優(yōu)異的應用前景和推廣潛力。
[0035] 第二個方面,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珠子參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36] B1:實施上述步驟A1-A5的育苗方法,得到幼苗;
[0037] B2:選擇南向朝陽的停種至少3年或者新開荒的種植地塊,去除雜草、灌木,深翻, 土壤消毒后,開挖深為5-lOcm、寬為50cm的肥料溝,并填滿質(zhì)量比2:1的細砂與有機復合肥 的混合物,直至與地面平齊;
[0038] B3:在填滿有機復合肥的肥料溝上覆蓋種植地原土,起壟,整理成高10cm、寬50cm 的種植畦;
[0039] B4:在種植畦上按照10cm X 10cm的株距移植所述幼苗,并進行正常的種植管理,直 至收獲。
[0040]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珠子參的栽培方法中,在步驟B2中,對于停種至少3年或者新開荒 的種植地塊的選擇,對于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來說,可以選擇適合珠子參生長的傳統(tǒng)種植區(qū)域, 例如云南、廣西、福建等地的海拔2000-2800米的高原地區(qū),這是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應該具有 的常規(guī)能力,在此不再進行詳細描述。
[0041]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珠子參的栽培方法中,在步驟B2中,所述細砂的平均粒徑為0.1-0.2mm〇
[0042]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珠子參的栽培方法中,在步驟B2中,所述有機復合肥以重量份計, 包括下面的具體組分: 復合肥 ?-2 發(fā)酵肥 20-25 改性無機復合顆粒 4-6
[0043] 粉煤灰 2-4 腐植酸 0.6-1 氯化鈣 1-1.6 硫酸鋅 0.2-0.6
[0044] 在所述有機復合肥中,所述復合肥的重量份為1-2份,例如可為1份、1.5份或2份。
[0045] 所述復合肥為硫酸鉀、氯化銨和碳酸氫銨的混合物,其中硫酸鉀、氯化銨和碳酸氫 銨的重量比為2:1:1-2,優(yōu)選為2:1:1.5。
[0046] 在所述有機復合肥中,所述發(fā)酵肥的重量份為20-25份,例如可為20份、22份、24份 或25份。
[0047] 所述發(fā)酵肥是按照包括下面步驟的制備方法制得的:
[0048] C1:將2重量份棉柏、1.5重量份豆餅、0.5重量份花生餅、4重量份雞奠、15重量份玉 米秸桿粉、1重量份魚骨粉、5重量份塘泥、2重量份沼渣、6重量份酒糟、0.3重量份紅糖、2.5 重量份云母粉和〇. 05重量份的復合菌進行充分混合,得到發(fā)酵料;
[0049] C2:將發(fā)酵料堆積到發(fā)酵槽中,并從頂部均勻噴淋6-8重量份的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 8 %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然后自然發(fā)酵4-5天,并保持通風,使發(fā)酵料堆的中心溫度保持在 60±2°C,得到第一發(fā)酵料;
[0050] C3:適當控制通風,使第一發(fā)酵料繼續(xù)升溫發(fā)酵,并控制中心溫度為70-74Γ,繼續(xù) 發(fā)酵12小時后,從頂部均勻噴淋5重量份的水,然后繼續(xù)發(fā)酵10-15小時,期間始終保持中心 溫度為70-74°C;
[0051 ] C4:發(fā)酵完畢后,出槽,即得所述發(fā)酵肥。
[0052]其中,在所述步驟C1中,所述復合菌為質(zhì)量比1:1:2的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 菌和乳酸菌的混合物。
[0053] 其中,在所述步驟C1中,雞糞、塘泥、沼渣和酒糟的各自重量份均為換算成其干燥 下的重量份,例如4重量份雞糞是指換算成干燥雞糞下為4重量份,其它的塘泥、沼渣和酒糟 也均具有相同的含義。
[0054] 在所述有機復合肥中,所述改性無機復合顆粒的重量份為4-6份,例如可為4份、5 份或6份。
[0055] 所述改性無機復合顆粒是按照包括如下步驟的方法制得的:
[0056] D1:將凹凸棒石研磨,過100目篩,與過100目篩的硅藻土進行等質(zhì)量比均勻混合, 得到預混粉;
[0057] D2:將預混粉加入到磷酸銨和氯化鉀的混合水溶液中,在超聲下攪拌50-60分鐘, 再加入羥甲基纖維素和黃原膠,繼續(xù)充分攪拌,并加熱蒸發(fā)部分水分,得到混合均勻的預制 料;
[0058] D3:將預制料進行造粒,得到平均粒徑為0.2-0.3mm的顆粒,充分干燥,即得所述改 性無機復合顆粒。
[0059]其中,在步驟D2中,所述混合水溶液中,磷酸銨的摩爾濃度為3-4mol/L、氯化鉀的 摩爾濃度為2_3mol/L。
[0060]其中,在步驟D2中,加入到磷酸銨和氯化鉀的混合水溶液中的預混粉與所述混合 水溶液的質(zhì)量比為1:2-3,例如可為1: 2、1:2.5或1: 3。
[0061 ] 其中,在步驟D2中,羥甲基纖維素與預混粉的質(zhì)量比為1:8-10,例如可為1:8、1:9 或1:10;黃原膠與預混粉的質(zhì)量比為1:16-20,例如可為1:16、1:17、1 :18、1:19或1:20。 [0062]其中,在步驟D2中,加入羥甲基纖維素和黃原膠后,經(jīng)過持續(xù)、充分的攪拌并加熱 蒸發(fā)掉部分水分,從而得到了混合均勻的預制料,所蒸發(fā)掉的水分的量并沒有特別的嚴格 限定,只要使得到的預制料具有一定的粘稠度且能夠方便進行后續(xù)的造粒操作即可,本領 域技術(shù)人員可進行合適的選擇,在此不再進行詳細的描述。
[0063]在所述有機復合肥中,所述粉煤灰的重量份為2-4份,例如可為2份、3份或4份。
[0064] 在所述有機復合肥中,所述腐植酸的重量份為0.6-1份,例如可為0.6份、0.8份或1 份。
[0065] 在所述有機復合肥中,所述氯化鈣的重量份為1-1.6份,例如可為1份、1.2份、1.4 份或1.6份。
[0066] 在所述有機復合肥中,所述硫酸鋅的重量份為0.2-0.6份,例如可為0.2份、0.4份 或0.6份。
[0067]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珠子參的栽培方法中,步驟B2中使用的所述有機復合肥的制備方 法如下:
[0068] E1:分別稱取各自用量的復合肥、發(fā)酵肥、改性無機復合顆粒、粉煤灰、腐植酸、氯 化鈣和硫酸鋅;
[0069] E2:將上述各個組分充分攪拌并混合均勻,從而得到所述有機復合肥。
[0070]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珠子參的栽培方法中,在步驟B2中,所述細砂的平均粒徑為0.2-0.3mm〇
[0071]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珠子參的栽培方法中,在步驟B3中,在填滿有機復合肥的肥料溝 上覆蓋種植地原土,起壟,整理成高l〇cm、寬50cm的種植畦。也即在與地面平齊的肥料溝上 覆蓋種植地原土,并使其高度為l〇cm,從而得到高10cm、寬50cm的種植畦,隨后可在種植畦 面上移植通過步驟A1-A5的育苗方法而得到的幼苗,完成整個移植操作。
[0072]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珠子參的栽培方法中,除上述步驟B1-B4的本發(fā)明獨特操作外,其 它操作如日常田間管理、追肥、除蟲除草、遮蔭等,均同常規(guī)種植中的相應操作,在此不再進 行詳細描述。
[0073] 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當使用該有機復合肥時,能夠極大地提高珠子參移植后的活苗率,并 在長時期內(nèi)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保證了幼苗的存活和正常生長,而且能長期提供足夠的生長 用肥,最終取得了優(yōu)異的畝產(chǎn)量。
[0074]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珠子參的育苗方法和栽培方法,所述育苗方法特定 的工藝特征,從而可顯著提高珠子參種子的發(fā)芽率和成苗率,且時間更短,能夠適應大規(guī)模 的育苗需求,為大規(guī)模種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所述栽培方法,通過特定肥料的使用,進 一步保證了幼苗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長,且具有優(yōu)異的營養(yǎng)價值和長周期供肥功能,比現(xiàn)有 技術(shù)顯著提高了畝產(chǎn)量。因此,本發(fā)明的育苗方法和/或栽培方法在珠子參種植領域具有非 常優(yōu)異的應用前景和推廣潛力,能夠解決目前醫(yī)藥領域?qū)χ樽訁⑷找嬖鲩L的大規(guī)模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0075]下面通過具體的育苗例/栽培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但這些例舉性實施方式 的用途和目的僅用來例舉本發(fā)明,并非對本發(fā)明的實際保護范圍構(gòu)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 定,更非將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局限于此。
[0076] 珠子參的育苗研究
[0077] 育苗例1
[0078] A1:采集成熟、飽滿的珠子參果實,除去果肉,得到珠子參種子;
[0079] A2:在培養(yǎng)槽中鋪設7-8cm厚的培育基質(zhì)(為質(zhì)量比1:0.5:2.5的腐殖土、木材鋸末 與細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細砂的平均粒徑為0. l-o. 2mm),將500粒珠子參種子按照1-3粒/ cm2的撒播密度均勻撒在培育基質(zhì)上,最后覆蓋一層l-2cm厚的培育土 (為質(zhì)量比1:1:0.3的 腐殖土、細砂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細砂的平均粒徑為0.1-0.2_),完成種子撒播; [0080] A3:保持培育室中溫度為20±1°C和保持培育土和培育基質(zhì)的濕度為30%、空氣的 相對濕度為50%;待種子芽苗出土后,按照如下表1中所示的明期(L):暗期(D)比交替進行 光照和停止光照,光照時的光照強度為30001UX,并適時用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4%的復合肥 料水溶液(為氯化銨、硫酸鉀和磷酸鉀三者混合物的水溶液,其中氯化銨、硫酸鉀和磷酸鉀 的質(zhì)量比為2:1:1)進行噴淋,以保持培育土的濕度為40% ;
[0081 ] A4:待出苗率穩(wěn)定后,恢復自然的明期和暗期交替和自然的光照強度,并繼續(xù)適時 用上述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4%的復合肥料水溶液進行噴淋,以保持培育土的濕度為45%; [0082] A5:待彡90%的幼苗高度達到3cm時,便移植到栽培地中,從而完成整個育苗過程。
[0083] 對步驟A3中的明期(L):暗期(D)的比例進行考察,具體結(jié)果如下表1所示。其中,綜 合成苗率(% )是指步驟A5中幼苗高度達到符合移植要求時的至少3cm時的總數(shù)量與初始種 子數(shù)量的比值,以下實施例中也是該含義。
[0084] 表 1
[0086]由此可見,步驟A3中的明期(L):暗期(D)的比例可以顯著地影響170天發(fā)芽率和綜 合成苗率,其中當兩者比為17-18:6-7時具有良好的效果,而17: 7具有最優(yōu)異的效果。當明 期(L)繼續(xù)增大或降低時,都將導致170天發(fā)芽率和綜合成苗率有更顯著的降低。這是令人 意想不到的。
[0087] 育苗例2
[0088] A1:采集成熟、飽滿的珠子參果實,除去果肉,得到珠子參種子;
[0089] A2:在培養(yǎng)槽中鋪設7-8cm厚的培育基質(zhì)(為質(zhì)量比1:0.5:2的腐殖土、木材鋸末與 細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細砂的平均粒徑為o.l-o. 2mm),將500粒珠子參種子按照1-3粒/ cm2的撒播密度均勻撒在培育基質(zhì)上,最后覆蓋一層l-2cm厚的培育土 (為質(zhì)量比1:1:0.2的 腐殖土、細砂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細砂的平均粒徑為0.1-0.2_),完成種子撒播; [0090] A3:保持培育室中溫度為20±1°C和保持培育土和培育基質(zhì)的濕度為35%、空氣的 相對濕度為55% ;待種子芽苗出土后,按照明期(L):暗期(D) = 17:7交替進行光照和停止光 照,光照時的光照強度如下表2所示,并適時用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5%的復合肥料水溶液(為 氯化銨、硫酸鉀和磷酸鉀三者混合物的水溶液,其中氯化銨、硫酸鉀和磷酸鉀的質(zhì)量比為2: 1:1)進行噴淋,以保持培育土的濕度為45% ;
[0091 ] A4:待出苗率穩(wěn)定后,恢復自然的明期和暗期交替和自然的光照強度,并繼續(xù)適時 用上述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5%的復合肥料水溶液進行噴淋,以保持培育土的濕度為45%; [0092] A5:待彡90%的幼苗高度達到3cm時,便移植到栽培地中,從而完成整個育苗過程。
[0093] 對步驟A3中的光照強度進行考察,具體結(jié)果如下表2所示。
[0094] 表 2
[0097]由此可見,步驟A3中的光照強度對于170天發(fā)芽率和綜合成苗率有著顯著的影響, 其中當光照強度為2800-31001UX時,能夠取得高于90%的170天發(fā)芽率和良好的綜合成苗 率,而為30001UX時具有最好的效果。而當光照強度低于28001UX或高于31001UX時,發(fā)芽率 和綜合成苗率指標有著顯著的降低。
[0098] 育苗例3
[0099] A1:采集成熟、飽滿的珠子參果實,除去果肉,得到珠子參種子;
[0100] A2:在培養(yǎng)槽中鋪設7-8cm厚的培育基質(zhì)(為質(zhì)量比1:0.5:3的腐殖土、木材鋸末與 細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細砂的平均粒徑為o.l-o. 2mm),將500粒珠子參種子按照1-3粒/ cm2的撒播密度均勻撒在培育基質(zhì)上,最后覆蓋一層l-2cm厚的培育土 (為質(zhì)量比1:1:0.5的 腐殖土、細砂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細砂的平均粒徑為0.1-0.2_),完成種子撒播;
[0101] A3:保持培育室中溫度為20±1°C和保持培育土和培育基質(zhì)的濕度為35%、空氣的 相對濕度為60% ;待種子芽苗出土后,按照明期(L):暗期(D) = 17:7交替進行光照和停止光 照,光照時的光照強度如下表2所示,并適時用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6%的復合肥料水溶液(為 氯化銨、硫酸鉀和磷酸鉀三者混合物的水溶液,其中氯化銨、硫酸鉀和磷酸鉀的質(zhì)量比為2: 1:1)進行噴淋,以保持培育土的濕度為50% ;
[0102] A4:待出苗率穩(wěn)定后,恢復自然的明期和暗期交替和自然的光照強度,并繼續(xù)適時 用上述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6%的復合肥料水溶液進行噴淋,以保持培育土的濕度為下表3中 所示的濕度;
[0103] A5:待彡90%的幼苗高度達到3cm時,便移植到栽培地中,從而完成整個育苗過程。
[0104] 對步驟A4中的培育土濕度進行考察,具體結(jié)果如下表3所示。
[0105] 表3
[0107] 由此可見,步驟A4中培育土的濕度對于綜合成苗率有著顯著的影響,其中當為 45%時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而當偏離該數(shù)值越大時,則綜合成苗率指標有著顯著的降低。 應該是該時期的培育土濕度的高低影響著幼苗的發(fā)育和生長,
【申請人】將對此繼續(xù)進行研 究。
[0108] 對比育苗例1-9
[0109] 對比育苗例1-3:除分別將育苗例1-1、2-5和3-3的步驟A2中的培育基質(zhì)中的木材 鋸末予以省略外,其他操作均不變,從而順次得到了對比育苗例1-3。
[0110]對比育苗例4-6:除分別將育苗例1-1、2-5和3-3的步驟A4中仍保持步驟A3中的明 期(L):暗期(D) = 17:7和光照強度30001UX外,其他操作均不變,從而順次得到了對比育苗 例 4_6〇
[0111] 對比育苗例7-9:除分別將育苗例1-1、2-5和3-3的步驟A3-A4中的復合肥料水溶液 替換為水外,其他操作均不變,從而順次得到了對比育苗例7-9。
[0112] 具體結(jié)果如下表4所示。
[0113] 表4
[0115] 由此可見:1、當培育基質(zhì)中不使用鋸末時,導致170天發(fā)芽率和綜合成苗率都有所 降低,尤其是發(fā)芽率有顯著的降低。發(fā)明人推測應該是由于鋸末的存在,一方面保持了良好 的氣體通透性,另一方面能夠保持良好的持水性;2、當步驟A4中仍延續(xù)步驟A3中的明、暗期 以及光照強度時,導致綜合成苗率有更為顯著的降低,這證明了在步驟A4中采用自然白晝 變化和自然光照的重要性;3、當步驟A3-A4中的噴淋液為本發(fā)明的特定復合肥料水溶液時, 能夠取得遠優(yōu)于水的綜合成苗率。
[0116] 珠子參的栽培研究 [0117]制備例1:發(fā)酵肥的制備
[0118] C1:將2重量份棉柏、1.5重量份豆餅、0.5重量份花生餅、4重量份雞奠、15重量份玉 米秸桿粉、1重量份魚骨粉、5重量份塘泥、2重量份沼渣、6重量份酒糟、0.3重量份紅糖、2.5 重量份云母粉和〇. 05重量份的復合菌(為質(zhì)量比1:1: 2的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和乳 酸菌的混合物)進行充分混合,得到發(fā)酵料;
[0119] C2:將發(fā)酵料堆積到發(fā)酵槽中,并從頂部均勻噴淋7重量份的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 8 %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然后自然發(fā)酵5天,并保持通風,使發(fā)酵料堆的中心溫度保持在60 ±2°C,得到第一發(fā)酵料;
[0120] C3:適當控制通風,使第一發(fā)酵料繼續(xù)升溫發(fā)酵,并控制中心溫度為70-74Γ,繼續(xù) 發(fā)酵12小時后,從頂部均勻噴淋5重量份的水,然后繼續(xù)發(fā)酵13小時,期間始終保持中心溫 度為70-74°C;
[0121 ] C4:發(fā)酵完畢后,出槽,即得所述發(fā)酵肥,將其命名為FJF。
[0122] 對比制備例1-1至于1-2:發(fā)酵肥的制備
[0123] 對比制備例1-1:除步驟C2中的中心溫度保持在70-74 °C之間外(即一直為步驟C3 中的溫度),其它操作均不變,從而重復操作制備例1,得到對比制備例1,將得到的發(fā)酵肥命 名為DFJF1。
[0124] 對比制備例1 -2:除步驟C3中的中心溫度保持在60 ± 2 °C之間外(即一直為步驟C2 中的溫度),其它操作均不變,從而重復操作制備例1,得到對比制備例2,將得到的發(fā)酵肥命 名為DFJF2。
[0125] 制備例2:改性無機復合顆粒的制備
[0126] D1:將凹凸棒石研磨,過100目篩,與過100目篩的硅藻土進行等質(zhì)量比均勻混合, 得到預混粉;
[0127] D2:將預混粉加入到磷酸銨和氯化鉀的混合水溶液(其中,磷酸銨的摩爾濃度為3-4mo 1/L、氯化鉀的摩爾濃度為2-3mol/L)中,其中預混粉與所述混合水溶液的質(zhì)量比為1: 2.5,在超聲下攪拌55分鐘,再加入羥甲基纖維素和黃原膠(羥甲基纖維素與預混粉的質(zhì)量 比為1:9;黃原膠與預混粉的質(zhì)量比為1:18),繼續(xù)充分攪拌,并加熱蒸發(fā)部分水分,得到混 合均勻的預制料;
[0128] D3:將預制料進行造粒,得到平均粒徑為0.2-0.3mm的顆粒,充分干燥,即得所述改 性無機復合顆粒,將其命名為KL。
[0129] 對比制備例2-1:無機復合顆粒的制備
[0130]僅僅是將制備例2中的相同用量的預混粉與磷酸銨和氯化鉀粉末進行均勻混合 后,并使用相同量的羥甲基纖維素和黃原膠進行混合造粒,也即未進行制備例2中的特定操 作,將得到的無機復合顆粒命名為DKL。
[0131]有機復合肥制備例1
[0132] E1:以重量份計,分別稱取1.5份復合肥(為重量比2:1:1.5升溫硫酸鉀、氯化銨和 碳酸氫銨的混合物)、23份發(fā)酵肥FJF、5份改性無機復合顆粒KL、3份粉煤灰、0.8份腐植酸、 1.3份氯化鈣和0.4份硫酸鋅;
[0133] E2:將上述各個組分充分攪拌并混合均勻,從而得到有機復合肥,將其命名為FL。
[0134] 有機復合肥制備例2-3
[0135] 有機復合肥制備例2:除將其中的發(fā)酵肥FJF替換為DFJF1外,其它操作均不變,從 而重復實施有機復合肥制備例1,將得到的有機復合肥命名為FL1。
[0136] 有機復合肥制備例3:除將其中的發(fā)酵肥FJF替換為DFJF2外,其它操作均不變,從 而重復實施有機復合肥制備例1,將得到的有機復合肥命名為FL2。
[0137] 有機復合肥制備例4:除將其中的改性無機復合顆粒KL替換為DKL外,其它操作均 不變,從而重復實施有機復合肥制備例1,將得到的有機復合肥命名為FL3。
[0138] 在如下的栽培例中,為了方便對比,所使用的幼苗均是育苗例1中編號1-1所得到 的幼苗。
[0139] 栽培例1
[0140] B1:實施育苗例1中的編號1-1,得到珠子參幼苗;
[0141] B2:選擇南向朝陽的停種至少3年或者新開荒的種植地塊,去除雜草、灌木,深翻, 土壤消毒后,開挖深為8cm、寬為50cm的肥料溝,并填滿質(zhì)量比2:1的細砂(平均粒徑為0.2-0.3_)與有機復合肥FL的混合物,直至與地面平齊;
[0142] B3:在填滿有機復合肥的肥料溝上覆蓋種植地原土,起壟,整理成高10cm、寬50cm 的種植畦;
[0143] B4:在種植畦上按照10cm X 10cm的株距移植所述幼苗,并進行正常的種植管理,直 至收獲。
[0144] 對比栽培例1-3
[0145] 對比栽培例1:除將有機復合肥FL替換為FL1外,其它操作均不變,重復實施栽培例 1,得到對比栽培例1。
[0146] 對比栽培例2:除將有機復合肥FL替換為FL2外,其它操作均不變,重復實施栽培例 1,得到對比栽培例2。
[0147] 對比栽培例3:除將有機復合肥FL替換為FL3外,其它操作均不變,重復實施栽培例 1,得到對比栽培例3。
[0148] 在幼苗移植后1年時,分別考察栽培例1和對比栽培例1-3的活苗率,并從整體上評 定珠子參的生長狀態(tài),結(jié)果見下表5。
[0149] 表5
[0151]其中,將栽培例1中平均株高值設定為100,其它組的平均株高與其進行對比,從而 可得到各自的平均株高值。
[0152] 由此可見,使用本發(fā)明有機復合肥FL的栽培例1具有最優(yōu)的活苗率和最為茁壯的 生長態(tài)勢。而使用其它有機復合肥的活苗率均有所降低。還可以看出,對比栽培例3的平均 株高要高于栽培例1,但茁壯程度所有降低。
[0153] 對栽培例1和對比栽培例1-3中死去的珠子參幼苗進行補苗,直至全部成活,然后 進行相同的常規(guī)田間管理,待珠子參生長完畢并收獲后,分別計算栽培例1和對比栽培例1-3的畝產(chǎn)量,結(jié)果見下表6。
[0154] 表6
[0156] 由此可見,當使用本發(fā)明的有機復合肥FL進行栽培時,能夠得到最高的畝產(chǎn)量。而 結(jié)合表5可見,雖然在移植后1年時,對比栽培例3的平均株高要高于栽培例1,但其畝產(chǎn)量卻 要顯著低于栽培例1。而目前常規(guī)的珠子參栽培方法所能達到的最高畝產(chǎn)量僅僅為360kg左 右,要遠遠低于本發(fā)明的栽培例1,甚至要遠遠低于本發(fā)明的對比栽培例1-3。
[0157] 此外,結(jié)合表5-6的數(shù)據(jù)可見,有機復合肥的制備方法對于最終的珠子參幼苗活苗 率和畝產(chǎn)量有著顯著的影響:步驟C2-C3的發(fā)酵溫度能夠顯著的影響著最終的產(chǎn)量,這是因 為發(fā)酵溫度不同時,能夠產(chǎn)生不同的肥效。而由對比栽培例3可見,當對無機材料進行本發(fā) 明的特定方法處理時,同樣顯著影響著活苗率和最終產(chǎn)量,這是因為經(jīng)過如此的處理后,使 得無機材料顆粒能夠具有良好的肥效緩釋效果和長期效果,從而能夠均勻、長期地供應肥 料,這是人工施肥所不能達到的。
[0158]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珠子參的育苗和栽培方法,這些方法通過諸多特定 技術(shù)手段的相互促進和協(xié)同,從而可以顯著改善種子的發(fā)芽率、成苗率,并極大地縮短了育 苗時間;而在栽培方法中,通過特定的肥料使用,可以顯著改善其移植后的活苗率和最終的 產(chǎn)量。因此,所述育苗方法和栽培方法在珠子參的種植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推廣潛 力。
[0159] 應當理解,這些實施例的用途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非意欲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 圍。此外,也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內(nèi)容之后,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 種改動、修改和/或變型,所有的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quán)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 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quán)項】
1. 一種珠子參的育苗方法,所述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l:采集成熟、飽滿的珠子參果實,除去果肉,得到珠子參種子; A2:在培養(yǎng)槽中鋪設7-8cm厚的培育基質(zhì),將珠子參種子均勻撒在培育基質(zhì)上,最后覆 蓋一層l-2cm厚的培育±,完成種子撒播; A3:保持培育室中溫度為20± TC和保持培育±和培育基質(zhì)的濕度為30-35%、空氣的 相對濕度為50-60%;待種子芽苗出±后,按照明期化):暗期(0) = 17-18:6-7交替進行光照 和停止光照,光照時的光照強度為2800-31001UX,并適時用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4-6%的復合 肥料水溶液進行噴淋,W保持培育±的濕度為40-50% ; A4:待出苗率穩(wěn)定后,恢復自然的明期和暗期交替和自然的光照強度,并繼續(xù)適時用上 述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4-6%的復合肥料水溶液進行噴淋,W保持培育±的濕度為40-50%; A5:待>90%的幼苗高度達到3cm時,便移植到栽培地中,從而完成整個育苗過程。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2中,所述培育基質(zhì)為腐殖±、 木材銀末與細砂的混合物,其中,腐殖±、木材銀末與細砂的質(zhì)量比為1:0.5:2-3。3.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3中,所述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 為4-6%的復合肥料水溶液為氯化錠、硫酸鐘和憐酸鐘S者混合物的水溶液,其中氯化錠、 硫酸鐘和憐酸鐘的質(zhì)量比為2:1:1。4. 一種珠子參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Bl:實施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項中的育苗方法,得到幼苗; B2:選擇南向朝陽的停種至少3年或者新開荒的種植地塊,去除雜草、灌木,深翻,±壤 消毒后,開挖深為5-10畑1、寬為50cm的肥料溝,并填滿質(zhì)量比2:1的細砂與有機復合肥的混 合物,直至與地面平齊; B3:在填滿有機復合肥的肥料溝上覆蓋種植地原±,起壟,整理成高10cm、寬50cm的種 植畦; B4:在種植畦上按照IOcmX IOcm的株距移植所述幼苗,并進行正常的種植管理,直至收 獲。5.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2中,所述有機復合肥W重量份 計,包括下面的且化巧公,6. 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肥為硫酸鐘、氯化錠和碳酸氨 錠的混合物,其中硫酸鐘、氯化錠和碳酸氨錠的重量比為2:1:1-2。7. 如權(quán)利要求5或6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酵肥是按照包括下面步驟的 制備方法制得的: Cl:將2重量份棉巧、1.5重量份豆餅、0.5重量份花生餅、4重量份雞糞、15重量份玉米賴 桿粉、1重量份魚骨粉、5重量份塘泥、2重量份沼渣、6重量份酒糟、0.3重量份紅糖、2.5重量 份云母粉和0.05重量份的復合菌進行充分混合,得到發(fā)酵料; C2:將發(fā)酵料堆積到發(fā)酵槽中,并從頂部均勻噴淋6-8重量份的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8% 的憐酸二氨鐘水溶液,然后自然發(fā)酵4-5天,并保持通風,使發(fā)酵料堆的中屯、溫度保持在60 ±2°C,得到第一發(fā)酵料; C3:適當控制通風,使第一發(fā)酵料繼續(xù)升溫發(fā)酵,并控制中屯、溫度為70-74°C,繼續(xù)發(fā)酵 12小時后,從頂部均勻噴淋5重量份的水,然后繼續(xù)發(fā)酵10-15小時,期間始終保持中屯、溫度 為70-74〇C; C4:發(fā)酵完畢后,出槽,即得所述發(fā)酵肥。8. 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Cl中,所述復合菌為質(zhì)量比 1:1:2的枯草芽抱桿菌、巨大芽抱桿菌和乳酸菌的混合物。9. 如權(quán)利要求5-8任一項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無機復合顆粒是按照 包括如下步驟的方法制得的: Dl:將凹凸棒石研磨,過100目篩,與過100目篩的娃藻±進行等質(zhì)量比均勻混合,得到 預混粉; D2:將預混粉加入到憐酸錠和氯化鐘的混合水溶液中,在超聲下攬拌50-60分鐘,再加 入徑甲基纖維素和黃原膠,繼續(xù)充分攬拌,并加熱蒸發(fā)部分水分,得到混合均勻的預制料; D3:將預制料進行造粒,得到平均粒徑為0.2-0.3mm的顆粒,充分干燥,即得所述改性無 機復合顆粒。10. 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復合肥的制備方法如下: El:分別稱取各自用量的復合肥、發(fā)酵肥、改性無機復合顆粒、粉煤灰、腐植酸、氯化巧 和硫酸鋒; E2:將上述各個組分充分攬拌并混合均勻,從而得到所述有機復合肥。
【文檔編號】C05G1/00GK105900723SQ201610242148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
【發(fā)明人】和國海, 和文
【申請人】麗江志成生物開發(fā)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