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肩掛式水稻直播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播種器,是應用技術研究。在水利條件較好的地區(qū),水稻直播比插秧省工,省時,降低作業(yè)成本,單產與插秧相比無明顯差異。注①我國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傳統(tǒng)的栽培方法是育秧,拔秧,插秧,田間管理,收獲,脫粒等過程。各項作業(yè)耗勞力多,勞動強度大。特別是人工插秧,腰酸背痛,勞動生產率低。近年來國內外水稻插秧機已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但結構復雜,成本高,個體農民難于購買,用戶除購買插秧機外,還要買拔秧機,育秧設備等,全套設備成本更高,在目前條件下,我國難于大面積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我國南方水稻區(qū)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可靠,播種質量好的,小型肩掛式水稻直播器具,解決水稻栽培技術中一個難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根據當前我國個體農民經營規(guī)模小、地塊小的特點,設計出這種小型,結構簡單、實用、節(jié)能,使用操作方便的氣流排種式水稻直播器具。它由①漏斗狀種子箱;②播量調節(jié)板及操作手柄;③下種管;④離心式手搖鼓風機;⑤風機出風管;⑥縮腰形變徑管;⑦輸種管等組成。其播種的工作過程是種子箱①內的種子靠重力流入下種管③經過播量調節(jié)板②,當播量調節(jié)板打開時,種子便流入縮腰形變徑管的腰部內。此處氣流的速度大,將種子吹送出輸種管⑦的出口,種子便撒在田里的泥漿中一定深度處,自動覆土,不需覆土器和開溝器,簡化了該直播器的結構,降低能耗和成本。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大田直播水稻,每小時播2-3畝,比人工育秧,拔秧,插秧,工效提高3-5倍。且播種均勻。播種時將直播器肩掛在胸前,一人操作,右手搖動鼓風機,待氣流達到一定速度后,左手將播量調節(jié)板慢慢打開,調到合適位置。人勻步前進,即能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在田里。完成水稻直播任務。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yōu)點是1、與傳統(tǒng)式播種機相比,結構大大簡化。它省去開溝器、覆土器、機架、傳動裝置等。可降低能耗,從而降低作業(yè)成本40-50%。
2、采用本實用新型,一人操作,每小時能直播水稻播種2-3畝,比人工育秧,拔秧,插秧,工效可提高3-5倍,單產與插秧相比無明顯差異。
3、與購買大、中型育秧,拔秧,插秧設備相比,設備投資費降低8-9倍,因而降低作業(yè)成本僅為前者的1/10。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結合附圖
詳細說明如下圖中標號①為漏斗狀種子箱,容量8.5公斤稻種,箱底板傾角45°,在種子箱底板傾斜面一側的中部,順傾斜面開有一個“一”字形槽;②為播量調節(jié)板和操作手柄,播量調節(jié)板為長薄片狀,左端為園弧形,右端平直線兩頭導角,安裝時播量調節(jié)板順靠在種子箱底板的傾斜面上,其操作手柄在種子箱底板傾斜面的“一”字形槽中可帶動調節(jié)板上、下移動,或固定在某一個位置,控制下種量;③為下種管,管上端口焊在漏斗狀種子箱的漏斗口處。管下端口焊在縮腰形變徑管的腰部園孔處,構成種子下流通道;④為離心式手搖鼓風機,傳動比136,每分鐘手搖40轉,風機葉輪轉速1600轉/分左右,產生的氣流速度能滿足播種要求;⑤為風機出風管,外徑φ44毫米;⑥為縮腰形變徑管,管右端與風機出風管口套接緊密;管左端與輸種管套接。在管腰部的上方開有一個園孔,套入下種管的下端,然后焊合。構成氣流吹送種子的通道,因為通過這里的氣流增速,增壓,滿足吹送種子的要求;⑦為輸種管,右端套入縮腰形變徑管的左端。其作用是借氣流速度和壓力,將種子輸送出去,均勻地撒在田里。
注①參考農業(yè)工程學報89年第5卷1期76-80頁。
權利要求1.肩掛式水稻直播器,它由漏斗狀種子箱,播量調節(jié)板及操作手柄,下種管,離心式手搖鼓風機,風機出風管,縮腰形變徑管,輸種管組成,其特征是在漏斗狀種子箱的漏斗口處與下種管的上端口焊接,下種管的下端口焊在縮腰形變徑管腰部的園孔處,構成種子下流通道,變徑管右端與風機出風管套接緊密,變徑管左端與輸種管套接,構成氣流吹送種子的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是漏斗狀種子箱箱底板傾角45°,在種子箱底板傾斜面一側的中部,順傾斜面開有一個“一”字形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是播量調節(jié)板為長薄片狀,左端為園弧形,右端平直線兩頭導角,安裝時調節(jié)板順靠在種子箱底板傾斜面上,其操作手柄在種子箱底板傾斜面的“一”字形槽中,可帶動調節(jié)板上,下移動,或固定在某一個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是縮腰形變徑管的連接部位,管右端與風機出口管套接緊密,管左端與輸種管套接,在變徑管腰部的上方開有一個園孔,套入下種管的下端口,然后焊合。
專利摘要肩掛式水稻直播器,是一種新型的播種器具。其主要特征是外形小,構造簡單,實用、節(jié)能、借氣流排種、輸種的水稻直播器。由①漏斗狀種子箱;②播量調節(jié)板和操作手柄;③下種管;④離心式手搖風機;⑤風機出風管;⑥縮腰形變徑管;⑦輸種管等組成。其工作過程是種子箱內的種子,靠重力下流,通過下種管和播量調節(jié)板落入泥漿中,自動覆土。采用這種直播器,直播水稻。比人工育秧、拔秧、插秧工效提高3—5倍。
文檔編號A01C7/08GK2129056SQ91217948
公開日1993年4月7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7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7月7日
發(fā)明者盧璋煥, 余泳昌, 盧文卿 申請人:河南農業(yè)大學, 盧璋煥, 余泳昌, 盧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