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姜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別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莖、栓皮、葉均可入藥。生姜在中醫(yī)藥學里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等功效。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后,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生姜屬姜科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多作一年生栽培,其根系較細,食用部分是地下肥莖,長在土壤中,且種姜地有“三忌”,即忌作連、忌積水、忌暴曬。
生姜的生長過程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在有病源在的前提下,溫度和降雨量是導致病害流行的二個重要因素,尤以雨后姜田積水,又遇烈日曝曬大發(fā)生最為嚴重,發(fā)病后,姜苗枯萎死亡,姜塊腐爛變質,且蔓延迅速,嚴重影響產量。且目前生姜的種植方法大多注重產量,其對化肥長期的過量使用造成了土壤的嚴重破壞,其中殘留的有害物質還會被生姜吸收,影響了生姜品質和產量的同時還間接危害了人的健康,同時生姜的生長過程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沒有科學的種植方法極易導致姜苗的枯萎死亡和姜塊的腐爛變質,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經濟收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姜的種植方法。能明顯增強生姜抗病蟲害能力,利用農作物較強的競爭趨勢,使得生姜的生長和發(fā)育水平處于最佳狀態(tài),有效提高生姜的產量和種植的經濟效益水平。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生姜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l)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2個壯芽、重50-70克、無病害的老姜作種姜,曝曬2-3天;再用波爾多液浸泡20-30min消毒,晾曬1-2天后將姜種放入室內陰涼處,其上覆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溫催芽1-2天,溫度控制在20-24℃,當姜芽長到1-1.2cm時即可播種;
(2)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保水保肥力強、有機質有機質含量為50-70%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田塊地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播種實行條播,行距40-44cm,株距30-34cm,溝深10-20cm,每畝用種450-500kg;每畝用20kg尿素、25kg鉀肥、15kg鈣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前60-90min澆水,使土壤濕潤,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覆濕潤細土6-8cm;
(3)幼苗期保證供水均勻,保持土壤濕度為70-80%;當苗高30-32cm、1-2個分枝時,第一次追肥;立秋前后,第二次追肥,在距植株基部15-17cm處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第三次追肥;
(4)出苗后及時清除雜草,生姜進入生長期后,根莖膨大速度加快,為避免傷根,出現(xiàn)雜草應及時拔除,以免影響生姜的養(yǎng)分吸收;
(5)病蟲害防治:當生姜感染青枯腐敗病時,將病株連根帶土鏟除,深埋或廢棄,將穴土翻出曝曬,并在病穴內撒施生白灰消毒;感染青枯腐敗病初期,可用質量分數為50-55%代森銨800-1000倍液或質量分數為65-70%代森鋅600倍液,每隔8-10天噴藥一次,連續(xù)噴灑3-4次;感染葉枯病時,可噴射1∶1∶200倍波爾多液防治;患鉆心蟲,可用質量分數為2.5%的敵百蟲粉1-2kg和細砂20-40kg,拌成毒土撒在姜株周圍;在生姜出苗后,用質量分數為40%樂果1500倍噴液噴施,可防線老虎、蠐蟲等危害;
(6)嫩姜在8月底可采收上市,老姜在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摘收獲,從每年10月至翌年的1月中旬均可,選擇晴天及時收獲;采收后的生姜放入地窖、山穴、地洞,用細土或沙蓋上,或用沙堆于陰涼處,貯藏期間溫度應保持在12-15℃,濕度為80-90%,同時要經常檢查,剔除爛姜。
步驟(2)所述波多爾液,是由硫酸銅、生白灰、清水按照1:1:150的比例混合制成。
步驟(3)所述第一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鉀肥20-30份、黃腐酸鉀50-60份、尿素100-200份、人畜糞500-600份、家禽糞100-200份。
步驟(3)所述第二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硫酸鉀肥30-50份、鈣肥50-60份、人糞尿300-500份、豬牛糞150-200份、硅藻土8-12份。
步驟(3)所述第三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過磷酸鈣15-25份、家禽糞250-300份、鉀肥10-20份、鎂肥12-18份、草木灰70-90份、尿素25-35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種植方法,在種植原料選擇上以及工藝方法上均為安全無污染,同時符合生姜的生長規(guī)律,既滿足生姜生長對各類養(yǎng)分的需求,又避免了過量使用肥料帶來的資源浪費和土地破壞,綠色環(huán)保;同時,還解決了生姜種植過程中主要存在的病蟲病害的問題,規(guī)范化生姜種植,提高生姜產出的質量和產量,適宜規(guī)?;卟朔N植園進行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技術方案更具體,更易于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為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是多本發(fā)明的限定。
實施例1
一種生姜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l)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個壯芽、重50克、無病害的老姜作種姜,曝曬2天;再用波爾多液浸泡20min消毒,晾曬1天后將姜種放入室內陰涼處,其上覆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溫催芽1天,溫度控制在20℃,當姜芽長到1cm時即可播種;
(2)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保水保肥力強、有機質有機質含量為50%的沙壤土,田塊地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播種實行條播,行距40cm,株距30cm,溝深10cm,每畝用種450kg;每畝用20kg尿素、25kg鉀肥、15kg鈣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前60min澆水,使土壤濕潤,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覆濕潤細土6cm;
(3)幼苗期保證供水均勻,保持土壤濕度為70%;當苗高30cm、1個分枝時,第一次追肥;立秋前后,第二次追肥,在距植株基部15cm處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第三次追肥;
(4)出苗后及時清除雜草,生姜進入生長期后,根莖膨大速度加快,為避免傷根,出現(xiàn)雜草應及時拔除,以免影響生姜的養(yǎng)分吸收;
(5)病蟲害防治:當生姜感染青枯腐敗病時,將病株連根帶土鏟除,深埋或廢棄,將穴土翻出曝曬,并在病穴內撒施生白灰消毒;感染青枯腐敗病初期,可用質量分數為50%代森銨800倍液,每隔8天噴藥一次,連續(xù)噴灑3次;感染葉枯病時,可噴射1∶1∶200倍波爾多液防治;患鉆心蟲,可用質量分數為2.5%的敵百蟲粉1kg和細砂20kg,拌成毒土撒在姜株周圍;在生姜出苗后,用質量分數為40%樂果1500倍噴液噴施,可防線老虎、蠐蟲等危害;
(6)嫩姜在8月底可采收上市,老姜在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摘收獲,從每年10月至翌年的1月中旬均可,選擇晴天及時收獲;采收后的生姜放入地窖、山穴、地洞,用細土或沙蓋上,或用沙堆于陰涼處,貯藏期間溫度應保持在12℃,濕度為80%,同時要經常檢查,剔除爛姜。
步驟(2)所述波多爾液,是由硫酸銅、生白灰、清水按照1:1:150的比例混合制成。
步驟(3)所述第一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鉀肥20份、黃腐酸鉀50份、尿素100份、人畜糞500份、家禽糞100份。
步驟(3)所述第二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硫酸鉀肥30份、鈣肥50份、人糞尿300份、豬牛糞150份、硅藻土8份。
步驟(3)所述第三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過磷酸鈣15份、家禽糞250份、鉀肥10份、鎂肥12份、草木灰70份、尿素25份。
實施例2
一種生姜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l)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個壯芽、重60克、無病害的老姜作種姜,曝曬3天;再用波爾多液浸泡25min消毒,晾曬1天后將姜種放入室內陰涼處,其上覆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溫催芽2天,溫度控制在22℃,當姜芽長到1.1cm時即可播種;
(2)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保水保肥力強、有機質有機質含量為60%的壤土,田塊地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播種實行條播,行距42cm,株距32cm,溝深15cm,每畝用種475kg;每畝用20kg尿素、25kg鉀肥、15kg鈣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前75min澆水,使土壤濕潤,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覆濕潤細土7cm;
(3)幼苗期保證供水均勻,保持土壤濕度為75%;當苗高31cm、1個分枝時,第一次追肥;立秋前后,第二次追肥,在距植株基部16cm處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第三次追肥;
(4)出苗后及時清除雜草,生姜進入生長期后,根莖膨大速度加快,為避免傷根,出現(xiàn)雜草應及時拔除,以免影響生姜的養(yǎng)分吸收;
(5)病蟲害防治:當生姜感染青枯腐敗病時,將病株連根帶土鏟除,深埋或廢棄,將穴土翻出曝曬,并在病穴內撒施生白灰消毒;感染青枯腐敗病初期,可用質量分數為70%代森鋅600倍液,每隔9天噴藥一次,連續(xù)噴灑3次;感染葉枯病時,可噴射1∶1∶200倍波爾多液防治;患鉆心蟲,可用質量分數為2.5%的敵百蟲粉1.5kg和細砂30kg,拌成毒土撒在姜株周圍;在生姜出苗后,用質量分數為40%樂果1500倍噴液噴施,可防線老虎、蠐蟲等危害;
(6)嫩姜在8月底可采收上市,老姜在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摘收獲,從每年10月至翌年的1月中旬均可,選擇晴天及時收獲;采收后的生姜放入地窖、山穴、地洞,用細土或沙蓋上,或用沙堆于陰涼處,貯藏期間溫度應保持在13℃,濕度為85%,同時要經常檢查,剔除爛姜。
步驟(2)所述波多爾液,是由硫酸銅、生白灰、清水按照1:1:150的比例混合制成。
步驟(3)所述第一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鉀肥25份、黃腐酸鉀55份、尿素150份、人畜糞550份、家禽糞150份。
步驟(3)所述第二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硫酸鉀肥40份、鈣肥55份、人糞尿400份、豬牛糞175份、硅藻土10份。
步驟(3)所述第三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過磷酸鈣20份、家禽糞275份、鉀肥15份、鎂肥15份、草木灰80份、尿素30份。
實施例3
一種生姜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l)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2個壯芽、重70克、無病害的老姜作種姜,曝曬3天;再用波爾多液浸泡30min消毒,晾曬2天后將姜種放入室內陰涼處,其上覆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溫催芽2天,溫度控制在24℃,當姜芽長到1.2cm時即可播種;
(2)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保水保肥力強、有機質有機質含量為70%的粘壤土,田塊地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播種實行條播,行距44cm,株距34cm,溝深20cm,每畝用種500kg;每畝用20kg尿素、25kg鉀肥、15kg鈣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前90min澆水,使土壤濕潤,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覆濕潤細土8cm;
(3)幼苗期保證供水均勻,保持土壤濕度為80%;當苗高32cm、2個分枝時,第一次追肥;立秋前后,第二次追肥,在距植株基部17cm處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第三次追肥;
(4)出苗后及時清除雜草,生姜進入生長期后,根莖膨大速度加快,為避免傷根,出現(xiàn)雜草應及時拔除,以免影響生姜的養(yǎng)分吸收;
(5)病蟲害防治:當生姜感染青枯腐敗病時,將病株連根帶土鏟除,深埋或廢棄,將穴土翻出曝曬,并在病穴內撒施生白灰消毒;感染青枯腐敗病初期,可用質量分數為55%代森銨1000倍液,每隔8-10天噴藥一次,連續(xù)噴灑4次;感染葉枯病時,可噴射1∶1∶200倍波爾多液防治;患鉆心蟲,可用質量分數為2.5%的敵百蟲粉2kg和細砂40kg,拌成毒土撒在姜株周圍;在生姜出苗后,用質量分數為40%樂果1500倍噴液噴施,可防線老虎、蠐蟲等危害;
(6)嫩姜在8月底可采收上市,老姜在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摘收獲,從每年10月至翌年的1月中旬均可,選擇晴天及時收獲;采收后的生姜放入地窖、山穴、地洞,用細土或沙蓋上,或用沙堆于陰涼處,貯藏期間溫度應保持在15℃,濕度為90%,同時要經常檢查,剔除爛姜。
步驟(2)所述波多爾液,是由硫酸銅、生白灰、清水按照1:1:150的比例混合制成。
步驟(3)所述第一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鉀肥30份、黃腐酸鉀60份、尿素200份、人畜糞600份、家禽糞200份。
步驟(3)所述第二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硫酸鉀肥50份、鈣肥60份、人糞尿500份、豬牛糞200份、硅藻土12份。
步驟(3)所述第三次追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過磷酸鈣25份、家禽糞300份、鉀肥20份、鎂肥18份、草木灰90份、尿素35份。
實驗例:
選4畝田地種植生姜,分為四組,每組一畝,分為實驗1組、實驗2組、實驗3組和對照組,實驗1組應用實施例1所述的種植方法種植,實驗2組應用實施例2所述的種植方法種植,實驗3組應用實施例3所述的種植方法種植,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種植方法種植,收割生姜后,對生姜的生長狀況情況記錄如下表:
從表中四組結果對照,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提供的種植方法與傳統(tǒng)種植方法相比,病蟲害比率低,畝產量顯著提高。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