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收集雨水滴灌抗旱保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述技術方案:
在平地或坡地的地面上挖坑洞,裝入或建成集水容器,在集水容器的周圍處理地面,使雨水能從地面以過濾方式匯集流入集水容器,在集水容器的頂部放一條或多條水管,水管的兩端口用能濾水的材料做成的濾層封口,水管預先灌滿水,一端浸入集水容器的水中,另一端放置于所要滴灌的植物的根部作為出水口,水管的出水口處于集水容器的水面以下。對于平地,在集水容器旁挖一坑洞,其大小至少可容下水管,深度在集水容器底部之下,在此坑洞內放滿有毛細作用的填充物,植物種植在此坑洞的上面或旁邊而且挖坑種植使植物的根部低于地面5到50厘米,通過有毛細作用的填充物將水提升,有利于植物根部吸收水;對于坡地,將坡地平整為不同高度的梯級地,相鄰梯級地的高度差在10厘米以上,通過水管使上一梯級地的集水容器收集的雨水滴灌下一或再下一梯級地所種植的植物的根部,從而使種植在坡地的植物得到滴灌。當下雨的量足夠使地面上有流動水時,利用集水容器收集雨水,當雨天過去,干旱時,植物需要滴灌時,將水管灌滿水,一端放入到集水容器底部,一端放置到植物的根部,通過虹吸現(xiàn)象使水沿水管從集水容器滴灌到植物根部,滴灌的水量通過控制水管條數(shù)量、水管內徑大小、滴灌出水口的高度、水管兩端口封口濾層的厚度和濾層中濾料的種類來控制。當植物需要施肥時,將水溶性肥料溶于集水容器中的水,通過水管定時、定地點、定流量、定量地滴灌施肥,從而準確地滿足植物在不同時期對肥料的需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集水容器以能長時間保存水為準,容器的材質不限,形狀不限,寬度不限,深度(從容器口到容器底的距離)在1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管內徑在0.5毫米到25毫米之間,其長度以能達到所滴灌的植物的根部為準,使用水管條數(shù)量不限,以能達到所滴灌植物的水分要求為準。
4.如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集水容器的進水口低于地面,集水容器可以有蓋也可以無蓋,有蓋的則水管從蓋頂或頂部側沿開洞穿出,無蓋的則水管沿容器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