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臘葉標本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7265閱讀:1904來源:國知局
臘葉標本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臘葉標本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采集植物標本,將標本進行常規(guī)預處理;2)制備中草藥液;3)將經(jīng)過預處理的新鮮標本置于10-100℃的中草藥液中浸燙處理1秒~10分鐘;4)經(jīng)浸燙處理過的標本晾干或吸水紙吸干水分之后,放入標本夾中壓平;5)將上述制好的標本進行5℃~20℃低溫風干處理,處理時間為5-160小時。本發(fā)明直接利用中草藥浸燙新鮮植物標本,該中草藥液具有很強的殺菌殺蟲以及防霉作用,可殺死附著在植物表面的蟲卵及孢子,植物顏色也更加鮮亮。另外低溫風干處理也可使植物保持原色防止霉變,因此使用本發(fā)明制作臘葉標本可使標本保存更加長久。
【專利說明】臘葉標本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植物標本制作領域,具體是一種臘葉標本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臘葉標本又稱壓制標本,是干制植物標本的一種。臘葉標本,它對于植物分類工作意義重大。16世紀后半期植物分類的迅速發(fā)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臘葉標本這種新技術促成。臘葉標本使得植物學家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查對采自不同地區(qū)的標本。目前一些大的植物標本館往往收藏百萬份以上的臘葉標本,植物學家借助于這些標本從事描述和鑒定。采集帶有花、果實的植物的一段帶葉枝,或帶花或果的整株植物體,經(jīng)在標本夾中壓平、 干燥后,裝貼在臺紙上,即成臘葉標本。
[0003]臘葉標本在制作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是標本的防蟲、防霉、防腐、保色等問題。傳統(tǒng)臘葉標本制作和保存方法中使用的藥品大多是石炭酸、福爾馬林等化學試劑,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且自然風干的時間較長。
[0004]迄今為止,中國專利(申請?zhí)朇N200410011050)公開了一種“植物蠟葉標本的制作方法”。中國專利(申請?zhí)朇N90210953)公開了“透明植物原色覆膜蠟葉標本”。這兩種發(fā)明的重點在于覆膜,通過在臺紙上的標本和照片用透明壓膜塑料兩面壓膜,植物標本厚度以能通過壓膜機為度,壓膜制作永久性標本,壓膜過程中,壓膜溫度達150-200攝氏度,可以滅絕蟲卵。中國專利(申請?zhí)朇N201110330787)公開了“一種液膜封閉式植物原色臘葉標本制作方法”。該發(fā)明是利用油漆成膜的技術原理,將清漆噴涂于臘葉標本上,使標本表面粘附、 包裹一層漆膜,干燥標本表面即完成臘葉標本的封膜。中國專利(申請?zhí)朇N201110209776) 公開了“一種煙葉原色臘葉標本的制作方法”。該方法所提供的一種煙葉原色臘葉標本制作方法包括定型、定色、干燥、回潮等步驟,定型主要采取吸水紙、吸濕劑、吸水紙、標本依次疊放于標本夾中,按此方式依次疊放n層(優(yōu)選5~8層)標本;再經(jīng)45~55 °C環(huán)境下恒溫定色15~18小時;在55~65°C環(huán)境下恒溫干燥3~6小時;連同吸水紙和標本一同在相對濕度大于70%的室溫環(huán)境下回潮處理6~12小時,得到原色臘葉標本。該方法特別適合煙葉原色蠟葉標本制作。中國專利(申請?zhí)朇N90109901)公開了“原色植物臘葉標本快速壓制方法”。該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乳膠直接粘貼新鮮植物標本制作植物臘葉標本的新方法,經(jīng)采集標本、收集標本保鮮暫存、固定和壓制、干燥四個過程處理。中國專利(申請?zhí)朇N85105503) 公開了 “超聲波法制作植物臘葉標本”。以超聲波液沖擊活體細胞,使水分易于壓出吸干。 將標本置于超聲波清洗器中(水槽內(nèi)加水至槽高的2/3),根據(jù)標本的質(zhì)地大小,可用100至 500瓦特不同的功率來處理,時間選擇范圍從半分鐘到半小時,取出標本再行壓制。中國專利(申請?zhí)朇N201120414989)公開了“一種植物標本展示裝置”。2000年第35卷第10期的生物學通報刊發(fā)一種“用微波爐快速制作臘葉標本”方法。利用微波具有快速干燥、殺滅蟲卵的特性快速制作臘葉標本,把標本按要求折疊成一定形狀,注意同一面應有葉的正反兩面。夾上鏡面瓷磚,根據(jù)莖葉的厚度不同調(diào)整瓷磚的厚薄及層數(shù),壓緊壓平然后把標本連同瓷磚置于微波爐中,周圍放上干燥劑。用高火快速干燥13min,迅速取出,放在吸水紙上晾攤。換一次吸水紙后即可用上臺紙固定成型。
[0005]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是:
[0006]1、上述專利和文獻公開的方法中均不能同時滿足保色和防霉的要求?!耙环N煙葉原色臘葉標本的制作方法”(申請?zhí)朇N201110209776)的發(fā)明雖然在保色方面做得很好,但該方法在防霉方面相對欠缺,選材具有局限性。
[0007]2、普遍存在制作流程繁瑣的問題。
[0008]3、對制作過程中的環(huán)境條件要求高。
[0009]4、“用微波爐快速制作臘葉標本”的方法和“超聲波法制作植物臘葉標本”(申請?zhí)朇N85105503)公開的標本制作方法中均存在操作空間受到限制的缺陷。
[0010]5、“一種液膜封閉式植物原色臘葉標本制作方法”(申請?zhí)朇N201110330787)中使用了清漆,“原色植物臘葉標本快速壓制方法”(申請?zhí)朇N90109901)中使用了乳膠,以上化
工產(chǎn)品均存在安全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1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有效防蟲、防霉變、保色的臘葉標本的制作方法。
[0012]本發(fā)明所述臘葉標本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3]I)采集植物標本,將標本進行常規(guī)預處理。
[0014]2)采用如下原料制備中草藥液:`[0015]2.1、按如下重量份稱取原料分別用水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6~12小時:
[0016]金銀花6.0-8.0 份;艾葉 10.0-15.0 份;丹皮 10.0-14.0 份;花椒 5.0-10.0 份;黃連 2.0-8.0 份;桂皮 4.0-6.0 份;杏仁 8.0-12.0 份;
[0017]2.2、分別將金銀花、艾葉、丹皮、花椒、黃連、桂皮、杏仁加水煎液,加水量分別為 10~20倍原藥材重量,煎液時間分別為20~40分鐘,將煎液倒出保存;再加同量的水,煎煮同樣的時間,共煎煮三次。
[0018]2.3、將煎液合并后濃縮至含水量至原藥材總重量的5~10倍量,即制得中草藥液;
[0019]3)將經(jīng)過預處理的新鮮標本置于10-100°C的中草藥液中浸燙處理I秒~10分鐘;
[0020]4)經(jīng)浸燙處理過的標本晾干或吸水紙吸干水分之后,放入標本夾中壓平;
[0021]5)將上述制好的標本進行5°C~20°C低溫風干處理,處理時間為5-160小時。
[0022]上述步驟2 )所述中草藥液的配方中,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取其干燥花蕾,含揮發(fā)油、木犀草素、環(huán)己六醇、黃酮類、肌醇、皂苷、鞣質(zhì)、氯原酸、異氯原酸等,具有抗菌、抗病毒、 抗氧化性等作用;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含揮發(fā)油,揮發(fā)油是艾草殺菌的重要成分, 可抗細菌、真菌、殺蟲;丹皮為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含牡丹酚甙、牡丹酚、芍藥甙、羥基芍藥甙、苯甲酰芍藥甙及苯甲酰羥基芍藥甙、揮發(fā)油等,具有抑菌消炎等作用;花椒為蕓香科植物,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能,能夠防止植物病蟲害;黃連為毛茛科黃連屬植物云連、三角葉黃連、黃連的干燥根莖,含多種異喹啉類生物堿,尚含黃連堿、甲基黃連堿、巴馬亭、氯原酸等,具有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桂皮為樟科樟屬植物肉桂的干燥樹皮,含水芹烯、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等,可殺菌、抑菌,預防病菌感染;杏仁為薔薇科李屬植物杏、東北杏、西伯利亞杏、山杏的成熟種子,含苦杏仁苷、油酸、亞油酸、棕櫚酸、硬脂酸、亞麻酸、十四烷酸、棕櫚油酸和廿碳烯酸;能驅蟲、殺菌。
[0023]上述步驟3)中將新鮮標本置于中草藥液中浸燙處理時,中草藥液的具體溫度和浸燙處理的具體時間視標本質(zhì)地而定。
[0024]本發(fā)明采用中草藥配方浸燙和低溫風干技術處理制作標本,其特色在于本發(fā)明中各中草藥都具有很強的殺菌殺蟲以及防霉作用,可殺死附著在植物表面的蟲卵及孢子,植物顏色也更加鮮亮。另外低溫風干處理也可使植物保持原色防止霉變,因此使用本發(fā)明制作臘葉標本可使標本保存更加長久。與傳統(tǒng)臘葉標本制作技術相比,本發(fā)明不僅配方科學、 工藝新穎而且具有殺菌、殺蟲、防腐、防霉、保色,成分天然環(huán)保、安全無毒,作用持久有效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0026]實施例1
[0027]I)采集植物標本,將標本進行修剪、潔凈等常規(guī)修整
[0028]2)中草藥液的配制:取金銀花6.0份;艾葉10.0份;丹皮10.0份;花椒5.0份; 黃連2.0份;桂皮4.0份;杏仁8.0份。
[0029]3)將上述原料分別加水進行浸泡,加水量分別為10倍原藥材的重量,浸泡時間分別為6小時。
`[0030]4)浸泡完成后煎煮,煎液時間分別為20分鐘,將煎煮液倒出保存;再加同量的水, 煎煮同樣的時間,共煎煮三次。
[0031]5)將煎煮液合并后濃縮至含水量為藥材重量的5倍。
[0032]6)將常規(guī)處理后的新鮮標本置于煮沸的中草藥液中浸燙處理12秒。
[0033]7)經(jīng)浸燙處理過的標本晾干之后,將標本放在標本夾中壓平。
[0034]8)將上述制好的標本進行低溫(5°C~8°C)風干處理,處理時間為10小時。
[0035]實施例2
[0036]I)采集植物標本,將標本進行修剪、潔凈等常規(guī)修整。
[0037]2)中草藥液的配制:取金銀花7.0份;艾葉12.0份;丹皮12.0份;花椒8.0份; 黃連5.0份;桂皮5.0份;杏仁10.0份。
[0038]3)將上述原料分別加水進行浸泡,加水量分別為15倍原藥材重量,浸泡時間分別為9小時。
[0039]4)浸泡完成后煎煮,煎煮時間分別為30分鐘,將煎煮液倒出保存;再加同量的水, 煎煮同樣的時間,共煎煮三次。
[0040]5)將煎液合并后濃縮至含水量為藥材重量的10倍。
[0041]6)臘葉標本制作步驟同實施例1,制好的標本進行低溫(5°C~20°C)風干處理,處理時間為80小時
[0042]實施例3[0043]I)采集植物標本,將標本進行修剪、潔凈等常規(guī)修整。
[0044]2)中草藥液的配制:取金銀花8.0份;艾葉15.0份;丹皮14.0份;花椒10.0份; 黃連8.0份;桂皮6.0份;杏仁12.0份。
[0045]3)將上述原料分別加水進行浸泡,加水量分別為20倍藥材重量,浸泡時間分別為 12小時。
[0046]4)浸泡完成后煎煮,煎煮時間分別為40分鐘。將煎煮液倒出保存;再加同量的水, 煎煮同樣的時間,共煎煮三次。
[0047]5)將煎煮液合并后濃縮至含水量為藥材重量的15倍。
[0048]6)臘葉標本制作步驟同實施例1,制好的標本進行低溫(5°C~20°C)風干處理,處理時間為150小時
[0049]為驗證本發(fā)明的防霉效果,采集6份新鮮植物標本,其中實驗組3份(編號為A、B、 C)用中草藥液體處理制成臘葉標本、對照組3份(編號D、E、F)按照常規(guī)的方法制成臘葉標本。將上述6份樣品懸掛于恒溫恒濕箱中(溫度為30°C,相對濕度為93%),每天觀察標本表面霉斑生成情況。結果表明,實驗組未觀察到霉斑的形成。本發(fā)明可以防止臘葉標本霉變 (見表1)。
[0050]表1防霉實驗結果
[0051]
【權利要求】
1.一種臘葉標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采集植物標本,將標本進行常規(guī)預處理。.2)采用如下原料制備中草藥液:.2.1、按如下重量份稱取原料分別用水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6~12小時:金銀花6.0-8.0份;艾葉10.0-15.0份;丹皮10.0-14.0份;花椒5.0-10.0份;黃連 2.0-8.0 份;桂皮 4.0-6.0 份;杏仁 8.0-12.0 份;.2.2、分別將金銀花、艾葉、丹皮、花椒、黃連、桂皮、杏仁加水煎煮,加水量分別為8~20 倍原藥材重量,煎煮時間分別為20~40分鐘,將煎液倒出保存;再加同量的水,煎煮同樣的時間,共煎煮三次。.2.3、將三次煎液合并后濃縮至含水量至原藥材總重量的5~10倍量,即制得中草藥液;.3)將經(jīng)過預處理的新鮮標本置于10-100°C的中草藥液中浸燙處理I秒~10分鐘;.4)經(jīng)浸燙處理過的標本晾干或吸水紙吸干水分之后,放入標本夾中壓平;.5)將上述制好的標本進行5°C~20°C低溫風干處理,處理時間為5-160小時。
【文檔編號】A01N3/00GK103493801SQ201310429752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fā)明者】鄭艷, 戴婧婧, 劉輝, 邢晴晴, 韓冷, 謝巧春, 姜瑩瑩 申請人:安徽師范大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