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栽培技術(shù),尤其涉及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屬于種植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板藍根(常用別名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是一種中藥材。中國各地均產(chǎn)。板藍根分為北板藍根和南板藍根,北板藍根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tinctoriaL.)和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的根;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的根莖及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之功效。板藍根是一種用量極大且長期銷售不衰的藥材,縱觀板藍根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其銷量在飛速增長。20世紀60年代之前板藍根年銷量在50萬kg ;70年代板藍根許多療效已經(jīng)確定,年銷售量突破300萬kg ;到80年代中期,購銷量達800萬kg ;90年代初年產(chǎn)量達2000萬kg,出現(xiàn)嚴重的供大于求;90年代中期產(chǎn)量在950萬kg左右,需求量在800萬kg左右,供大于求的局面沒有得到緩減;2000年以后,板藍根的種植面積由中原地帶向西部、西北部及東北擴種,致使2002年產(chǎn)量突破3000萬kg,板藍根價格達到歷史的冰點。2003年“非典”拉動了需求,但是“非典”在消耗庫存的同時也刺激了藥農(nóng)的種植積極性,使得“非典”過后板藍根供大于求成為定局。在歷史上,其價格常常會因為流行病而導(dǎo)致需求突然迅速上漲。在1989年上海及其周邊省區(qū)乙肝流行,迅速拉動對板藍根藥材的需求,板藍根價格由I. 5-2元/kg飚升至10 12元/kg,極大地刺激了生產(chǎn)。1992年全國出現(xiàn)余量,市價下滑至3元/kg左右,1993年跌入低谷2元/kg。進入1996年,由于庫存清空,價格又出現(xiàn)反彈,1998年升至6 7元/kg,隨后4年價格逐步下降,2002年降至最低點為I. 5— 2元/k。2003年由于“非典”流行,板藍根作為各種預(yù)防和治療“非典”驗方中皆有的一味藥,驟然熱銷,市價大幅攀升,4月份曾創(chuàng)下了 100元/kg的高價,而年銷售量初步估計也在1000萬kg左右?!胺堑洹边^后板藍根價格迅速下降,2003年6 12月價格基本維持在5 12元/kg。在2004年板藍根產(chǎn)新期間,藥商開始囤積大貨,補充庫存,并等待第二次提高價格。大量收購使板藍根價格稍有上漲。但是隨著板藍根大量上市,且“非典”得到控制,沒有復(fù)發(fā),使板藍根頓時失色,也使板藍根囤積者二次發(fā)財之夢徹底破滅,開始大量放貨,使板藍根價格迅速回落到4元/kg左右。2005年板藍根價格仍穩(wěn)定在4元/kg左右。預(yù)計板藍根的市場價格將會呈現(xiàn)穩(wěn)中略降的趨勢,切記不要被“非典”時期的高價位所迷惑,一哄而上地盲目種植,應(yīng)因時、因地、因市場需求適當發(fā)展生產(chǎn)。目前在安徽、陜西、江蘇等省正在積極建立板藍根GAP基地,而且安徽省太和縣建立的板藍根GAP基地已通過國家藥監(jiān)局第一批GAP’基地認證,基地的建立將會使板藍根市場價格更平穩(wěn)。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既簡單又方便的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各類人群均可以學(xué)習使用。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予以實現(xiàn)—種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該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包括以下步驟(I)整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疏松的土地,將土地深翻30 50cm,然后做成
O.8 I. 2m寬的平畦,待土地平畦后,對其進行施肥,每畝平畦地施圈肥350 450公斤、二銨肥20 25公斤、生物鉀肥3 6公斤,將其均勻撒在平畦地上,以待播種。(2)播種春播在4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在播種前種子要用35 45°C溫水浸泡3 5小時,待種子粒浸水飽和率達80 90%時撈起并晾干,再將晾干后的種子用草灰播拌均勻,然后在已整好的畦地上按每行距15 25cm,開一條I. O I. 8cm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然后復(fù)土 I 2cm,稍加鎮(zhèn)壓,每畝平畦地灌水5 8噸,灌水6 10天可出苗;(3)留種與采種待幼苗長度為6 IOcm時,即可移栽,在刨根時,注意選擇無病、蟲害,粗大健壯且不分叉的根條留種,按行距50X40cm移栽到肥沃的留種地里培植,移栽后及時澆水,每畝培植地澆水量在3 4噸,連續(xù)澆水5 8天即可;(4)幼苗管理與采收待3 5個月幼苗返青時及時澆水,澆水量為每畝苗地4 5噸,并及時進行松土除草,并施氮肥,每畝苗地施氮肥100 200公斤和磷鉀肥100 150公斤,待幼苗順序成熟后,進行采收曬干脫粒,并放置迎風干燥處貯存即可。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實施例表示的范圍。實施例I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該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包括以下步驟(I)整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疏松的土地,將土地深翻30cm,然后做成I. Om寬的平畦,待土地平畦后,對其進行施肥,每畝平畦地施圈肥350公斤、二銨肥25公斤、生物鉀肥4公斤,將其均勻撒在平畦地上,以待播種。(2)播種春播在4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在播種前種子要用35°C溫水浸泡4小時,待種子粒浸水飽和率達80%時撈起并晾干,再將晾干后的種子用草灰播拌均勻,然后在已整好的畦地上按每行距20cm,開一條I. 5cm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然后復(fù)土 1cm,稍加鎮(zhèn)壓,每畝平畦地灌水6噸,灌水8天可出苗;(3)留種與采種待幼苗長度為8cm時,即可移栽,在刨根時,注意選擇無病、蟲害,粗大健壯且不分叉的根條留種,按行距50X40cm移栽到肥沃的留種地里培植,移栽后及時澆水,每畝培植地澆水量在3噸,連續(xù)澆水7天即可;(4)幼苗管理與采收待4個月幼苗返青時及時澆水,澆水量為每畝苗地4噸,并及時進行松土除草,并施氮肥,每畝苗地施氮肥150公斤和磷鉀肥120公斤,待幼苗順序成熟后,進行采收曬干脫粒,并放置迎風干燥處貯存即可。實施例2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該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包括以下步驟(I)整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疏松的土地,將土地深翻45cm,然后做成I. 2m寬的平畦,待土地平畦后,對其進行施肥,每畝平畦地施圈肥380公斤、二銨肥22公斤、生物鉀肥3 6公斤,將其均勻撒在平畦地上,以待播種。(2)播種春播在4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在播種前種子要用35°C溫水浸泡3小時,待種子粒浸水飽和率達90%時撈起并晾干,再將晾干后的種子用草灰播拌均勻,然后在已整好的畦地上按每行距25cm,開一條I. 8cm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然后復(fù)土 2cm,稍加鎮(zhèn)壓,每畝平畦地灌水7噸,灌水9天可出苗;(3)留種與采種待幼苗長度為6cm時,即可移栽,在刨根時,注意選擇無病、蟲害,粗大健壯且不分叉的根條留種,按行距50X40cm移栽到肥沃的留種地里培植,移栽后及時澆水,每畝培植地澆水量在4噸,連續(xù)澆水8天即可;(4)幼苗管理與采收待3個月幼苗返青時及時澆水,澆水量為每畝苗地5噸,并及時進行松土除草,并施氮肥,每畝苗地施氮肥100公斤和磷鉀肥150公斤,待幼苗順序成熟后,進行采收曬干脫粒,并放置迎風干燥處貯存即可。盡管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fā)明的領(lǐng)域,對于熟悉本領(lǐng)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xiàn)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quán)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例子。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其特征在于,該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包括以下步驟(1)整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疏松的土地,將土地深翻30 50cm,然后做成O.8 I.2m寬的平畦,待土地平畦后,對其進行施肥,每畝平畦地施圈肥350 450公斤、二銨肥20 25公斤、生物鉀肥3 6公斤,將其均勻撒在平畦地上,以待播種。(2)播種春播在4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在播種前種子要用35 45°C溫水浸泡3 5小時,待種子粒浸水飽和率達80 90%時撈起并晾干,再將晾干后的種子用草灰播拌均勻,然后在已整好的畦地上按每行距15 25cm,開一條I. O I. 8cm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然后復(fù)土 I 2cm,稍加鎮(zhèn)壓,每畝平日圭地灌水5 8噸,灌水6 10天可出苗;(3)留種與采種待幼苗長度為6 IOcm時,即可移栽,在刨根時,注意選擇無病、蟲害,粗大健壯且不分叉的根條留種,按行距50X40cm移栽到肥沃的留種地里培植,移栽后及時澆水,每畝培植地澆水量在3 4噸,連續(xù)澆水5 8天即可;(4)幼苗管理與采收待3 5個月幼苗返青時及時澆水,澆水量為每畝苗地4 5噸,并及時進行松土除草,并施氮肥,每畝苗地施氮肥100 200公斤和磷鉀肥100 150公斤,待幼苗順序成熟后,進行采收曬干脫粒,并放置迎風干燥處貯存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技術(shù),其栽培技術(shù)包括以下步驟整地施肥、播種、留種與采種、幼苗管理與采收等栽培技術(shù)。本發(fā)明栽培的板藍根簡單又方便,且成本低利潤高,可以廣泛開發(fā)使用這套技術(shù)。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939853SQ20121052175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黃任含 申請人:黃任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