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林用機械,尤其是一種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
背景技術:
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防風固沙,必須從植樹造林開始。改革開放以來, 全國義務植樹超過了 475. 7億株,森林覆蓋率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至現(xiàn)在的 18.21% ;城市城建區(qū)的綠化覆蓋率已由1981年的10. 上升至如今的31. 66%。綠色改善了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在人們心中植下了綠蔭。利用機械化可加速植樹造林,其中,植樹挖坑機是造林設備中的主要機械,它的性能直接影響植樹造林的速度和質量。目前,國內外挖坑機的挖頭基本上采用螺旋式,提升機構為三點式懸掛的平面四桿機構,動力為拖拉機掛靠式,雖然整體結構簡單,但存在如下缺陷<1>刀具復雜不可更換;<2>四桿機構的特性決定挖頭只能呈弧擺形運動,其中心線位置不斷變化,使得挖頭產生不斷變化的側壓力,導致拖拉機的搖晃和振動,阻力增大,工作穩(wěn)定性差;<3>拖拉機驅動不適用于山林坡地作業(y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刀具結構簡單可快捷拆裝更換、工作穩(wěn)定性好適應性強且移動方便的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包括動力機構、傳動機構、進給機構、行走機構、組合式刀盤機構和機架,所述動力機構為柴油機;所述傳動機構由離合器、皮帶輪、傳動軸、一對錐齒輪、花鍵套、第一花鍵軸組成,所述柴油機與離合器通過皮帶輪連接,離合器、傳動軸、一對錐齒輪、花鍵套、第一花鍵軸依次連接,第一花鍵軸帶動組合式刀盤機構轉動;進給機構由第一鏈輪、第二鏈輪、減速器、花鍵連接套、一組錐齒輪、齒輪軸、齒輪齒條、手輪和撥叉組成,進給機構分手動進給機構和自動進給機構,其中, 位于傳動軸上的自動進給機構的第一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二鏈輪連接,第二鏈輪、減速器、花鍵連接套、一組錐齒輪依次連接,手動進給機構的手輪通過驅動桿與一組錐齒輪中的一個齒輪連接,與驅動桿相連接的齒輪經齒輪軸連接齒輪齒條,齒輪齒條帶動組合式刀盤機構縱向進給運動;行走機構由萬向輪、前輪、第一鏈輪、第二鏈輪和第三鏈輪組成,萬向輪和前輪設置在機架下,位于前輪行走軸上的第三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二鏈輪連接,第三鏈輪帶動前輪行走運動;組合式刀盤機構由刀盤、定位鉆頭、主刀、副刀和螺旋葉片組成,定位鉆頭固定在刀盤中心,刀盤正面分布有主刀和副刀,刀盤背面分布有螺旋葉片;機架固定和支撐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減速器的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第二花鍵軸相連,第二花鍵軸帶動花鍵連接套轉動,花鍵連接套的兩側分別有與其配合的可轉動但不能軸向竄動的一組錐齒輪和第二鏈輪;花鍵連接套有空擋、自動進給擋和自動行走擋三個位置,可通過繞固定支點的手柄、限位裝置和撥叉更換。[0007]刀盤為缺口圓盤狀鋼板;主刀有兩把分別位于刀盤同一直徑的兩側半徑上;副刀有十把,主刀外側各有一把,其余八把在刀盤的八個同心圓上呈梯形排列;螺旋葉片有兩扇,分別位于刀盤同一直徑的兩側半徑上。本實用新型采用由缺口圓盤狀刀盤、定位鉆頭、主刀、副刀和螺旋葉片組成的組合式刀盤機構,其結構簡單,各零部件方便單獨或整體拆裝更換;革新的傳動機構和進給機構克服了傳統(tǒng)四桿機構工作穩(wěn)定性差的缺陷;選用獨立柴油機提供動力,不受使用地點的限制,對不同坑深要求、地形變化和土壤硬度等條件均能很好適應;而且,可根據(jù)需要實現(xiàn)手動或自動兩種方式進給及行走。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合理、維修容易、移動方便、操作簡易,挖坑質量高、速度快、安全可靠,有效地降低了勞動強度和挖坑成本,可廣泛應用于山林開發(fā)、城市綠化、公路建設等方面。
圖1是本實用新型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的后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的側仰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的進給機構和行走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的組合式刀盤機構的正面立體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的組合式刀盤機構的背面立體圖。圖中1萬向輪,2皮帶輪,3前輪,4鏈條,5齒輪軸,6齒輪齒條,7—組錐齒輪,8減速器,9第二鏈輪,10花鍵套,11 一對錐齒輪,12第一花鍵軸,13第一鏈輪,14傳動軸,15手輪,16離合器,18柴油機,19機架,20第三鏈輪,21第二花鍵軸,22驅動桿,23花鍵連接套, 24撥叉,25行走軸,26固定支點,27手柄,28限位裝置,29聯(lián)軸器,31定位鉆頭,32螺旋葉片,33刀盤,34主刀,35副刀。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包括動力機構、傳動機構、進給機構、行走機構、組合式刀盤機構和機架19,動力機構為柴油機18 ;傳動機構由離合器 16、皮帶輪2、傳動軸14、一對錐齒輪11、花鍵套10、第一花鍵軸12組成,柴油機18與離合器16通過皮帶輪2連接,離合器16、傳動軸14、一對錐齒輪11、花鍵套10、第一花鍵軸12依次連接,第一花鍵軸12帶動組合式刀盤機構轉動;進給機構由第一鏈輪13、第二鏈輪9、減速器8、花鍵連接套23、一組錐齒輪7、齒輪軸5、齒輪齒條6、手輪15和撥叉M組成,進給機構分手動進給機構和自動進給機構,其中,位于傳動軸14上的自動進給機構的第一鏈輪13 通過鏈條4與第二鏈輪9連接,第二鏈輪9、減速器8、花鍵連接套23、一組錐齒輪7依次連接,手動進給機構的手輪15通過驅動桿22與一組錐齒輪7中的一個齒輪相連接,與驅動桿相連的齒輪經齒輪軸5連接齒輪齒條6,齒輪齒條6帶動組合式刀盤機構縱向進給運動;行走機構由萬向輪1、前輪3、第一鏈輪13、第二鏈輪9和第三鏈輪20組成,萬向輪1和前輪3 設置在機架19下,位于前輪行走軸25上的第三鏈輪20通過鏈條與第二鏈輪9連接,第三鏈輪20帶動前輪3行走運動;組合式刀盤機構由刀盤33及螺栓固定在其上的定位鉆頭31、主刀34、副刀35和螺旋葉片32組成,刀盤33為缺口圓盤狀45#鋼板,定位鉆頭31固定在刀盤33中心,刀盤33正面分布有主刀34和副刀35,主刀34有兩把分別位于刀盤33同一直徑的兩側半徑上;副刀35有十把,主刀34外側各有一把,其余八把在刀盤33的八個同心圓上呈梯形排列(不同位置副刀高度不同,從而形成梯形排列);刀盤33背面分布有兩扇螺旋葉片32,分別位于刀盤33同一直徑的兩側半徑上;機架19固定和支撐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減速器8的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四與第二花鍵軸21相連,第二花鍵軸21帶動花鍵連接套23轉動,花鍵連接套23的兩側分別有與其配合的可轉動但不能軸向竄動的一組錐齒輪7和第二鏈輪9 ;花鍵連接套23有空擋、自動進給擋和自動行走擋三個位置,可通過繞固定支點26的手柄27、限位裝置觀和撥叉M更換。如圖1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由柴油機18提供動力,并通過離合器16來控制傳動軸14的運動狀態(tài)。同時在離合器16后用鏈輪將一部分動力引出,通過花鍵聯(lián)軸器四在空擋、自動進給擋和自動行走擋三個位置切換。傳動軸14運動經一對錐齒輪11的傳遞由花鍵套10傳給第一花鍵軸12帶動刀盤33,以實現(xiàn)運動的傳遞、減速以及換向,最終得到組合式刀盤機構的旋轉運動。如圖1和圖5所示,刀盤33的縱向進給運動有手動和自動兩種方式。手動進給是由手柄27繞固定支點沈轉動和限位裝置觀通過撥叉M將花鍵連接套23固定在空擋的位置上,然后人力轉動手輪15將運動傳給齒輪軸5,經齒輪齒條6嚙合提供進給運動。自動進給則由手柄27繞固定支點沈轉動和限位裝置觀通過撥叉M將花鍵連接套23與一組錐齒輪7配合,傳動軸14上的第一鏈輪13帶動減速器8,經減速器8減速與換向將動力提供給齒輪軸5驅動齒輪齒條6從而帶動組合式刀盤縱向進給運動。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的行走有手動和自動兩種方式。手動方式是靠人力動力傳給萬向輪1和前輪3實現(xiàn)行走運動。自動方式是由手柄27繞固定支點26轉動和限位裝置觀通過撥叉M將花鍵連接套23與第二鏈輪9配合,由傳動軸14上的第一鏈輪13帶動減速器8,通過減速器8減速與換向將動力提供給第三鏈輪20, 從而帶動萬向輪1和前輪3實現(xiàn)行走運動。如圖6和圖7所示,組合式刀盤機構利用在刀盤33的八個同心圓上的梯形排列的副刀35和主刀34外側的兩把副刀35先行把土耙松,然后兩把主刀34分層切削,最后依靠離心力通過刀盤33背面的螺旋葉片32把土排出坑外,完成挖掘作業(yè)。
權利要求1.一種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包括動力機構、傳動機構、進給機構、行走機構、組合式刀盤機構和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為柴油機;所述傳動機構由離合器、皮帶輪、 傳動軸、一對錐齒輪、花鍵套、第一花鍵軸組成,所述柴油機與離合器通過皮帶輪連接,離合器、傳動軸、一對錐齒輪、花鍵套、第一花鍵軸依次連接,第一花鍵軸帶動組合式刀盤機構轉動;所述進給機構由第一鏈輪、第二鏈輪、減速器、花鍵連接套、一組錐齒輪、齒輪軸、齒輪齒條、手輪和撥叉組成,進給機構分手動進給機構和自動進給機構,其中,位于傳動軸上的自動進給機構的第一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二鏈輪連接,第二鏈輪、減速器、花鍵連接套、一組錐齒輪依次連接,手動進給機構的手輪通過驅動桿與一組錐齒輪中的一個齒輪連接,所述與驅動桿相連接的齒輪經齒輪軸連接齒輪齒條,齒輪齒條帶動組合式刀盤機構縱向進給運動;所述行走機構由萬向輪、前輪、第一鏈輪、第二鏈輪和第三鏈輪組成,萬向輪和前輪設置在機架下,位于前輪行走軸上的第三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二鏈輪連接,第三鏈輪帶動前輪行走運動;所述組合式刀盤機構由刀盤、定位鉆頭、主刀、副刀和螺旋葉片組成,定位鉆頭固定在刀盤中心,刀盤正面分布有主刀和副刀,刀盤背面分布有螺旋葉片;所述機架固定和支撐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器的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第二花鍵軸相連,第二花鍵軸帶動花鍵連接套轉動,花鍵連接套的兩側分別有與其配合的可轉動但不能軸向竄動的一組錐齒輪和第二鏈輪;所述花鍵連接套有空擋、自動進給擋和自動行走擋三個位置,可通過繞固定支點的手柄、限位裝置和撥叉更換。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盤為缺口圓盤狀鋼板;所述主刀有兩把分別位于刀盤同一直徑的兩側半徑上;所述副刀有十把,主刀外側各有一把,其余八把在刀盤的八個同心圓上呈梯形排列;所述螺旋葉片有兩扇,分別位于刀盤同一直徑的兩側半徑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行走式植樹挖坑機構,包括動力機構、傳動機構、進給機構、行走機構、組合式刀盤機構和機架。其中,組合式刀盤機構由缺口圓盤狀刀盤、定位鉆頭、主刀、副刀和螺旋葉片組成,其結構簡單,各零部件方便單獨或整體拆裝更換;革新的傳動機構和進給機構克服了傳統(tǒng)四桿機構工作穩(wěn)定性差的缺陷;選用獨立柴油機提供動力,不受使用地點的限制,對不同坑深要求、地形變化和土壤硬度等條件均能很好適應;而且,可根據(jù)需要實現(xiàn)手動或自動兩種方式進給及行走。應用本實用新型可有效地降低了勞動強度和挖坑成本,可廣泛應用于山林開發(fā)、城市綠化、公路建設等方面。
文檔編號A01C5/04GK202104022SQ20112018010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31日
發(fā)明者婁玉印, 賓凱, 李海平, 程勝, 鄭廣平, 黃偉 申請人: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