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釣魚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釣魚竿。
背景技術:
我們知道,傳統(tǒng)的釣魚竿的釣線是系在魚竿的最前面一節(jié)的稍子上,在釣魚過程中,釣線受力后,受力點在魚竿的前部,相對于魚竿整體而講,所受的力矩很大,魚竿很容易折斷,而一旦其中某一節(jié)魚竿折斷,必然造成丟線跑魚。在國際比賽釣法中,魚線的后端緩解拉力的彈力繩較長,魚上鉤后,釣線受瞬間突變拉力,伸量太大,易造成魚線與水中雜物、 水草的纏繞,無法收線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釣魚竿,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受力均勻、不易折斷,克服現(xiàn)有產品中容易損壞,使用不便方面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釣魚竿,包括竿體和釣線,竿體前端尖節(jié)部位的端部外圓周為光滑圓弧狀凸起,釣線穿過竿體內部的通孔與竿體后蓋的彈簧繩連接,竿體前端呈圓弧狀,竿體內部設有通孔,釣線穿過竿體的通孔系在竿體末端的橡皮繩上,橡皮繩固定在竿體后蓋的連接環(huán)上。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由于釣線穿過整個竿體,減少了局部受力時對竿體的傷害, 由于橡皮繩的存在,可以對受力起到緩沖的作用。
下面根據(jù)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釣魚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竿體;2釣線;3、后蓋;4、橡皮繩;5、連接環(huán);6、通孔;7、前端尖節(jié);8、凸起。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釣魚竿,包括竿體和釣線,所述的竿體1前端尖節(jié)7部位的端部外圓周為光滑圓弧狀凸起8,釣線2穿過竿體1內部的通孔6與竿體1 后蓋3的彈簧繩連接。加工制造時,先用玻璃纖維或者碳纖維預浸膠制成竿體1,竿體1的前端尖節(jié)7部位的端部外緣為光滑圓弧狀凸起8,竿體1內部設有通孔6,釣線2穿過竿體1 的通孔6連接到竿體1后蓋3的橡皮繩4上,橡皮繩4固定在竿體1后蓋3的連接環(huán)5上, 橡皮繩4的長度可以調節(jié),擰下竿體1的后蓋3,就可以根據(jù)現(xiàn)場需要進行隨意得調整。釣魚時,特別是釣上大魚時,挑竿拉魚要產生弧度,竿體1末端與魚之間的角度越小,對竿體1的前幾節(jié)產生的折斷力就越大;釣線對魚竿的受力點越靠前,拉力對桿體1產生的力矩越大。傳統(tǒng)魚竿的釣線2對桿體1的受力點在桿體1前端的第一節(jié),這也是其易折斷的主要原因。本發(fā)明由于釣線2穿過整個竿體1,釣線2對桿體1的受力點轉移到了竿體1末端,從而對釣魚時產生的拉力進行了分解,使之轉化為均勻作用于竿體1上各個竿節(jié)上的壓力和竿體1末端的壓力,大大降低了竿體1折斷的危險。當魚、釣線2、魚竿成一直線時,所有的拉力全部通過釣線2作用于竿體1末端,而對魚竿的各竿節(jié)無任何作用力,減少了對魚竿的損害;即使發(fā)生意外造成魚竿折斷,因為釣線2穿過竿體內部連接到竿體1后蓋 3的橡皮繩4上,也不會造成丟線跑魚。
權利要求
1. 一種釣魚竿,包括竿體(1)和釣線O),其特征在于竿體(1)的前端尖節(jié)(7)端部設有圓弧狀凸起(8),竿體⑴內部設有通孔(6),后蓋⑶扣合在竿體⑴上,后蓋(3)上設有連接環(huán)(5),橡皮繩固定在連接環(huán)( 上,釣線O)穿過通孔(6)與橡皮繩(4)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釣魚竿,包括竿體和釣線,竿體前端尖節(jié)部位的端部外圓周為光滑圓弧狀凸起,釣線穿過竿體內部的通孔與竿體后蓋的彈簧繩連接,竿體前端呈圓弧狀,竿體內部設有通孔,釣線穿過竿體的通孔系在竿體末端的橡皮繩上,橡皮繩固定在竿體后蓋的連接環(huán)上。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由于釣線穿過整個竿體,減少了局部受力時對竿體的傷害,由于橡皮繩的存在,可以對受力起到緩沖的作用。
文檔編號A01K87/04GK102246729SQ20101017765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20日
發(fā)明者陳興明 申請人:陳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