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用途農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多用途農具,能夠作為多種農具使用,屬于農具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農具是農業(yè)生產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機械化的,也稱農用工具、農業(yè)生產工具,在 從事農業(yè)生產過程中用來改變勞動對象的器具。農業(yè)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活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 品的生產部門?,F階段的農業(yè)分為植物栽培(耕作、種植)和動物飼養(yǎng)(養(yǎng)殖)兩大類。傳統(tǒng)農具是歷史上創(chuàng)制,承襲沿用的農業(yè)生產工具的泛稱。傳統(tǒng)農具具有就地取 材,輕巧靈便,一具多用,適用性廣等特點。中國農業(yè)歷史悠久,地域廣闊,民族眾多,農具豐富多彩。就各個地域而言、不同的 環(huán)境而言、相應不同的農業(yè)生產而言,使用的農具又有各自的適用范圍與局限性。歷朝歷代 農具都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改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古代傳說最先出現的農具是耒 耜。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播種用農具是西漢的耬犁,耬犁由牲畜牽引,后面有人扶著,可以同 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目前,隨著工業(yè)和農業(yè)機械化的發(fā)展,很多農具都逐漸推出了歷史舞臺,被拖拉 機、播種機等所代替。但有些比較小型的農具,如鐵鍬、镢、耙子等,因為其使用方便,適合隨 時隨地小規(guī)模作業(yè),所說義至今還是農業(yè)生產中不可或缺的農具。但是,目前的鐵鍬、镢、耙子等農具,每個都帶有一個長柄,制作該長柄,既浪費材 料,又增加成本,并且這種結構給農民帶來儲存和攜帶的不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的鐵鍬、镢、耙子等農具,每個都帶有一個長柄, 制作該長柄,既浪費材料,又增加成本,并且這種結構給農民帶來儲存和攜帶的不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的多用途農具,具體內容如下一種多用途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途農具具有長柄和農具頭,所述農具頭與 長柄之間通過連接裝置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設置于長柄末端的插軸、包圍凸 緣,和設置于農具頭上的與所述插軸和包圍凸緣配合的帶有插孔的連接件。優(yōu)選的,所述長柄為輕金屬桿,其與插軸、包圍凸緣一體形成。優(yōu)選的,所述農具頭為鐵鍬頭、镢頭或耙子頭。優(yōu)選的,所述農具頭與連接件一體形成。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采用本發(fā)明的多用途農具,能夠根據需要隨意將農具頭固 定在長柄上,而暫時不用的農具頭可單獨放置,從而便于儲藏和攜帶,也避免了制造過多長 柄所帶來的成本上的壓力和材料浪費。
圖1-3是指本發(fā)明所述的多用途農具的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1-長柄,2-包圍凸緣,3-插軸,4-連接件,5-耙子頭,6-鐵鍬頭, 7-镢頭。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結合附圖將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3所示,一種多用途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途農具具有長柄1和農具 頭,所述農具頭與長柄1之間通過連接裝置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設置于長柄 末端的插軸3、包圍凸緣2,和設置于農具頭上的與所述插軸3和包圍凸緣2配合的帶有插 孔的連接件4。優(yōu)選的,所述長柄1為輕金屬桿,其與插軸3、包圍凸緣2 —體形成。優(yōu)選的,所述農具頭為鐵鍬頭5、镢頭7或耙子頭5。
優(yōu)選的,所述農具頭與連接件4 一體形成。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采用本發(fā)明的多用途農具,能夠根據需要隨意將農具頭固 定在長柄1上,而暫時不用的農具頭可單獨放置,從而便于儲藏和攜帶,也避免了制造過多 長柄1所帶來的成本上的壓力和材料浪費。
權利要求
1.一種多用途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途農具具有長柄和農具頭,所述農具頭與 長柄之間通過連接裝置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設置于長柄末端的插軸、包圍凸 緣,和設置于農具頭上的與所述插軸和包圍凸緣配合的帶有插孔的連接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柄為輕金屬桿,其與插軸、 包圍凸緣一體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農具頭為鐵鍬頭、镢頭或耙子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農具頭與連接件一體形成。
全文摘要
一種多用途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途農具具有長柄和農具頭,所述農具頭與長柄之間通過連接裝置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設置于長柄末端的插軸、包圍凸緣,和設置于農具頭上的與所述插軸和包圍凸緣配合的帶有插孔的連接件。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采用本發(fā)明的多用途農具,能夠根據需要隨意將農具頭固定在長柄上,而暫時不用的農具頭可單獨放置,從而便于儲藏和攜帶,也避免了制造過多長柄所帶來的成本上的壓力和材料浪費。
文檔編號A01B1/22GK102047779SQ200910210688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季非非 申請人:季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