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計算機散熱器,具體是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屬于計算機散熱技術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計算機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工具,對計算機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計算機的散熱系統的好壞決定了計算機的處理速度以及壽命等功能,中央處理器是一塊超大規(guī)模的集成電路,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北橋是指主板上的“北橋芯片”,是主板芯片組中起主導作用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兩個元件是計算機產生熱量的主要原件。眾所周知,高溫是集成電路的大敵,高溫不但會導致系統運行不穩(wěn),使用壽命縮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燒毀,導致高溫的熱量不是來自計算機外,而是計算機內部,或者說是集成電路內部。散熱器的作用就是將這些熱量吸收,然后發(fā)散到機箱內或者機箱外,保證計算機部件的溫度正常,因此散熱器對計算機的性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0003]目前的散熱器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傳統的散熱器通過一些普通的元件與發(fā)熱部件表面接觸,吸收熱量,再通過各種方法將熱量傳遞到遠處,比如機箱內的空氣中,然后機箱將這些熱空氣傳到機箱外,完成計算機的散熱,這些散熱器在使用時經常出現很多問題,散熱效果差,經常需要更換風扇或者清除風扇內部的灰塵,這些散熱器不能適用于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通過銅板直接與CPU以及銅管穿繞在北橋上面將計算機工作時的熱量傳導到計算機外面,使密閉機箱的計算機散熱效果好,使用壽命久,從而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側安裝底板且所述底板一側安裝出風風扇;所述出風風扇一側安裝北橋且所述北橋一側設置銅板;所述出風風扇與底板之間設置散熱片,并且所述散熱片內部貫穿銅管;所述銅管與一端穿繞在北橋外側且所述銅管與所述銅板連接;所述出風風扇與銅板之間的銅管通過套在銅管上的固定套固定在所述底板一側,并且所述銅板一側通過導熱硅膠固定CPU;所述底板一側安裝進風風扇且進風風扇位于出風風扇一側;所述外殼與所述底板之間設置進風口與出風口,并且所述進風口位于進風風扇一側;所述進風風扇與進風口之間設置空氣過濾器。
[0006]進一步的,還包括散熱孔和扇葉,所述散熱孔設置于底板與外殼連接處;所述扇葉安裝于進風風扇與出風風扇內部。
[0007]進一步的,所述出風口位于出風風扇一側;所述銅管螺旋纏繞在北橋外側且所述銅管橫截面為橢圓形。
[0008]進一步的,所述CPU與北橋都通過單獨的銅管貫穿散熱片且所述銅管之間角度為90。。
[0009]進一步的,所述銅板面積大于CPU面積。
[0010]進一步的,所述散熱孔為一種蜂窩形結構的散熱孔。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1、結構緊湊,使用壽命久;
[0013]2、通過銅板直接與CPU以及銅管穿繞在北橋上面將計算機工作時的熱量傳導到計算機外面,使密閉機箱的計算機散熱效果好,使用壽命久,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出風風扇與散熱片連接示意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CPU與進風風扇連接示意圖;
[0018]圖中:1-外殼、2-底板、3-北橋、4-銅管、5-出風口、6-出風風扇、7-空氣過濾器、8-進風口、9_進風風扇、I O-固定套、11-CI3U、12_銅板、13_散熱片、14-導熱娃脂、101-散熱孔、61-扇葉。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0]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包括外殼I,所述外殼I內側安裝底板2且所述底板2—側安裝出風風扇6;所述出風風扇6—側安裝北橋3且所述北橋3—側設置銅板12;所述出風風扇6與所述底板2之間設置散熱片13,并且所述散熱片13內部貫穿銅管4;所述銅管4與一端穿繞在北橋3外側且所述銅管4與所述銅板12連接;所述出風風扇6與銅板12之間的銅管4通過套在銅管4上的固定套10固定在所述底板2—側,并且所述銅板12—側通過導熱娃膠14固定CPUl I;所述底板2—側安裝進風風扇9且進風風扇9位于出風風扇6—側;所述外殼I側壁設置進風口 8與出風口 5,并且所述進風口 8位于進風風扇9 一側;所述進風風扇9與進風口 8之間設置空氣過濾器7。
[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化技術方案:還包括散熱孔101和扇葉61,所述散熱孔101設置于底板2與外殼I連接處;所述扇葉61安裝于進風風扇9與出風風扇6內部;所述出風口 5位于出風風扇6—側;所述銅管4螺旋纏繞在北橋3外側且所述銅管4橫截面為橢圓形;所述CPUll與北橋3都通過單獨的銅管4貫穿散熱片13且所述銅管4之間角度為90°;所述銅板12面積大于CPUll面積;所述散熱孔101為一種蜂窩形結構的散熱孔101。
[0022]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在散熱底板2上面再安裝進風風扇和出風風扇來提高散熱性能,這種風冷散熱方式包括吸風和吹風兩個過程,兩種送風形式的差別在于氣流形式的不同,吹風時產生的是紊流,屬于主動散熱,風壓大但容易受到阻力損失;吸風時產生的是層流,屬于被動散熱,風壓小但氣流穩(wěn)定,通過形成對流從而實現計算機的散熱。
[0023]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它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包括外殼(I),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I)內側安裝底板(2)且所述底板(2)—側安裝出風風扇(6);所述出風風扇(6)—側安裝北橋(3)且所述北橋(3)—側設置銅板(12);所述出風風扇(6)與所述底板(2)之間設置散熱片(13),并且所述散熱片(13)內部貫穿銅管(4);所述銅管(4)與一端穿繞在北橋(3)外側且所述銅管(4)與所述銅板(12)連接;所述出風風扇(6)與銅板(12)之間的銅管(4)通過套在銅管(4)上的固定套(10)固定在所述底板(2)—側,并且所述銅板(12)—側通過導熱硅膠(14)固定CPU(Il);所述底板(2)—側安裝進風風扇(9)且進風風扇(9)位于出風風扇(6)—側;所述外殼(I)側壁設置進風口(8)與出風口(5),并且所述進風口(8)位于進風風扇(9)一側;所述進風風扇(9)與進風口(8)之間設置空氣過濾器(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散熱孔(101)和扇葉(61),所述散熱孔(101)設置于底板(2)與外殼(I)連接處;所述扇葉(61)安裝于進風風扇(9)與出風風扇(6)內部。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5)位于出風風扇(6)—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銅管(4)螺旋纏繞在北橋(3)外側且所述銅管(4)橫截面為橢圓形。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PU(Il)與北橋(3)都通過單獨的銅管(4)貫穿散熱片(13)且所述銅管(4)之間角度為90。。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銅板(12)面積大于CPU(11)面積。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孔(101)為一種蜂窩形結構的散熱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用于多種計算機密閉機箱的散熱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側安裝底板且所述底板一側安裝出風風扇;所述出風風扇一側安裝北橋且所述北橋一側設置銅板;所述出風風扇與所述底板之間設置散熱片,并且所述散熱片內部貫穿銅管;所述銅管與一端穿繞在北橋外側且所述銅管與所述銅板連接;所述出風風扇與銅板之間的銅管通過套在銅管上的固定套固定在所述底板一側,并且所述銅板一側通過導熱硅膠固定CPU;所述底板一側安裝進風風扇且進風風扇位于出風風扇一側;所述外殼側壁設置進風口與出風口,并且所述進風口位于進風風扇一側;所述進風風扇與進風口之間設置空氣過濾器;該種散熱器散熱效果好,使用壽命久。
【IPC分類】G06F1/20
【公開號】CN205302166
【申請?zhí)枴?br>【發(fā)明人】馮朝一, 蘭奇遜
【申請人】許昌學院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