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業(yè)務測試、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系統(tǒng)及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720754閱讀:12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業(yè)務測試、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系統(tǒng)及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業(yè)務測試的方法、系統(tǒng)及設備,以及涉及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 息的方法、系統(tǒng)及設備。
背景技術
在HSDPA業(yè)務測試時,特別是針對時分同步的碼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SCDMA)網絡下的 HSDPA 業(yè) 務的測試時,測試設備在小區(qū)內出現(xiàn)單用戶情況下,測試該用戶在使用HSDPA業(yè)務時能夠 獲得的傳輸速率,進而根據測試結果對網絡性能進行評估。目前,在TD-SCDMA網絡業(yè)務開放的情況下,小區(qū)中使用HSDPA業(yè)務的用戶是無法 限定的。在小區(qū)內多用戶同時使用HSDPA業(yè)務的情況下,測試設備無法獲知小區(qū)中單用戶 場景下的傳輸速率,也就無法根據HSDPA業(yè)務在單用戶場景下的傳輸速率對網絡性能進行 評估。如圖1所示,為終端的無線接口按協(xié)議結構劃分為三層的示意圖,從圖1中可以看 出,無線接口劃分為物理層(Li)、數據鏈路層(L2)、網絡層(L3)。其中L2分為控制平面 (C-平面)和用戶平面(U-平面)。在控制平面中包括媒體接入控制(MAC)子層和無線鏈 路控制(RLC)子層;在用戶平面除MAC和RLC外,還有分組數據會聚協(xié)議(PDCP)子層和廣 播/多播控制協(xié)議(BMC)子層。L3也分為控制平面(C-平面)和用戶平面(U-平面)。在 控制平面上,L3的最低層為無線資源控制(RRC)。在對終端內部的工作信息進行測試時,終端的L3將本層內的消息、事件的相關數 據封裝打包后通過Trace接口傳輸至測試設備,由測試設備對終端L3內各消息、事件的運 行情況進行分析,進而獲知終端整體運行情況。目前,在對終端內部工作信息的測試過程中,測試設備只能通過Trace接口獲知 終端L3內的消息、事件,而無法獲知Ll和L2內部的傳輸狀態(tài),因此,無法準確全面地對終 端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HSDPA業(yè)務的測試方法和設備,解決在網絡業(yè)務開放的情況 下,無法對小區(qū)中單用戶場景下HSDPA的傳輸速率進行測試的問題。一種HSDPA業(yè)務的測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設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 數量進行至少兩次檢測,以及,對小區(qū)中一個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行至少 兩次檢測;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估計小區(qū)中使用HSDPA業(yè)務的終端數量, 以及,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傳輸速率,估計檢測的所述小區(qū)中一個終端的實際傳輸速率;
將估計得到的終端數量和實際傳輸速率的乘積作為HSPDA業(yè)務的測試結果。一種HSDPA業(yè)務的測試設備,所述設備包括終端標識檢測模塊,用于在設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 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進行至少兩次檢測;傳輸速率檢測模塊,用于在所述設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一個終端使用HSDPA 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行至少兩次檢測;終端數量估計模塊,用于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估計小區(qū)中使用 HSDPA業(yè)務的終端數量;實際傳輸速率估計模塊,用于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傳輸速率,估計檢測的所述小 區(qū)中一個終端的實際傳輸速率;測試模塊,用于將估計得到的終端數量和實際傳輸速率的乘積作為HSPDA業(yè)務的 測試結果。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對一段時間內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承載的終端標 識的數量和某一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的傳輸速率進行至少兩次檢測,模擬出小區(qū)中在單用 戶情況下能夠獲得的傳輸速率,進而可以根據模擬出的HSDPA測試結果對網絡性能進行評 估。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系統(tǒng)及終端,解決由于無法 獲知Ll和L2內部的傳輸狀態(tài),導致無法準確全面地對終端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的問題。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終端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物理層發(fā)生的物理層事件,并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 息進行封裝;終端將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測試設備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終端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并將該數據鏈 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終端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測試設備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終端和測試設備,其中所述終端,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物理層發(fā)生的物理層事件,并將該物理層 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以及,將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所述測試設備,用于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
一種終端,所述終端包括事件確定模塊,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物理層發(fā)生的物理層事件;封裝模塊,用于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輸出模塊,用于將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終端和測試設備,其中所述終端,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并將 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以及,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所述測試設備,用于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一種終端,所述終端包括事件確定模塊,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 件;封裝模塊,用于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輸出模塊,用于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對終端的Ll和L2子層內發(fā)生的事件消息進行封裝后通過 Trace接口輸出給測試設備,能夠幫助技術人員比較全面地對終端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HSDPA業(yè)務的測試方法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中HSDPA業(yè)務的測試方法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三中HSDPA業(yè)務的測試設備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四中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五中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六中終端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七中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是在TD-SCDMA網絡業(yè)務開放的情況下,對小區(qū)中單用戶的HSDPA 業(yè)務測試方法,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01 在設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承載的 終端標識的數量進行至少兩次檢測。HSDPA業(yè)務中需要使用HS-SCCH,在該HS-SCCH中承載有小區(qū)內使用HSDPA終端的 終端標識,小區(qū)中的終端對HS-SCCH進行監(jiān)聽,如果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包含自身的終 端標識,則該終端將從指定的時隙中獲取相應的業(yè)務數據。在本實施例中,終端標識是指能夠唯一表示終端的標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 種按照3GPP TS25. 331定義的無線網絡臨時鑒定(H-RNTI)、國際移動用戶標識碼 IMSI或臨時移動用戶識別號碼TMSI。步驟102 在設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一個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 行至少兩次檢測。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在小區(qū)中設置一個用于實測的終端,在設定時間長度內至少 兩次記錄該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獲得的傳輸速率。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步驟101和步驟102可以同時執(zhí)行。步驟103 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估計小區(qū)中使用HSDPA業(yè)務的終
端數量。
為了使估計的終端數量與小區(qū)中實際使用HSDPA的終端數量接近,可以在一段較 長的時間段內至少兩次檢測HS-SCCH攜帶的終端標識的數量,通過對每次測量得到的數量 進行取平均或加權等操作,估計小區(qū)中使用HSDPA業(yè)務的終端數量。步驟104 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傳輸速率,估計檢測的所述終端的實際傳輸速率。終端在一段時間內每次檢測的傳輸速率可能是不同的,為了盡可能準確地確定單 用戶狀態(tài)下HSDPA業(yè)務的傳輸速率,可以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對傳輸速率進行至少兩次檢 測,通過對每次測量得到的傳輸速率進行取平均或加權等操作,得到在多用戶使用HSDPA 業(yè)務的情況下的傳輸速率,這里得到的傳輸速率是用于實測的終端在設定時間內的平均傳 輸速率。本實施例一中的步驟103和步驟104可以同時執(zhí)行。步驟105 將估計得到的終端數量和實際傳輸速率的乘積作為HSPDA業(yè)務的測試結果。步驟103中估計得到的終端數量與小區(qū)中實際使用HSDPA業(yè)務的終端數量接近, 并且,步驟104中得到的實際傳輸速率可以反映出多用戶使用HSDPA業(yè)務時,每個業(yè)務能夠 得到的平均傳輸速率,因此,估計得到的終端數量和實際傳輸速率的乘積可以表示出小區(qū) 能夠提供的HSDPA業(yè)務的最大傳輸速率,即模擬出小區(qū)中單用戶能夠獲得的傳輸速率。模 擬出的小區(qū)中單用戶能夠獲得的傳輸速率即為對小區(qū)中HSDPA業(yè)務的測試結果,進而可以 根據測試結果對網絡性能進行評估。實施例二 本發(fā)明實施例二通過具體的實例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方案進行詳細描述。在本實 施例二中,假設進行HSPDA業(yè)務的終端數量檢測和對用于實測的終端進行傳輸速率測試的 設定時間長度包括至少兩個個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如在5 個TTI內對終端數量和對用于實測的終端的傳輸速率進行檢測,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方案如 圖2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201 測試設備分別在每個TTI內對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進行檢 測。假設本步驟中得到5個終端標識的數量,分別為4、5、4、6和5。步驟202 測試設備分別在每個TTI內對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行 檢測。假設本步驟中得到5個傳輸速率,分別為100kbps、120kbps、110kbps、130kbps和 100kbps。步驟203 測試設備對5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取平均,得到平均終端標識為5, 因此,認為小區(qū)中在5個TTI內使用HSDPA業(yè)務的終端數量為5。步驟204 測試設備對5次檢測的傳輸速率取平均,得到平均傳輸速率為112kbps, 因此,認為小區(qū)中某一終端在5個TTI內使用HSDPA業(yè)務時的實際傳輸速率為112kbps。步驟205 測試設備確定得到的終端數量5與實際傳輸速率112kbps的乘積為 560kbps,并將確定的560kbps作為單用戶情況下HSDPA業(yè)務的傳輸速率。實施例三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提供一種HSDPA業(yè)務的測試設備,如圖3所示,包括終端標識檢測模塊11、傳輸速率檢測模塊12、終端數量估計模塊13、實際傳輸速率估計模塊14和測試模 塊15,其中終端標識檢測模塊11用于在設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 道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進行至少兩次檢測;傳輸速率檢測模塊12用于在所述設 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一個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行至少兩次檢測;終端 數量估計模塊13用于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估計小區(qū)中使用HSDPA業(yè)務的 終端數量;實際傳輸速率估計模塊14用于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傳輸速率,估計檢測的所述 終端的實際傳輸速率;測試模塊15用于將估計得到的終端數量和實際傳輸速率的乘積作 為HSPDA業(yè)務的測試結果。所述終端標識檢測模塊11還用于在所述設定時間長度包括至少兩個傳輸時間間 隔TTI時,分別在每個TTI內對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進行檢測;所述傳輸速率檢 測模塊12還用于在所述設定時間長度包括至少兩個TTI時,分別在每個TTI內對終端使用 HSDPA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行檢測。所述終端數量估計模塊13還用于對每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取平均,將得到 的終端標識的平均數量作為小區(qū)中的終端數量;所述實際傳輸速率估計模塊14還用于對 每次檢測的傳輸速率取平均,將取平均后得到的傳輸速率作為實際傳輸速率。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一至實施例三提供的方法及設備,對一段時間內小區(qū)中使用 HSDPA的終端數量和某一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獲得的平均傳輸速率進行估計,進而獲知 單用戶情況下HSDPA業(yè)務能夠提供的傳輸速率,為進行網絡狀態(tài)估計提供了依據;并且,本 發(fā)明實施例不需要對小區(qū)內的網元和終端進行改造,能夠對目前的網絡進行兼容,測試過 程的實現(xiàn)成本低。實施例四本發(fā)明實施例四提出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特別是獲取終端在進行 數據通信時,終端的Ll子層內部發(fā)生的事件。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四的方法示意圖, 包括以下步驟步驟401 終端確定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物理層發(fā)生的物理層事件。所述物理層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終端與網絡失步(Out of sync),在下行鏈路傳輸 時,終端與網絡側失步時,終端的Ll子層內部確定發(fā)生失步事件后,將向終端的L3子層上 報失步事件消息。步驟402 終端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在本步驟中,終端的Ll子層確定發(fā)生的失步事件消息除了發(fā)送給終端的L3層,還 將按照預先與測試設備協(xié)商好的第一封裝方式對失步事件消息進行封裝,該消息中包含該 失步事件發(fā)生時間、原因以及執(zhí)行的相應處理的內容。步驟403 終端將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終端將封裝后的失步事件消息以二進制碼流的形式輸出到Trace接口。步驟404 測試設備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由于終端將失步事件消息按照第一封裝方式進行封裝后發(fā)送,因此,測試設備也 將按照協(xié)商的第一封裝方式,對接收到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解封裝。實施例五本發(fā)明實施例五提供一種與實施例四屬于同一發(fā)明構思下的用于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系統(tǒng),如圖5所示,所述系統(tǒng)包括終端21和測試設備22,其中終端21用于在進 行數據通信時,確定物理層發(fā)生的物理層事件,并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以及, 將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測試設備22用于通過所述Trace接口 獲得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一步地,所述終端21還用于按照設定的第一封裝方式,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息 進行封裝;所述測試設備22還用于按照設定的第一封裝方式,對接收到的物理層事件的消 息進行解封裝,并且,按照設定的第二封裝方式,對接收到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解 封裝。實施例六本發(fā)明實施例六還提供一種與實施例四和實施例五屬于同一發(fā)明構思下的終端, 如圖6所示,包括事件確定模塊31、封裝模塊32和輸出模塊33,其中事件確定模塊31用 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物理層發(fā)生的物理層事件;封裝模塊32用于將該物理層事件的 消息進行封裝;輸出模塊33用于將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四至實施例六的方案,測試設備可以獲得終端內部Ll子層發(fā) 生的事件消息,以Ll子層的失步事件為例,測試設備可以獲得并向技術人員顯示失步事件 消息,能夠比較準確全面地對終端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實施例七本發(fā)明實施例七還提供另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如圖7所示,所述 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701 終端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本步驟中,數據鏈路層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種事件RLC層的數據重發(fā)事件;當前RLC層的重發(fā)次數是否達到最大重發(fā)次數事件;RLC層的重置(RESET)事件;當前RLC層的RESET次數是否達到最大RESET次數事件;被通信對端要求重發(fā)事件;被通信對端要求RESET事件。步驟702 終端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在本步驟中,終端的L2子層確定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除了發(fā)送給終端 的L3層,還將按照預先與測試設備協(xié)商好的第二封裝方式對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 封裝。步驟703 終端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終端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以二進制碼流的形式輸出到Trace接口。步驟704 測試設備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由于終端將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按照第二封裝方式進行封裝后發(fā)送,因此,測 試設備也將按照協(xié)商的第二封裝方式,對接收到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解封裝。實施例八本發(fā)明實施例八提供一種與實施例七屬于同一發(fā)明構思下的用于獲得終端通信 事件信息的系統(tǒng),本實施例八的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與實施例五中的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相同,包括終端21和測試設備22,其中終端21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 據鏈路層事件,并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以及,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 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測試設備22用于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數據鏈路 層事件的消息。實施例九本發(fā)明實施例九還提供一種與實施例七和實施例八屬于同一發(fā)明構思下的終端, 本實施例九中終端的結構示意圖與實施例六中終端的結構示意圖相同,包括事件確定模塊 31、封裝模塊32和輸出模塊33,其中事件確定模塊31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數據 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封裝模塊32用于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輸 出模塊33用于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七至實施例九的方案,測試設備可以獲得終端內部L2子層發(fā) 生的事件消息,測試設備可以向技術人員顯示失步事件消息,能夠幫助技術人員比較準確 全面地對終端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本發(fā)明實施例四和實施例七中的方法可以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同時獲取Ll和 L2子層事件消息的方法,其中,終端輸出Ll子層和L2子層的順序不唯一。本發(fā)明實施例五和實施例八中的系統(tǒng)可以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具有獲取Ll子 層和L2子層事件消息的系統(tǒng)。類似地,本發(fā)明實施例六和實施例九中的終端也可以結合在 一起,成為一種既可以輸出Ll子層事件消息,也能夠輸出L2子層事件消息的終端。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四 實施例九結合的方案,可以全面地獲知終端在L1、L2和L3 子層的事件消息,因此,能夠準確全面地對終端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并且,僅對終端進行 相應改進,不需網絡側進行改動,無兼容性問題。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 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fā)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 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SDPA業(yè)務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設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 進行至少兩次檢測,以及,對小區(qū)中一個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行至少兩次 檢測;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估計小區(qū)中使用HSDPA業(yè)務的終端數量,以及, 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傳輸速率,估計檢測的所述小區(qū)中一個終端的實際傳輸速率; 將估計得到的終端數量和實際傳輸速率的乘積作為HSPDA業(yè)務的測試結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HSDPA業(yè)務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定時間長度包括至少 兩個傳輸時間間隔TTI ;對小區(qū)中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進行至少兩次檢測,包括 分別在每個TTI內對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進行檢測; 對小區(qū)中一個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行至少兩次檢測,包括 分別在每個TTI內對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行檢測。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HSDPA業(yè)務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終 端標識的數量,估計小區(qū)中的終端數量,包括對每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取平均,將得到的終端標識的平均數量作為小區(qū)中的終 端數量;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傳輸速率,估計檢測的所述終端的實際傳輸速率,包括 對每次檢測的傳輸速率取平均,將取平均后得到的傳輸速率作為實際傳輸速率。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HSDPA業(yè)務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標識包括無 線網絡臨時鑒定RNTI、國際移動用戶標識碼IMSI或臨時移動用戶識別號碼TMSI。
5.一種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SDPA業(yè)務的測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備包括終端標識檢測模塊,用于在設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進行至少兩次檢測;傳輸速率檢測模塊,用于在所述設定時間長度內,對小區(qū)中一個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 時的傳輸速率進行至少兩次檢測;終端數量估計模塊,用于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估計小區(qū)中使用HSDPA 業(yè)務的終端數量;實際傳輸速率估計模塊,用于根據至少兩次檢測的傳輸速率,估計檢測的所述小區(qū)中 一個終端的實際傳輸速率;測試模塊,用于將估計得到的終端數量和實際傳輸速率的乘積作為HSPDA業(yè)務的測試結果。
6.如權利要求5所述HSDPA業(yè)務的測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標識檢測模塊,還用于在所述設定時間長度包括至少兩個傳輸時間間隔TTI 時,分別在每個TTI內對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進行檢測;所述傳輸速率檢測模塊,還用于在所述設定時間長度包括至少兩個TTI時,分別在每 個TTI內對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時的傳輸速率進行檢測。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HSDPA業(yè)務的測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數量估計模塊,還用于對每次檢測的終端標識的數量取平均,將得到的終端標識的平均數量作為小區(qū)中的終端數量;所述實際傳輸速率估計模塊,還用于對每次檢測的傳輸速率取平均,將取平均后得到 的傳輸速率作為實際傳輸速率。
8.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終端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物理層發(fā)生的物理層事件,并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 行封裝;終端將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 測試設備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終端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并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終端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 測試設備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終端按照設定的第 一封裝方式,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測試設備獲得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之后,還包括測試設備按照設定的第一封裝方式,對接收到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解封裝;終端按照設定的第二封裝方式,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測試設備獲得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之后,還包括測試設備按照設定的第二封裝方式,對接收到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解封裝。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層事件包 括終端與網絡失步Out of sync ;數據鏈路層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種事件無線鏈路控制RLC層的數據重發(fā)、當前RLC層的重發(fā)次數是否達到最大重發(fā)次數、RLC 層的重置RESET、當前RLC層的RESET次數是否達到最大RESET次數、被通信對端要求重發(fā) 和被通信對端要求RESET。
12.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終端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并將該數據鏈路層 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終端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 測試設備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數據鏈路層事件 包括以下至少一種事件無線鏈路控制RLC層的數據重發(fā)事件、當前RLC層的重發(fā)次數是否達到最大重發(fā)次數 事件、RLC層的重置RESET事件、當前RLC層的RESET次數是否達到最大RESET次數事件、 被通信對端要求重發(fā)事件和被通信對端要求RESET事件。
14.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包括終端和測試設備, 其中所述終端,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物理層發(fā)生的物理層事件,并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以及,將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 所述測試設備,用于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還用于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并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 消息進行封裝,以及,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所述測試設備,還用于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還用于按照設定的第一封裝方式,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并且, 按照設定的第二封裝方式,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所述測試設備,還用于按照設定的第一封裝方式,對接收到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 解封裝,并且,按照設定的第二封裝方式,對接收到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解封裝。
17.—種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包括事件確定模塊,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物理層發(fā)生的物理層事件; 封裝模塊,用于將該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 輸出模塊,用于將封裝后的物理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確定模塊,還用于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所述封裝模塊,還用于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所述輸出模塊,還用于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
19.一種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包括終端和測試設備, 其中所述終端,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并將該數 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以及,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 輸出;所述測試設備,用于通過所述Trace接口獲得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
20.一種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包括事件確定模塊,用于在進行數據通信時,確定數據鏈路層發(fā)生的數據鏈路層事件;封裝模塊,用于將該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進行封裝;輸出模塊,用于將封裝后的數據鏈路層事件的消息通過Trace接口輸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業(yè)務測試、獲得終端通信事件信息的方法、系統(tǒng)及設備,通過一段時間內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承載的終端標識的數量和某一終端使用HSDPA業(yè)務的傳輸速率進行檢測,模擬出小區(qū)中在單用戶情況下能夠獲得的傳輸速率,進而可以根據模擬出的HSDPA測試結果對網絡性能進行評估。
文檔編號H04W24/08GK102076001SQ200910241520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25日
發(fā)明者張虹, 汪凱, 蘇華強, 陳海峰, 黃展 申請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西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