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電池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824056閱讀:17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池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容納幾個電池的電池盒或電池組,用作電機和電氣設備的直流電源。
在與本申請同一個代理人的日本專利申請3-52555中已經披露了一種通常電池盒(以下稱為電池組)的例子,下面加以描述。


圖1表明具有附加的電池組10的充電器12,圖2表明沒有附加電池組的這種充電器12的一個例子。
如同所說明的,充電器12是一種塑料模制產品,并具有開槽部分51,其上安放電池組10。充電器12包括具有電源變壓器或類似器件的原邊路部分52和具有整流電路或類似電路的副邊電路部分53。充電器52還包括一個具有一連接到原邊電路部分52的AC(交流)引線54。
如圖2所示,副邊電路53包括一個轉接插頭55,由此提供直流電源,第一和第二端子56、57,由此提供充電電源,以及第三端子58,由此給充電器12輸入一溫度檢測信號。轉接插頭55如此設置,使得電機和電氣設備可直接利用由交流電源供給的直流電源而不利用電池組10。
三個端子56、57和58制成簧片形式,使得可以靈活地變形。第三端子58的彈性系數選擇基本等于第一第二端子56,57的2/3。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56、57、58裝在模制板60內,模制板60安裝在開槽部分51的底面上。模制板60涂上合適的顏色,例如蘭色或類似的顏色,這些顏色與電池組10的殼體59的顏色(黑的)不同。
副邊電路部分53包括一個控制電路(未畫出)。控制電路用來控制電池組10內電池的充電,并根據所謂△V充電完成方法控制電池的充電狀態(tài),在這種方法中第一和第二端子56、57間的電壓在充電開始時逐漸增加,當電壓達到峰值后被降低一點時結束。
前述的控制電路根據來自安裝在電池組10的底面上的溫度檢測元件的溫度檢測信號檢測正被充電的電池溫度。當這一電池檢測溫度超過預定值時,控制電路切斷由第一第二端子56、57供給電池的充電電流,借此使充電器12不再給電池充電。
如圖1所示,電池組10包括一個殼體18,它包括一個上殼體14和一個下殼體16。殼體18如此設置,使得在其內可容納幾個電池。
圖3A和3B表明在電池組10內容納的具有圓柱形電池21至25的電池組10。更具體地說,圖3A表明除去下殼體16后的電池組10的內部結構。圖3B是圖3A沿線Ⅲ-Ⅲ取得的橫截面。
電池21至25可以是鎳-氫二次電池并被彼此平行放置,如圖3A,3B所示。電池21至25電極借助于導電板32連接。因此,5個電池21至25組成一個電池組27,其中電池21至25串聯(lián)連接。一個絕緣片34被安放在電池21至25的電極和導電板32之間。
電池組27包括用于實現充放電的正負極性的第一第二電極36和38。一個溫度檢測元件42,例如一個熱敏電阻或其類似物和一個開關(breaker)(未畫出)安置在兩個電極36、38的下面。第一第二電極36、38、溫度檢測元件42和開關(未畫出)等被一安置在兩個電池21和22之間的模制構件44支持著。
電池組27的電極36、38構成電池組10輸出端。因而,如果需要,把電極36、38稱為輸出端36、38。
一個輸出溫度檢測信號的第三電極40也被安置在電池21的下面。第三電極40制成一薄板形,構成一個簧片。第三電極40可借助粘結直接連接在電池21上或連接在模制體44上。
兩個引線42A,42B與溫度檢測元件42相連。溫度檢測元件42借助于第一引線42A與第一電極36相連,溫度檢測元件42借助于第二引線42B與第三電極相連。
組合電池27和三個電極36、38、40被如此安置,使得與上殼體14的內表面接觸。
圖4表明殼體18的底面即下殼體16的外表面的結構。下殼體16在其外表面上有11個開槽的部分16A至16K,并有三個通孔16a,16b和16c,其中兩個通孔16a、16b分別穿過開槽部分16D和16E。
三個孔16a、16b、16c在相應于電池組10的三個電極36、38和40的位置上穿過下殼體16的外表面,因此,當上殼體14被下殼體14蓋住以形成殼體18并在其內容納電池21至25時,三個電極36、38、40就從相應的三個通孔16a、16b、16c暴露出來。
8個開槽的部分16C至16J和兩個通孔16a,16b按電池21至25的間隔28A至28D配置。
如圖4所示,在下殼體16的外表面上,符號+、-和⊥用符號○圈起,它們與三個電極36,38和40相鄰。這些符號在對塑料進行模壓時按殼體16的形狀形成凹面和凸面時形成。
殼體16涂成黑色,包圍三個通孔16a,16b,16c的虛線20內的部分涂成另一種顏色,例如蘭色。
在充電器12的開槽部分51的底面上,形成凸起部分61A,61B,61C。凸起部分61A,61B,61C如此配置,使得和電池組10的相應的開槽部分16I,16G,16H接合。
在開槽部分16I,16G和16H中,外側的開槽部分16I,16G作為檢測孔,里面的大的開槽部分16H用作鎖緊孔。檢測孔16I,16G用來檢查電池組10是否合適地被連接在充電器12或其類似物上。
當電池組10被合適地連接到充電器12上時,兩個凸起部分61A、61B分別被合適地插入檢測孔16I、16G。而當電池組10沒有被合適地連接到充電器上時,兩個凸起部分61A、61B就不會插入相應的開槽部分16I、16G,并且電池組10的底面被從充電器12的開槽部分51的底面抬起。
鎖緊孔16H用來支撐電池組10,使得在充電期間防止連結在充電器12上的電池組10被無用地移動。
當合適的電池組10連接于充電器12上時,組合電池27的從下殼體16的通孔16a,16b,16c露出的三個電極36,38,40分別與充電器12的三個端子56、57、58接觸。
因為三個電極36、38,40和三個端子56,57,58都由可以靈活變形的構件,如上述的簧片制成,三個電極36,38,40和三個端子56,57,58就可借助于這種彈性元件的彈性力實現可靠的相互接觸。如上所述,第三端子58的彈性常數選擇得小于其余端子56和57,因而即使沒有第三電極58的電池組10連結到充電器12上時,電池組10的底面可以免遭損壞。
在前述的現有技術的例子中,電池組10的下殼體16包括檢測孔16I,16G,并借助于檢查充電器12的開槽部分51的底面上的凸起部分61A,61B是否正確地與檢測孔16I,16G接合來確定電池組10是否被正確地連接在充電器12上。這種結構不僅可以在電池組10和充電器12之間使用,而且可以在電池組10和使用電池組10作為電源的電機和電氣設備之間使用。
在前述的電池組10中,外部端子36,38從孔16a,16b中露出。
當電池組10沒有正確地連接到充電器12上時,電池組10就從充電器12上上升一個相應于凸起部分61A,61B的高度的一個量并且傾斜。如果電池組10的傾斜角大,電池組10是否正確地連接于充電器12上可以容易地檢查出來。但另一方面,傾斜角小,則難于檢查出電池組10是否正確地連接在充器12上。
為了增加傾斜角,充電器12的凸起部分61A,61B的高度必須增加,并且電池組10的檢測孔16I,16G的深度也必增加。然而,這使得充電器12和下殼體16的模制處理成為不可能的。
為了增加電池組10的傾斜角而不改變充電器12的凸起部分61A,61B高度,充電器12的凸起部分16I,16G和電池組10的檢測孔16I、16G必須形成在靠近中心部分的位置。
在前述的現有技術的例子中,如圖4所示,檢測孔16I,16G穿通電池組10的下殼體16在其一邊并排設置,而不是在中心部分形成。
此外,電池組10上面裝有識別標記(未畫出),用來指示電池已被使用和充電情況。這種識別標記位于電池組10的下殼體16的前末端部分16-I(見圖3B),因此電池組10的大小在其長度方面增加了與識別標記的伸出部分相應的量。
圖5A,5B和6A,6B表示現有電池組10的另外的例子。在常用電池組10的這些例子中,電極36,38即外端子36,38的位置不同于圖4中的例子。不過,電極36,38即外端子36,38兩者都露在殼體18的外表面。這樣當電極36,38即外端子36,38被導電金屬物品象鑰匙環(huán),項鏈,金屬鏈或其它類似物短路時,存在電池組10內的電池被損壞的危險。
另一個問題是,灰塵之類可在電極上集聚,這會引起電極與充電器或電氣設備的連接端子之間的電氣連接失敗。
因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電池組,它可以消除前述的現有技術中的缺點和不足。
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組它可以容易地確定電池組是否被正確地連結到充電器上。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在其上面形成的識別標記而又不占殼體內部容積的電池組。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組,它可以防止電池電極即外部端子與金屬物品象鑰匙鏈、項鏈、金屬鏈或類似物的接觸而引起的短路。
本發(fā)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組,它可以防止在殼體的外表面上制成的有槽部分即孔內集聚灰塵或類似物。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電池組在其內裝有電池,它包括一個沿底面的中心線形成的檢測孔。
按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電池組,它包括一個在貫通殼體外表面的孔的內部形成的一個輸出端子。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電池組,它的一個輸出端子位于在殼體外表面上形成的凹陷部分內,該電池組包括貫通所述凹陷部分的內表面的孔。
本發(fā)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點和優(yōu)點,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詳細的描述中會更明顯地看出,附圖中同一標號用來表示幾個視圖中相同的或類似的部分。
圖1是說明一個連接于充電器上的一般電池組的例子的透視圖;圖2是一般充電器的一個例子的透視圖;圖3A用來解釋一般電池組的一個例子;圖3B是沿圖3A線Ⅲ一Ⅲ的截面圖;圖4是說明一般電池組例子的底視圖;圖5A,5B和6A,6B分別是說明一般電池組例子的透視圖;圖7是說明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使用的電池組的透視圖;圖8A是說明圖7中電池組的下殼體的前端部分的局部截面圖;圖8B是其前視圖;圖9A和9B分別表明插入圖7所示電池組的孔內的連接端子的例子的示意圖;圖10是按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池組的外形的透視圖;圖11A是圖10所示的電池組殼體的平面圖;圖11B是其側視圖11C是其底視圖;圖12是沿圖10的線Ⅶ-Ⅶ的截面圖;圖13A是沿圖10所示的電池組的前端部分的端視圖;圖13B是沿圖10中線Ⅷ-Ⅷ的截面圖;圖14A是說明在本發(fā)明中使用的識別標記的側剖視圖;圖14B是其平面圖;圖15A、15B是分別表明在電池組上形成的識別標記在使用中的狀態(tài)圖;圖16是說明按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底視圖;圖17A是按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電池組的透視圖;圖17B是按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電池組的饋電部分的局部截面圖;圖18A是按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電池組的透視圖;圖18B是按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電池組的局部截面圖;圖19A是按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電池組的下殼體的前端部分的局部截面圖;圖19B是其前視圖;圖20A是按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的電池組的下殼體的前端部份的局部截面圖;圖20B是其正視圖;參看附圖7至16,按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電池組詳細說明如下在圖7至16中,與圖1至4中相同的部分標以相同的標號,因此不需詳述。
圖7是用來說明本發(fā)明的電池組10的外形的透視圖。如圖7所示,電池組10包括由上殼體14和下殼體16組成的殼體18。
在這一例子中,在電池組10內有兩排圓柱形電池,總共能容納4個電池。這四個電池可以串聯(lián)連接,形成組合電池。
圍繞電池組10的底面,有孔120,122,124,126(圖7中只畫出了孔124、126)。當電池組10連接于電機和電氣設備的電池容納部分時,這些孔120至126用來接收在電池容納部分上形成的相應的伸出部分。
如圖7所示,凹陷部分80,82形成在下殼體16的前端部16-1上,組合電池的第一第二電極36,38位于凹陷部分80,82的底面上。
當電池組10連接于電池充電器充電時,電極36,38用作充電電極。同時,當電池組10連接于電機或電氣設備上給其供電時,電極36,38用作電源電極。
圖8A,8B分別表示位于凹陷部分80上的第一電極36的結構的例子。圖8A是一個局部截面圖,說明下殼體16的前端部16-1,圖8B是它的正視圖。如上所述,基本上為圓形的孔84穿過凹陷部分80的底面。第一電極36沿孔84的內表面設置。位于凹陷部分82上的第二電極38可以類似于圖8A、8B的方式設置。
圖9A,9B是與電池組10的電極36,38相連的連接端子90的一個例子。連接端子90位于充電器或電氣設備的電池容納部分上。連接端子90具有與電池組10的孔相對應的圓柱形結構,且兩個簧片92A,92B位于圓柱表面上。
圖10是一個說明按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電池組10的外形的透視圖。如圖10所示,電池組10包括由上殼體14和下殼體16構成的殼體18。
圖11A,11B,11C更詳細地示出了電池組10的殼體18。圖11A是其平面圖,圖11B是其側視圖,圖11C是底視圖。圖12是圖10中沿Ⅶ-Ⅶ線的截面圖。圖13是說明電池組10的前端部的端視圖,圖13B是圖10中Ⅷ-Ⅷ線的截面圖。
如圖13B所示,按照此實施例,在電池組10內有兩排圓柱形電池,總共容納四個電池。類似于現有技術的例子,這四個電池可以串聯(lián)起來形成組合電池。
參看圖11A至11C以及圖12,電池組10的下殼體16在其底面上沿中心線Ⅹ-Ⅹ具有開槽部分102,104,108,112以及沿其側部的開槽部分106。開槽部分102,104,106用作檢驗孔,開槽部分108,112用作鎖定孔。
電池組10是否正確地連接在電池充電器上可用檢驗孔102,104,106來檢查。連接在充電器上的電池組10可用鎖定孔108,112支承在該位置。
孔120,122,124和126每個都有一個肋,其沿底殼體16的底面形成。孔120至126當電池組10連接在電氣設備的電池容納部分時用來接收電池容納部分上的相應的突出部分。
凹陷部分80,82在下殼體16的前端部16-1上形成。組合電池的第一第二電極36,38位于凹陷部分80,82的底面上,如圖13A所示。
當電池組10連接在充電器上充電時,電極36,38用作充電電極,同樣,當電池組10連接在電氣設備上作為電源時,它們用作電源電極。
按照本實施例,檢驗孔102,104沿中心線Ⅹ-Ⅹ形成在下殼體16的底面上,并基本上在其中心位置,因此,當電池組10沒有被正確地連接到充電器上時,電池組10就被充電器上的突起(未畫出)引起大的傾斜。這樣便具有容易檢查電池組10是否正確地連接到充電器上的優(yōu)點。
此外,因為檢驗孔102,104在分成兩行的四個電池之間形成,電池組10不必因有檢驗孔102,104而增加尺寸。
下殼體16的前端部有一沿中心線Ⅹ-Ⅹ形成的標記。該標記用來確定是否電池組10已被充電或者電池組10是否已被使用。
圖14是標記的側剖視圖,圖14B是標記的平面圖,如圖14A、14B所示,該標記包括一個沿中心線Ⅹ-Ⅹ(見圖11C)形成的一個凹陷部分114,一個滑片118位于凹陷部分114內,使其可在里面滑動,并在凹陷部分114附近有一個孔116。
滑動片118包括一平板部分118A,基本是上矩形的,還包括一突出部分118B,位于平板部分118B的頂部。平板部分118A的各側面與沿凹陷部分114的壁表面形成的槽114A接合,使得滑動片118可沿中心線Ⅹ-Ⅹ在凹陷部分114內滑動。
凹陷部分114在其后部有槽114B,用來接收滑片118的平板部分118A。當滑片118沿中心線Ⅹ-Ⅹ向里移動時,平板部分118A被容納在槽114B內。
滑片118的平板部分118A的下側表面的一部分被孔116暴露,如果平板部分118A的下側表面用一合適的符號或合適的顏色標記,并沿Ⅹ-Ⅹ中心線滑動滑片118,上述的符號或顏色就可通過孔116看到。
即使不提供孔116,如果滑片118沿中心線Ⅹ-Ⅹ向外移動,平板部分118A就從凹陷部分114的槽114B抽出,并暴露其下表面,使得這符號或顏色被看到。
本實施例的標記按上述設置,使得在滑片118上的識別標記借助于滑動滑片118看到。這樣用戶便可知道電池組10內的電池是已被充電的還是被使用的。
圖15A、15B表示電池組10上的標記在使用中的狀態(tài)。更具體地說,圖15A表示電池組10被連接在電氣設備的電池容納部分的情況,圖15B表示電池組10連接在充電器92上的情況。
在圖15A所示的例子中,電氣設備的電池容納部分90包括一突起部分90A,當電池組10沿箭頭L的方向移動且它與電池容納部分90的底面接觸時,突起部分90A就與滑片118的伸出部分118B接合,借此使滑片118向里推進。因此當滑片118向里移動時,在平板部分118A的下表面上的識別標記就提供一個正確的識別符號,該符號代表電池組10內的電池在使用,這可被看到。
在圖15B所示的例子中,充電器92在其底面上包括一個接合件94,它借助例如彈簧94A被向上彈性偏移,接合件94在其頂部有一斜面。
因而,如果電池組10被沿圖15B箭頭L的方向連接到充電器92內,當它與充電器92的底面接觸時,滑片118的突起部分118B就與接合件94接合。借以向下移動接合件94。
在充電結束之后,如果電池組10沿圖15B箭頭R方向從充電器92內抽出,滑片118的突起部分118B就與接合件94接合,使得滑片118被向外撥出。因此,當滑片118向外移動時,在平板部分118A下表面的識別符號,例如代表充電完畢的合適的識別符號就可被看到。
滑片118可以如此設置,使得用戶可手動移動滑片118。在這種情況下,當用戶用手指移動滑片118時,就可以顯示出電池被使用或已被充電的識別符號。
因為確定電池是在使用或是已充電的識別符號按上述在下殼體16上形成,就可避免在長度方向增加電池組10的尺寸。
圖16表示按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的電池組,在這一實施例中,如圖16所示,沿中心線Ⅹ-Ⅹ形成檢驗孔110,它的寬度小于相鄰的鎖定孔108的寬度。就是說檢驗孔110在垂直于中心線Ⅹ-Ⅹ的方向上的寬度小于鎖定孔108的寬度。
當電池組10被安放在充電器內或電氣設備的電池組收容部分上時,一個尺寸與鎖定孔108匹配的鎖針(未示出)就與鎖定孔108接合。如果檢驗孔110的尺寸大于鎖定孔108,那么在與鎖定孔108接合之前鎖針可能已與檢驗孔110接合。
因此,如果檢驗孔110的尺寸選得小于鎖定孔108,那么應該與鎖定孔108接合的鎖針就可避免與檢驗孔110錯誤地接合。
因此,如圖16所示,電池組10包括合適的信息元件130,132,信息元件130,132可包括檢測電池溫度的檢測器,檢測電池剩余電量的電壓檢測器以及識別電池類型的識別裝置。
信息元件130,132之一可以是在現有技術的例子中如前所述的溫度檢測元件42。在這種情況下,第三端子40(見圖3A,3B)可設置在合適的位置,從它可以輸出溫度檢測元件42的溫度檢測信號。
按照本發(fā)明,電池組10是否被正確地連接在充電器上可以容易地檢驗。
按照本發(fā)明,電池組10是否被正確地連接在電氣設備的電池容納部分上可以容易地檢查。
此外,按照本發(fā)明,檢驗孔可以形成在電池組的底面上,從而不增加電池組的尺寸。
而且,按照本發(fā)明,可以提供確定電池是在被使用還是已充電的識別標記而不增加電池組10的尺寸。
圖17A,17B以及18A,18B表示按本發(fā)明第三、四個實施例的電池組。在第三、第四實施例中,電極36,38即輸出端36,38設置在下殼體16的前端部16-1上,并且不象圖7所示的實施例那樣形成凹陷部分80,82。
如上所述,穿過下殼體的16的前端部形成孔102,104,電極36,38處在從孔102,104向內稍微移開的位置。電極36,38作成合適的形狀,使得可以接收并可靠地接觸相應的充電器的或電氣設備的電池收容部分的連接端90。
在圖17A,17B所示的第三個實施例中,下殼體16的孔102,104是矩形的,可以接收矩形截面的連接端子90。電極36,38用薄板材料制成,可以彎曲成U形。其橫截面小的接觸部分36A,38A形成在電極36,38的入口處。
在圖18A,18B所示的第四個實施例中,下殼體16的孔102,104是圓形的,可以接收圓形截面的連接端子。電極36,38由圓柱形薄板件制成,并在其側面上有槽36B,38B沿軸向伸出。截面小的接觸部分36A,38A也形成在電極36,38的入口處。
如上所述,電池組的輸出端,即電極36,38被置于電池組10外表面上的孔內或凹陷部分上。因此,可以避免由導電金屬制品如鑰匙環(huán),項鏈、金屬鏈或類似物接觸輸出端36,38時造成的短路。
按照本發(fā)明,因為輸出端,即電極36,38,被置于在電池組10內形成的孔84或孔102,104里面,可以避免輸出端即電極36,38與導電金屬制品例如鑰匙環(huán),項鏈,金屬鏈或類似物相接觸。
而且,按照本發(fā)明,因為輸出端即電池組10的電極36,38可被保護以免于與金屬制品象鑰匙環(huán),項鏈,金屬鏈或其類似的物接觸,可以避免由短路引起的電池組10內的電池的損壞。
參照附圖19A,19B和20A,20B,下面描述按本發(fā)明和第五和第六實施例。在圖19A,19B以及20A,20B中,與圖7,8A,8B以及9A,9B相應的部件用同一標號,因此不需再詳細說明。
在圖7,圖8A,8B所示的例子中,通過凹陷部分80的孔84包括一個閉合的底部,因而孔84易于集聚灰塵等物,如果孔84集聚灰塵或其類似物,在電池組10的電極36,38和充電器或電氣設備的連接端子之間的接觸故障會頻繁發(fā)生。
圖19A,19B詳細示出了本發(fā)明電池組10的前端部,圖19A,19B相應于圖8A,8B。圖19A是一個局部截面圖,說明下殼體16的前端16-1,圖19B是它的正視圖。
如上所述,在下殼體16的前端形成凹陷部分80,82。它們上面分別形成孔84,86。組合電池的輸出端即第一第二電極36,38安置在孔84,86的底表面上。
電極36,38當電池組10連接在充電器內充電時作為充電電極,而當連接在電氣設備上作為電源時用作電源電極。
圖19A,19B所示為孔84,86一側面結構的例子,它們分別形成在凹陷部分80,82上。還表示第一電極、第二電極36、38的側向結構,它們分別通過孔84,86布置,即第一孔為84,第一電極36位于第一孔84內。第二孔為86,第二電極38位于第二孔86內,它們可以類似于第一孔84和第一電極36在第一孔84內的方式設置,如圖19A,19B所示。
如圖19A,19B所示,凹陷部分80在其底面上有基本上呈圓形的孔84,第一電極36沿第一孔84的內表面設置。
比較圖19A,19B和圖8A,8B可見,在這一實施例中,在孔84的底部具有用于排除灰塵或其類似物的孔88,并且孔88從孔84的底部延伸于下殼體16的下表面16-3上。
因此,孔84和孔88形成了一個通孔,它從前端部16-1延伸到下殼體16的底面16-3。這樣,即使灰塵或其類似物進入孔84時,也可以從孔84底部的孔88排放到電池組10的外面。
圖20A,20B所示為按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在這一實施例中,貫穿孔84底部的孔88向里延伸至電池組10。因此,借助于孔88,孔84的底部被連接到殼體18的內部,但不與殼體18的外部相連。在這一實施例中,進入孔84的灰塵或其類似物通過孔84底部的孔88向電池組10內部排放。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五和第六實施例,因為進入孔84的灰塵或其類似物通過孔84底部的孔88排放到84的外面,可以避免灰塵或其類似物在孔84底部集聚。
附帶地,如圖19A,19B所示,最好用來排放的除灰塵或其類似物的孔88形成在孔84底部的中心部分,并且排放孔88的外表面可借助于倒角成為平滑彎曲的表面。這樣,即使灰塵或類似物進入孔84的底部時,如果圖9A,9B所示的連接端子90插入孔84,灰塵等可被它推動從而排到孔88的外面。
按照本發(fā)明,因為進入孔84的灰塵或其類似物從貫穿孔84的排出孔88排出,孔84形成在電池組10內用來安置電極,可以有利地避免在孔84的底部集聚灰塵或類似物。
而且,按照本發(fā)明,因為可以避免在電池組內形成的用來安放電極的孔84內的灰塵或其類似物的集聚,便可有利地避免了由在孔84內集聚的灰塵或其類似物引起的電接觸故障。
已經結合附圖討論了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應該理解,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具體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的構思可實現各種變化和改進。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組(10),其中裝有電池裝置,且適宜與電池充電器(12)或電力機械或用電池組作為電源的設備配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組包括電池裝置;殼體(14,16),供在其中裝電池裝置用;一個溝槽,在殼體上表面的第一中心線上形成,其前端部分(16-1)敞開著,溝槽在距前端部分(16-2)一段距離處終止;和檢驗孔,在殼體底面的第二中心線(Ⅹ-Ⅹ)上形成,所述第二中心線(Ⅹ-Ⅹ)大致平行于所述殼體的第一中心線;所述底面形成所述電池組固定到所述電池充電器或電力機械或設備的容納電池組的部分所使用的表面;和所述檢驗孔適宜容納所述電池組的容納部分上形成的相應凸出部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分具有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用于與電池裝置連接,所述各電極大致位于其中一個前端部分(16-1)的各角落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呈孔狀,所述各孔容納所述電池充電器或所述電力機械或設備的其中一個端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溝槽和所述檢驗孔在殼體容納電池裝置的部分的內表面形成第一和第二凸出部分,且殼體的所述容納電池裝置的部分將電池裝置收容在里面。
全文摘要
一種電池組,沿其底面的第一中心線形成有一個檢驗凹口,底面配置得使檢驗凹口與電池充電器或電力機械和設備的一個凸出部分接合。電池沿上表面的第二中心線有一個溝槽,上表面配置得使上表面的第二中心線平行于所述底面的第一中心線。這樣,通過檢測電池組對各中心線的傾斜程度就可輕易檢測出電池組是否正常固定在電池充電器或電力機械和設備上。
文檔編號H01M6/50GK1235381SQ9910516
公開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三井英郎, 平琢賢, 丈井敏孝 申請人:索尼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