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終端及其耳機座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及其耳機座,所述耳機座包括:本體,所述本體設有用于接插耳機的插孔;第一端子,設于所述插孔的開口處,且所述第一端子用于與耳機接觸的接觸端往所述插孔的開口方向突出于所述本體并與所述本體之間相對設置。本發(fā)明實施例能夠有效地解決現(xiàn)有技術生產材料成本高、不符合發(fā)展趨勢、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的技術問題,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并滿足用戶的需求,利于移動終端輕薄化的發(fā)展趨勢。
【專利說明】移動終端及其耳機座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智能終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移動終端,還涉及一種用于移動終 端的輕薄型耳機座。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通訊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越來越普及,且移動終端也 越來越追求輕薄化,以便于攜帶、使用等。
[0003] 現(xiàn)有技術中,耳機座用于連接耳機的端子均集成于耳機座的本體內,且大多數(shù)端 子沿耳機插孔的徑向分布。不難理解的是,由于多個端子均需要一定的安裝空間,現(xiàn)有技術 的這種設置方式造成耳機座的整體體積偏大。譬如,現(xiàn)有耳機座的厚度一般在4. 4mm(毫 米)以上,而部分移動終端的厚度僅在7_左右,導致耳機座的技術發(fā)展與移動終端的技術 發(fā)展不相匹配。
[0004] 因此,現(xiàn)有的耳機座既需要增加生產材料成本,又影響了移動終端的外觀,而且不 符合追求輕薄化的發(fā)展趨勢,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發(fā)明內容】
[0005]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及其耳機座,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生產材 料成本高、不符合發(fā)展趨勢、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的技術問題,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并滿足 用戶的需求,利于移動終端輕薄化的發(fā)展趨勢。
[0006]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耳機座,所述耳機座包括: 本體,所述本體設有用于接插耳機的插孔;第一端子,設于所述插孔的開口處,且所述第一 端子用于與耳機接觸的接觸端往所述插孔的開口方向突出于所述本體并與所述本體之間 相對設置。
[0007]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另一端與所述本體 彈性連接,以允許耳機接插入所述插孔內并與所述接觸端彈性抵接。
[0008]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開口處的側壁形 成有缺口槽,所述接觸端延伸至所述缺口槽內并可彈性突出到所述插孔內。
[0009]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接觸端突出到所 述插孔內的部分為圓弧面設置,且往所述插孔的開口方向呈外擴式延伸成型,以將耳機引 導入所述插孔內。
[0010]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耳機座還包括:第二端子,鄰近 所述第一端子并與所述本體彈性連接設置;第三端子,鄰近所述第二端子并與所述本體彈 性連接設置,并與所述第二端子沿所述插孔的軸向排列;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懸空 端彈性突出到所述插孔內。
[0011]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 端子的懸空端呈圓弧面設置。
[0012]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或第五種可能,在第六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耳機座 還包括:至少兩個定位柱,與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設于所述本體的同一側,用于固定所 述耳機座。
[0013]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耳機座還包括:第四端子,鄰近 所述插孔的底部并與所述本體彈性連接設置;第五端子,與所述第四端子沿所述插孔的徑 向分布并位于兩側相對設置。
[0014]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 包括外殼、主板以及上述的耳機座,所述耳機座與所述主板相連接,所述主板和所述耳機座 容置于所述外殼內,所述耳機座位于所述外殼的側部且所述插孔與所述外殼上的耳機貫穿 孔相連通。
[0015]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柔性連接板, 設于所述耳機座和所述主板之間,用于實現(xiàn)所述耳機座和所述主板之間的彈性連接;其中, 所述外殼的后殼體呈弧面型設置,所述耳機座彈性限位于弧面型的后殼體內。
[0016]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第一端子的接觸端往耳 機插孔的開口方向外設置,使得第一端子和耳機座本體之間相互分離設置,從而避免將第 一端子集成到本體內,有效地減少了本體的厚度;同時,本發(fā)明實施例將第一端子探出本體 外設置之后,能夠在插孔的軸向方向上縮短本體的長度,進一步縮減了本體所需要的安裝 空間。因此,本發(fā)明實施例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材料成本,符合移動終端輕薄化的發(fā)展趨勢, 移動終端的外觀更美觀,改善用戶體驗、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是本發(fā)明耳機座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 圖2是圖1所示耳機座的主視圖,其中,主視圖為從圖1的A方向觀察所得到;
[0019] 圖3是圖2所示耳機座的剖面視圖;
[0020] 圖4是圖2所示耳機座的左視圖;以及
[0021] 圖5是圖2所不耳機座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顯然,本發(fā)明以下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 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3] 請參閱圖1到圖5,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耳機座,其可以設置于手機、平板電腦 中,也可以設置于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等。
[0024] 本實施例的耳機座包括但不限于本體10、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第三端子13、 第四端子14、第五端子15、第一定位柱16和第二定位柱17。
[0025] 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0可以采用橡膠等耐磨耐熱材料制得,其具體可以制成梯型 (如圖4的左視圖所示),本體10設有用于接插耳機的插孔100。優(yōu)選地,不難理解的是,由 于移動終端等的后殼體一般為了符合人體工學,會設置為弧面型,因此,圖4所示的梯形斜 面與移動終端的后殼體相對應,以使得耳機座的安裝空間更加緊湊;相應地,圖4左邊所示 的直立面則鄰近于移動終端的直面屏幕設置。此外,本實施例的插孔100的開口處設于圖 4所示的梯形斜面,其開口的有效面積更大,以更好地將耳機插入插孔100內,避免插孔100 過小而需要特地對準。
[0026] 第一端子11,設于插孔100的開口處,且第一端子11用于與耳機接觸的接觸端 110往插孔100的開口方向(插孔100所示的箭頭方向)突出于本體10并與本體10之間 相對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1優(yōu)選地為接地端子,以更好地實現(xiàn)對現(xiàn)有耳機的兼 容性能。
[0027]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實施例的接觸端110與本體10之間相對設置,可以理解為 圖1所示的彼此相互間隔,也可以相互緊貼,當然,也可以為相互部分干涉,本實施例只需 確保第一端子11不完全局限于本體10之內、導致本體10體積過大即可。不難理解的是, 由于本體10的厚度是影響移動終端厚度的第一因素,因此,為了確保本體10的厚度較薄, 可以利用本體10的其他四個側面設置第一端子11,本實施例優(yōu)選地在插孔100的開口處一 側設置。
[0028] 此外,本發(fā)明實施例將第一端子11探出本體10外設置之后,能夠在插孔100的軸 向方向上縮短本體10的長度,進一步縮減了本體10所需要的安裝空間。
[0029] 通過上述實施例不難看出,本發(fā)明實施例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材料成本,符合移動 終端輕薄化的發(fā)展趨勢,移動終端的外觀更美觀,改善用戶體驗、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0030] 值得注意的是,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1的另一端與本體10彈性連接,以 允許耳機接插入插孔1〇〇內并與接觸端110彈性抵接。本實施例通過彈性抵接的方式,能 夠有效地避免接觸端110與耳機接觸不良,或者被耳機剛性碰撞而損壞。具體而言,第一端 子11的另一端與本體10之間可以通過焊接、螺接或者配合拉簧的方式相連接,且其優(yōu)選地 與本體10的側邊相連接,避免本體10的厚度過厚。
[0031] 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耳機座在插孔100的開口處的側壁形成有缺口槽101,接 觸端110延伸至缺口槽101內并可彈性突出到插孔100內。不難理解的是,由于接觸端110 近似于懸空設置,其可能會被其他元件碰掛摩擦,因此本實施例在開口處的側壁形成一鉗 狀的缺口槽101,通過本體10的延伸部分保護接觸端110,確保不會損壞。
[0032] 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接觸端110突出到插孔100內的部分為圓弧面設置,且往插孔 100的開口方向呈外擴式延伸成型,以將耳機引導入插孔100內。換而言之,接觸端110突 出到插孔100內并與耳機相干涉的接觸面為圓弧面,以此來降低磨損。同時,本實施例將接 觸端110的末端往插孔100的開口方向呈外擴式設置,形成很好的導向塊/導軌的導向作 用,能夠防止耳機傾斜插入時損壞第一端子11,也避免用戶用力過猛而造成頂壞第一端子 11的情況。
[0033]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端子12,鄰近第一端子11并與本體10彈性連接設置,而第三 端子13,鄰近第二端子12并與本體10彈性連接設置,并與第二端子12沿插孔100的軸向 排列,第二端子12和第三端子13的懸空端彈性突出到插孔100內。通過此種方式,使得本 實施例的耳機座與現(xiàn)有技術的耳機兼容更好。
[0034]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二端子12和第三端子13優(yōu)選地在本體10的側邊與 本體10進行側面焊接的方式,來保證耳機座的性能并滿足輕薄化的需求。
[0035] 如圖1和3所示,第二端子12和第三端子13的懸空端呈圓弧面設置,防止耳機傾 斜插入時損壞端子,也避免用戶用力過猛而造成頂壞端子的情況。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 第二端子12和第三端子13可沿本體10上設置的孔軸向移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耳機對端 子的碰撞力并保持彈性抵接。
[0036] 本實施例的第一定位柱16、第二定位柱17,與第二端子12和第三端子13設于本 體10的同一側,用于固定耳機座。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耳機座通過第一定位柱16、第 二定位柱17同時固定耳機座,在焊接耳機座至移動終端(具體如主板或其他軟電路板時) 時,通過第一定位柱16和第二定位柱17的配合作用,實現(xiàn)更精確和穩(wěn)定的定位,保證焊接 效果。
[0037] 如圖3和圖5所示,第四端子14鄰近插孔100的底部并與本體10彈性連接設置, 第五端子15與第四端子14沿插孔100的徑向分布并位于兩側相對設置。
[0038] 不難看出,本實施例的第四端子14和第五端子15為類U型設置,其懸空端突出到 插孔100內并與耳機彈性抵接,由于U型的設置方式而確保第四端子14和第五端子15之 間配合咬合住耳機的同時,提供更大的彈性接觸力,確保連接的穩(wěn)定以及穩(wěn)定的傳輸性能。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采用與現(xiàn)有技術不同的方式,將第四端子14和第五端子15 從耳機座的厚度方向(圖1所示的A方向)改變?yōu)樵O置在圖3和圖5所示的兩側,從而確 保在厚度方向上減少耳機座本體10的厚度。
[0039]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未圖不),移動終端包括外殼、主板以及任一 上述實施例所述的耳機座,耳機座與主板相連接,主板和耳機座容置于外殼內,耳機座位于 外殼的側部且插孔1〇〇與外殼上的耳機貫穿孔相連通。
[0040] 此外,為了進一步確保耳機座的連接穩(wěn)定性能,本實施例的移動終端還包括柔性 連接板,柔性連接板設于耳機座和主板之間,用于實現(xiàn)耳機座和主板之間的彈性連接。
[0041]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移動終端的外殼的后殼體呈弧面型設置,耳機座彈性限 位于弧面型的后殼體內。不難理解的是,由于移動終端等的后殼體一般為了符合人體工學, 會設置為弧面型,因此,圖4所示的梯形斜面與移動終端的后殼體相對應,以使得耳機座的 安裝空間更加緊湊;相應地,圖4左邊所示的直立面則鄰近于移動終端的直面屏幕設置。
[0042]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將第一端子11的接觸端110往耳機插孔100的開口方向外設 置,使得第一端子11和耳機座本體10之間相互分離設置,從而避免將第一端子11集成到 本體10內,有效地減少了本體10的厚度.同時,本發(fā)明實施例將第一端子11探出本體10 外設置之后,能夠在插孔100的軸向方向上縮短本體10的長度,進一步縮減了本體10所需 要的安裝空間。因此,本發(fā)明實施例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材料成本,符合移動終端輕薄化的發(fā) 展趨勢,移動終端的外觀更美觀,改善用戶體驗、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0043]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 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例如各實施例之間技術特征的相互 結合,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耳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機座包括: 本體,所述本體設有用于接插耳機的插孔; 第一端子,設于所述插孔的開口處,且所述第一端子用于與耳機接觸的接觸端往所述 插孔的開口方向突出于所述本體并與所述本體之間相對設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另一端與所述本體彈 性連接,以允許耳機接插入所述插孔內并與所述接觸端彈性抵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耳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處的側壁形成有缺口槽,所述 接觸端延伸至所述缺口槽內并可彈性突出到所述插孔內。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耳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端突出到所述插孔內的部分 為圓弧面設置,且往所述插孔的開口方向呈外擴式延伸成型,以將耳機引導入所述插孔內。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機座還包括: 第二端子,鄰近所述第一端子并與所述本體彈性連接設置; 第三端子,鄰近所述第二端子并與所述本體彈性連接設置,并與所述第二端子沿所述 插孔的軸向排列; 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懸空端彈性突出到所述插孔內。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耳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懸空端呈 圓弧面設置。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耳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機座還包括: 至少兩個定位柱,與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設于所述本體的同一側,用于固定所述 耳機座。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機座還包括: 第四端子,鄰近所述插孔的底部并與所述本體彈性連接設置; 第五端子,與所述第四端子沿所述插孔的徑向分布并位于兩側相對設置。
9. 一種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外殼、主板以及根據權利要求1-8任 一項所述的耳機座,所述耳機座與所述主板相連接,所述主板和所述耳機座容置于所述外 殼內,所述耳機座位于所述外殼的側部且所述插孔與所述外殼上的耳機貫穿孔相連通。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 柔性連接板,設于所述耳機座和所述主板之間,用于實現(xiàn)所述耳機座和所述主板之間 的彈性連接; 其中,所述外殼的后殼體呈弧面型設置,所述耳機座彈性限位于弧面型的后殼體內。
【文檔編號】H01R13/10GK104158008SQ201410357122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4日
【發(fā)明者】魏金平, 陳建全 申請人:惠州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