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視度考勤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面視度考勤方法,應用于遠程網絡教學、網絡賽課、網絡培訓、網絡會議、網絡自主學習、網絡合作學習活動等領域,所述面視度考勤方法通過預先儲存待考勤者的正面臉圖,在活動中按照預設頻率對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并將其與數據庫中的正面臉圖進行比對,以判斷待考勤者是否在觀看屏幕,進而在考勤過程中不斷地設定相應的時間節(jié)點和計算時間差來進行相應的數據計算,以在活動結束時生成面視度考勤表且予以輸出。本發(fā)明通過所述面視度考勤方法,來對在終端裝置前的待考勤者進行面視度的統(tǒng)計,從而清楚地知道其面對屏幕的時間,以此來了解其學習的認真程度,同時達到遠程監(jiān)督的效果。
【專利說明】面視度考勤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圖像識別的應用領域,主要是指利用圖像識別來實現網絡學習考勤的方法,尤其是是涉及一種面視度考勤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網絡、智能錄播、軟件,讓我們不受時空限制開展網絡教學、網絡教研和網絡自主學習、網絡合作學習活動,確實是非常方便,但是如何對分散在不同物理地址的教師、學生、專家進行考勤一直是個大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導致網絡上的這些業(yè)務活動不能常態(tài)開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0003]遠程網絡教學、網絡賽課、網絡培訓、網絡會議、網絡自主學習、網絡合作學習活動中,每個教師、每個學生、專家、組織者等角色,分別處于不同的物理地址,使用不同的電腦或其他終端,每種角色每個人都不會聚到一起更不會聚到一臺或幾臺考勤機前考勤,每個人配一臺遠程考勤機更不現實。即便配了,也無法實現中離率、面視度、專注度、互動度檢測與統(tǒng)計。
[0004]現在市場上基于網絡的所謂“網絡考勤系統(tǒng)”,前端(即考勤點)仍然是安裝一臺考勤機,后端才是核心——網絡考勤軟件,即Web考勤(又稱TCP/IP考勤)。因采用B/S架構,(也稱B/S考勤)這種網絡考勤系統(tǒng),能夠遠程通過網絡進行考勤數據的管理、查詢和報表生成。但這種考勤方式實質上還是集中考勤,每個接受考勤的人員必須站到各個考勤點的考勤機前才能完成考勤,無法做到脫離考勤機而進行網絡遠程考勤,無法解決或者實現中離率、面視度、專注度、互動度檢測與統(tǒng)計。
【發(fā)明內容】
[0005]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面視度考勤方法,用于解決現有網絡考勤系統(tǒng)中無法實現面視度考勤統(tǒng)計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7]—種面視度考勤方法,應用于具有能夠顯示包括視頻、圖像及文字中至少一種數據的終端裝置中,所述面視度考勤方法包括:1)預先采集待考勤者的正面臉圖,并將其錄入數據庫予以存儲;2)按第一預設頻率捕獲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將其與所述數據庫中的正面臉圖進行比對,并在所述實時臉圖與所述正面臉圖第一次不相匹配時設定第一時間節(jié)點;3)按第二預設頻率捕獲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將其與所述數據庫中的正面臉圖進行比對,并在所述第一時間節(jié)點之后所述實時臉圖與所述正面臉圖第一次相匹配時設定第二時間節(jié)點;4)計算所述第二時間節(jié)點與所述第一時間節(jié)點的時間差值,并予以存儲;5)重復執(zhí)行上述步驟2)至步驟4),直至捕獲不到實時臉圖時結束,并統(tǒng)計所有時間差值,以生成面視度考勤表且予以輸出。
[0008]優(yōu)選地,在上述面視度考勤方法中,所述面視度考勤表中還包括統(tǒng)計所述待考勤者的總在勤時間。
[0009]作為上述優(yōu)選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用于獲取所述總在勤時間的方法為:按第一預設頻率捕獲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在第一次獲取到實時臉圖時,設定第三時間節(jié)點;在所述第三時間節(jié)點之后,按所述第一預設頻率或者第二預設頻率捕獲不到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停止考勤并設定第四時間節(jié)點。
[0010]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通過所述面視度考勤方法,來對在終端裝置前的待考勤者進行面視度的統(tǒng)計,從而清楚地知道其面對屏幕的時間,以此來了解其學習的認真程度,同時達到遠程監(jiān)督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顯示為本發(fā)明面視度考勤方法的在一種實施方式流程圖。
[0012]圖2顯示為本發(fā)明面視度考勤方法的在又一種實施方式流程圖。
[0013]附圖標號說明
[0014]S100至S500方法步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與功效。本發(fā)明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jié)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16]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發(fā)明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tài)、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tài)也可能更為復雜。
[0017]為了將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闡述清楚,下面對下文中的一些技術用于進行解釋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實施本發(fā)明的全部技術方案。
[0018]面視度,主要是指遠程待考勤者正面面向終端裝置的時間、在使用實施終端裝置進行工作或者學習所耗費的總時間、以及偏離終端裝置/正面面向終端裝置的時間比值,以及總在勤時間與考勤總時間的比值等。其中,本發(fā)明主要是應用于具有能夠顯示包括視頻、圖像及文字中至少一種數據的終端裝置。
[0019]見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面視度考勤方法的一種流程圖,如圖所示,所述面視度考勤方法包括:
[0020]步驟S100,預先采集待考勤者的正面臉圖,并將其錄入數據庫予以存儲;
[0021]步驟S200,按第一預設頻率捕獲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將其與所述數據庫中的正面臉圖進行比對,并在所述實時臉圖與所述正面臉圖第一次不相匹配時設定第一時間節(jié)點;
[0022]步驟S300,按第二預設頻率捕獲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將其與所述數據庫中的正面臉圖進行比對,并在所述第一時間節(jié)點之后所述實時臉圖與所述正面臉圖第一次相匹配時設定第二時間節(jié)點;
[0023]步驟S400,計算所述第二時間節(jié)點與所述第一時間節(jié)點的時間差值,并予以存儲;
[0024]步驟S500,重復執(zhí)行上述步驟200)至步驟400),直至捕獲不到實時臉圖時結束,并統(tǒng)計所有時間差值,以生成面視度考勤表且予以輸出。
[0025]具體地,在上述方中,還可以添加獲取總在勤時間的方法,具體地,見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面視度考勤方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流程圖,如圖所示。
[0026]首先,在步驟S200中,還包括步驟S210,按第一預設頻率捕獲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在第一次獲取到實時臉圖時,設定第三時間節(jié)點;
[0027]接著,在步驟S500中,再增加步驟S510,在所述第三時間節(jié)點之后,按所述第一預設頻率或者第二預設頻率捕獲不到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停止考勤并設定第四時間節(jié)點。
[0028]在獲得總在勤時間后,還可以將獲取總在勤時間與考勤總時間的比值,其中,所述考勤總時間一般為所述教學活動的實際時間。
[0029]具體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預設頻率小于第二預設頻率,以此來快速偵測待考勤者的臉是否有回到屏幕面上來,從而降低誤判率,如果第二預設頻率太低,那么有可能待考勤者已經回頭看屏幕了并再次離開而不被偵測得到,造成考勤結果的不準確性。一般地,可以將所述第二預設頻率設置為所述第一預設頻率的5至10倍。
[0030]進一步地,下面以第一預設頻率為一分鐘1次、第二預設頻率為五秒1次為例來對上述方法進行舉例說明。
[0031]遠程網絡教學、網絡賽課、網絡培訓、網絡會議、網絡自主學習、網絡合作學習活動中,當開始學習時,按照一分鐘1次(第一預設頻率)來進行實時臉圖采集,并將采集到的實時臉圖與數據庫中的正面臉圖進行對比,以此判斷參與人是否在觀看屏幕內容,并在第一次獲取到實時臉圖時,設定第三時間節(jié)點A0,也可將活動開始時間設置為第三時間節(jié)點,若參與人出現頭部偏離現象,記錄當前時間點為A1,并自動提高實施臉圖采集的頻率,即以5s采集一次的頻率進行采集,當捕捉到參與人頭部返回到正面面對屏幕的位置時,記錄下當前時間點為A2,計算參與人頭部偏離時間為T1=A2-A1,若T1小于某一限定值(如15s),則判定此為合理頭部偏離,不計入頭部偏離時間,否則,判定此為非合理偏離,將其計入頭部偏離時間,此時根據當前活動進行的總時間T = (A2-A0),計算出此時該參與人的面視度為M= m/T。當參與人再次或多次出現頭部偏離現象時,安裝上述方法計算參與人頭部偏離時間ΤΓ,則此時,該參與人頭部偏離時間總數為T2 = Τ1+ΤΓ,當前活動進行的總時間T’,計算出此時該參與人的面視度M= 1-T2/T’。以此類推,可見面視度隨著活動的進行實時變化,最后在活動結束時,將所記錄的各種時間結果進行統(tǒng)計,以生成面視度考勤表,并將其予以輸出。
[0032]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通過本發(fā)明通過所述面視度考勤方法,來對在終端裝置前的待考勤者進行面視度的統(tǒng)計,從而清楚地知道其面對屏幕的時間,以此來了解其學習的認真程度,同時達到遠程監(jiān)督的效果。所以,本發(fā)明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yè)利用價值。
[0033]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面視度考勤方法,應用于具有能夠顯示包括視頻、圖像及文字中至少一種數據的終端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視度考勤方法包括: 1)預先采集待考勤者的正面臉圖,并將其錄入數據庫予以存儲; 2)按第一預設頻率捕獲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將其與所述數據庫中的正面臉圖進行比對,并在所述實時臉圖與所述正面臉圖第一次不相匹配時設定第一時間節(jié)點; 3)按第二預設頻率捕獲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將其與所述數據庫中的正面臉圖進行比對,并在所述第一時間節(jié)點之后所述實時臉圖與所述正面臉圖第一次相匹配時設定第二時間節(jié)點; 4)計算所述第二時間節(jié)點與所述第一時間節(jié)點的時間差值,并予以存儲; 5)重復執(zhí)行上述步驟2)至步驟4),直至捕獲不到實時臉圖時結束,并統(tǒng)計所有時間差值,以生成面視度考勤表且予以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視度考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視度考勤表中還包括統(tǒng)計所述待考勤者的總在勤時間及總在勤時間與考勤總時間的比值。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視度考勤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所述總在勤時間的方法為: 按第一預設頻率捕獲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在第一次獲取到實時臉圖時,設定第三時間節(jié)點; 在所述第三時間節(jié)點之后,按所述第一預設頻率或者第二預設頻率捕獲不到終端裝置正前方的待考勤者的實時臉圖,停止考勤并設定第四時間節(jié)點。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視度考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設頻率小于第二預設頻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面視度考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預設頻率為所述第一預設頻率的5至10倍。
【文檔編號】G06K9/64GK104464001SQ201410734320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4日
【發(fā)明者】涂勇 申請人:重慶晉才富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