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雙孔式觸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591156閱讀:26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孔式觸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雙孔式觸控面板,屬于電阻觸摸屏中觸控面板復合層結構構造技
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觸控面板的廣泛應用,電阻式觸控面板也得到快速發(fā)展。目前常見的電阻式 觸控面板結構有采用兩層IT0 (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薄膜,厚度較薄,最薄可做到
0. 45毫米,但價格較貴;產(chǎn)品較薄客戶上機時需非常小心,不能彎折產(chǎn)品,否則產(chǎn)品導電膜 會龜裂,導致產(chǎn)品功能不良。 或者采用ITO薄膜和玻璃結構,此結構成本低,工藝成熟,透明度高,引出線可隨 意選擇,厚度可調整。因上線材料較厚,采用壓合時效果不太好;而壓頭大小也要合適,如果 比實際壓合面積大會壓壞材料。 還有采用兩層IT0薄膜和承托板結構,此結構成本高,透明度相對平板式薄膜對 ITO承托板結構的要低一些,但整體結構和外形較美觀。 本實用新型電阻式觸控面板復合層結構構造簡單,整體觸控面板結構厚度可以比 傳統(tǒng)觸控面板結構厚度薄,也可以通過增加基板層的厚度提高支撐力,比如選用玻璃材質, 可以增加沖擊力道,透光度好。IT0薄膜與IT0玻璃貼合時良率高,生產(chǎn)成本低,若減少下層 IT0薄膜來降低入力荷重,提高穿透力,實現(xiàn)感應度高。雙孔設計可以提供觸控面板熱壓及 冷卻時候膨脹變形的空間,使得觸控面板具有平整一體化的外觀,還可以通過雙孔可以施 加電壓,實現(xiàn)四線一層
實用新型內容
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雙孔式觸控面板復合層結構,通過減少下層 ITO薄膜實現(xiàn)整體觸控面板結構厚度變薄,降低入力荷重,提高穿透力,實現(xiàn)感應度高的觸 控面板結構。基板層可以采用導電玻璃材質與導電薄膜貼合增加厚度,抗觸壓應力強。觸 控面板雙孔設計提供觸控面板熱壓及冷卻時候膨脹變形的空間,使得觸控面板具有平整一 體化的外觀,通過雙孔施加電壓,實現(xiàn)四線一層。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雙孔式觸控面板,該觸控面板復合層結構中包含第 一層為銘板層,第二層為導電(ITO 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薄膜層,第三層為基板 層,其基板層可以是導電玻璃、導電膜貼壓克力板、導電膜貼、硬化玻璃、導電壓克力板當 中的任意一種材料構成,在導電薄膜層與基板層之間的邊緣端連接軟板(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軟性線路板)的一端,軟板另一端設有導電面,其導電面中設有四個導通 電極。在靠近導電面的兩側邊緣處分別貫穿基板層直接引出部分開設一個導通孔。 在雙孔式觸控面板中,銘板層的厚度范圍值在O. 125毫米到0. 188毫米之間;導電 薄膜層的厚度范圍值在0. 125毫米到0. 188毫米之間,基板層的厚度范圍值在0. 7毫米到
1. 1毫米。[0009]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孔式觸控面板是構造簡單的電阻式觸控面板 復合層結構,該雙孔式觸控面板整體結構厚度比傳統(tǒng)觸控面板結構厚度選擇范圍空間大, 通過增加基板層的厚度提高支撐力,比如選用玻璃材質,可以增加沖擊力道,透光度好。ITO 薄膜與ITO玻璃貼合時良率高,生產(chǎn)成本低,若減少下層ITO薄膜來降低入力荷重,提高穿 透力,實現(xiàn)感應度高。雙孔設計可以提供觸控面板熱壓及冷卻時候膨脹變形的空間,使得觸 控面板具有平整一體化的外觀,還可以通過雙孔可以施加電壓,實現(xiàn)四線一層。

圖1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其中有1.銘板層,2.導電薄膜層,3.軟板, 31.導電面,4.基板層。 圖2:本實用新型的局部俯視圖。其中有31.導電面,311.導通電極,41.第一導 通孔,42.第二導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 雙孔式觸控面板由銘板層1、導電薄膜層2、基板層4、軟板3組成,第一層是銘板層 1其厚度為0. 125毫米,第二層為導電薄膜層2其厚度為0. 188毫米,第三層為基板層4由 導電玻璃構成,基板層4厚度為0. 7毫米,導電薄膜層2與基板層4之間的邊緣端連接軟板 3的一端,軟板3另一端設有導電面31。圖2所示在靠近導電面31的兩側邊緣處分別貫穿 基板層4直接引出部分開設有第一導通孔41、第二導通孔42。導電面31由四個導通電極 組成,如圖2中所示的導通電極311。 實施例2: 雙孔式觸控面板由銘板層1、導電薄膜層2、基板層4、軟板3組成,第一層是銘板層 1其厚度為0. 188毫米,第二層為導電薄膜層2其厚度為0. 125毫米,第三層為基板層4由 導電膜貼壓克力板構成,基板層4厚度為0. 845毫米,導電薄膜層2與基板層4之間的邊緣 端連接軟板3的一端,軟板3另一端設有導電面31。圖2所示在靠近導電面31的兩側邊緣 處分別貫穿基板層4直接引出部分開設有第一導通孔41、第二導通孔42。導電面31由四 個導通電極組成,如圖2中所示的導通電極311。 實施例3: 雙孔式觸控面板由銘板層1、導電薄膜層2、基板層4、軟板3組成,第一層是銘板層 1其厚度為0. 17毫米,第二層為導電薄膜層2其厚度為0. 15毫米,第三層為基板層4由導 電壓克力板構成,基板層4厚度為0. 8毫米,導電薄膜層2與基板層4之間的邊緣端連接軟 板3的一端,軟板3另一端設有導電面31。圖2所示在靠近導電面31的兩側邊緣處分別貫 穿基板層4直接引出部分開設有第一導通孔41、第二導通孔42。導電面31由四個導通電 極組成,如圖2中所示的導通電極311。 實施例4: 雙孔式觸控面板由銘板層1、導電薄膜層2、基板層4、軟板3組成,第一層是銘板層 1其厚度為0. 168毫米,第二層為導電薄膜層2其厚度為0. 14毫米,第三層為基板層4由硬化玻璃構成,基板層4厚度為1. l毫米,導電薄膜層2與基板層4之間的邊緣端連接軟板 3的一端,軟板3另一端設有導電面31。圖2所示在靠近導電面31的兩側邊緣處分別貫穿 基板層4直接引出部分開設有第一導通孔41、第二導通孔42。導電面31由四個導通電極 組成,如圖2中所示的導通電極311。 實施例5: 雙孔式觸控面板由銘板層1、導電薄膜層2、基板層4、軟板3組成,第一層是銘板層 1其厚度為0. 178毫米,第二層為導電薄膜層2其厚度為0. 16毫米,第三層為基板層4由導 電膜貼構成,基板層4厚度為0. 71毫米,導電薄膜層2與基板層4之間的邊緣端連接軟板 3的一端,軟板3另一端設有導電面31。圖2所示在靠近導電面31的兩側邊緣處分別貫穿 基板層4直接引出部分開設有第一導通孔41、第二導通孔42。導電面31由四個導通電極 組成,如圖2中所示的導通電極311。
權利要求一種雙孔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觸控面板包含第一層為銘板層(1),第二層為導電薄膜層(2),第三層為基板層(4),所述導電薄膜層(2)與基板層(4)之間的邊緣端連接軟板(3)的一端,所述軟板(3)的另一端設有導電面(31);在靠近導電面(31)的兩側邊緣處分別貫穿基板層(4)直接引出部分開設導通孔。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雙孔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銘板層(1)的厚度范圍值在 0. 125毫米到0. 188毫米之間;導電薄膜層(2)的厚度范圍值在0. 125毫米到0. 188毫米 之間;基板層(4)的厚度范圍值在0. 7毫米到1. 1毫米。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雙孔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層(4)是導電玻璃,或者 導電膜貼壓克力板,或者導電膜貼,或者硬化玻璃,或者導電壓克力板。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雙孔式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面(31)設有四個導通電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孔式觸控面板,包括銘板層、導電薄膜層、基板層、軟板,是構造簡單的電阻式觸控面板復合層結構,雙孔式觸控面板整體結構厚度比傳統(tǒng)觸控面板結構厚度選擇范圍空間大,通過增加基板層的厚度提高支撐力,比如選用玻璃材質,可以增加沖擊力道,透光度好。若減少下層ITO薄膜來降低入力荷重,提高穿透力,實現(xiàn)感應度高。雙孔設計可以提供觸控面板熱壓及冷卻時候膨脹變形的空間,使得觸控面板具有平整一體化的外觀,還可以通過雙孔可以施加電壓,實現(xiàn)四線一層。
文檔編號G06F3/045GK201477556SQ20092023212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8日
發(fā)明者陳棟南 申請人:牧東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