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替換格式的上下文無關的文檔部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一般涉及跨不同的計算機生成文檔管理數(shù)據(jù)。本發(fā)明尤其涉及對具有替換格式及與單個計算機生成文檔相關聯(lián)的其它屬性的上下文無關的文檔部分的利用。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和軟件的用戶變得越來越習慣于幫助他們寫、計算、組織、準備演示、發(fā)送和接收電子郵件、制作音樂等的用戶友好的軟件應用程序。例如,現(xiàn)代的電子文字處理應用程序允許用戶準備各種有用的文檔?,F(xiàn)代的數(shù)據(jù)表應用程序允許用戶輸入、操縱和組織數(shù)據(jù)。現(xiàn)代的電子幻燈片演示應用程序允許用戶創(chuàng)建包含文本、圖片、數(shù)據(jù)或其它有用對象的各種幻燈片演示。已開發(fā)出各種方法和系統(tǒng),用于表示文檔和由此類應用程序根據(jù)各種格式編排類型生成的相關聯(lián)的屬性。例如,文檔可用二進制格式、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格式、富文本格式(RTF)、可擴展標記語言格式(XML)等表示。此外,有許多組成此類文檔的組件,包括段落、表、樣式、字體、列表等等。文檔的一些組件引用其它組件,以向第一組件提供結構化限制。例如,文檔中的段落可引用特定格式編排類型或樣式設置,它定義該段落要如何在文檔中出現(xiàn)。又如,文檔的段落組件可以是文檔中特定列表結構的一部分。因為有諸如樣式等文檔的其它對象可引用的若干屬性和對象,所以文檔中通常需要有頭部,諸如樣式和字體定義等各種屬性和對象位于該頭部中。不幸的是,當用戶試圖將例如段落、文本部分、圖像、圖表等額外內容添加到某一具體文檔,而該額外內容是根據(jù)與該額外內容被添加到的文檔的格式編排不同的格式編排來格式化的時候,就會產生問題。例如,給定應用程序可以HTML格式來存儲所有富文本。為將內容從由該應用程序生成的文檔取到非HTML應用程序,HTML格式化的內容必須被轉換成另一種格式。否則,如果HTML格式化的內容被例如添加到根據(jù)另一種格式編排(例如,XML)格式化的文檔,則所添加的內容的原始格式編排可能丟失,或者額外的內容可能不能完全加載。正是關于這些及其它考慮因素而作出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通過在文檔中提供自描述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來解決以上及其它問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向諸如單個段落或段落組或文本片段等文檔部分提供諸如與部分、樣式、字體、列表類型等相關聯(lián)的文件格式類型等自描述屬性。如果此類文檔部分接下來被復制或移動到第二文檔中或第一文檔中的不同位置,則向該部分提供的自描述屬性隨該部分移動到第二文檔或第一文檔中的不同位置。從而,準備或顯示第二文檔或第一文檔的應用程序可根據(jù)向該部分提供的屬性來使用和顯示該部分。根據(jù)另一個實施例,建立一種文檔容器用于顯示和編輯文檔。文檔的自描述部分或組件可在文檔容器中維護和編輯?;蛘?,文檔的自描述部分或組件可與文檔容器分離地被維護和編輯,但可從文檔容器內被指向。在文檔打開時,從文檔容器內被指向的所有文檔部分或組件可由被允許根據(jù)不同文檔部分或組件各自的文件格式類型或其它屬性使用這些不同文檔部分或組件中的每一個的應用程序合并或顯示。通過查看以下對所揭示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參考附圖和所附說明書,本發(fā)明的這些及其它特征、優(yōu)點和方面將被更清楚地理解和認識。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示例性操作環(huán)境的計算系統(tǒng)、相關外圍設備和網(wǎng)絡設備的簡化框圖。圖2是根據(jù)面向對象的編程模型示出軟件對象之間的交互的簡化框圖。圖3所示是文檔、附加模式文件和模式驗證功能模型之間的交互的框圖。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示出第一文檔和第二文檔之間的交互的框圖,其中文本的一部分從第二文檔被復制或移動到第一文檔中。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示出第一文檔和第二文檔之間的交互的框圖,其中文本的一部分從第二文檔被復制或移動到第一文檔中。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示出具有自描述的替換文件格式的上下文無關的文檔部分或組件被插入到基于XML的文檔中的簡化框圖。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示出基于XML的文檔引用具有不同或替換文件格式、用于與基于XML的文檔合并的上下文無關的文檔部分或組件的簡化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以上所簡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針對用于將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插入到文檔中或由文檔引用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方法和系統(tǒng),其中被插入或引用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是根據(jù)與該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被插入、或引用該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文檔不同的文件格式類型和其它屬性格式化的,以與接收文檔合并。這些實施例可被組合,可使用其它實施例,或者進行結構改變,而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因此,以下詳細描述不應被認為是限制性的,且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技術方案所定義?,F(xiàn)在參考附圖,所有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元素,將描述本發(fā)明的若干方面和示例性操作環(huán)境。圖1及以下討論旨在對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合適的計算環(huán)境提供簡要、一般的描述。盡管將在連同在個人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tǒng)上運行的應用程序執(zhí)行的程序模塊的通用上下文中描述本發(fā)明,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認識到,還可結合其它程序模塊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一般而言,程序模塊包括執(zhí)行特定任務或實現(xiàn)特定抽象數(shù)據(jù)類型的例程、程序、組件、數(shù)據(jù)結構和其它類型的結構。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可隨其它計算機系統(tǒng)配置實施本發(fā)明,包括手持式設備、多處理器系統(tǒng)、基于微處理器的或可編程的消費者電子設備、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等等。本發(fā)明還可在分布式計算環(huán)境中實施,其中任務由通過通信網(wǎng)絡連接的遠程處理設備執(zhí)行。在分布式計算環(huán)境中,程序模塊可位于本地和遠程記憶存儲設備中?,F(xiàn)在轉到圖1,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的個人計算機2的示例性計算機體系結構將被描述。圖1所示的計算機體系結構示出一常規(guī)個人計算機,包括中央處理單元4(“CPU”)、包括隨機存取存儲器8(“RAM”)和只讀存儲器10(“ROM”)的系統(tǒng)存儲器6、以及將存儲器耦合到CPU4的系統(tǒng)總線12。包含諸如在啟動期間幫助在計算機內部各元件之間傳送信息的基本例程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tǒng)存儲在ROM10中。個人計算機2還包括大容量存儲設備14,用于存儲操作系統(tǒng)16、諸如應用程序305等應用程序、以及數(shù)據(jù)。大容量存儲設備14通過連接到總線12的大容量存儲控制器(未示出)連接到CPU4。大容量存儲設備14及其相關聯(lián)的計算機可讀介質為個人計算機2提供非易失性的存儲。盡管對其中所包含的計算機可讀介質的描述指諸如硬盤或CD-ROM驅動器等大容量存儲設備,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計算機可讀機制可以是可由個人計算機2訪問的任何可用介質。作為示例,而非限制,計算機可讀機制可包括計算機存儲介質和通信介質。計算機存儲介質包括以用于存儲諸如計算機可讀指令、數(shù)據(jù)結構、程序模塊或其它數(shù)據(jù)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術實現(xiàn)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動和不可移動介質。計算機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PROM、EEPROM、閃存或其它固態(tài)存儲器技術,CD-ROM、DVD或其它光存儲,磁帶盒、磁帶、磁盤存儲或其它磁存儲設備,或可用來存儲所需信息并可由計算機訪問的任何其它介質。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個人計算機2可使用通過諸如因特網(wǎng)等TCP/IP網(wǎng)絡18到遠程計算機的邏輯連接在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中工作。個人計算機2可通過連接到總線12的網(wǎng)絡接口單元20連接到TCP/IP網(wǎng)絡18。應當理解,網(wǎng)絡接口單元20還可被用來連接到其它類型的網(wǎng)絡和遠程計算機系統(tǒng)。個人計算機2還可包括用于接收和處理來自包括鍵盤或鼠標(未示出)在內的若干設備的輸入的輸入/輸出控制器22。類似地,輸入/輸出控制器22可向顯示屏、打印機或其它類型的輸出設備提供輸出。如以上所簡單提及,若干程序模塊和數(shù)據(jù)文件可被存儲在個人計算機2的大容量存儲設備14和RAM8中,包括適用于控制聯(lián)網(wǎng)的個人計算機的操作的操作系統(tǒng)16,諸如來自華盛頓雷蒙德市的微軟公司的WINDOWSXP操作系統(tǒng)等。大容量存儲設備14和RAM8還可存儲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序。特別地,大容量存儲設備14和RAM8可存儲用于創(chuàng)建和編輯電子文檔310的應用程序305。例如,應用程序305可包括文字處理應用程序、數(shù)據(jù)表應用程序、聯(lián)系人應用程序、等等。還可隨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使用用于創(chuàng)建和編輯其它類型的電子文檔的應用程序。還示出下述的模式文件330和名字空間/模式庫400。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是由面向對象編程環(huán)境中的不同軟件對象之間的通信來實現(xiàn)的。為以下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描述起見,簡要描述面向對象編程環(huán)境的組件是有用的。圖2是根據(jù)面向對象的編程模型示出軟件對象之間的交互的簡化框圖。根據(jù)面向對象編程環(huán)境,第一對象210可包括軟件代碼、可執(zhí)行方法、屬性、以及參數(shù)。類似地,第二對象220也可包括軟件代碼、可執(zhí)行方法、屬性、以及參數(shù)。第一對象210可通過經(jīng)由消息調用230調用第二對象220,來與第二對象220通信以從第二對象220獲得信息或功能。如面向對象編程環(huán)境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第一對象210可經(jīng)由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與第二對象220通信,該應用程序接口(API)允許兩個異類的軟件對象210、220相互通信以從對方獲得信息和功能。例如,如果第一對象210請求第二對象220中所包含的方法所提供的功能,則第一對象210可向第二對象220傳遞消息調用230,第一對象在消息調用230中標識所請求的方法,并將第二對象要求的操作被標識的方法所需的任何參數(shù)傳遞給第二對象。第二對象220一旦從第一對象接收到調用,第二對象即基于所提供的參數(shù)執(zhí)行被調用的方法,并向第一對象210發(fā)回包含從所執(zhí)行的方法獲得的值的返回消息250。例如,就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而言,并如以下將描述,第一對象210可為第三方定制的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向諸如可擴展標記語言模式驗證對象等第二對象傳遞消息,第一對象通過該消息標識請求驗證文檔中所指定的XML元素的方法,其中被指定的XML元素是由第一對象隨所標識的方法傳遞的參數(shù)。根據(jù)此例,一旦從第一對象接收到調用,模式驗證對象即對被指定的XML元素執(zhí)行被標識的方法,并以與經(jīng)驗證的XML元素相關聯(lián)的結果或值的形式向第一對象返回消息。如以上所簡述的面向對象編程環(huán)境的操作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公知的。如下所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通過使用中的軟件對象的交互、定制、以及對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組件的應用來實現(xiàn)的。圖3所示是文檔、附加模式文件和模式驗證功能模塊之間的交互的框圖。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可擴展標記語言(XML)通過允許用戶創(chuàng)建可應用于文檔中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的標簽名,而該文檔進而定義應用相關聯(lián)標簽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來提供一種描述文檔中的文本和數(shù)據(jù)的方法。例如,參考圖3,用應用程序305創(chuàng)建的文檔310包含已用XML標簽315、320、325標記的文本。例如,文本“Greetings”用XML標簽<title>(標題)注釋。文本“MynameisSarah”用<body>標簽注釋。根據(jù)XML,<title>和<body>標簽的創(chuàng)建者可自由創(chuàng)建她自己的標簽,用于描述將應用那些標簽的標簽。因此,只要向任何下游消耗應用程序或計算機器提供關于應用于文本的標簽的定義的指令,該應用程序或計算機器即可根據(jù)標簽來使用數(shù)據(jù)。例如,如果下游應用程序被編程為提取定義為由該應用程序處理的文章或出版物的標題的文本,則該應用程序可對文檔310進行語法分析并提取文本“Greetings”,如圖3所示,因為該文本是用標簽<title>注釋的。如圖3所示,文檔310的特定XML標簽命名的創(chuàng)建者提供文檔310中所包含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的有用描述,只要向第三方提供與應用于文本或數(shù)據(jù)的標簽相關聯(lián)的定義,該描述即可由第三方使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根據(jù)各種不同的文件格式,以及根據(jù)用于創(chuàng)建文檔310的應用程序305的本機編程語言來保存被輸入到文檔310中的文本和XML標記。例如,可根據(jù)文字處理應用程序、數(shù)據(jù)表應用程序等來保存文本和XML標記?;蛘撸惠斎氲轿臋n310中的文本和XML標記可被保存為XML格式,通過XML格式,文本或數(shù)據(jù)、任何被應用的XML標記、以及諸如字體、樣式、段落結構等任何格式編排可被保存為XML表示。因此,能夠理解保存為XML的數(shù)據(jù)的下游或第三方應用程序可打開和使用如此被保存為XML表示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將文檔310的文本和XML標記、相關聯(lián)的格式編排以及其它屬性保存為XML的具體討論見于2002年6月28日提交的,題為“WordProcessingDocumentStoredinaSingleXMLFilethatmaybeManipulatedbyApplicationsthatUnderstandingXML”(存儲在可由理解XML的應用程序操縱的單個XML文件中的文字處理文檔)的美國專利申請第10/187,060號,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包含于此。于2003年12月2日提交的,題為“MixedContentFlexibility”(混和內容靈活性)的美國專利申請第10/726,077號第11頁開始揭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示例性模式,其通過引用而被結合于此。如圖3所示,為了給應用于文本或數(shù)據(jù)的XML標記元素(標簽)提供定義框架,創(chuàng)建XML模式文件,該XML模式文件包含允許被標記和存儲的數(shù)據(jù)的用戶和消耗者理解文檔的創(chuàng)建者所設計的XML標簽定義所需的信息。較佳的是,在本領域中也稱為名字空間或XSD文件的每個模式文件都包括所有XML元素(標簽)的列表,這些XML元素(標簽)可根據(jù)給定的模式文件被應用于文檔。例如,圖3所示的模式文件330可以是包含可被應用于文檔310的某些XML元素的定義的模式文件,該模式文件包括XML元素的屬性或限制,和/或與可根據(jù)模式文件用XML元素注釋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相關聯(lián)的規(guī)則。例如,參考圖3所示的模式文件330,該模式文件由名字空間“intro”所標識,該模式文件包括根元素<introcard>。根據(jù)模式文件330,<introcard>元素擔當模式文件的根元素,并擔當兩個子元素<title>和<body>的父元素。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可在單個根元素下定義若干父元素,并可在每個父元素下定義若干子元素。但是,通常給定的模式文件330僅包含一個根元素。仍然參考圖3,模式文件330還分別包含<title>和<body>元素的屬性340和345。屬性340和345可提供與將各元素分別應用于文檔310中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相關聯(lián)的進一步的定義或規(guī)則。例如,屬性345定義用<title>元素注釋的文本的長度必須少于或等于25個字符。因此,根據(jù)模式文件330中所包含的定義,如果用<title>元素或標簽注釋長度超過25個字符的文本,則試圖進行的對該文本的注釋將是無效的。通過將此類定義或規(guī)則作為屬性應用于XML元素,模式的創(chuàng)建者可指示與給定模式文件相關聯(lián)的文檔中所包含的數(shù)據(jù)的結構。例如,如果用于定義應用于簡歷文檔的XML標記的模式文件330的創(chuàng)建者希望簡歷文檔的經(jīng)歷部分所包含的現(xiàn)在或先前的工作條目不超過4個,則模式文件330的創(chuàng)建者可定義例如<experience>元素的屬性,以允許不超過4個現(xiàn)在或過去的工作條目被輸入到<experience>標簽之間,以使experience標簽根據(jù)模式文件330有效。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模式文件330可被附加到給定文檔310或與之相關聯(lián),以將附加模式文件中所定義的可允許的XML標記應用于文檔310。根據(jù)一個實施例,用附加或相關聯(lián)的模式文件330的XML元素標記的文檔310可通過指向與標識附加或相關聯(lián)模式文件330的名字空間相關聯(lián)的統(tǒng)一資源標識符(URI)來指向附加或相關聯(lián)的模式文件。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文檔310可具有多個附加模式文件。即,文檔310的創(chuàng)建者可將一個以上模式文件330關聯(lián)或附加到文檔310,以為來自一個以上模式文件的XML標記的注釋提供框架。例如,文檔310可包含與金融數(shù)據(jù)相關聯(lián)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文檔310的創(chuàng)建者可能希望將將包含XML標記的XML模式文件330和與多個金融機構相關聯(lián)的定義相關聯(lián)。由此,文檔310的創(chuàng)建者可將來自一個或多個金融機構的XML模式文件330與文檔310相關聯(lián)。類似地,可將給定XML模式文件330與諸如用于將金融數(shù)據(jù)放入所需格式的模板等特定文檔結構相關聯(lián)。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在與文檔310分處的名字空間或模式庫中維護XML模式文件和相關聯(lián)的文檔解決方案的集合。文檔310可進而包含指向名字空間或模式庫中的URI的指針,該名字空間或模式庫與被附加到文檔310或與之相關聯(lián)的一個或多個模式文件相關聯(lián)。因為文檔310需要來自一個或多個相關聯(lián)模式文件的信息,所以文檔310指向名字空間或模式庫,以獲得所需的模式定義。使用名字空間或模式庫的操作的詳細描述見于2002年6月27日提交的題為“SystemandMethodforProvidingNamespaceRelatedInformation”(用于提供名字空間有關的信息的系統(tǒng)和方法)的美國專利申請第10/184,190號,以及于2002年6月27日提交的題為“SystemandMethodforObtainingandUsingNamespaceRelatedInformationforOpeningXMLDocument”(用于獲取和使用名字空間有關的信息以打開XML文檔的系統(tǒng)和方法)的美國專利申請第10/185,940號,這兩個美國專利申請的內容都通過引用完全包含于此。用于從名字空間或模式庫下載諸如XML模式文件和相關聯(lián)的解決方案等軟件組件的機制的詳細描述見于2002年6月5日提交的題為“MechanismforDownloadingSoftwareComponentsfromaRemoteSourceforUsebyaLocalSoftwareApplication”(用于從遠程源下載軟件組件以供本地軟件應用程序使用的機制)的美國專利申請第10/164,260號。仍參考圖3,圖示出一種模式驗證功能模塊350,它用于對照如上所述的附加到文檔310或與之相關聯(lián)的XML模式文件330來驗證應用于文檔310的XML標記。如上所述,模式文件330陳述可接受的XML元件和相關聯(lián)的屬性,并定義用來自相關聯(lián)的模式文件330的XML標記對文檔310進行有效注釋的規(guī)則。例如,如模式文件330所示,在根或父元素<introcard>下定義了兩個子元素<title>和<body>。還示出定義與子元素<title>和<body>相關聯(lián)的文本的可接受的串長度的屬性340、345。如上所述,如果用戶試圖用來自附加到文檔310或與之相關聯(lián)的模式文件330的XML標記、但違反模式文件330中所包含的XML標記定義地注釋文檔310,則將呈現(xiàn)無效或錯誤狀態(tài)。例如,如果用戶試圖輸入超過25個字符的標題串,則該文本條目將違反模式文件330的<title>元素的最大字符長度屬性。為了對照相關聯(lián)的模式文件330來驗證應用于文檔310的XML標記,利用一種模式驗證模塊350。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模式驗證模塊350是軟件模塊,它包括足以用來在XML標記和相關聯(lián)的文本被輸入到文檔310中時,將被輸入到文檔310中的XML標記和相關聯(lián)的文本與相關聯(lián)或附加的XML模式文件330相比較的指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模式驗證模塊350將應用于文檔310的每個XML標記元素和相關聯(lián)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與附加或相關聯(lián)的模式文件330相比較,以確定每個元素和相關聯(lián)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是否都符合附加模式文件330所陳述的規(guī)則和定義。例如,如果用戶試圖輸入超過25個字符的由<title>元素320注釋的字符串,則模式驗證模塊將把該文本串與附加模式文件330的文本串屬性340相比較,并確定用戶所輸入的該文本串超過最大可允許的文本串長度。由此,將向用戶呈現(xiàn)錯誤消息或對話框,以警告用戶根據(jù)附加模式文件330,其所輸入的文本串超過最大可允許的字符長度。類似地,如果用戶試圖在<title>和<body>元素之間添加XML標記元素,則模式驗證模塊350將根據(jù)附加模式文件330,確定用戶所應用的XML標記元素不是<title>和<body>元素之間所允許的有效元素。從而,模式驗證模塊350將向用戶生成錯誤消息或對話框,以警告用戶無效的XML標記。上下文無關的文檔文本和數(shù)據(jù)部分如以上所簡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用于將一部分文本或數(shù)據(jù)插入到文檔中的方法和系統(tǒng),其中被插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隨之攜帶其本身專有的格式編排和樣式屬性,諸如指定的樣式、字體、列表類型等等。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示出第一文檔和第二文檔之間的交互的框圖,其中一部分文本從第二文檔被復制或移動到第一文檔中。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示出第一文檔和第二文檔之間的交互的框圖,其中一部分文本從第二文檔被復制或移動到第一文檔中。應當理解,以將文本部分從一個文檔復制或移動到另一個文檔的形式來描述本發(fā)明僅僅是示例性的。除了將文本從一個文檔復制或移動到另一個文檔以外,文本部分的自描述屬性允許想要或需要對文件進行語法分析并操縱文件的用戶和軟件應用程序將富編輯應用于文件或文檔的部分,而無須對整個文檔進行語法分析以管理與整個文檔或文件相關聯(lián)的屬性。參考圖4,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為說明如何將一部分文本從文檔420復制到文檔410中,描述文檔410和文檔420。第一文檔410有一個標題和兩個段落。還為文檔410示出XML結構窗格425,它示出被應用于文檔435的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結構。例如,<title>元素被應用于文檔435的標題,<paragraph1>元素被應用于文檔435的第一段,而<paragraph2>元素被應用于文檔435的第二段。第二文檔420包括已用XML結構進行類似標記的標題440。為文檔420示出XML結構窗格43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來自第二文檔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可被復制或移動到第一文檔中,樣式和其它格式編排屬性隨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從一個文檔被帶到另一個文檔。由此,不需要對照與第一文檔相關聯(lián)的樣式或其它格式編排屬性來解析與插入到第一文檔的文本部分相關聯(lián)的樣式或格式編排屬性。例如,如圖4所示,第一文檔可具有用于引用與第一文檔相關聯(lián)的樣式及其它格式編排屬性的頭部信息屬性元素。即,第一文檔的用戶或創(chuàng)建者可能已經(jīng)為第一文檔建立一組樣式或格式編排屬性。如上所述,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系統(tǒng),如果用戶希望將第二段455從第二文檔420復制到第一文檔410中,則與第二文檔420中的第二段455相關聯(lián)的樣式或格式編排信息可能與在第一文檔410的文檔等級處所包含的樣式和格式編排信息沖突。例如,第一文檔410可具有稱為“Header1”的、使粗體和斜體的格式編排被應用于文檔435的樣式。另一方面,第二文檔420的創(chuàng)建者可能也同樣地使用樣式指示符“Header1”來將第二文檔中所包含的第二段455格式化為包括粗體,但不包括斜體。如果第二文檔420的第二段455被復制到第一文檔410中,則應用于第二文檔的樣式會與應用于第一文檔410中的文檔的樣式?jīng)_突。因此,第一文檔410的用戶將被要求手動對應用于第一文檔410的XML結構的頭部信息屬性元素進行語法分析,以改變應用到被插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的樣式,從而避免兩個樣式的沖突。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XML模式,用于將樣式標記應用于文檔的指定文本和數(shù)據(jù)部分,諸如第二文檔420的第二段455,使得應用于給定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特定樣式或格式編排隨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被帶到第一文檔中。通過將XML標記應用于特定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只要第一文檔能夠訪問應用于被插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樣式或格式編排標記,第一文檔就無須解除應用于被插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樣式或格式編排屬性的沖突。參考圖5,圖示出要插入第一文檔410的文本部分510和文本部分52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每個文本部分510和520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段落、多個段落、句子或段落的片段、字母數(shù)字數(shù)據(jù)、或任何其它本機對象。如應當理解的,第二文檔420的創(chuàng)建者如下所述地根據(jù)定義XML元素的上下文無關的文本部分模式,用可擴展標記語言數(shù)據(jù)來標記第二文檔,以指定隨之攜帶其自己的樣式或其它格式編排屬性的特定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實際上,文本部分510和520中的每一個都變成攜帶其自己的樣式和格式編排屬性的“小型”文檔,這些“小型”文檔可被插入到第一文檔410中,且在文檔410上操作的XML語法分析應用程序可將其與主文檔410區(qū)別對待。應當理解,根據(jù)可從各種軟件應用程序使用的常規(guī)的剪切/復制和粘貼方法,諸如第二段455或者圖5所示的文本部分510、520中的任何一個等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可從第二文檔被復制粘貼或剪切粘貼到第一文檔中?;蛘?,根據(jù)各種可擴展標記語言語法分析應用程序,用戶可通過從XML結構窗格430選擇適當?shù)腦ML節(jié)點,并將該XML節(jié)點復制到第一文檔的XML結構中,同樣地將來自第二文檔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插入到第一文檔中。即,通過從第二文檔420的XML結構窗格430選擇<paragraph2>節(jié)點460,并通過將該節(jié)點移動到第一文檔的XML結構中,可將第二段455的XML標記和相關聯(lián)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隨其自己的樣式及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其它格式編排屬性插入到第一文檔中。為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操作,將以下XML結構與具有以下兩個段落的簡單文檔相關聯(lián)。第一段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第二段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如可在以下XML結構中看到,“TimesNewRoman”字體和“DefaultParagraphFont”的樣式標識被應用于這兩個段落。這兩段的實際文本也在以下XML結構中示出。<?xmlversion=″1.0″encoding=″UTF-8″standalone=″yes″?>-<wwordDocument-xmlnsw=″http//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2003/wordml″xmlnswx=″http//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2003/auxHint″wmacrosPresent=″no″wembeddedObjPresent=″no″wocxPresent=″no″xmlspace=″preserve″>-<wstyles>-<wversionOfBuiltInStylenameswval=″4″/><wlatentStyleswdefLockedState=″off″wlatentStyleCount=″156″/>-<wstvlewtype=″paragraph″wdefault=″on″-wstyleId=″Normal″><wnamewval=″Normal″/>-<wrPr>-<wxfontwxval=″TimesNewRoman″/><wszwval=″24″/><wsz-cswval=″24″/><wlangwval=″EN-US″wfareast=″EN-US″wbidi=″AR-SA″/></wrPr></wstyle>-<wstylewtype=″character″wdefault=″on″-wstyleId=″DefaultParagraphFont″><wnamewval=″DefaultParagraphFont″/><wsemiHidden/></wstyle>-<wstvlewtype=″list″wdefault=″on″wstyleId=″NoList″>-<wnamewval=″NoList″/><wsemiHidden/></wstyle></wstyles>-<wbody>--<wp>--<wr>-<wt>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wt></wr></wp>-<wp>--<wr>-<wt>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wt></wr></wp><wp/></wbody></wwordDocument>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考慮例如用戶想要將如下的第三段插入到文檔中“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從而被插入的段落提供如下的最終文檔第一段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第二段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第三段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以下是示出將標準的默認樣式應用于文檔前兩段的示例性XML結構。根據(jù)此例,如以下XML結構中所示,用戶將斜體化的第三段以稱為“MyStyle”的樣式的名義插入到文檔中。因為該段落是被插入到本機文字處理應用程序以外的環(huán)境中,所以必須手動完成檢查“MyStyle”樣式是否存在的邏輯。必須對XML文件進行語法分析,以尋找樣式聲明的正確位置,然后必須對樣式聲明進行語法分析,以確保沒有沖突。一旦這已完成,即可輸入“MyStyle”聲明。既然輸入了“MyStyle”聲明,那么就必須再次對XML文件進行語法分析,以為該段落本身尋找正確位置。因為和“MyStyle”樣式?jīng)]有沖突,所以被插入的段落仍可引用“MyStyle”樣式。否則,必須改變該段落本身以引用正確的樣式。<?xmlversion=″1.0″encoding=″UTF-8″standalone=″yes″?><?mso-applicationprogid=″Word.Document″?>-<wwordDocument-xmlnsw=″http//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2003/wordml″xmlnswx=″http//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2003/auxHint″wmacrosPresent=″no″wembeddedObjPresent=″no″wocxPresent=″no″xmlspace=″preserve″>-<wstyles>-<wversionOfBuiltInStylenameswval=″4″/><wlatentStyleswdefLockedState=″off″wlatentStyleCount=″156″/>-<wstylewtype=″paragraph″wdefault=″on″-wstyleId=″Normal″><wnamewval=″Normal″/>-<wrPr>-<wxfontwxval=″TimesNewRoman″/><wszwval=″24″/><wsz-cswval=″24″/><wlangwval=″EN-US″wfareast=″EN-US″wbidi=″AR-SA″/></wrPr></wstyle>-<wstylewtype=″character″wdefault=″on″-wstyleId=″DefaultParagraphFont″><wnamewval=″DefaultParagraphFont″/><wsemiHidden/></wstyle>-<wstylewtype=″table″wdefault=″on″-wstyleId=″TableNormal″><wnamewval=″NormalTable″/><wxuiNamewxval=″TableNormal″/><wsemiHidden/>-<wrPr>-<wxfontwxval=″TimesNewRoman″/></wrPr>-<wtblPr>-<wtblIndww=″0″wtype=″dxa″/>-<wtblCellMar>-<wtopww=″0″wtype=″dxa″/><wleftww=″108″wtype=″dxa″/><wbottomww=″0″wtype=″dxa″/><wrightww=″108″wtype=″dxa″/></wtblCellMar></wtblPr></wstyle>-<wstylewtype=″paragraph″wstyleId=″myStyle″>-<wnamewval=″myStyle″/><wbasedOnwval=″Normal″/><wrsidwval=″000874C3″/>-<wpPr>-<wpStylewval=″myStyle″/></wpPr>-<wrPr>-<wxfontwxval=″TimesNewRoman″/><wcolorwval=″FF0000″/></wrPr></wstyle>-<wstylewtype=″list″wdefault=″on″wstyleId=″NoList″>-<wnamewval=″NoList″/><wsemiHidden/></wstyle></wstyles>-<wbody>--<wp>--<wr>-<wt>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wt></wr></wp>-<wp>--<wr>-<wt>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wt></wr></wp>-<wp>--<wpPr>-<wpStylewval=″myStyle″/></wpPr>-<wr>-<wt>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wt></wr></wp><wp/></wbody></wwordDocument>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XML模式,該模式提供可用來標記和描述文檔的特定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以使應用于該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樣式或其它格式編排屬性和與插入了該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文檔相關聯(lián)的其余樣式或格式編排屬性被區(qū)別對待的XML元素。只要插入了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文檔是由可理解與被插入到該文檔中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相關聯(lián)的XML模式的應用程序操作,包裹被插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XML元素就會被理解。以下是一示例性XML結構,該結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示出斜體化的第三段“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的添加。如以下XML結構所示,前兩個段落被包括在具有“TimesNewRoman”和“DefaultParagraphFont”的樣式標識的文檔中。但是,如以下XML結構所示,被插入到文檔中的第三段已被包裹在稱為<cfChunk>的XML元素中。如應當理解的,元素<cfChunk>示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此特定XML結構的創(chuàng)建者可向該元素提供無窮多個名字。應當理解,該元素同樣也可被稱為上下文無關部分,cf部分、上下文無關數(shù)據(jù)、cf數(shù)據(jù)、等等。在元素<cfChunk>內包含具有“MyStyle”的樣式標識和“italics”的字體標識的第三段“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當?shù)谌巍癟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從第二文檔被復制或移動到第一文檔中時,被移動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指向或引用一XML模式文件,該XML模式文件根據(jù)包括用于包裹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并用于隨該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攜帶其自己單獨的樣式或其它格式編排屬性的<cfChunk>的模式文件,向與第一文檔相關聯(lián)的XML語法分析應用程序提供對與XML元素相關聯(lián)的語法和其它定義規(guī)則的訪問。由此,當?shù)谝晃臋n的XML語法分析應用程序遇到元素<cfChunk>時,該應用程序可參考相關聯(lián)的XML模式,以學習要為被插入到第一文檔中并與<cfChunk>元素相關聯(lián)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特別處理的、包裹在<cfChunk>元素內的結構中所包含的樣式和其它格式編排指示。由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如以下示例性XML結構所示,當?shù)谌伪徊迦氲降谝晃臋n中時,與該文本部分相關聯(lián)的樣式和其它格式編排屬性由接收被插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應用程序所兌現(xiàn),而不考慮與插入該文本部分的文檔相關聯(lián)的潛在的沖突的樣式或其它格式編排屬性。該應用程序執(zhí)行必要的工作以解析任何沖突,并將該段落的樣式引用正確地與適當?shù)臉邮较嚓P聯(lián)。<?xmlversion=″1.0″encoding=″UTF-8″standalone=″yes″?>-<wwordDocument-xmlnsw=″http//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2003/wordml″xmlnswx=″http//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2003/auxHint″wmacrosPresent=″no″wembeddedObjPresent=″no″wocxPresent=″no″xmlspace=″preserve″>-<wstyles>-<wversionOfBuiltInStylenameswval=″4″/><wlatentStyleswdefLockedState=″off″wlatentStyleCount=″156″/><wstylewtype=″paragraph″wdefault=″on″--wstyleId=″Normal″><wnamewval=″Normal″/>-<wrPr>-<wxfontwxval=″TimesNewRoman″/><wszwval=″24″/><wsz-cswval=″24″/><wlangwval=″EN-US″wfareast=″EN-US″wbidi=″AR-SA″/></wrPr></wstyle>-<wstylewtype=″character″wdefault=″on″-wstyleId=″DefaultParagraphFont″><wnamewval=″DefaultParagraphFont″/><wsemiHidden/></wstyle>-<wstylewtype=″list″wdefault=″on″wstyleId=″NoList″>-<wnamewval=″NoList″/><wsemiHidden/></wstyle>-<wstylewtwe=″table″wdefault=″on″wstyleId=″TableNormal″>-<wnamewval=″NormalTable″/><wxuiNamewxval=″TableNormal″/><wsemiHidden/>-<wrPr>-<wxfontwxval=″TimesNewRoman″/></wrPr>-<wtblPr>-<wtblIndww=″0″=wtype=″dxa″/>-<wtblCellMar>-<wtopww=″0″wtype=″dxa″/><wleftww=″108″wtype=″dxa″/><wbottomww=″0″wtype=″dxa″/><wrightww=″108″wtype=″dxa″/></wtblCellMar></wtblPr></wstyle></wstyles>-<wbody>--<wp>--<wr>-<wt>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wt></wr></wp>-<wp>--<wr>-<wt>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wt></wr></wp>-<wcfChunk>--<wstyles>--<wstylewtype=″paragraph″wstyleId=″myStyle″>-<wnamewval=″myStyle″/><wbasedOnwval=″Normal″/><wrsidwval=″000874C3″/>-<wpPr>-<wpStylewval=″myStyle″/></wpPr>-<wrPr>-<wxfontwxval=″Italics″/><wcolorwval=″FF0000″/></wrPr></wstyle></wstyles>-<wp>--<wpPr>-<wpStylewval=″myStyle″/></wpPr>-<wr>-<wt>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wt></wr></wp></wcfChunk><wp/></wbody></wwordDocument>具有替換文件格式的上下文無關的文檔部分如上所述,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方法和系統(tǒng),當數(shù)據(jù)或內容部分被添加到具有和接收文檔不同的文件格式的文檔中時,接收文檔可能不能以用包括樣式、字體等適當格式編排屬性來正確顯示傳入部分的方式來處理傳入部分。或者,當傳入部分和接收文檔的格式編排類型不同,則接收文檔可能不能完全加載傳入部分。例如,如果根據(jù)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格式化的一部分數(shù)據(jù)被復制到根據(jù)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格式化的文檔中時,HTML部分可能不能被加載,因為負責處理和顯示文檔的應用程序可能不理解傳入部分的內容是什么。如以上參考圖4和5所述,傳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可被包裹在<cfChunk>XML標簽中,且應用于該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XML注釋標識與傳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相關聯(lián)的諸如樣式、字體等格式編排信息,以使進行接收的XML表示的文檔可在文檔被運行(launch)且傳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被集成(即,合并、復制、移動、連接)到所運行的文檔的時候,確定或解析要被應用于傳入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的格式編排屬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將XML<cfChunk>注釋應用于傳入的文本,這些傳入的文本、數(shù)據(jù)或其它內容部分提供自描述屬性以通知接收文檔和應用程序關于與傳入的或被引用的文本、數(shù)據(jù)或其它內容部分相關聯(lián)的替換文件格式類型,以通知進行接收的XML表示的文檔傳入部分和接收文檔所用的是不同的文件格式類型。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示出具有自描述的替換文件格式的上下文無關的文檔部分被插入到基于XML的文檔中的簡化框圖。如圖6所示,示出XML表示的文檔610,例如備忘錄或文章等文字處理文檔。圖示XML文檔610對文檔應用了各種XML結構。例如,對文檔應用<heading>標簽615,用于對要輸入到文檔中的頭信息進行結構化。對文檔應用<body>標簽620,用于對被插入到文檔610的正文中的文本、數(shù)據(jù)或其它內容進行結構化。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圖6所示的示例性XML結構并不意味著表示構造良好的XML標簽和相關聯(lián)的結構。圖6所示的示例性XML結構和信息僅是示例性目的。仍參考圖6,對<body>標簽620內的XML文檔610應用了3個<cfChunk>標簽625、630、63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使用<cfChunk>標簽625、630、635,以上下文無關的方式注釋傳入的文本、數(shù)據(jù)或其它內容部分,以允許傳入部分對XML文檔610是自描述的。如以上參考圖4和5所述,用來生成和/或編輯XML文檔610的應用程序調用一XML語法分析應用程序,該語法分析應用程序或與所使用的應用程序集成,或由所使用的應用程序調用,以對應用于XML文檔610的XML結構進行語法分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當XML語法分析應用程序對分別與部分640、645、650相關聯(lián)的XML<cfChunk>標簽625、630、635進行語法分析時,語法分析應用程序確定被應用于每一個傳入的內容部分的指定的文件格式類型和格式編排信息。例如,要被插入到XML文檔6l0的正文中的第一傳入部分640已與<cfChunk1>標簽相關聯(lián),并標識傳入部分的文件格式類型為HTML。還標識了“style1”的樣式類型。由此,應用程序(例如,負責生成、編輯和顯示XML文檔610的文字處理應用程序125)通過對應用于文檔610的XML結構進行語法分析,得知被插入的內容部分640是根據(jù)HTML來格式化的,并且具有“style1”的格式編排樣式。由此,用來生成和/或編輯XML表示的文檔610的應用程序可根據(jù)與傳入部分相關聯(lián)的文件格式類型和樣式來處理傳入內容部分640。例如,參考傳入部分640,接收應用程序將會知道必須根據(jù)超文本標記語言來處理、讀取和顯示該傳入部分,或者必須將傳入部分從HTML文件格式轉換成適用于由接收應用程序處理的另一種文件格式類型。類似地,接收應用程序將會知道,應當用與所標識的格式編排屬性“style1”相關聯(lián)的例如字體、樣式等格式編排屬性來顯示該傳入部分。如圖6所示,示出第二傳入內容部分645。圖示第二傳入部分645具有富文本格式編排(RTF)的文件格式類型,采用標識為“style4”的樣式。如同傳入部分640的情況,用來自描述傳入的內容部分的信息可被接收或消耗應用程序用來理解與傳入部分相關聯(lián)的格式類型,并用來理解被應用于傳入內容的任何相關聯(lián)的格式編排屬性。類似地,圖示第三傳入部分650具有相關聯(lián)的二進制文件格式類型和相關聯(lián)的樣式“style2”。如同其它傳入的內容部分的情況,接收或消耗應用程序可利用所標識的文件格式類型以及諸如所標識的樣式屬性等其它信息來接收和處理傳入的內容部分。根據(jù)此實施例,接收或消耗應用程序(例如,文字處理應用程序)可按照與傳入的內容部分相關聯(lián)的文件格式類型來使用那些部分。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方法和技術,傳入部分可能不能由接收應用程序加載,或者即使傳入部分被接收應用程序成功加載,相關聯(lián)的文本、數(shù)據(jù)或其它內容也可能受到不正確的處理。例如,傳入部分可能以令人不滿意的方式被顯示。因為接收應用程序可確定傳入內容的原始文件格式類型,所以接收應用程序可采取恰當?shù)男袆樱T如轉換傳入的內容,或諸如調用理解、消耗和利用傳入內容所需的軟件編程。例如,如果傳入內容是根據(jù)HTML格式化的,則接收應用程序或可在使用傳入內容之前轉換該內容,或可訪問利用(例如,顯示)該傳入內容所需的代碼。由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因為接收應用程序解析傳入內容的格式編排屬性,如以上參考圖4和5所述,接收應用程序還可解析與傳入內容相關聯(lián)的替換文件格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負責接收或消耗本文中所描述的內容部分的軟件應用程序(例如,文字處理應用程序、數(shù)據(jù)表應用程序、幻燈片演示應用程序、桌面排版應用程序等)同樣可創(chuàng)建或生成上下文無關的數(shù)據(jù)部分640、645、650,以供其它應用程序使用。當數(shù)據(jù)部分被此類應用程序保存時,或當數(shù)據(jù)部分被復制以粘貼到由另一個文檔操作的文檔中時,用來生成上下文無關部分的應用程序可對數(shù)據(jù)應用<cfChunk>注釋,且該應用程序可將屬性保存到數(shù)據(jù)部分,以標識與數(shù)據(jù)部分以及諸如格式編排(例如,粗體、斜體、字體、等等)等其它屬性相關聯(lián)的文件格式。例如,如果生成上下文無關部分640、645、650的應用程序根據(jù)HTML格式生成數(shù)據(jù),則所生成的供其它應用程序使用的上下文無關的數(shù)據(jù)部分可被注釋以標識HTML為與該上下文無關的數(shù)據(jù)部分相關聯(lián)的文件格式。當消耗應用程序如上所述地接收該數(shù)據(jù)時,該消耗應用程序可根據(jù)生成應用程序應用于該數(shù)據(jù)部分的相關聯(lián)的文件格式及其它格式編排屬性來讀取和使用該上下文無關部分?,F(xiàn)在參考圖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可將接收文檔710和一個或多個傳入內容部分730、735、740包含在電子文件容器700中。例如,文件容器700可表示諸如.ZIP等文件格式。根據(jù)實施例,如果文件容器700被選擇或打開,則XML接收文檔710和每一個相關聯(lián)的內容部分730、735、740可被標識和可視化地表示為單獨的文件。根據(jù)此實施例,每個傳入內容部分730、735、740并非如以上參考圖6所述地被內聯(lián)地插入或填充到接收文檔710中,而改為由接收文檔710引用一關系文件750,該關系文件750進而指向傳入的內容部分,并向接收文檔710和負責處理接收文檔710以利用傳入的內容部分的應用程序提供信息。如圖7所示,XML文檔710表示作者/編輯者所生成的接收文檔,而內容部分730、735、740表示要與接收文檔710合并的傳入的內容部分。接收文檔710包括三個內容引用715、720、72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文件容器700被鏈接到包括一關系樹的關系文件750,該關系樹說明接收文檔710和在接收文檔應用程序(例如,文字處理應用程序、數(shù)據(jù)表應用程序、幻燈片演示應用程序、等等)一旦加載和/或運行文檔時,即要與接收文檔710合并的傳入的內容部分之間的關系。參考關系文件750,XML文檔710中所標識的每一個內容引用都指向相關聯(lián)的傳入內容部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當負責操作接收文檔710的軟件應用程序(例如,文字處理應用程序、數(shù)據(jù)表應用程序、幻燈片演示應用程序、等等)加載接收文檔710時,文檔710由相關聯(lián)的語法分析應用程序(例如,XML語法分析器)進行語法分析以用于應用于接收文檔710的結構。當每一個引用715、720、730都已被語法分析時,接收應用程序參考關系文件750,以確定所標識的引用指向哪個傳入的或相關聯(lián)的內容部分。例如,當XML文檔710已被語法分析時,發(fā)現(xiàn)第一引用715指向第一內容部分730,這是具有HTML文件格式類型的內容部分。當XML文檔710中的第二引用720已被語法分析時,對關系文件750的參考確定第二引用720指向具有RTF文件格式的第二傳入內容部分735。類似地,當接收文檔710中的第三引用已被語法分析時,對相關聯(lián)的關系文件750的參考顯示,第三引用725指向具有二進制文件格式類型的第三傳入部分740。一旦解析了諸如與被引用內容相關聯(lián)的文件格式類型等所有信息,接收應用程序即可將被指向的內容部分與接收文檔合并,以顯示合并后的文檔。如參考圖7所描述的文檔組件的包含和關聯(lián)的詳細討論,見于2004年12月20日提交的代理人檔案號60001.0440US01、申請人檔案號309861.01、序列號__,題為“ImprovedManagementAndUseOfDataInAComputer-GeneratedDocument”(對計算機生成的文檔中的數(shù)據(jù)的改進的管理和使用)的美國專利申請,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包含與此。如本文中所描述,提供了用于將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插入到文檔、或將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與文檔相關聯(lián)的方法和系統(tǒng),其中被插入或關聯(lián)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隨之攜帶其自己的文件格式類型以及諸如指定的樣式、字體、列表類型等其它格式編排屬性,以允許接收應用程序正確地處理該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可在本發(fā)明中作出各種修改或變體,而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通過考慮本說明書并實施本文中所揭示的發(fā)明,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是顯而易見的。權利要求1.一種其上存儲指令的計算機可讀介質,當計算機執(zhí)行所述指令時,執(zhí)行一種基于與內容部分相關聯(lián)的自描述屬性將所述內容部分集成到接收文檔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具有自描述屬性的內容部分,所述自描述屬性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在用于將所述內容部分與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接收應用程序處接收所述內容部分;在所述接收應用程序處,對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的自描述屬性進行語法分析;根據(jù)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所述文件格式處理所述內容部分;以及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接收具有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的自描述屬性的內容部分包括在所述接收應用程序處接收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選擇的指示。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對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的自描述屬性進行語法分析包括確定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以及確定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任何處理要求。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確定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任何處理要求包括確定在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以前,所述內容部分是否必須被轉換為不同的文件格式。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根據(jù)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所述文件格式處理所述內容部分包括在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以前將所述內容部分轉換為不同的文件格式。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確定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任何處理要求包括確定所述接收應用程序是否需要用于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其它功能。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根據(jù)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處理所述文件內容包括通過所述接收應用程序訪問其它功能;以及用所述其它功能處理所述內容部分。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包括在根據(jù)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處理所述內容部分以后,將所述內容部分復制到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中。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和所述內容部分存儲在電子文件容器中;以及提供顯示所述內容部分如何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相關的關系表示。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提供顯示所述內容部分如何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相關的關系表示包括顯示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中的一個位置,所述內容部分將在所述位置處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包括將所述內容部分鏈接到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中的給定位置;以及在根據(jù)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處理所述內容部分以后,調用所述內容部分,以在所述給定位置呈現(xiàn)所述內容部分。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具有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的自描述屬性的內容部分以前,還包括生成內容部分以供接收應用程序使用;以及將所述自描述屬性應用于所述內容部分,以向所述接收應用程序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13.一種基于與內容部分相關聯(lián)的自描述屬性將所述內容部分集成到接收文檔中的方法,包括接收具有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的自描述屬性的內容部分;在用于將所述內容部分與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接收應用程序處接收所述內容部分;在所述接收應用程序處,對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的自描述屬性進行語法分析,以確定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所述文件格式,以及確定所述內容部分和所述計算機生成的程序之間的關系;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和所述內容部分存儲在電子文件容器中;以及提供顯示所述內容部分如何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相關的關系表示。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根據(jù)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處理所述內容部分;以及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包括將所述內容部分鏈接到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中的給定位置;以及在根據(jù)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處理所述內容部分以后,調用所述內容部分,以在所述給定位置呈現(xiàn)所述內容部分。16.一種用于基于與內容部分相關聯(lián)的自描述屬性將所述內容部分集成到接收文檔中的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用于維護數(shù)據(jù)庫的記憶存儲設備;以及耦合到所述記憶存儲設備的處理單元,其中所述處理單元用于接收具有自描述屬性的內容部分,所述自描述屬性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在接收應用程序處接收所述內容部分,以將所述內容部分與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在所述接收應用程序處對所述自描述屬性進行語法分析,其中所述自描述屬性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根據(jù)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處理所述內容部分;以及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接收具有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的自描述屬性的內容部分的所述處理單元包括,用于在所述接收應用程序處接收選擇指示、以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處理單元。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用于對標識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的所述自描述屬性進行語法分析的所述處理單元包括,用于執(zhí)行以下操作的處理單元確定用來格式化所述內容部分的文件格式;以及確定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任何處理要求。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用于確定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的任何處理要求的處理單元包括,用于確定在所述處理單元將所述內容部分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集成以前、所述內容部分是否必須被轉換為不同的文件格式的處理單元。20.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執(zhí)行以下操作的處理單元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和所述內容部分存儲在電子文件容器中,以及提供示出所述內容部分如何與所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相關的關系表示。全文摘要提供自描述的文本或數(shù)據(jù)部分,以將其與計算機生成的文檔相關聯(lián),或將其插入到計算機生成的文檔中。向諸如單個段落或段落組或文本片段等文檔部分提供諸如與部分、樣式、字體、列表類型等相關聯(lián)的文件格式類型等自描述屬性。如果此類文檔部分接下來被鏈接或復制或移動到第二文檔中或第一文檔中的不同位置,則向該部分提供的自描述屬性隨該部分移動到第二文檔或第一文檔中的不同位置。接收該內容部分的應用程序可根據(jù)向該部分提供的屬性來使用和顯示該部分。文檔編號G06F17/00GK1794231SQ20051012711公開日2006年6月28日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1日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20日發(fā)明者A·K·畢曉普,B·M·瓊斯,C·B·羅斯切勒,C·S·沃克,R·A·利特爾,S·A·威拉隆申請人:微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