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四通閥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660035閱讀:160來源:國知局
四通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四通閥,包括:閥體,包括閥腔和第一進氣口;閥芯,活動地設置在閥腔內(nèi);驅(qū)動裝置,安裝在閥體的第一端,且與閥芯的第一端連接;四通閥還包括:襯套,安裝在閥體的第二端,且位于閥腔內(nèi),襯套包括導向孔,閥芯的另一端活動地設置在導向孔內(nèi);閥蓋,安裝在閥體的第二端;襯套的端部與閥蓋之間形成空腔,導向孔通過空腔與第一進氣口連通。由于襯套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閥腔內(nèi),因此,閥芯的另一端不用突出于閥蓋的外部,因而,有效縮短了閥芯的閥桿的長度,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專利說明】
四通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空調(diào)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四通閥。

【背景技術】
[0002]日本專利文獻了?326202682公開了一種可用于空調(diào)機組中的四通閥。圖1示出了該專利文獻的結構示意圖。
[0003]如圖1所示,該四通閥包括通路切換部22’、和閥驅(qū)動力產(chǎn)生部21’,通路切換部22’內(nèi)收納了閥23’。閥23’設有從閥驅(qū)動力產(chǎn)生部21’產(chǎn)生的驅(qū)動力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軸24’、和沿軸24’的軸線按一定間隔配置的2個閥體25’及26’。閥驅(qū)動力產(chǎn)生部21’內(nèi)包含了裝在軸24’基端的活塞27’、和根據(jù)先導壓力可進行滑動位移的氣缸28’。活塞27’的外周面和氣缸28’的內(nèi)周面之間通過封帽29’進行可滑動的氣密性密封。
[0004]通路切換部22’設有吸入口 30’、2個轉換口 31’和32’及吐出口 33’。吸入口 30’與中間的腔室34’連通。轉換口 31’和32’與設在中央的腔室34’的軸24’的軸線方向兩側的中間的腔室35’、36’各自連通。吐出口 33’與設在軸24’的軸線方向基端側的基端的腔室37’、和設在頂端側的頂端的腔室38’的兩側連通。插通了基端的腔室37’和氣缸28’之間的隔板部分的軸24’的外周,通過封帽39’進行可滑動位移的氣密性密封。
[0005]在基端的腔室37’及頂端的腔室38’與吐出口 33’連通的通路中插入了止回閥40’。氣缸28’的兩端與先導口各自連通。2個轉換口 31’、32’及吐出口 33’大致的面向同一虛擬平面內(nèi)配置。吸入口 30’相對于該虛擬平面呈垂直方向配置。
[0006]如圖1所示,在該四通閥內(nèi)設置有從左到右的四個閥座。當活塞27’運動到氣缸28’的右端時,閥體25’及26’分別與圖1所示的第三個及第四個閥座接觸,從而使吸入口30’與轉換口 32’連通,吐出口 33’與轉換口 31’連通。反之,當活塞27’運動到氣缸28’的左端時,閥體25’及26’分別與圖1所示的第一個及第二個閥座接觸,從而使吸入口 30’與轉換口 32’連通,吐出口 33’與轉換口 33’連通。
[0007]圖1所示的四通閥,因為軸24’的右端突出于閥蓋之外,因此需要的軸24’較長,最短必須越過開口到達閥蓋;另外,導向用的軸支撐部71在閥蓋外部,圖示結構會在軸支撐部71內(nèi)腔形成壓力,快速運動導致內(nèi)部壓力劇增,導致軸24’運動困難。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所需要閥軸長度較短的四通閥。
[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四通閥,包括:閥體,包括閥腔和第一進氣口 ;閥芯,活動地設置在閥腔內(nèi);驅(qū)動裝置,安裝在閥體的第一端,且與閥芯的第一端連接;四通閥還包括:襯套,安裝在閥體的第二端,且位于閥腔內(nèi),襯套包括導向孔,閥芯的另一端活動地設置在導向孔內(nèi);閥蓋,安裝在閥體的第二端;襯套的端部與閥蓋之間形成空腔,導向孔通過空腔與第一進氣口連通。
[0010]進一步地,空腔由形成在襯套的端部的凹槽和/或閥蓋的端面上的凹槽構成。
[0011]進一步地,襯套包括端板和與端板的中部連接的導向部,導向孔為貫穿端板和導向部的通孔,端板的偏離導向部的位置開設有連通孔,空腔通過連通孔與第一進氣口連通。
[0012]進一步地,連通孔的當量通徑小于導向孔的直徑。
[0013]進一步地,連通孔的當量通徑不小于導向孔的直徑。
[0014]進一步地,閥體包括依次設置第一進氣口、第一切換口、出氣口、第二切換口和第二進氣口 ;四通閥還包括位于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切換口之間的第一閥座、位于第一切換口和出氣口之間的第二閥座、位于出氣口和第二切換口之間的第三閥座、以及位于第二切換口和第二進氣口之間的第四閥座;第二閥座和第三閥座固定地設置在閥體內(nèi),第一閥座活動地設置在位于第一切換口與襯套之間的活動空間內(nèi);閥芯包括閥桿和安裝在閥桿上的兩個閥板,當?shù)谌y座與一個閥板與接觸密封時,第一閥座在受到朝向另一所閥板的作用力而與該另一閥板接觸密封。
[0015]進一步地,第一閥座與閥體之間為間隙配合。
[0016]進一步地,四通閥還包括:第一彈性元件,位于襯套與第一閥座之間。
[0017]進一步地,第四閥座活動地設置在位于第二切換口與驅(qū)動裝置端部之間的活動空間內(nèi);當?shù)诙y座與一個閥板與接觸密封時,第四閥座在受到朝向另一所閥板的作用力而與該另一閥板接觸密封。
[0018]由于襯套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閥腔內(nèi),因此,閥芯的另一端不用突出于閥蓋的外部,因而,有效縮短了閥芯的閥桿的長度,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示意性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一種四通閥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示意性示出了本發(fā)明中的四通閥在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的剖視圖;
[0021]圖3示意性示出了本發(fā)明中的四通閥在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的剖視圖;
[0022]圖4示意性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四通閥的立體圖;以及
[0023]圖5示意性示出了用于表明彈性元件與第四閥座之間配合關系的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附圖標記:10、閥體;11、第一進氣口 ;12、第一切換口 ;13、出氣口 ;14、第二切換口 ;15、第二進氣口 ;16、第一閥座;17、第二閥座;18、第三閥座;19、第四閥座;20、閥芯;21、閥桿;22、閥板;30、驅(qū)動裝置;31、缸體;32、活塞;40、第二彈性元件;50、襯套;52、端板;53、導向部;54、連通孔;60、閥蓋;61、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26]請參考圖2至圖5,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四通閥,包括:閥體10,包括閥腔和第一進氣口 11 ;閥芯20,活動地設置在閥腔內(nèi);驅(qū)動裝置30,安裝在閥體10的第一端,且與閥芯20的第一端連接。四通閥還包括:襯套50,安裝在閥體10的第二端,且至少一部分位于閥腔內(nèi),襯套50包括導向孔,閥芯20的另一端活動地設置在導向孔內(nèi)。
[0027]優(yōu)選地,四通閥還包括:閥蓋60,安裝在閥體10的第二端。這樣,可以將閥蓋60與襯套50分體地設置,便于加工、安裝和拆卸。
[0028]進一步地,襯套50的端部與閥蓋60之間形成空腔61,導向孔通過空腔與第一進氣口 11連通。由于導向孔與第一進氣口 11連通,因此,當閥芯20的另一端在導向孔內(nèi)運動時,導向孔內(nèi)的氣壓會與第一進氣口 11的氣壓保持一致,從而保證閥芯20可以快速、順利地來回運動。
[0029]由于襯套50位于閥腔內(nèi),因此,閥芯20的另一端不用突出于閥蓋60的外部,因而,有效縮短了閥芯20的閥桿21的長度,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0030]進一步地,由于驅(qū)動裝置30的一端直接插入閥腔內(nèi),且直接與閥體中間的流通孔配合,因而,可以提高閥芯的對中性。相應地,在了?326202682所公開的四通閥中,其需要通過活塞27’、氣缸28’和封帽39’之間的三體結合,才能實現(xiàn)對中。相比之下,本發(fā)明僅通過驅(qū)動裝置30與閥腔之間的兩體直接配合,因而,本發(fā)明的對中性更好。
[0031]優(yōu)選地,空腔61由形成在襯套50的端部的凹槽和/或閥蓋60的端面上的凹槽構成。例如,空腔61可以形成在襯套50的端部,也可以形成在閥蓋60的端面上,還可以同時形成在襯套50的端部和閥蓋60的端面上。
[0032]優(yōu)選地,在一個實施例中,襯套50包括端板52和與端板52的中部連接的導向部53,導向孔為貫穿端板52和導向部53的通孔,端板52的偏離導向部的位置開設有連通孔54,空腔61通過連通孔54與第一進氣口 11連通。顯然,襯套50還可以采用其它的結構。
[0033]優(yōu)選地,連通孔54的當量通徑小于或大于等于導向孔的直徑。特別地,當連通孔54的當量通徑大于等于導向孔的直徑時,不會產(chǎn)生嚴重的阻尼,以確保閥芯20的運動。當連通孔54的當量通徑小于導向孔的直徑時,可形成一定的阻尼,防止閥芯20受到撞擊而損壞,此外,還可利用其阻尼的作用,取消在驅(qū)動活塞中設置的阻尼裝置,因而簡化了零部件。
[0034]優(yōu)選地,閥體10包括依次設置第一進氣口 11、第一切換口 12、出氣口 13、第二切換口 14和第二進氣口 15 ;四通閥還包括位于第一進氣口 11和第一切換口 12之間的第一閥座16、位于第一切換口 12和出氣口 13之間的第二閥座17、位于出氣口 13和第二切換口 14之間的第三閥座18、以及位于第二切換口 14和第二進氣口 15之間的第四閥座19;第二閥座17和第三閥座18固定地設置在閥體10內(nèi),第一閥座16活動地設置在位于第一切換口12與襯套50之間的活動空間內(nèi);閥芯20包括閥桿21和安裝在閥桿21上的兩個閥板22,當?shù)谌y座18與一個閥板22與接觸密封時,第一閥座16在受到朝向另一所閥板22的作用力而與該另一閥板22接觸密封。優(yōu)選地,可利用襯套50的端面直接限制第一閥座16的軸向移動。優(yōu)選地,第一閥座16和/或第四閥座19可以是環(huán)狀的。進一步地,本發(fā)明中的四通閥的第一閥座16和/或第四閥座19活動地設置在閥腔內(nèi)。
[0035]優(yōu)選地,第一閥座16和/或第四閥座19在閥腔內(nèi)的移動距離是2-5毫米。顯然,第一閥座16和/或第四閥座19的移動距離也可以是其它的值。
[0036]其中,閥芯20具有第一切換位置和第二切換位置;閥芯20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兩個閥板22分別與第一閥座16及第三閥座18抵接并形成第一密封區(qū)域;閥芯20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兩個閥板22分別與第二閥座17及第四閥座19抵接并形成第二密封區(qū)域。
[0037]例如,驅(qū)動裝置30可以是氣缸,其可采用與了?326202682相同的原理進行驅(qū)動。這樣,驅(qū)動裝置30的位于閥腔內(nèi)部的一端直接限定第四閥座19向左側的運動位置,以防止擋住第二進氣口 15,同時,臺階部則可用來限制第四閥座19向右側的運動位置。
[0038]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中的四通閥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當本發(fā)明中的四通閥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其右側的閥板22與第一閥座16抵接并密封,其左側的閥板22則相應地運動至第三閥座18處。在理想的狀態(tài)下,左側的閥板22會恰好與第三閥座18接觸并實現(xiàn)密封。然而,由于加工、磨損等原因,往往造成二者之間存在一定間隙,從而使二者之間無法實現(xiàn)正常的密封。
[0039]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發(fā)明中的四通閥將第一閥座16活動地設置在閥腔內(nèi)。這樣,當四通閥處于圖2所示的工作狀態(tài)時,由于第一進氣口 11的壓力大于第一切換口 12內(nèi)的壓力,因此,在該壓力差的作用下,第一閥座16會向閥板22的方向運動,并最終與該閥板22抵接,從而實現(xiàn)密封。
[0040]請參考圖3,其示出了四通閥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當四通閥處于圖3所示的工作狀態(tài)時,由于第二進氣口 15的壓力大于第二切換口 14內(nèi)的壓力,因此,在該壓力差的作用下,第四閥座19會向閥板22的方向運動,并最終與該閥板22抵接,從而實現(xiàn)密封。
[0041]可見,本發(fā)明通過活動設置的第一閥座16和丨或第四閥座19,利用其兩側的壓力差,實現(xiàn)了第一閥座16和/或第四閥座19與相應的閥板22之間的接觸與密封,達到了第一閥座16和第四閥座19與兩個閥板22的同時密封,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0042]優(yōu)選地,第一閥座16與閥體10之間為間隙配合或通過密封件配合。例如,當對密封要求不高,可采用間隙配合的方式;當對密封要求高時,可以采用密封件(例如密封圈等)的方式配合。
[0043]優(yōu)選地,四通閥還包括:第一彈性元件,位于襯套50與第一閥座16之間。通過第一彈性元件,可以確保第一閥座16與相應的閥板22之間的可靠接觸。例如,第一彈性元件可以為波形墊片或彈性墊片等。
[0044]優(yōu)選地,第四閥座19活動地設置在位于第二切換口 14與驅(qū)動裝置30端部之間的活動空間內(nèi);當?shù)诙y座17與一個閥板22與接觸密封時,第四閥座19在受到朝向另一所閥板22的作用力而與該另一閥板22接觸密封。
[0045]優(yōu)選地,四通閥還包括:第二彈性元件40,位于第四閥座19與驅(qū)動裝置30的端部之間。例如,第二彈性元件40可以為波形墊片或彈性墊片等。利用第二彈性元件40,可以向第四閥座19提供附加的彈性力,在該彈性力的作用下,可進一步確保第四閥座19與閥板22之間的可靠接觸。
[0046]優(yōu)選地,驅(qū)動裝置30包括缸體31和設置在缸體31內(nèi)的活塞32,閥桿21與活塞32連接。當活塞32受控制而左右運動時,可驅(qū)動閥芯及其上的閥板22相應地運動,從而實現(xiàn)切換。
[0047]優(yōu)選地,第二閥座17和丨或第三閥座18與閥體10 —體成型,以便于加工,顯然,也可以將第二閥座17和第三閥座18以與第一閥座16和第四閥座19相類似的活動方式安裝在閥腔的相應位置。優(yōu)選地,第一閥座16和第四閥座19可拆卸地安裝在閥腔內(nèi),以便于閥芯的安裝。
[0048]優(yōu)選地,閥體10可采用管材焊接結構,相比了?326202682中使用的鑄造結構來說,具有更低的成本。
[0049]下面,結合圖2和圖3對本發(fā)明中的四通閥的切換過程進行詳細說明。
[0050]安裝時,本發(fā)明中的四通閥的第一進氣口 11及第二進氣口 15均與壓縮機的出氣口連接,其出氣口 13與壓縮機的進氣口連接。
[0051]當位于圖2所示的狀態(tài)時,壓縮機輸出的氣體由第一進氣口 11進入閥腔,經(jīng)過第一切換口 12和第二切換口 14后,由出氣口 13流向壓縮機的進氣口。
[0052]當位于圖3所示的狀態(tài)時,壓縮機輸出的氣體由第二進氣口 15進入閥腔,經(jīng)過第二切換口 14和第一切換口 12后,由出氣口 13流向壓縮機的進氣口。
[005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四通閥,包括: 閥體(10),包括閥腔和第一進氣口( 11); 閥芯(20),活動地設置在所述閥腔內(nèi); 驅(qū)動裝置(30),安裝在所述閥體(10)的第一端,且與所述閥芯(20)的第一端連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通閥還包括: 襯套(50),安裝在所述閥體(10)的第二端,且位于所述閥腔內(nèi),所述襯套(50)包括導向孔,所述閥芯(20)的另一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導向孔內(nèi); 閥蓋(60),安裝在所述閥體(10)的第二端;所述襯套(50)的端部與所述閥蓋(60)之間形成空腔(61),所述導向孔通過所述空腔與所述第一進氣口(11)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1)由形成在所述襯套(50)的端部的凹槽和/或所述閥蓋(60)的端面上的凹槽構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50)包括端板(52)和與所述端板(52)的中部連接的導向部(53),所述導向孔為貫穿所述端板(52)和所述導向部(53)的通孔,所述端板(52)的偏離所述導向部的位置開設有連通孔(54),所述空腔(61)通過所述連通孔(54 )與所述第一進氣口( 11)連通。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孔(54)的當量通徑小于所述導向孔的直徑。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孔(54)的當量通徑不小于所述導向孔的直徑。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0)包括依次設置第一進氣口(11)、第一切換口(12)、出氣口(13)、第二切換口(14)和第二進氣口(15); 所述四通閥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口(11)和所述第一切換口(12)之間的第一閥座(16)、位于所述第一切換口(12)和所述出氣口(13)之間的第二閥座(17)、位于所述出氣口(13)和所述第二切換口(14)之間的第三閥座(18)、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切換口(14)和所述第二進氣口(15)之間的第四閥座(19); 所述第二閥座(17)和所述第三閥座(18)固定地設置在所述閥體(10)內(nèi),所述第一閥座(16)活動地設置在位于所述第一切換口(12)與所述襯套(50)之間的活動空間內(nèi); 所述閥芯(20)包括閥桿(21)和安裝在所述閥桿(21)上的兩個閥板(22),當所述第三閥座(18)與一個所述閥板(22)與接觸密封時,所述第一閥座(16)在受到朝向另一所閥板(22)的作用力而與該另一所述閥板(22)接觸密封。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閥座(16)與所述閥體(10)之間為間隙配合。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閥還包括: 第一彈性元件,位于所述襯套(50)與所述第一閥座(16)之間。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閥座(19)活動地設置在位于所述第二切換口(14)與所述驅(qū)動裝置(30)端部之間的活動空間內(nèi); 當所述第二閥座(17)與一個所述閥板(22)與接觸密封時,所述第四閥座(19)在受到朝向另一所閥板(22)的作用力而與該另一所述閥板(22)接觸密封。
【文檔編號】F16K27/02GK104373628SQ201310359149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王定軍, 田鵬 申請人:浙江盾安人工環(huán)境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