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吊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吊掛裝置技術(shù)領(lǐng)域[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guān)于一種吊掛裝置,且特別是有關(guān)于將電子裝置吊掛在墻面上的吊掛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得益于科技的發(fā)展,傳統(tǒng)厚重的電視屏幕已發(fā)展至薄型屏幕,如液晶屏幕、等離子屏幕等,從而逐步取代傳統(tǒng)體積龐大的映像管電視,并且可將此類薄型屏幕懸掛于墻面上, 使室內(nèi)空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與規(guī)劃。然而,當此類屏幕吊掛于墻面時,通常會通過螺絲或固定構(gòu)件將其鎖固在墻面上,以避免因碰撞而掉落。當使用者欲將屏幕從墻面上取下時,也同時需要將這些螺絲或鎖固件逐一拆卸。此舉對使用者而言無異是相當繁復且不方便的過程。實用新型內(nèi)容[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吊裝裝置,該裝置具有簡易且方便操作的結(jié)構(gòu)。[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吊掛裝置用以把電子裝置吊掛在墻面上。吊掛裝置包括基座、吊掛組件和卡掣組件?;潭ㄔ趬γ嫔?。吊掛組件供電子裝置安裝并可移除地吊掛在基座上。吊掛組件包括限位單元??ǔ附M件設(shè)置在吊掛組件上??ǔ附M件包括一卡掣單元以及一移動單元??ǔ竼卧锌坑谙尬粏卧.?shù)鯍旖M件吊掛在基座上時,卡掣單元卡扣于基座。當卡掣單元解扣于基座時,吊掛組件適于從基座移除。移動單元連接卡掣單元的一端。在一解扣過程,移動單元適于受力沿一第一路徑移動并帶動卡掣單元??ǔ竼卧\動時局限于限位單元而同時沿一第二路徑轉(zhuǎn)動并沿一第三路徑移動,以使卡掣單元解扣于基座。第一路徑與第三路徑夾一角度。在 ^扣過程中,吊掛組件相對于基座移動,以使卡掣單元被基座抵壓與釋放而沿第二路徑往返以卡扣于基座。[0005]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吊掛裝置,用以吊掛一電子裝置在一墻面上。吊掛裝置包括一基座、一吊掛組件、一卡掣單元以及一彈性單元。基座固設(shè)在墻面上。吊掛組件供電子裝置安裝并可移除地吊掛在基座上。吊掛組件具有一第一導引面和一容置空間。卡掣單元可移動地且部分地容設(shè)于容置空間。卡掣單元具有鄰接的一卡掣面與一第二導引面,且第二導引面平行于第一導引面。彈性單元位于容置空間內(nèi)且抵靠在吊掛組件與卡掣單元 之間。 彈性單元恒驅(qū)動卡掣面抵靠于基座。當?shù)鯍旖M件受外力從基座移除時,卡掣單元通過第一導引面與第二導引面相互配合而相對于吊掛組件與基座移動,以使卡掣面移離基座。當?shù)鯍旖M件受外力而安裝至基座時,基座抵壓卡掣單元,而在卡掣單元局部彈性變形并恢復后使卡掣面抵靠于基座。[0006]基于上述實施例,電子裝置通過吊掛組件吊掛于基座上,并因包括快拆特性的卡掣單元,其中限位單元、卡掣單元與移動單元之間產(chǎn)生特定移動路徑的相對運動,從而使卡掣組件能方便且迅速地將吊掛組件與基座卡扣在一起或予以解扣。據(jù)此,使用者便能通過上述快拆結(jié)構(gòu)而方便地將電子裝置安裝至墻面或從墻面上拆卸。[0007]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 作詳細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吊掛裝置應(yīng)用于電子裝置的示意圖;[0009]圖2A為圖1的吊掛裝置在掛架處的局部爆炸圖;[0010]圖2B為圖2A的吊掛裝置從另一視角的局部爆炸圖;[0011]圖3為圖1的吊掛裝置沿1-1線的剖視圖;[0012]圖4A至圖4F是圖1的吊掛裝置的工作流程圖。[0013]附圖標記說明[0014]10:電子裝置;[0015]20:墻面;[0016]100:吊掛裝置;[0017]110 :基座;[0018]112:承板;[0019]114:第一板體[0020]115:弧形板體[0021]116:第二板體[0022]120:吊掛組件[0023]121 :掛架;[0024]121a、121b :掛鉤;[0025]121c :連接板體;[0026]122、123:支架;[0027]124 :蓋體;[0028]130 :卡掣組件;[0029]131 :拉帶;[0030]125:限位單元[0031]134 :卡掣單元[0032]136 :移動單元[0033]138 :彈性單元[0034]Cl :卡掣面[0035]El :第一端[0036]E2 :第二端[0037]Fl :施力;[0038]F2 :反作用力[0039]G :重力方向;[0040]L1:第一路徑[0041]L2 :第二路徑[0042]L3 :第三路徑[0043]L4:第四路徑;[0044]Rl :容置空間;[0045]Ul :第一導引面;[0046]U2:第二導引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47]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吊掛裝置應(yīng)用于電子裝置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例如是一液晶電視,該電子裝置通過吊掛裝置100懸掛在一墻面20上。吊掛裝置100包括一基座110與兩個吊掛組件120,基座110用于固定在墻面20 上,吊掛組件120供電子裝置10安裝(例如用螺絲將電子裝置10與吊掛組件120鎖附在一起)。再者,吊掛組件120是可移除地吊掛在基座110上,如圖1所示,吊掛組件120通過掛架121吊掛在基座110上或從基座110上拆卸。在此需說明的是,圖1雖繪示了兩個吊掛組件120,但本實用新型并不以此為限,使用者可依據(jù)電子裝置10的外型、重量、使用條件等而適當調(diào)整吊掛組件120的數(shù)量。[0048]在本實施例中,吊掛組件120還包括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23,其與掛架121相互樞接而進一步形成三連桿機構(gòu),其中第一支架122用以供電子裝置10組裝,并在電子裝置10通過吊掛裝置100懸掛在墻面20上后,驅(qū)動此三連桿機構(gòu)調(diào)整第一支架122相對于掛架121的位置,以調(diào)整電子裝置10相對于墻面20的傾角,而讓電子裝置10符合使用者操作時的視角。[0049]圖2A為圖1的吊掛裝置在掛架處的局部爆炸圖。圖2B為圖2A的吊掛裝置從另一視角的局部爆炸圖。圖3為圖1的吊掛裝置沿1-1線的剖視圖。請同時參考圖2A、圖2B 與圖3,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10具有一承板112、一對第一板體114、一對弧形板體115和一對第二板體 116。由于第一板體114、弧形板體115和第二板體116成對地設(shè)置在承板112 的相對兩側(cè)且結(jié)構(gòu)相同,且在本實施例中卡掣組件(見后述)是與圖2A及圖3中下方的第一板體114、弧形板體115和第二板體116相互作用,故下面僅對圖不下方的第一板體114、 弧形板體115和第二板體116加以敘述。[0050]承板112固定在墻面20 (標示于圖1)上。第一板體114從承板112背離墻面20 延伸,弧形板體115連接第一板體114,第二板體116從弧形板體115平行于墻面20延伸。 換句話說,第一板體114遠離第二板體116處連接于承板112,且第一板體114與第二板體 116位于不同的幾何平面上,以使承板112、第一板體114、弧形板體115和第二板體116形成卡槽結(jié)構(gòu)。再者,掛架121包括一對平行設(shè)置的掛鉤121a、121b,連接在該對掛鉤121a、 121b之間的是一連接板體121c。據(jù)此,掛架121的連接板體121c通過掛鉤121a、121b沿重力方向G卡勾于卡槽結(jié)構(gòu)而吊掛在基座110上。[0051]此外,吊掛組件120還包括設(shè)置于連接板體121c上的一限位單元125,且該限位單元125具有一第一導引面U1,即連接板體121c包括第一導引面U1。吊掛裝置100還包括一卡掣組件130,設(shè)置在吊掛組件120的掛架121上。進一步地說,卡掣組件130可移動地設(shè)置在連接板體121c上??ǔ附M件130包括一^^掣單元134和一移動單元136??ǔ竼卧?34具有一第二導引面U2,第二導引面U2適于滑動地耦接在第一導引面Ul以使卡掣單元134承靠于限位單元125上。移動單元136連接在卡掣單元134的一端以帶動卡掣單元134??ǔ竼卧?34在運動時會局限于限位單元125且同時產(chǎn)生移動與轉(zhuǎn)動,進而分離或耦 合第一導引面Ul與第二導引面U2。相關(guān)構(gòu)件的運動狀態(tài)詳見后述。[0052]當電子裝置10通過吊掛裝置100而懸掛在墻面20上時(如圖1與圖3的狀態(tài)), 亦即當?shù)鯍旖M件120吊掛于基座110時,卡掣單元134也同時卡扣在基座110上,即卡掣單 元134的一卡掣面Cl抵靠在第一板體114,卡掣面Cl鄰接第二導引面U2,而第一導引面Ul 耦接至第二導引面U2。如此一來,電子裝置10除能通過吊掛裝置100達到吊掛在墻面20 上的效果外,還能通過卡掣單元134與基座110之間的干涉,而使電子裝置10與鎖附其上 的吊掛組件120,能與基座110 (及墻面20)之間保持固定的狀態(tài),避免電子裝置10遭到外 力碰撞而可能相對于基座110 (及墻面20)產(chǎn)生例如向上的相對不當位移,而衍生掉落的意 外。[0053]更重要的是,當欲將電子裝置10從墻面20卸下時,卡掣組件130還能提供快速拆 卸的機制。[0054]進一步地說,本實施例的吊掛組件120還包括一蓋體124,例如將蓋體124通過螺 絲安裝至連接板體121c,并在二者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R1,移動單元136活動地設(shè)置在容 置空間Rl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移動單元136在容置空間Rl內(nèi)的移動方向是平行于重力方 向G。[0055]再者,移動單元136連動于卡掣單元134,以帶動卡掣單元134相對于限位單元 125運動,進而分離第一導引面Ul與第二導引面U2,以解除卡掣單元134的卡掣面Cl與基 座110的第一板體114之間的卡扣關(guān)系,而達到讓電子裝置10(及安裝在電子裝置10上的 吊掛組件120)從基座110移除的效果。據(jù)此,本實施例的卡掣組件130通過其與吊掛組 件120、基座110之間的快拆結(jié)構(gòu)搭配,使使用者能方便、快速地從墻面20上進行電子裝置 10的拆裝作業(yè)。以下將進一步說明相關(guān)構(gòu)件的運動過程。[0056]圖4A至圖4F是圖1的吊掛裝置的工作流程圖,在此以其中一掛鉤121a作為對象 以進行說明。[0057]請先參考圖4A,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限位單元125與連接板體121c為一體成型 的結(jié)構(gòu)。另外,卡掣單元134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端El與一第二端E2,第一端El連接于 移動單元136并位于容置空間Rl內(nèi),而使卡掣單元134與移動單元136成為一體成型的結(jié) 構(gòu)。第二端E2位于容置空間Rl外,卡掣面Cl位于第二端E2。另外,本實施例中的卡掣單 元134具有相當?shù)目蓳闲耘c彈性,其是尼龍材質(zhì)制成,但并不以此為限,其他具有較佳可撓 性及彈性的工程塑膠材質(zhì)亦可。第二端E2從容置空間Rl向上突出并抵靠基座110的第一 板體114。第二端E2通過卡掣面Cl而卡扣于基座110的第一板體114,第二導引面U2位 于第一端El與第二端E2之間。[0058]接下來請再配合參考圖4B至圖4D,并依圖式定義重力方向G為向下,重力方向G 的反向為向上,平行重力方向G的運動為縱向移動,垂直重力方向G的運動為橫向移動,并 在旁繪示卡掣組件130的移動過程,以能較清楚描述相關(guān)構(gòu)件的動作。[0059]在一解扣過程,如圖4A至圖4C的移動過程中,移動單元136會沿一第一路徑LI 移動,并由于卡掣單元134與移動單元136為一體結(jié)構(gòu),且第一導引面Ul與第二導引面U2 具有相對于第一路徑LI而彼此一致的斜率,因此卡掣單元134會被移動單元136所帶動, 而受限于限位單元125以同時沿第二路徑L2轉(zhuǎn)動和沿第三路徑L3移動。[0060]實際而言,在該解扣過程中,吊掛組件120適于受力而相對于基座110沿第四路徑 L4移動,以使該對掛鉤121a、121b從基座110拆卸。在吊掛組件120的移動過程中,第二 端E2從第一板體114經(jīng)過弧形板體115而移動至第二板體116,并隨著吊掛組件120移離 基座110而移離第二板體116。當欲將吊掛組件120及其上的電子裝置10從基座110拆卸 時,使用者先以施力Fl (反向于重力方向G)作用于電子裝置10 (標示于圖1),以帶動鎖附 于電子裝置10的吊掛組件120 —并相對于基座110上移,也就是使基座110的第一板體 114以反作用力F2抵壓在卡掣單元134上,并間接推動移動單元136。同時,卡掣單元134 的第二端E2受到反作用力F2的作用,但由于第一導引面Ul與第二導引面U2相對于第一 路徑LI (即重力方向G)是呈傾斜狀態(tài),故卡掣單元134雖承受與重力方向G平行的反作用 力F2,但因限位單元125的結(jié)構(gòu)限制而沿第三路徑L3移動,其中第一路徑LI與第三路徑 L3分別為一直線線段,且兩者之間夾一角度,至少部分第一路徑LI平行于重力方向,第三 路徑L3平行于第一導引面Ul和第二導引面U2。[0061]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卡掣單元134具有可撓性,且移動單元136受限于 容置空間Rl而僅能沿平行重力方向G移動。因此,移動單元136受卡掣單元134推動而沿 第一路徑LI移動,且卡掣單元134在沿第三路徑L3移動的同時也會沿第二路徑L2轉(zhuǎn)動, 也就是說卡掣單元134的第一端El會隨著移動單元136移入容置空間Rl,而第二端E2在 沿第三路徑L3朝向容置空間Rl移動的同時也會相對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徑L2轉(zhuǎn)動,亦 即第二端E2相對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徑L2轉(zhuǎn)動并同時相對于限位單元125沿第三路徑 L3向容置空間Rl移動。如圖4A至圖4C所示,卡掣單元134的第一端El與第二端E2所構(gòu) 成的幾何直線,其與重力方向G所夾的角度會隨著卡掣單元134與移動單元136向重力方 向下移而增加。[0062]請再參考圖4C至圖4F的解扣過程,在本實施例中,卡掣組件130還包括一彈性單 元138,設(shè)置在容置空間Rl內(nèi)并抵接在移動單元136與蓋體124之間,且此彈性單元138恒 驅(qū)動移動單元136沿第一路徑LI的反向路徑(即重力方向G的相反方向)移動。[0063]當?shù)鯍旖M件120受外力從基座110移除時,吊掛組件120相對于基座110移動,以 使第一板體114抵壓卡掣面Cl而驅(qū)動卡掣單元134移動。當?shù)诙薊2向容置空間Rl移 動時,第二端E2從第一板體114移動至弧形板體115。第一端El帶動第二端E2向容置空 間Rl移動并變形彈性單元138,且在移動過程中,第二端E2通過第一導引面Ul與第二導引 面U2的配合而相對于第一端El轉(zhuǎn)動。在卡掣面Cl移離第一板體114后,彈性單元138的 彈力驅(qū)動第二端E2從弧形板體115移動至第二板體116。[0064]在本實施例中,當移動單元136沿第一路徑LI移動時,卡掣單元134的第二端E2 會從第一板體114移動至弧形板體115,且移動單元136會使彈性單元138產(chǎn)生變形(如圖 4A至圖4D所繪示被壓縮的彈簧)。當?shù)诙薊2移動至弧形板體115,也就是第二端E2移 離第一板體114而解除卡掣面Cl與第一板體114之間的卡扣關(guān)系時,移動單元136通過彈 性單元138的彈性恢復力而沿第一路徑LI的反向路徑移動,以驅(qū)動第二端E2遠離容置空 間R1。換句話說,彈性單元138的彈力會將移動單元136朝重力方向G的反向推移,而一并 帶動卡掣單元134遠離容置空間Rl。[0065]此舉使第二端E2從弧形板體115移動至第二板體116,而同時因第二端E2受限 于第二板體116,故卡掣單元134仍會因其抵靠在第二板體116上而使第二端E2繼續(xù)沿第二路徑L2相對于第一端El轉(zhuǎn)動,最終使第一導引面Ul移離第二導引面U2。據(jù)此,使用者 便能沿第四路徑L4將電子裝置10及鎖附其上的吊掛組件120移離基座110而完成拆卸作 業(yè)。[0066]另一方面,請再參考圖1與圖3,卡掣組件130還包括一拉帶131,該拉帶綁縛于移 動單元136且從容置空間Rl下垂延伸而暴露在電子裝置10外。因此,本實施例的吊掛裝 置100還有另一種操作拆卸作業(yè)的方式,就是使用者以拉動拉帶131而帶動移動單元136 沿第一路徑LI移動,其能與上述通過作用于電子裝置10的施力Fl達到同樣的效果。[0067]相對地,當使用者欲將電子裝置10及吊掛組件120再次吊掛于墻面20上時,僅依 序反向操作上述圖4A至圖4F及相關(guān)描述,便能完成安裝作業(yè)。簡言之,在一卡扣過程中, 使用者需將吊掛組件120朝基座110沿第四路徑L4的反向路徑移動。在此需先說明的是, 本實施例的沿第四路徑L4(如圖4F所繪示)的運動模式包含橫向移動與縱向移動。故在安 裝時,使用者先以反向于第四路徑L4的橫向移動讓第二板體116抵靠卡掣單元134,而使第 二端E2相對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徑L2轉(zhuǎn)動,從而讓掛鉤121a的鉤部位于由承板112、第 一板體114、弧形板體115與第二板體116所形成的卡槽結(jié)構(gòu)上方。又,此時卡掣單元134 因其彈性而處于彈性變形狀態(tài)。[0068]接著,使用者以反向于第四路徑L4的縱向移動將掛鉤121a下移,直到卡掣單元 134的第二端E2從第二板體116移至弧形板體115時,由于卡掣單元134的彈性恢復效應(yīng), 而使其第二端E2相對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徑L2的反向路徑轉(zhuǎn)動,進而使第二端E2從弧形 板體115移動至第一板體114,以在掛鉤121a的鉤體與卡槽結(jié)構(gòu)相結(jié)合時,卡掣面Cl亦處 于重新與第一板體114干涉的狀態(tài)。屆此,卡掣組件130便完成吊掛組件120與基座110 間的卡扣過程。換言之,在該卡扣過程中,吊掛組件120適于受力而相對于基座110沿第四 路徑L4的反向路徑移動,以使第二端E2相對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徑L2轉(zhuǎn)動,而從第二板 體116移至弧形板體115。當?shù)鯍旖M件120受外力安裝至基座110時,基座110抵壓卡掣 單元134以驅(qū)動第二端E2相對于第一端El轉(zhuǎn)動直到卡掣面Cl抵靠于基座110,第二端E2 依序從第二板體116經(jīng)由弧形板體115移動至第一板體114。[0069]基于上述,相對于通常的需重復進行鎖附件拆裝才能完成的拆裝過程,本實施例 的吊掛裝置100,通過卡掣組件130的相關(guān)單元之間的簡易結(jié)構(gòu)特性、相對配置及其移動過 程,就能以較為方便且快速的方式對電子裝置10進行拆裝。[007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吊掛裝置中,通過限位單元、卡掣單元與移動單元所形成 的移動過程及相互對應(yīng)的導引面結(jié)構(gòu),使吊掛組件在相對于基座移動過程前、后能卡扣或 解扣吊掛組件與基座,從而,使用者能以方便且快速的方式將電子裝置從墻面拆卸或吊掛 于墻面。[0071]最后應(yīng)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而非對其限 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yīng)當 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術(shù)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yīng)技術(shù)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實用新 型各實施例技術(shù)方案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吊掛一電子裝置在一墻面上,該吊掛裝置包括一基座,固定在該墻面上;一吊掛組件,供該電子裝置組裝,并可移除地吊掛在該基座上,該吊掛組件具有一限位單元;一卡掣組件,設(shè)置在該吊掛組件上,該卡掣組件包括一卡掣單元,可移動地承靠在該限位單元上,當該吊掛組件吊掛在該基座上時,該卡掣單元卡扣于該基座,當該卡掣單元解扣于該基座時,該吊掛組件從該基座移除;一移動單元,連接該卡掣單元的一端,在一解扣過程中,該移動單元受力沿一第一路徑移動并帶動該卡掣單元,該卡掣單元運動時局限于該限位單元且同時沿一第二路徑轉(zhuǎn)動并沿一第三路徑移動,以使該卡掣單元移離該基座,其中該第一路徑與該第三路徑夾一角度, 在一卡扣過程中,該吊掛組件相對于該基座移動,以使該卡掣單元被該基座抵壓與釋放而沿該第二路徑往返以卡扣于該基座。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限位單元包括一第一導引面,該卡掣單元包括一第二導引面,該第一導引面與該第二導引面具有相對于該第一路徑且彼此一致的斜率。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部分該第一路徑平行于重力方向,該第三路徑平行于該第一導引面和該第二導引面,該第一路徑和該第三路徑分別為一直線線段。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卡掣單元包括彼此相對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連接該移動單元,該第二端用于卡扣在該基座,該第二導引面位于該第一端和該第二端之間,當該卡掣單元沿該第二路徑轉(zhuǎn)動時,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一端沿該第二路徑轉(zhuǎn)動。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吊掛組件包括彼此平行的一對掛鉤和連接在該對掛鉤之間的一連接板體,而該卡掣組件可移動地設(shè)置在該連接板體上,該限位單元設(shè)置于該連接板體上。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吊掛組件還包括一蓋體,安裝于該連接板體且在其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移動單元與該第一端位于該容置空間內(nèi),該第二端從該容置空間向上突出并抵靠該基座,當該該移動單元沿該第一路徑移動時,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一端沿該第二路徑轉(zhuǎn)動并同時相對于該限位單元沿該第三路徑向該容置空間移動。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卡掣組件還包括一彈性單元,設(shè)置在該容置空間內(nèi)并抵接在該移動單元與該蓋體之間,該彈性單元恒驅(qū)動該移動單元沿該第一路徑的反向路徑移動,以驅(qū)動該第二端遠離該容置空間。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包括一承板、一對弧形板體、 一對第一板體和一對第二板體,該第一板體和該第二板體位于不同的幾何平面上且以該弧形板體連接其中,該承板固定在該墻面上,該第一板體遠離該第二板體處連接于該承板,當該移動單元沿該第一路徑移動,而帶動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一端沿該第二路徑轉(zhuǎn)動,且該第二端相對于該限位單元沿該第三路徑移動時,該第二端從該第一板體移至該弧形板體, 且該移動單元彈性變形該彈性單元,當該彈性單元驅(qū)動該移動單元沿該第一路徑的反向路徑移動時,該第二端從該弧形板體移動至該第二板體,而使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一端沿該第二路徑轉(zhuǎn)動。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該解扣過程中,該吊掛組件適于受力而相對于該基座沿一第四路徑移動,以使該對掛鉤從該基座拆卸,在該吊掛組件的移動過程中,該第二端從該第一板體經(jīng)過該弧形板體而移動至該第二板體,并隨著該吊掛組件移離該基座而移離該第二板體,在該卡扣過程中,該吊掛組件適于受力而相對于該基座沿該第四路徑的反向路徑移動,以使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一端沿該第二路徑轉(zhuǎn)動,而從該第二板體移至該弧形板體,當該吊掛組件相對于該基座沿該第四路徑的反向路徑移動后,該第二端還相對于該第一端沿該第二路徑的反向路徑轉(zhuǎn)動,使該第二端從該弧形板體移動并抵靠至該第一板體。
10.一種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吊掛一電子裝置在一墻面上,該吊掛裝置包括一基座,固定于該墻面上;一吊掛組件,供該電子裝置安裝,并可移除地吊掛在該基座上,該吊掛組件包括一第一導引面及一容置空間;一卡掣單元,可移動地且部分地容設(shè)于該容置空間,該卡掣單元包括鄰接的一卡掣面和一第二導引面,該第二導引面平行于該第一導引面;以及一彈性單元,位于該容置空間內(nèi)且抵靠在該吊掛組件與該卡掣單元之間,該彈性單元恒驅(qū)動該卡掣面抵靠于該基座,當該吊掛組件受外力從該基座移除時,該卡掣單元通過該第一導引面與該第二導引面相互配合而相對于該吊掛組件與該基座移動,以使該卡掣面移離該基座,當該吊掛組件受外力而安裝至該基座時,該基座抵壓該卡掣單元,而在該卡掣單元局部彈性變形并恢復后使該卡掣面抵靠于該基座。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吊掛組件包括彼此平行的一對掛鉤和連接該對掛鉤之間的一連接板體,該對掛鉤吊掛于該基座,該連接板體包括該第一導引面。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吊掛組件還包括一蓋體,安裝于該連接板體而在其間形成該的容置空間,該卡掣單元包括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位于該容置空間內(nèi),該第二端位于該容置空間外,該卡掣面位于該第二端,當該吊掛組件受外力從該基座移除時,該第一端帶動該第二端向該容置空間移動并變形該彈性單元,且在移動過程中,該第二端通過該第一導引面與該第二導引面的配合而相對于該第一端轉(zhuǎn)動, 當該吊掛組件受外力安裝至該基座時,該基座抵壓該卡掣單元以驅(qū)動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一端轉(zhuǎn)動直到該卡掣面抵靠于該基座。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吊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包括一承板、一對弧形板體、一對第一板體和一對第二板體,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位于不同的幾何平面上并通過該弧形板體連接其中,該承板固定在該墻面上,該第一板體遠離該第二板體處連接該承板,當該吊掛組件吊掛于該基座時,該卡掣面抵靠于該第一板體,當該吊掛組件受外力從該基座移除時,該吊掛組件相對于該基座移動,以使該第一板體抵壓該卡掣面而驅(qū)動該卡掣單元移動,當該第二端向該容置空間移動時,該第二端從該第一板體移動至該弧形板體,在該卡掣面移離該第一板體后,該彈性單元的彈力驅(qū)動該第二端從該弧形板體移動至該第二板體,當該吊掛組件受外力安裝至該基座時,該第二端依序從該第二板體經(jīng)由該弧形板體移動至該第一板體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吊掛裝置,用于把電子裝置吊掛在墻面上。該吊掛裝置包括基座、吊掛組件和卡掣組件。基座固定在墻面上;吊掛組件供電子裝置安裝并可移除地吊掛在基座上,吊掛組件包括限位單元;卡掣組件設(shè)置在吊掛組件上,該卡掣組件包括卡掣單元和移動單元,卡掣單元移動地承靠在限位單元并卡扣或解扣于基座,移動單元連接卡掣單元的一端,在解扣過程中,移動單元受力沿第一路徑移動并帶動卡掣單元,卡掣單元運動時局限于限位單元而同時沿第二路徑轉(zhuǎn)動并沿第三路徑移動,以解扣于基座,第一路徑與第三路徑夾一角度,在卡扣過程中,卡掣單元沿第二路徑往返而卡扣于基座。
文檔編號F16M13/02GK202834640SQ20122026904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6月8日
發(fā)明者黃銘賢 申請人:黃銘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