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簡易型差速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差速機構。
背景技術:
一般已知利用滾柱作為機構離合的設計,如美國發(fā)明專利第3,300,002 號、美國發(fā)明專利第3,414,096號、美國發(fā)明專利第3,476,226號、美國發(fā)明專 利第3,788,435號、美國發(fā)明專利第5,025,902號、美國發(fā)明專利第5,036,939 號、美國發(fā)明專利第6622837B2號及美國發(fā)明專利第6,769,506B2號等案,這 些在先技術文獻中所揭露的,大都是利用滾柱作為軸向動力傳遞或離合,并廣 泛運用于軸向旋轉動力的傳遞控制。而有關位于車輛主動軸與兩被動軸間的差速器設計,則大都無上述相關技 術的運用與發(fā)明,雖然美國發(fā)明專利第6622837B2號在運用上具有差速機構的 效益與作用,但其設計中所具備的兩側滾柱安裝于同一個滾柱架的架體上,且 兩側的被動軸由滾柱架的兩端插入滾柱架的內部,因此在機構設計上較為復雜, 且體積和重量較大;同時,由于該設計利用一個滾柱架來同時安裝兩側分別連 動被動軸的兩組滾柱,所以不但動作時會相互影響,且當任一側滾柱受損需更 換時,必須將整個滾柱架連同所安裝的另側未損壞的滾柱全部更換,如此一來, 不但維修更換成本高,未損壞的一側滾柱也必須同時丟棄,因此造成不必要的 金錢損失與物資浪費,也造成各零部件無法各自充分使用的情況。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為主動軸與兩被動軸間所設置的雙向差速機構,包含一外部為多邊形的傳動軸、兩個分別套置在傳動軸兩側的滾柱架,兩個各自獨立的滾柱架外 部則分別套置連軸器供兩被動軸分別組合,其中各獨立的滾柱架上分別設有與 多邊形傳動軸邊數(shù)相同的貫穿口,每一個貫穿口中置有一個滾柱,而多邊形傳 動軸的每一邊面為曲面或平面,且該傳動軸的中段為一個與主動軸嚙合連動的 齒輪,利用兩側各自獨立的滾柱架所設滾柱介于多邊形傳動軸和連軸器間,得 產生主動軸帶動傳動軸旋轉時,由各自獨立的滾柱架的滾柱位移而卡置連軸器 旋轉,當任一側被動軸的轉速快于傳動軸的轉速時,該側獨立的滾柱架的滾柱 即自動脫離卡置該側的連軸器,達到簡易差速機構前進、后退的雙向實用差速 效益。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歸納出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 利用各自獨立的滾柱架所設滾柱介于多邊形傳動軸和連軸器之間,產生主 動軸帶動傳動軸旋轉時,由各自獨立的滾柱架的滾柱位移而卡置連軸器旋轉, 當任一側被動軸的轉速快于傳動軸的轉速時,該側獨立的滾柱架的滾柱即自動 脫離卡置該側的連軸器,達到簡易差速機構前進、后退的雙向實用差速效益。
圖l為本發(fā)明差速機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傳動軸實施例示意圖3為圖2的3-3剖面圖4為圖3的4-4剖面圖5為圖2的右側視圖6為本發(fā)明滾柱架和滾柱實施例示意圖7為圖6的7-7剖視圖8為圖6的8-8剖視圖9為本發(fā)明復位件實施例示意圖;圖10為本發(fā)明傳動軸、滾柱架、滾柱及連軸器組合后剖面示意圖; 圖ll為圖IO的順時鐘旋轉示意圖; 圖12為圖IO的逆時鐘旋轉示意圖13為本發(fā)明另一傳動軸實施例、滾柱架、滾柱及連軸器組合后剖面示意圖; 圖14為圖13的順時鐘旋轉示意圖; 圖15為圖13的逆時鐘旋轉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主動軸 2、 3被動軸
4 傳動軸 40 邊面
41齒輪 5 滾柱架
51貫穿口 52 滾柱
6連軸器 7 復位件
71彈性壓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先參閱圖l,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其中
本簡易型差速機構設置在主動軸1與兩被動軸2、 3之間,包含一外部為多 邊形的傳動軸4,多邊形傳動軸4的每一邊面40為曲面(如圖5及圖10所示) 或平面(如圖13所示),其中該邊面40為曲面時,該曲面可由兩側曲線予以構 成一個曲面,另于傳動軸4的中段為一與主動軸1嚙合連動的齒輪41。
兩個各自獨立且分別套置在傳動軸4兩側的滾柱架5,其上設有與多邊形 傳動軸4邊面40數(shù)目相同的貫穿口 51,每一貫穿口 51中置有一滾柱52。
兩側各自獨立的滾柱架5外部分別套置連軸器6,各連軸器6的一端套置 在滾柱架5的外部,且連軸器6與各滾柱架5的滾柱52的接觸部分的斷面形狀 為圓形,而連軸器6的另一端則供被動軸2或3組合。各自獨立的滾柱架5所設的滾柱52均輔助設置復位件7,該復位件7能使 滾柱52位移后具有自動復位的能力,而該復位件7的設計為 一般技術所能多重 設計的結構,今以附圖中圖8及圖9的例子舉例說明,但不因此而局限本案的 復位件7的設計僅以此例所示,如附圖中圖8及圖9所示實施例,該復位件7 為一具有彈性的組件,利用中段包裹在滾柱架5各貫穿口51間的架體上而固定, 也可再配合焊接方式加強固定,在復位件7的兩側,兩端分別伸出可下壓定位 滾柱52的彈性壓片71,而達到向下定位滾柱52在傳動軸4與連軸器6不連動 的中央位置及使?jié)L柱52位移后能自動復位的效果(圖IO及圖13所示實施例)。
如圖10至圖12和圖13至圖15所示,當主動軸1帶動兩被動軸2、 3做直 線前進或后退時,利用兩側分別各自獨立的滾柱架5所設的滾柱52介于多邊形 傳動軸4和連軸器6之間,得產生兩側各自獨立的滾柱架5的滾柱52位移,而 同步卡置兩側連軸器6旋轉,達到兩側各自獨立的滾柱架5的滾柱52均在ON 的狀態(tài),產生直線前進或直線后退的效果。
當轉彎行進時,任一側被動軸2的連軸器6轉速快于傳動軸4的轉速時, 該側獨立的滾柱架5的滾柱52即自動受該側連軸器6與傳動軸4的速度差,使 該側獨立的滾柱架5的滾柱52受速度差的帶動而脫離ON的卡置位置,造成不 卡置連動的OFF狀態(tài),使該側的連軸器6產生轉彎減速的實用差速效益。
而本發(fā)明在實施例運用上,可由各自單獨的組件表現(xiàn)各自的預期功能與動 作,也可將一個以上彼鄰而連動的組件設置為一組件,由該一組件表現(xiàn)出一個 以上組件的聯(lián)合預期功能與動作。故,該等組件特征的單獨或組合,均應屬本 發(fā)明的權利保護范疇,該范疇亦包含了有關本發(fā)明所述技術特征所能實施的技 術結構與功效、菜單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技術思想技術特征并不因此而局限于本
案所揭示的實施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簡易型差速機構,設置在主動軸與兩被動軸間,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部為多邊形的傳動軸,該傳動軸的中段為一與主動軸嚙合連動的齒輪;兩各自獨立且分別套置在傳動軸兩側的滾柱架,在其上設有與多邊形傳動軸邊面數(shù)目相同的貫穿口,每一貫穿口中置有一滾柱;兩滾柱架的外部分別套置連軸器,各連軸器的一端套置在同側的獨立滾柱架外部,連軸器的另端供被動軸組合;當主動軸旋轉時,傳動軸受動旋轉,利用兩滾柱架所設滾柱介于多邊形傳動軸和連軸器間,產生各獨立滾柱架的滾柱位移而卡置連軸器旋轉,當任一側被動軸的連軸器轉速快于傳動軸的轉速時,該側獨立的滾柱架的滾柱即自動脫離卡置該側的連軸器。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簡易型差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自獨立的 滾柱架所設的滾柱,可輔助設置有滾柱位移后自動復位的復位件。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簡易型差速機構,其特征在于,各自獨立的滾柱架所設的滾柱位移后,自動復位的復位件為一具有彈性的組件,復位件的兩側 兩端分別伸出可下壓定位滾柱的彈性壓片。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簡易型差速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多邊形傳動軸 的每一邊面為曲面。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簡易型差速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多邊形傳動軸 的每一邊面為曲面時,該曲面由兩側曲線予以構成一個曲面。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簡易型差速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多邊形傳動軸 的每一邊面為平面。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簡易型差速機構,其特征在于,該連軸器與滾柱 架的滾柱的接觸部分的斷面形狀為圓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種簡易型差速機構,其主動軸與兩被動軸間所設置的雙向差速機構包含一外部為多邊形的傳動軸、兩分別套置在傳動軸兩側的滾柱架,兩各自獨立的滾柱架外部則分別套置連軸器供兩被動軸分別組合,其中兩各自獨立的滾柱架上分別設有與多邊形傳動軸邊數(shù)相同的貫穿口,每一貫穿口中置有一滾柱,而多邊形傳動軸每一邊面為曲面或平面,且該傳動軸的中段為一與主動軸嚙合連動的齒輪,利用各自獨立的滾柱架所設滾柱介于多邊形傳動軸和連軸器之間,產生主動軸帶動傳動軸旋轉時,由各自獨立的滾柱架的滾柱位移而卡置連軸器旋轉,當任一側被動軸的轉速快于傳動軸的轉速時,該側獨立的滾柱架的滾柱即自動脫離卡置該側的連軸器,達到簡易差速機構前進、后退的雙向實用差速效益。
文檔編號F16H48/00GK101315121SQ20071010602
公開日2008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劉仁熾 申請人:劉仁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