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風扇馬達驅動電路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874114閱讀:684來源:國知局
風扇馬達驅動電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包括降壓電路、單片機控制電路、霍爾傳感器電路、IC驅動電路、MOS功率模塊、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和信號輸出電路;降壓電路與外部電源輸入連接,IC驅動電路和單片機控制電路均與降壓電路連接;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和信號輸出電路均與單片機控制電路連接;MOS功率模塊和霍爾傳感器電路均與IC驅動電路連接,單片機控制電路還與IC驅動電路連接;所述調速輸入轉換電路用于輸入調速信號至單片機控制電路。本實用新型能夠接收霍爾傳感器或者IC驅動電路自身的FG信號,可以做到轉速閉環(huán)的控制,實現(xiàn)恒定轉速。另外,單片機控制電路通過檢測IC驅動電路的信號或霍爾傳感器信號,可以將風扇馬達的各種狀態(tài)信號提供給用戶。
【專利說明】
風扇馬達驅動電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扇馬達驅動電路。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很多做風扇馬達的正弦驅動IC或F0C(field-oriented control,磁場導線控制)驅動1C,如知名的Al Iegro公司的A5943、A5941等。但是這些驅動IC的調速方式都是開環(huán)的,即轉速受控于電壓的變化,電壓升高,轉速升高,噪音也增加,同時無法適應客戶特定的調速方式,如某個特定的占空比下風扇停轉,或者維持一段較低的速度;而且這些驅動IC軟啟動功能不佳,如A5943、A5941,啟動速度非???,瞬間電流大,對客戶端的供電電源沖擊大,同時也無法做到客戶指定的信號輸出功能,如風扇馬達常用的RD停轉報警輸出和LD壽命告警等。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能夠做到轉速閉環(huán)控制,實現(xiàn)恒定轉速。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包括降壓電路、單片機控制電路、霍爾傳感器電路、IC驅動電路、MOS功率模塊、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和信號輸出電路;所述降壓電路與外部電源輸入連接,所述IC驅動電路和單片機控制電路均與降壓電路連接;所述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和信號輸出電路均與單片機控制電路連接;所述MOS功率模塊和霍爾傳感器電路均與IC驅動電路連接,所述單片機控制電路還與IC驅動電路連接;所述調速輸入轉換電路用于輸入調速信號至單片機控制電路;信號輸出電路用于將來自單片機控制電路的輸出信號輸出至外部的接收電路;所述霍爾傳感器電路用于檢測磁場南北極,并發(fā)送磁場信號至IC驅動電路;所述IC驅動電路用于根據(jù)磁場信號驅動MOS功率模塊的導通或關閉。
[0006]優(yōu)選的,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包括電阻Rl至電阻R6、三極管Q1、電容Cl、二極管Dl和調速輸入接口,所述電阻Rl的一端、電阻R2的一端和電阻R3的一端均與調速輸入接口連接,所述電阻Rl的另一端和電阻R4的一端均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3的另一端、電阻R4的另一端、電阻R5的一端和電阻R6的一端均與三極管Ql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l的基極,電阻R5的另一端、電容Cl的一端和二極管Dl的負極均與單片機控制電路連接;所述電阻R6的另一端、電容Cl的另一端、二極管Dl的另一端和三極管Ql的發(fā)射極均接地。
[0007]優(yōu)選的,所述單片機控制電路包括控制器U1、電阻R7和電阻R8,所述控制器Ul的調速引腳與二極管Dl的負極連接;控制器Ul的供電引腳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控制器Ul的反饋引腳連接IC驅動電路的反饋端;控制器Ul的控制引腳連接IC驅動電路的控制端;控制器Ul的輸出引腳連接信號輸出電路的輸入端;控制器Ul的停轉引腳通過電阻R7連接IC驅動電路的停轉端;控制器Ul的控制引腳還通過電阻R8接地;控制器Ul的正反引腳連接IC驅動電路的正反端。
[0008]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器Ul的型號為PIC16F1503。
[0009]優(yōu)選的,所述霍爾傳感器電路包括第一霍爾傳感器、第二霍爾傳感器、第三霍爾傳感器、電阻R9至電阻R14、電容C2至電容C4,所述第一霍爾傳感器的一端通過電阻R9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二霍爾傳感器的一端通過電阻RlO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三霍爾傳感器的一端通過電阻Rll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12的一端、電阻R13的一端和電阻R14的一端均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l 2的另一端、電容C2的一端和第一霍爾傳感器的另一端均與IC驅動電路的第一傳感端連接;電阻R13的另一端、電容C3的一端和第二霍爾傳感器的另一端均與IC驅動電路的第二傳感端連接;電阻R14的另一端、電容C4的一端和第三霍爾傳感器的另一端均與IC驅動電路的第三傳感端連接;第一霍爾傳感器的地端和電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霍爾傳感器的地端和電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三霍爾傳感器的地端和電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0]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霍爾傳感器、第二霍爾傳感器和第三霍爾傳感器的型號均為MHl82 ο
[0011]優(yōu)選的,所述IC驅動電路包括驅動芯片U2、電阻R15至電阻R20;所述驅動芯片U2的第一傳感端與電容C2的一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二傳感端與電容C3的一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三傳感端與電容C4的一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正反端通過電阻R15連接控制器Ul的正反引腳;驅動芯片U2的停轉端連接控制器Ul的停轉引腳;驅動芯片U2的正反端通過電阻R16與驅動芯片U2的基準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故障端通過電阻R17與驅動芯片U2的基準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控制端通過電阻R18連接控制器Ul的控制引腳;電阻R19的一端連接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電阻R19的另一端和電阻R20的一端均與驅動芯片U2的電源端連接;電阻R20的另一端連接外部電源輸入;驅動芯片U2的輸出端連接MOS功率模塊;驅動芯片U2的反饋端連接控制器Ul的反饋引腳。
[0012]優(yōu)選的,所述MOS功率模塊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關、第六MOS管、電阻R21至電阻R24、電容C5 ;所述第一 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一高電平輸出端,第二 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一低電平輸出端;第三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二高電平輸出端,第四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二低電平輸出端;第五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三高電平輸出端,第六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三低電平輸出端;第一 MOS管的漏極、第三MOS管的漏極和第五MOS管的漏極均與外部電源輸入連接;第一MOS管的源極連接第二 MOS管的漏極,第三MOS管的源極連接第四MOS管的漏極,第五MOS管的源極連接第六MOS管的漏極,第二 MOS管的源極、第四MOS管的源極、第六MOS管的源極、電阻R21的一端、電阻R22的一端、電阻R23的一端均與電阻R24的一端連接,電阻R21的另一端,電阻R22的另一端和電阻R23的另一端均接地,電阻R24的另一端通過電容C5接地。
[0013]優(yōu)選的,所述信號輸出電路包括三極管Q2、電阻R25、電阻R26,所述電阻R25的一端連接控制器Ul的輸出引腳,電阻R25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2的基極,電阻R26的一端和三極管Q2的集電極均連接外部的接收電路,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接地,電阻R26的另一端連接降壓芯片的輸出端。
[0014]優(yōu)選的,所述降壓電路包括三極管Q3、電阻R27、電阻R28、電阻R29、二極管D2、二極管D3、電容C6和降壓芯片,所述二極管D2的正極與外部輸入電源連接,電阻R27的一端、電阻R28的一端和電阻R29的一端均與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電阻R27的另一端和電阻R28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3的集電極,電阻R29的另一端和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三極管Q3的基極,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連接降壓芯片的輸入端,降壓芯片的輸出端和電容C6的一端連接,降壓芯片的地端和二極管D3的正極均接地;所述控制器Ul的供電引腳、電阻Rl的另一端、電阻R26的另一端、電阻Rl2的一端均與降壓芯片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l9的一端與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連接。
[0015]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實用新型通過單片機控制電路能夠接收霍爾傳感器或者IC驅動電路自身的FG信號,可以做到轉速閉環(huán)的控制,實現(xiàn)恒定轉速。另外,單片機控制電路通過檢測IC驅動電路的信號或霍爾傳感器信號,可以將風扇馬達的各種狀態(tài)信號提供給用戶。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模塊結構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調速輸入轉換電路的電路結構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單片機控制電路的電路結構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霍爾傳感器電路的電路結構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IC驅動電路的電路結構圖;
[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IC驅動電路的MOS功率模塊的電路結構圖;
[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信號輸出電路的電路結構圖;
[0024]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降壓電路的電路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26]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包括降壓電路、單片機控制電路、霍爾傳感器電路、IC驅動電路、MOS功率模塊、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和信號輸出電路;所述降壓電路與外部電源輸入連接,所述IC驅動電路和單片機控制電路均與降壓電路連接;所述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和信號輸出電路均與單片機控制電路連接;所述MOS功率模塊和霍爾傳感器電路均與IC驅動電路連接,所述單片機控制電路還與IC驅動電路連接;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可以連接外部的客戶端,調速輸入轉換電路用于輸入調速信號至單片機控制電路,該調速信號的輸入來自客戶端;信號輸出電路用于將來自單片機控制電路的輸出信號輸出至外部客戶端的接收電路;所述霍爾傳感器電路用于檢測磁場南北極,并發(fā)送磁場信號至IC驅動電路;所述IC驅動電路用于根據(jù)磁場信號驅動MOS功率模塊的導通或關閉。
[0027]降壓電路將來自外部電源輸入的電壓進行降壓處理,輸出15V的電壓供給IC驅動電路,之后該15的電壓經(jīng)過降壓電路內的降壓芯片處理為5V的電壓供給單片機控制電路等。
[0028]用戶可通過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對風扇馬達的轉速進行調節(jié),該調節(jié)信號由調速輸入轉換電路發(fā)送至單片機控制電路。MOS功率模塊包括三組MOS管,每一組具有兩個MOS管。IC驅動電路根據(jù)霍爾傳感器所發(fā)送的磁場信號控制其所對應的MOS管的導通或關閉,實際上,霍爾傳感器所發(fā)送給IC驅動電路的信號為高低電平。
[0029]具體的,參見圖2,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包括電阻Rl至電阻R6、三極管Q1、電容Cl、二極管Dl和調速輸入接口,所述電阻Rl的一端、電阻R2的一端和電阻R3的一端均與調速輸入接口PffM連接,所述電阻Rl的另一端和電阻R4的一端均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3的另一端、電阻R4的另一端、電阻R5的一端和電阻R6的一端均與三極管Ql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l的基極,電阻R5的另一端、電容Cl的一端和二極管Dl的負極均與單片機控制電路連接;所述電阻R6的另一端、電容Cl的另一端、二極管Dl的另一端和三極管Ql的發(fā)射極均接地。用戶可通過調速輸入接口進行轉速的調節(jié)。
[0030]參見圖3,單片機控制電路包括控制器U1、電阻R7和電阻R8,所述控制器Ul的調速弓丨腳PWMIN與二極管DI的負極連接;控制器UI的供電引腳VDD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控制器Ul的反饋引腳Hl連接IC驅動電路的反饋端;控制器Ul的控制引腳CON連接IC驅動電路的控制端;控制器Ul的輸出引腳FG連接信號輸出電路的輸入端;控制器Ul的停轉引腳Brake通過電阻R7連接IC驅動電路的停轉端;控制器Ul的控制引腳CON還通過電阻R8接地;控制器UI的正反引腳CW/CCW連接IC驅動電路的正反端。當用戶通過調速輸入轉換電路輸入一個轉速,單片機控制電路則控制IC驅動電路以改轉速驅動風扇馬達,但在實際運行中,IC驅動電路并不能一次就能將風扇馬達的轉速調節(jié)為設定值,此時,IC驅動電路通過反饋端Hl與控制器Ul的反饋引腳連接,其他情況下,也可以IC驅動電路通過一路霍爾傳感電路與控制器Ul的反饋引腳連接,不斷的反饋轉速信號給單片機控制電路,從而單片機控制電路判斷此刻風扇馬達的轉速是否達到設定值,如果未達到,則單片機控制電路通過控制引腳不斷發(fā)送信號至IC驅動電路,直到從IC驅動電路反饋回的信號表明風扇馬達的轉速達到設定值,則IC驅動電路控制風扇馬達以當前轉速進行運轉。控制器Ul的停轉引腳Brake用于快速停轉??刂破鱑l的輸出引腳FG將IC驅動電路所反饋的信號通過信號輸出電路反饋給用戶。
[0031]其中,控制器Ul可以是多種型號的單片機,例如為PIC16F1503、PIC12F1501、NEC的78F8202 等等。
[0032]參見圖4,霍爾傳感器電路包括第一霍爾傳感器Ml、第二霍爾傳感器M2、第三霍爾傳感器M3、電阻R9至電阻R14、電容C2至電容C4,所述第一霍爾傳感器Ml的一端通過電阻R9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二霍爾傳感器M2的一端通過電阻RlO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三霍爾傳感器M3的一端通過電阻Rll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12的一端、電阻R13的一端和電阻R14的一端均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l 2的另一端、電容C2的一端和第一霍爾傳感器Ml的另一端均與IC驅動電路的第一傳感端連接;電阻R13的另一端、電容C3的一端和第二霍爾傳感器M2的另一端均與IC驅動電路的第二傳感端連接;電阻R14的另一端、電容C4的一端和第三霍爾傳感器M3的另一端均與IC驅動電路的第三傳感端連接;第一霍爾傳感器Ml的地端和電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霍爾傳感器M2的地端和電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三霍爾傳感器M3的地端和電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霍爾傳感器M1、第二霍爾傳感器M2和第三霍爾傳感器M3的型號均為MH182。
[0033]參見圖5,1(:驅動電路包括驅動芯片1]2、電阻1?15至電阻1?20;所述驅動芯片1]2的第一傳感端HA與電容C2的一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二傳感端HB與電容C3的一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三傳感端HC與電容C4的一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正反端DIR通過電阻R15連接控制器Ul的正反引腳CW/CCW ;驅動芯片U2的停轉端BARKE連接控制器Ul的停轉引腳Brake ;驅動芯片U2的正反端DIR還通過電阻R16與驅動芯片U2的基準端VREF連接,驅動芯片U2的故障端nFAULT通過電阻R17與驅動芯片U2的基準端VREF連接;驅動芯片U2的控制端SI3D通過電阻R18連接控制器Ul的控制引腳CON;電阻R19的一端連接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電阻R19的另一端和電阻R20的一端均與驅動芯片U2的電源端VBB連接;電阻R20的另一端連接外部電源輸入VIN;驅動芯片U2的輸出端連接MOS功率模塊;驅動芯片U2的反饋端FG連接控制器Ul的反饋引腳Hl。
[0034]參見圖6,MOS功率模塊包括第一 MOS管N1、第二 MOS管N2、第三MOS管N3、第四MOS管N4、第五MOS管N5、第六MOS管N6、電阻R21至電阻R24、電容C5;所述第一 MOS管NI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一高電平輸出端GHA,第二 MOS管N2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一低電平輸出端GLA;第三MOS管N3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二高電平輸出端GHB,第四MOS管N4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二低電平輸出端GLB;第五MOS管N5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三高電平輸出端GHC,第六MOS管N6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三低電平輸出端GLC;第一 MOS管NI的漏極、第三MOS管N3的漏極和第五MOS管N5的漏極均與外部電源輸入VIN連接;第一 MOS管NI的源極連接第二 MOS管N2的漏極,第三MOS管N3的源極連接第四MOS管N4的漏極,第五MOS管N5的源極連接第六MOS管N6的漏極,第二 MOS管N2的源極、第四MOS管N4的源極、第六MOS管N6的源極、電阻R21的一端、電阻R22的一端、電阻R23的一端均與電阻R24的一端連接,電阻R21的另一端,電阻R22的另一端和電阻R23的另一端均接地,電阻R24的另一端通過電容C5接地。
[0035]參見圖7,信號輸出電路包括三極管Q2、電阻R25、電阻R26,所述電阻R25的一端連接控制器UI的輸出引腳FG,電阻R25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2的基極,電阻R26的一端和三極管Q2的集電極均連接外部的接收電路S,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接地,電阻R26的另一端連接降壓芯片的輸出端。
[0036]參見圖8,降壓電路包括三極管Q3、電阻R27、電阻R28、電阻R29、二極管D2、二極管D3、電容C6和降壓芯片U3,所述二極管D2的正極與外部輸入電源VIN連接,電阻R27的一端、電阻R28的一端和電阻R29的一端均與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電阻R27的另一端和電阻R28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3的集電極,電阻R29的另一端和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三極管Q3的基極,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連接降壓芯片U3的輸入端,降壓芯片U3的輸出端和電容C6的一端連接,降壓芯片U3的地端和二極管D3的正極均接地;所述控制器Ul的供電引腳、電阻Rl的另一端、電阻R26的另一端、電阻R12的一端均與降壓芯片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19的一端與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連接。降壓芯片U3的型號可選用為CJ7805。
[0037]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jù)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壓電路、單片機控制電路、霍爾傳感器電路、IC驅動電路、MOS功率模塊、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和信號輸出電路;所述降壓電路與外部電源輸入連接,所述IC驅動電路和單片機控制電路均與降壓電路連接;所述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和信號輸出電路均與單片機控制電路連接;所述MOS功率模塊和霍爾傳感器電路均與IC驅動電路連接,所述單片機控制電路還與IC驅動電路連接;所述調速輸入轉換電路用于輸入調速信號至單片機控制電路;信號輸出電路用于將來自單片機控制電路的輸出信號輸出至外部的接收電路;所述霍爾傳感器電路用于檢測磁場南北極,并發(fā)送磁場信號至IC驅動電路;所述IC驅動電路用于根據(jù)磁場信號驅動MOS功率模塊的導通或關閉。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調速輸入轉換電路包括電阻Rl至電阻R6、三極管Q1、電容Cl、二極管Dl和調速輸入接口,所述電阻Rl的一端、電阻R2的一端和電阻R3的一端均與調速輸入接口連接,所述電阻Rl的另一端和電阻R4的一端均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 3的另一端、電阻R4的另一端、電阻R 5的一端和電阻R 6的一端均與三極管Ql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l的基極,電阻R5的另一端、電容Cl的一端和二極管DI的負極均與單片機控制電路連接;所述電阻R6的另一端、電容Cl的另一端、二極管Dl的另一端和三極管Ql的發(fā)射極均接地。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單片機控制電路包括控制器U1、電阻R7和電阻R8,所述控制器Ul的調速引腳與二極管Dl的負極連接;控制器Ul的供電引腳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控制器Ul的反饋引腳連接IC驅動電路的反饋端;控制器Ul的控制引腳連接IC驅動電路的控制端;控制器Ul的輸出引腳連接信號輸出電路的輸入端;控制器Ul的停轉引腳通過電阻R7連接IC驅動電路的停轉端;控制器Ul的控制引腳還通過電阻R8接地;控制器Ul的正反引腳連接IC驅動電路的正反端。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Ul的型號為PIC16F1503。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霍爾傳感器電路包括第一霍爾傳感器、第二霍爾傳感器、第三霍爾傳感器、電阻R9至電阻R14、電容C2至電容C4,所述第一霍爾傳感器的一端通過電阻R9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二霍爾傳感器的一端通過電阻RlO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三霍爾傳感器的一端通過電阻Rll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12的一端、電阻R13的一端和電阻R14的一端均與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12的另一端、電容C2的一端和第一霍爾傳感器的另一端均與IC驅動電路的第一傳感端連接;電阻R13的另一端、電容C3的一端和第二霍爾傳感器的另一端均與IC驅動電路的第二傳感端連接;電阻R14的另一端、電容C4的一端和第三霍爾傳感器的另一端均與IC驅動電路的第三傳感端連接;第一霍爾傳感器的地端和電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霍爾傳感器的地端和電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三霍爾傳感器的地端和電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霍爾傳感器、第二霍爾傳感器和第三霍爾傳感器的型號均為MH182。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C驅動電路包括驅動芯片U2、電阻R15至電阻R20;所述驅動芯片U2的第一傳感端與電容C2的一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二傳感端與電容C3的一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三傳感端與電容C4的一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正反端通過電阻R15連接控制器Ul的正反引腳;驅動芯片U2的停轉端連接控制器Ul的停轉引腳;驅動芯片U2的正反端通過電阻R16與驅動芯片U2的基準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故障端通過電阻R17與驅動芯片U2的基準端連接;驅動芯片U2的控制端通過電阻R18連接控制器Ul的控制引腳;電阻R19的一端連接降壓電路的輸出端,電阻R19的另一端和電阻R20的一端均與驅動芯片U2的電源端連接;電阻R20的另一端連接外部電源輸入;驅動芯片U2的輸出端連接MOS功率模塊;驅動芯片U2的反饋端連接控制器Ul的反饋引腳。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功率模塊包括第一MOS管、第二 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關、第六MOS管、電阻R21至電阻R24、電容C5;所述第一 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一高電平輸出端,第二 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一低電平輸出端;第三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二高電平輸出端,第四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二低電平輸出端;第五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三高電平輸出端,第六MOS管的柵極連接驅動芯片U2的第三低電平輸出端;第一 MOS管的漏極、第三MOS管的漏極和第五MOS管的漏極均與外部電源輸入連接;第一 MOS管的源極連接第二 MOS管的漏極,第三MOS管的源極連接第四MOS管的漏極,第五MOS管的源極連接第六MOS管的漏極,第二 MOS管的源極、第四MOS管的源極、第六MOS管的源極、電阻R21的一端、電阻R22的一端、電阻R23的一端均與電阻R24的一端連接,電阻R21的另一端,電阻R22的另一端和電阻R23的另一端均接地,電阻R24的另一端通過電容C5接地。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輸出電路包括三極管Q2、電阻R25、電阻R26,所述電阻R25的一端連接控制器Ul的輸出引腳,電阻R25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2的基極,電阻R26的一端和三極管Q2的集電極均連接外部的接收電路,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接地,電阻R26的另一端連接降壓芯片的輸出端。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風扇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壓電路包括三極管Q3、電阻R27、電阻R28、電阻R29、二極管D2、二極管D3、電容C6和降壓芯片,所述二極管D2的正極與外部輸入電源連接,電阻R27的一端、電阻R28的一端和電阻R29的一端均與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電阻R27的另一端和電阻R28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3的集電極,電阻R29的另一端和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三極管Q3的基極,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連接降壓芯片的輸入端,降壓芯片的輸出端和電容C6的一端連接,降壓芯片的地端和二極管D3的正極均接地;所述控制器Ul的供電引腳、電阻Rl的另一端、電阻R26的另一端、電阻Rl 2的一端均與降壓芯片的輸出端連接;電阻Rl9的一端與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連接。
【文檔編號】F04D27/00GK205559344SQ201620373971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發(fā)明人】鄭煥章, 方望中
【申請人】東莞市銀海塑膠電子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