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fā)動機排氣歧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排量汽車發(fā)動機排氣歧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發(fā)動機排氣歧管多為鑄件,模具復雜、壁厚、重量大、熱容量大,吸收熱量多。 車體在低溫冷啟動時,發(fā)動機缸體排出廢氣的熱量損失較大。采集數(shù)據(jù)的前40秒內(nèi)三元催 化劑難以達到催化反應的溫度,導致排放污染物超標。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設 計合理,成本低廉、安全可靠、降低整機重量的發(fā)動機排氣歧管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進氣法蘭盤、排氣管上殼 體、排氣管下殼體、匯總管、出氣法蘭盤、氧傳感器座,進氣法蘭盤上分別設四個氣道口,排 氣管上殼體與排氣管下殼體焊接組成4個進氣口及一個出氣口,4個進氣口與進氣法蘭盤 的四個氣道相對接,出氣口與匯總管進氣端相接,氧傳感器座及出氣法蘭盤焊接在匯總管 上。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結構緊湊、設計合理,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操作使用方便,安裝拆卸方便,重量小、 熱容量小,吸收熱量少,使得催化劑能夠快速起燃而降低排放污染物的含量,滿足環(huán)保要 求。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由圖1-圖2可知,本實用新型包括進氣法蘭盤1、排氣管上殼體2、排氣管下殼體 3、匯總管4、出氣法蘭盤5、氧傳感器座6,進氣法蘭盤1上分別設四個氣道口 13、14、15、16, 排氣管上殼體2與排氣管下殼體3焊接組成4個進氣口 17、18、19、20及一個出氣口 21,4 個進氣口 17、18、19、20與進氣法蘭盤1的四個氣道相對接,出氣口 21與匯總管4進氣端相 接,氧傳感器座6及出氣法蘭盤5焊接在匯總管4上。排氣管下殼體3上分別設有兩個隔熱罩安裝點10。進氣法蘭盤1上安裝有四個支架7、8。進氣法蘭盤1與出氣法蘭盤5由連接托架9連接。本實用新型組成有進氣法蘭盤1、進氣法蘭盤安裝孔11、出氣法蘭盤5、出氣法蘭
3盤安裝孔12、排氣管上殼體2、排氣管下殼體3、匯總管4、出氣法蘭盤5、氧傳感器座6,排氣 管上、下殼2、3是由排氣管上殼體2、排氣管下殼體3組成,排氣管上、下殼2、3 —端插入進 氣法蘭盤1的四個氣道中,另一端與匯總管4連接,氧傳感器座6、出氣法蘭盤5安裝在匯總 管4上。支架7、8安裝在進氣法蘭盤1上。連接托架9 一端與進氣法蘭盤1,另一端與出氣 法蘭5相接。 本實用新型排氣歧管裝置由進氣法蘭盤安裝孔11安裝在發(fā)動機缸蓋上,出氣法 蘭盤安裝孔12與三元催化器連接,將發(fā)動機工作時四個氣缸產(chǎn)生的廢氣經(jīng)由特定空間走 向的排氣管上、下殼2、3組件匯總在匯總管4中,最終排出廢氣。
權利要求一種發(fā)動機排氣歧管裝置,包括進氣法蘭盤(1)、排氣管上殼體(2)、排氣管下殼體(3)、匯總管(4)、出氣法蘭盤(5)、氧傳感器座(6),其特征在于進氣法蘭盤(1)上分別設四個氣道口(13、14、15、16),排氣管上殼體(2)與排氣管下殼體(3)焊接組成4個進氣口(17、18、19、20)及一個出氣口(21),4個進氣口(17、18、19、20)與進氣法蘭盤(1)的四個氣道相對接,出氣口(21)與匯總管(4)進氣端相接,氧傳感器座(6)及出氣法蘭盤(5)焊接在匯總管(4)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排氣歧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排氣管下殼體(3)上分 別設有兩個隔熱罩安裝點(10)。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排氣歧管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氣法蘭盤(1)上安裝 有四個支架(7,8) 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排氣歧管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氣法蘭盤(1)與出氣 法蘭盤(5)由連接托架(9)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fā)動機排氣歧管裝置,包括進氣法蘭盤、排氣管上殼體、排氣管下殼體、匯總管、出氣法蘭盤、氧傳感器座,進氣法蘭盤上分別設四個氣道口,排氣管上殼體與排氣管下殼體焊接組成4個進氣口及一個出氣口,4個進氣口與進氣法蘭盤的四個氣道相對接,出氣口與匯總管進氣端相接,氧傳感器座及出氣法蘭盤焊接在匯總管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合理,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操作使用方便,安裝拆卸方便,重量小、熱容量小,吸收熱量少,使得催化劑能夠快速起燃而降低排放污染物的含量,滿足環(huán)保要求。
文檔編號F01N13/10GK201723292SQ20102026561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21日
發(fā)明者卜范濱, 張守泉, 李宏宇, 王書來, 韓學 申請人:哈爾濱艾瑞汽車排氣系統(tǒng)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