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沖擊霧化脫硫除塵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5462閱讀:46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沖擊霧化脫硫除塵器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屬消煙除塵器領域。
鍋爐廢氣的煙塵處理通常使用螺旋除塵器、旋風除塵器、布袋除塵器或靜電除塵器,但是這些除塵器只具有除塵的功能,無法去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水浴除塵器由于煙氣與堿性水混合所以除除塵功能外,還可消除二氧化硫。但是由于通常的水浴式除塵器霧化程度不高,所以脫硫效果較差,一般的脫硫效果低于10%。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水浴式?jīng)_擊霧化脫硫除塵器,由于本設計有一個高效能的霧化總成,因此進入除塵器的煙氣能與霧化的堿性水充分混合而達到較高的脫硫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jié)合附圖詳述如下圖1為除塵器立面布置圖;圖2為除塵器平面布置圖。
除塵器(1)的外殼用鋼筋混凝土制作,為了保持除塵器的強度,除塵器各邊裝有加固角鋼(10)。除塵器內(nèi)部緊靠進氣口(1)裝置有一個霧化總成(2)。霧化總成由折線喉管組和裝于各喉管(3)間的跳水霧化板④組成。折線喉管組是由10~60個不銹鋼制成的折線板平列而成,折線板(8)的總長度根據(jù)除塵器的大小可以設計成300~2000毫米。每段折線的長度為100毫米。兩塊折線板之間的間距為50毫米,形成一個喉管,根據(jù)除塵器的大小可以裝有10~60個喉管。在喉管的前端沿除塵器頂板向下每100毫米設置一根霧化板支架(9),霧化板支架為一根不銹鋼鋼板條,其安裝位置必須與水平面成45°角。在每個喉管間的霧化板支架上平焊有長100毫米寬10毫米的跳水霧化板(4),因此各跳水霧化板也與水平形成一個45°的夾角。距霧化總成的后端根據(jù)除塵器的大小可布置3~6塊導流板(11)。上述除塵器內(nèi)部的各個裝置,即霧化總成(2)、導流板(11)的下端須在一個水平面上并且要高于除塵器底面200毫米以上。
在除塵器尾部裝有出氣口(7),在除塵器的任一側(cè)底部可根據(jù)要求設置與外設中和沉淀池連接的3~4個進出水孔(5)。
為了防止腐蝕,除塵器(1)的內(nèi)側(cè)全部裝有1毫米以上的不銹鋼護板,而且除塵器內(nèi)一切部件都必須用不銹鋼制作。
使用本設計的除塵器時,首先把鍋爐廢水或其它工業(yè)堿性廢水經(jīng)中和沉淀池引入除塵器內(nèi),工作水位必須在霧化總成最底端與最高的一塊跳水霧化板之間。把壓力大于100毫米水銀柱高的鍋爐煙氣或其它含有粉塵的氣體從進氣口(6)導入,沖擊水浴,經(jīng)跳水霧化板的作用產(chǎn)生霧化,霧化的水珠進入折線喉管組后因強烈碰撞而進一步霧化,使煙氣與水充分混合,再經(jīng)后端各導流板的作用產(chǎn)生了除塵脫硫凈化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沖擊霧化脫硫除塵器,占地面積小,使用壽命長,操作簡單,可降低煙囪高度,無二次污染。除塵器可以根據(jù)煙氣量大小而設計出不同規(guī)格,特別適用于煙氣量為每小時2萬立方米,含塵量為200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的鍋爐或其它工業(yè)粉塵的工業(yè)設施上。其除塵效果可達90%以上,脫硫效果在50%以上,當煙囪高度在15米內(nèi)時,林格曼黑度在1級以下。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鋼筋混凝土外殼的沖擊霧化脫硫除塵器,其特征在于a、除塵器(1)內(nèi)部裝有由不銹鋼板制成的霧化總成(2),該霧化總成由折線喉管組和裝于各喉管(3)間的跳水霧化板(4)組成;b、在霧化總成(2)后部依次裝有3~6塊不銹鋼制成的導流板(11);c、在除塵器(1)的任一側(cè)下部開有3~4個進出水孔(5);d、在除塵器(1)的前端頂部開有一個進氣口(6),后端頂部開有一個出氣口(7)。
2.由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脫硫除塵器,其特征在于喉管組由10~60個喉管組成,折線板(8)總長度在300~2000毫米之間,每段折線長為100毫米,兩條折線板間形成一個50毫米喉管。
3.由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脫硫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折線喉管組前端焊接有與水平面成45°的寬為10毫米的霧化板支架(9),該霧化板支架自折線喉管組頂部往下每100毫米設置一條,長100毫米寬10毫米的霧化板(4)逐個焊接于霧化板支架上。
專利摘要
一種沖擊霧化脫硫除塵器,本實用新型主要是由一個鋼筋混凝土外殼構(gòu)成的水浴式除塵器。除塵器內(nèi)部有兩個主要裝置,一個是帶有跳水霧化板的霧化總成以使水氣充分混合和裝于霧化總成后的導流板組。除塵器適用于煙氣量每小時2萬立方米,含塵量小于2000毫克/立方米的鍋爐煙氣,其除塵率可在90%以上,脫硫效果在50%以上。
文檔編號B01D17/00GK86204179SQ86204179
公開日1987年7月1日 申請日期1986年6月18日
發(fā)明者黎升惠, 李昆龍, 許四怡, 郭汝君, 李根良 申請人:李昆龍, 黎升惠, 許四怡, 郭汝君, 李根良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