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領域,尤其涉及手機外殼注塑脫模模具,一種在一次脫模過程中分兩個步驟分別頂出的脫模模具。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產(chǎn)品外殼、外蓋、底座部分注塑生產(chǎn)線,在目前電子產(chǎn)品領域,尤其是手機、平板電腦、便攜式多媒體播放器之類電子產(chǎn)品,發(fā)展迅速、設計款式繁多,基本的趨勢是流線型、輕薄、便攜、超大顯示屏、觸摸控制,這些產(chǎn)品的外殼不論是金屬還是塑料件,都需要在較小體積、一體成型的外殼上完成屏幕、控制鍵、耳機孔、SD卡、充電插口等功能接口設計,隨著產(chǎn)品越來越精致小巧,內(nèi)部結構卻越來越復雜,有些孔位和卡扣做得深且小巧,組裝起來固然外觀簡潔而美觀,但是卻對制作工藝提出更多更新的挑戰(zhàn),需要注塑和脫模工藝不斷提高和完善。目前對于手機外殼生產(chǎn)工藝而言,傳統(tǒng)的產(chǎn)品頂出機構是開出模具的上模/下模,從產(chǎn)品卡固的模具中伸出頂出機構來頂出產(chǎn)品,由于頂出機構本身埋設在模具中,不宜采用大塊機構作為頂出機構,所以一般行業(yè)內(nèi)都是采用多個頂針,從各個不同的部位將注塑外殼從模具中頂出來,而且越是扣位多,凹陷結構的部位需要頂針頂出力度越大,布置在單個區(qū)域內(nèi)的頂針越密集,但是隨著結構設計越發(fā)展越復雜,有些扣位過于深,用頂針頂出的過程中出現(xiàn)無法完全頂出的情況,在后續(xù)流水線上無法實現(xiàn)用機械手取下產(chǎn)品并進行輸送,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后,在不改變頂出結構設計的情況下,某些生產(chǎn)商只能采用人工手動取下產(chǎn)品的方式,作為一種補救方案,但是這種方式耗費人力資源、嚴重影響效率、產(chǎn)能低而成本高。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解決頂出技術不足,能完全徹底頂出注塑產(chǎn)品,以配合機械手拿取產(chǎn)品的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提高生產(chǎn)效率、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自動化、節(jié)約生產(chǎn)成本。本實用新型所述涉及一種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該脫模模具包括底板、頂針板、成型模板和頂出機構,頂針板設置在底板之上,頂出機構底部安裝在頂針板內(nèi),頂出機構的頂針通過成型模板底部,頂在成形產(chǎn)品上;所述頂出機構包括一次頂出的第一頂出機構和二次頂出的第二頂出機構,在所述第二頂出機構中設有帶動頂針進行二次頂出的杠桿轉動
裝置所述第一頂出機構包括一個第一頂針。所述第二頂出機構包括第二頂針和杠桿轉動裝置,其中杠桿轉動裝置包括限位件、導向塊、復位塊和轉軸,所述復位塊安裝在頂針板之內(nèi)、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導向塊安裝在復位塊上,繞轉軸旋轉后被復位塊復位,所述導向塊兩側,轉軸的兩個轉動端分別設有限位件和頂針。[0008]復位塊通過固定螺絲鎖緊在底板上,復位塊頂在導向塊底部,對應在頂針側的下方,頂動導向塊復位。在底板上設有多個第一頂出機構,和四個第二頂出機構,四個第二頂出機構分別對應矩形產(chǎn)品的四個角位。本實用新型具有能進行二次頂出的第二頂出機構,該機構利用杠桿轉動裝置,設計出限位件反壓,而推動頂針進行二次頂出,能解決原有頂出機構頂出不夠徹底,不能完全脫模的問題,能讓具有深扣位的產(chǎn)品從模具脫離出來之后能被機械手拿取,節(jié)約人工、提高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結構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結構示意圖;圖3是所述第二頂出機構結構示意圖。其中:10、底板;20、頂針板;30、成型模板;40、頂出機構;41、第一頂出機構;411、第一頂針;42、第二頂出機構; 421、第二頂針;422、限位件;423、導向塊;424、復位塊;4241、固定螺絲;425、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其中示出所述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該脫模模具包括底板10、頂針板20、成型模板30和頂出機構40,所述頂針板20設置在底板10之上,頂出機構40底部安裝在頂針板20內(nèi),頂出機構40的頂針通過成型模板底30部,頂在成形產(chǎn)品上;所述頂出機構40包括一次頂出的第一頂出機構41和二次頂出的第二頂出機構42,在所述第二頂出機構42中設有帶動頂針進行二次頂出的杠桿轉動裝置。從圖中看,底板10和頂針板20結合在一起,距離成型模板30有一定的空間位置,而底板10、頂針板20和成型模板30之間通過頂出機構40銜接起來,頂出機構40底部通過頂針板20固定安裝在底板10上,而頂針伸出到成型模板30內(nèi),作為頂出成形產(chǎn)品的動力部件,而產(chǎn)品注塑成型于成型模板30內(nèi);頂出機構40也分為第一頂出機構41和第二頂出機構42,兩者配合完成從時間上而言的兩次頂出動作。在第一頂出機構41中具有第一頂針411,所述第二頂出機構42包括第二頂針421和杠桿轉動裝置,杠桿轉動裝置中包括限位件422、導向塊423、復位塊424和轉軸425,所述復位塊424安裝在頂針板20之內(nèi)、固定在底板10上,所述導向塊423安裝在復位塊424上,繞轉軸425旋轉后被復位塊復位,所述導向塊423兩側,轉軸425的兩個轉動端分別設有限位件422和第二頂針。所述復位塊424通過固定螺絲4241鎖緊在底板10上,復位塊頂在導向塊底部,對應在頂針側的下方,頂動導向塊復位。在底板上設有若干個第一頂出機構41,和四個第二頂出機構42,四個第二頂出機構42分別對應矩形產(chǎn)品的四個角位。在第一次頂出過程中,不論的第一頂出機構還是第二頂出機構都同時對產(chǎn)品進行頂出動作,而隨著頂出機構朝向成型模板移動,限位件接觸到成型模板底部,被限制住移動,受到上移動力推動,促使對限位件產(chǎn)生一個反向倒推力,限位件頂在成型模板底部,下壓,壓在導向塊的一側,在下壓力度作用下,導向塊繞轉軸轉動,限位件一側下壓,則第二頂針側上翹,于是導致第二頂針產(chǎn)生第二次頂出動作,徹底地將產(chǎn)品從模具中脫離出來,接下來就可以順利地采用機械臂進行拿取產(chǎn)品,產(chǎn)出出模完整,無變形,而且與模具脫離徹底,即使使用機械臂拿取,也可以順利取下來,大幅提高了生產(chǎn)作業(yè)效率,提高整體產(chǎn)能。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nèi),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nèi)容作出些許變更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nèi)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是指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該脫模模具包括底板、頂針板、成型模板和頂出機構,頂針板設置在底板之上,頂出機構底部安裝在頂針板內(nèi),頂出機構的頂針通過成型模板底部,頂在成形產(chǎn)品上;所述頂出機構包括一次頂出的第一頂出機構和二次頂出的第二頂出機構,在所述第二頂出機構中設有帶動頂針進行二次頂出的杠桿轉動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頂出機構包括第一頂針。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頂出機構包括第二頂針和杠桿轉動裝置,其中杠桿轉動裝置包括限位件、導向塊、復位塊和轉軸,所述復位塊安裝在頂針板之內(nèi)、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導向塊安裝在復位塊上,繞轉軸旋轉后被復位塊復位,所述導向塊兩側,轉軸的兩個轉動端分別設有限位件和頂針。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塊通過固定螺絲鎖緊在底板上,復位塊頂在導向塊底部,對應在頂針側的下方,頂動導向塊復位。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底板上設有多個第一頂出機構,和四個第二頂出機構,四個第二頂出機構分別對應矩形產(chǎn)品的四個角位。
專利摘要一種二次頂出頂針脫模模具,該脫模模具包括底板、頂針板、成型模板和頂出機構,頂針板設置在底板之上,頂出機構底部安裝在頂針板內(nèi),頂出機構的頂針通過成型模板底部,頂在成形產(chǎn)品上;所述頂出機構包括一次頂出的第一頂出機構和二次頂出的第二頂出機構,在所述第二頂出機構中設有帶動頂針進行二次頂出的杠桿轉動裝置。本實用新型具有能進行二次頂出的第二頂出機構,該機構利用杠桿轉動裝置,設計出限位件反壓,而推動頂針進行二次頂出,能解決原有頂出機構頂出不夠徹底,不能完全脫模的問題,能讓具有深扣位的產(chǎn)品從模具脫離出來之后能被機械手拿取,節(jié)約人工、提高效率。
文檔編號B29C45/40GK203031881SQ201320011898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0日
發(fā)明者張志才 申請人:張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