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把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層疊好的多個光學片合而為一后夾住其正反面來進行把持、移 送的把持裝置。
背景技術:
在用于對液晶顯示元件進行照明的面狀發(fā)光裝置中,對具有聚光功能的棱鏡片和 使射出后光均勻擴散的擴散片分別組裝有至少一個以上。棱鏡片和擴散片這樣的光學片以 分別被貼合于搬運用片材的狀態(tài),通過只將光學片沖裁成規(guī)定形狀而制成得到。用手將沖 裁好的光學片一片片取出,組裝于面狀發(fā)光裝置中。當自動化進行取出沖裁好的光學片的 工序時,采用吸住光學片的表面來一片片取出光學片的工序的方法。在日本專利特開2007-156014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以層疊的狀態(tài)將多個光學 片裁切成規(guī)定形狀、并對多個光學片以層疊的狀態(tài)進行操作的方法。根據(jù)日本專利特開 2007-156014號公報所公開的方法,以前需要有與所需組裝在面狀發(fā)光裝置中的光學片的 個數(shù)相對應光學片的裁切工序,但上述方法則相對于各面狀發(fā)光裝置以一個工序一個工序 地完成,因此效率高,此外,由于以層疊的狀態(tài)對多個光學片進行操作,因此,具有能使在光 學片彼此之間進入碎屑(日文r )的可能性低、且能期待產(chǎn)品的成品率提高等效果。當將層疊好的片材合而為一后進行操作時,用手很難使片材彼此不偏移地對片材 進行操作,且可能會施加比所能承受的負載大的負載從而損傷片材。此外,在自動化地吸住 片材表面的方法中,只能對位于最上面的片材進行操作,影響了以層疊的狀態(tài)進行操作的 有利性。為了以層疊的狀態(tài)對多個光學片進行處理,在上述日本專利特開2007-156014號 公報所公開的方法中,將光學片的層疊體的周緣接合。作為不進行接合地將層疊好的片材合而為一進行操作的裝置,為了防止片材彼此 偏移,采用對層疊好的片材進行把持的裝置。對無法特別用力按壓把持的片材進行操作的 裝置公開在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3-20135號公報中。在日本專利特開2003-20135號公報 所公開的裝置中,利用夾持板以較小的力按壓層疊有多個片材的片材體,并且為了利用當 回旋移動夾持板時所產(chǎn)生的慣性和離心力的作用來防止片材彼此偏移,使夾持板傾斜。在日本專利特開2007-156014號公報所公開的方法中,為了將層疊好的光學片合 而為一進行操作,需要如上所述將光學片的層疊體的周緣接合。在上述接合好的區(qū)域(以 下稱為“接合區(qū)域”)中,在光學片上會出現(xiàn)歪斜從而影響光學片層疊體的平坦性,尤其在接 合區(qū)域附近,會無法得到所要求的光學特性。在日本專利特開2003-20135號公報所公開的裝置中,能防止層疊好的片材彼此 偏移,此外,能控制對片材的負載,但作為日本專利特開2003-20135號公報所公開的裝置 的操作對象的片材體是X射線膠片這樣的表面為平面狀的片材層疊而成的片材體。在日本 專利特開2003-20135號公報所公開的技術中,并未設想過對包括形成有棱鏡脊(日文
U夂A山)的棱鏡片和隔著棱鏡脊而被層疊于上述棱鏡片的其他的光學片的光學片層疊 體進行操作的情況,例如未設想過對將第一擴散片、第一棱鏡片、第二棱鏡片和第二擴散片這四個片材以上述順序層疊而成的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操作的情況。當如上所述對在棱鏡片 上層疊有其他光學片的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的情況下,利用把持壓力會使棱鏡脊切入到 其他的光學片內從而使其他的光學片受到損傷。在日本專利特開2003-20135號公報所公 開的技術中,沒有求出能不損傷光學片地進行把持的把持壓力。此外,在日本專利特開2003-20135號公報中,也公開了一種不對片材體進行把 持、只是將對片材體予以支承的支承板傾斜來進行操作的方法,但若將這種方法應用于光 學片層疊體上,則當光學片上出現(xiàn)翹曲時,便無法在不使光學片彼此產(chǎn)生偏移的情況下進 行移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把持裝置,該把持裝置能在不對光學片造成損傷、且 不通過接合等將光學片彼此一體化的情況下將層疊有多個光學片的光學片層疊體合而為 一進行把持。本發(fā)明的把持裝置將光學片層疊體從厚度方向兩側進行把持,其中,上述光學片 層疊體包括第一光學片,該第一光學片形成有朝厚度方向一方側突出的突起部;以及第 二光學片,該第二光學片隔著形成于第一光學片的突起部被層疊于第一光學片的厚度方向 一方側的表面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對把持構件,這一對把持構件被設置成可在預先確定的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 背離地移位,且對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以及支承部,該支承部將一對把持構件支承成可在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背離地移 位,各把持構件的與光學片層疊體抵接的抵接表面部由彈性材料構成,且日本工業(yè)規(guī) 格K6253 2006所規(guī)定的肖氏硬度為A50以下。根據(jù)本發(fā)明,在第一光學片的厚度方向一方側的表面部隔著突起部層疊有第二光 學片的光學片層疊體從厚度方向兩側被利用支承部在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背離地移位 的一對把持構件把持。藉此,能在不通過接合等將構成光學片層疊體的光學片彼此一體化 的情況下對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此外,各把持構件的與光學片層疊體抵接的抵接表面 部由彈性材料構成,且日本工業(yè)規(guī)格K6253 :2006所規(guī)定的肖氏硬度為A50以下。藉此,能 防止由把持構件對光學片層疊體的與把持構件抵接的表面部、即厚度方向兩側的表面部造 成損傷。此外,由于能防止一對把持構件在對光學片層疊體把持時的把持壓力集中施加至 形成于第一光學片的突起部上,因此,能防止由第一光學片的突起部對第二光學片的厚度 方向另一方側的表面部產(chǎn)生損傷,此外,能防止突起部變形。因此,能在不損傷構成光學片 層疊體的各光學片的情況下將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此外,在本發(fā)明中,較為理想的是,各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由丁腈橡膠構成,且 日本工業(yè)規(guī)格K6253 :2006所規(guī)定的肖氏硬度為A30以上、A50以下。根據(jù)本發(fā)明,各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由丁腈橡膠構成,且日本工業(yè)規(guī)格K6253 2006所規(guī)定的肖氏硬度為A30以上、A50以下。藉此,不僅能防止構成光學片層疊體的各光 學片的損傷,還能防止光學片向把持構件的黏附和把持構件向光學片的轉印。因此,能進一 步穩(wěn)定地進行光學片層疊體的把持動作。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較為理想的是,用各把持構件對光學片層疊體的表面部進行把 持的把持壓力為lN/cm2以上、3N/cm2以下。根據(jù)本發(fā)明,光學片層疊體是以lN/cm2以上、3N/cm2以下的把持壓力被把持構件 把持的。藉此,能進一步可靠地防止由把持構件對光學片層疊體的厚度方向兩側的表面部 造成損傷。此外,當在將光學片層疊體把持后進行移送的情況下,能進一步可靠地防止構成 光學片層疊體的光學片彼此的偏移,從而能進一步穩(wěn)定地移送光學片層疊體。此外,在本發(fā)明中,較為理想的是,各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的表面的面積形成為 上述把持構件所抵接的光學片層疊體的表面部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5%以上、不足50%。根據(jù)本發(fā)明,各把持構件的對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的部分、即抵接表面部的表 面的面積形成為上述把持構件所抵接的光學片層疊體的表面部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5%以 上、不足50%。藉此,能將由各把持構件對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時的把持面積、即各把持 構件相對于光學片層疊體的把持面積控制為光學片層疊體的與把持構件抵接側的表面部 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5%以上、不足50%。藉此,當利用把持構件對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 時,能防止構成光學片層疊體的光學片彼此偏移。例如,當在將光學片層疊體用搬運用片材 搬運并以從搬運用片材的折返部分朝把持裝置側突出的狀態(tài)供應至把持裝置從而用把持 裝置進行把持的情況下,由于在不將光學片層疊體向把持裝置側的突出量控制為光學片層 疊體的與把持構件抵接側的表面部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50%以上就能在把持裝置中進行 把持,因此,能防止因重力影響而使光學片彼此偏移。此外,當用把持裝置對光學片層疊體 進行把持以在工序間運送時,能容易進行向下一工序的裝置的交接。此外,在本發(fā)明中,較為理想的是,一對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關于與位移方向垂 直的一個假想平面對稱形成。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一對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關于與位移方向垂直的一個假想平 面對稱形成,因此,能對光學片層疊體的厚度方向兩側的表面部均勻地施加用把持構件進 行把持的把持壓力。藉此,由于能防止對光學片層疊體局部施加把持壓力,因此,能防止光 學片層疊體的變形和彎曲。此外,在本發(fā)明中,較為理想的是,各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的外周緣部形成為曲 面狀。根據(jù)本發(fā)明,各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的外周緣部形成為曲面狀。藉此,由于在利 用把持構件對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時,光學片層疊體和構成光學片層疊體的各光學片會 沿把持構件的曲面狀的外周緣部變形成曲面狀,因此,能防止對光學片造成折痕這樣的損 傷。
本發(fā)明的目的、特點以及優(yōu)點應該能根據(jù)以下的詳細說明和附圖中得到進一步明確。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把持裝置的側視圖。圖2是將光學片層疊體分解表示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把持裝置的把持動作的圖。圖4A是用于說明由棱鏡脊對光學片背面造成損傷的機構的圖。
圖4B是用于說明由棱鏡脊對光學片背面造成損傷的機構的圖。圖5A是用于說明把持構件的配置的圖。圖5B是用于說明把持構件的配置的圖。圖6是表示搬運側按壓機構的側視圖。圖7是表示供應側按壓機構的側視圖。圖8A是用于說明把持構件的截面形狀的圖。圖8B是用于說明把持構件的截面形狀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把持裝置1的側視圖。把持裝置1包括一對把 持構件、即第一把持構件11和第二把持構件12 ;以及對一對把持構件11、12予以支承的支 承部13。把持裝置1是對光學片層疊體20進行把持的光學片層疊體把持裝置。把持裝置 1從厚度方向兩側對光學片層疊體20進行把持。光學片層疊體20是將多個光學片21 24在厚度方向上層疊而構成的。一對把持構件11、12被設置成可在預先確定的位移方向Z上彼此接近和背離地 移位。光學片層疊體20以其厚度方向與位移方向Z平行的形態(tài)被一對把持構件11、12把 持。在光學片層疊體20被一對把持構件11、12把持的狀態(tài)下,第一把持構件11從相對于 光學片層疊體20的位移方向Z的一方Zl側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厚度方向一方側的表面 部(以下稱為“一方側抵接表面部”)20a抵接,第二把持構件12從相對于光學片層疊體20 的位移方向Z的另一方Z2側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厚度方向另一方側的表面部(以下稱為 “另一方側抵接表面部”)20b抵接。以下,也有將光學片層疊體的一方側抵接表面部和另一 方側抵接表面部合起來并稱“抵接表面部”的情況。在本實施方式中,位移方向Z的另一方 Z2與鉛垂方向一致,位移方向Z的一方Zl與鉛垂方向的相反方向一致。第一把持構件11、第二把持構件12的與光學片層疊體20抵接的表面部、即抵接 表面部11a、12a均由彈性材料構成,日本工業(yè)規(guī)格(簡稱JIS)K6253 :2006所規(guī)定的肖氏硬 度(日文〒-口 > 一夕硬 )(以下僅稱為“肖氏硬度”)為Α50以下。具體而言,第一把 持構件11、第二把持構件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均由丁腈橡膠構成,肖氏硬度為A30以 上、A50以下。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把持構件11、第二把持構件12其包括抵接表面部lla、12a 的整體均是由相同材料一體形成的。也就是說,第一把持構件11、第二把持構件12均為整 體由彈性材料構成、具體而言是由丁腈橡膠構成,其與光學片層疊體20抵接的表面部、即 抵接表面部11a、12a的肖氏硬度為A50以下、更詳細而言為A30以上、A50以下。肖氏硬度是按如下所述測定的。將試驗片放置在平坦的鐵板上,將硬度計(日文〒^ 口 ^ 一夕)的加壓板維持成 與試驗片的表面平行,同時將硬度計的探針的軸保持成相對于試驗片的表面呈直角,在上 述加壓板與試驗片的表面接觸為止輕輕地按壓著。此時,增加砝碼以使包括硬度計在內的 質量為1kg。試驗片的尺寸設為縱30mm、橫30mm,當厚度為Imm的片材、橡膠材料時將橡膠 片材在厚度方向上重疊六個制成試驗片。探針的前端位于離試驗片的端部12mm以上的位置,讀取硬度計所表示的刻度。硬度計采用A型硬度計。各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為平面狀,各把持構件11、12用抵接表 面部11a、12a整體來對光學片層疊體20進行把持。因此,各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 llaU2a的表面的面積為用上述把持構件11、12進行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把持的把持面積。 各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1a、12a的表面的面積可根據(jù)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 面部20a、20b的表面的面積加以選擇。具體而言,各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 的表面的面積、即用各把持構件11、12進行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把持的把持面積被選擇成光 學片層疊體20的與把持構件11、12抵接側的表面部、即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 面積的不足50%、更詳細而言為5%以上、不足50%。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用各把持構件 11、12進行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把持的把持面積為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 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不足50%、更詳細而言為5%以上、不足50%。第一把持構件11的抵接表面部Ila與第二把持構件12的抵接表面部12a是關于 垂直于位移方向Z的一個假想平面對稱形成的、即是關于與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平行 的一個假想平面對稱形成,其中,第一方向X垂直于位移方向Z,第二方向Y垂直于位移方向 Z及第一方向X。更詳細而言,第一把持構件11、第二把持構件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的 各尺寸彼此相同地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把持構件11、第二把持構件12均是沿與位 移方向Z垂直的一個方向、即第一方向X延伸的帶狀的板狀形狀,與位移方向Z平行的厚度 方向上的一個表面部為抵接表面部11a、12a。各把持構件11、12的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以下稱為“寬度方向尺寸”)W1、W2可 根據(jù)把持對象的光學片層疊體20的寬度方向尺寸W3加以選擇。具體而言,各把持構件11、 12的寬度方向尺寸Wl、W2選定為把持對象的光學片層疊體20的寬度方向尺寸W3的不足 50%、更具體而言選定為5%以上、不足50%。支承部13將一對把持構件11、12支承成可在位移方向Z上彼此接近和背離地移 位。支承部13包括第一支承部14,該第一支承部14對第一把持構件11予以支承;第二 支承部15,該第二支承部15對第二把持構件12予以支承;以及連結部16,該連結部16將 第一支承部14和第二支承部15連結。第一支承部14、第二支承部15形成為大致平板狀。 第一把持構件11被設于第一支承部14的厚度方向兩側的表面部中的面向第二支承部15 的表面部。第二把持構件12被設于第二支承部15的厚度方向兩側的表面部中的面向第一 支承部14的表面部。第一支承部14、第二支承部15包括連結部分,該連結部分與連結部16連接,且 形成為相同的厚度尺寸;支承部分,該支承部分以厚度比連結部分小的尺寸形成為相同的 厚度尺寸,且在表面部設有把持構件11、12 ;以及中間部分,該中間部分夾在連結部分與支 承部分之間,且從連結部分側越朝向支承部分側、厚度尺寸形成得越小。第一支承部14、第 二支承部15的與設有把持構件11、12側相反側的表面部形成為平面狀、設有把持構件11、 12側的表面部形成為臺階狀、更詳細而言形成為中間部形成斜面狀的臺階狀。第一支承部14、第二支承部15被連結部16以可在位移方向Z上接近和背離地移 位的方式連結。通過利用連結部16使第一支承部14、第二支承部15在位移方向Z上接近 或背離地移位,從而使一對把持構件11、12在位移方向Z上接近或背離地位移。支承部13 被未圖示的控制部控制。
用各把持構件11、12進行向光學片層疊體20的表面部20a、20b的把持的把持壓 力為lN/cm2以上、3N/cm2以下。用各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的把持壓力不限定于上述范 圍,但較為理想的是,如本實施方式那樣,為lN/cm2以上、3N/cm2以下。用各把持構件11、12 進行把持的把持壓力經(jīng)由支承部13被控制部控制。光學片層疊體20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層疊有四個光學片21 24、即第一擴散片
21、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和第二擴散片24的四層結構。四個光學片21 24在被 把持裝置1把持的狀態(tài)下以第一擴散片21、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第二擴散片24 的順序從位移方向Z的一方Zl側朝向另一方Z2側層疊。即、第一擴散片21、第一棱鏡片
22、第二棱鏡片23和第二擴散片24被沿以上順序從鉛垂上方朝向下方配置。第一擴散片 21的厚度方向一方Zl側的表面部構成光學片層疊體20的厚度方向一方Zl側的表面部、即 一方側抵接表面部20a,第二擴散片24的厚度方向另一方Z2側的表面部構成光學片層疊體 20的厚度方向另一方Z2側的表面部、即另一方側抵接表面部20b。光學片的種類、層疊順序和層疊個數(shù)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設置第二擴散片 24而為第一擴散片21、第一棱鏡片22和第二棱鏡片23的三層結構,且第二棱鏡片23構成 為具有光擴散功能。此外,也可以不設置第二棱鏡片23而層疊有第一擴散片21、第一棱鏡 片22和第二擴散片24的三層結構。圖2是將光學片層疊體20分解表示的分解立體圖。第一擴散片21和第二擴散 片24分別是在片狀的底座基材21b、24b的單側表面、具體而言在作為厚度方向一方的位移 方向一方Zl側的表面上形成擴散層21a、24a而制成,上述第一擴散片21和第二擴散片24 是具有規(guī)定的光擴散功能的擴散片。在圖1、圖2中,對擴散層21a、24a標注陰影來加以表 示。底座基材21b、24b采用具有透光性的樹脂膜,作為樹脂膜的材料,優(yōu)選聚對苯二甲酸乙 二脂(簡稱PET)和聚碳酸酯(PC)。在本實施方式中,擴散層21a、24a由粘接固定于底座基 材21b、24b的顆粒(日文e — < )構成,上述顆粒具有對光進行擴散的功能。顆粒例如采 用具有透光性的樹脂粒子。擴散層21a、24a不限定于此,只要具有對光進行擴散的功能即 可。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擴散片21、第二擴散片24是底座基材21b、24b為由PET構成的 PET膜的擴散片。第一棱鏡片22和第二棱鏡片23是在片狀的底座基材22b、23b的單側表面、具體 而言在作為厚度方向一方的位移方向一方Zl側的表面形成棱鏡層22a、23a而制成,具有向 正面方向、即向作為鉛垂上方的位移方向Z的一方Zl的聚光功能。棱鏡層22a、23a是包括 朝厚度方向一方側突出的多個棱鏡25、26而構成的。各棱鏡25、26相當于突起部,朝光學 片層疊體20的厚度方向一方側突出。在各棱鏡25、26上形成有平面狀的兩個射出面。兩 個射出面是從與底座基材22b、23b的單側表面垂直的面開始傾斜的平面,以越遠離底座基 材22b、23b的單側表面、與底座基材22b、23b的單側表面平行的截面積越小的形態(tài)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棱鏡片22的棱鏡25是將配置于與第一方向X垂直的面上 的三角形沿第一方向X延長的三棱柱狀,兩個射出面的各尺寸彼此相同地形成,其中,上述 第一方向X是垂直于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厚度方向平行的位移方向Z的方向。此外,第二 棱鏡片23的棱鏡26是將配置于與第二方向Y垂直的面上的三角形沿第二方向Y延長的三 棱柱狀,兩個射出面的各尺寸彼此相同地形成,其中,上述第二方向Y是垂直于與光學片層 疊體20的厚度方向平行的位移方向Z且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第一棱鏡片22和第二棱鏡片23以其棱鏡25、26的方向、即構成棱鏡25、26的三棱柱的頂部的方向彼此大致正交
的方向層疊。底座基材22b、23b與第一擴散片21和第二擴散片24 —樣,采用具有透光性的樹 脂膜,作為樹脂膜的材料,優(yōu)選PET。構成棱鏡層22a、23a的材料也是具有透光性的樹脂,優(yōu) 選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簡稱PMMA)樹脂。作為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的制造方法, 可采用將棱鏡層22a、23a的凹凸形狀用轉印筒形成在底座基材22b、23b上的方法等。在本 實施方式中,第一棱鏡片22和第二棱鏡片23是底座基材22b、23b為由PET構成的PET膜、 且棱鏡層22a、23a是由PMMA構成的棱鏡片。在光學片層疊體20中,第一擴散片21隔著形成于第一棱鏡片22的棱鏡25而層 疊在第一棱鏡片22的厚度方向一方側的表面部,第一棱鏡片22隔著形成于第二棱鏡片23 的棱鏡26而層疊在第二棱鏡片23的厚度方向一方側的表面部。因此,第一擴散片21相當 于第二光學片,第一棱鏡片22相當于第一光學片和第二光學片,第二棱鏡片23相當于第一 光學片。圖3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把持裝置1的把持動作的圖。上述光學片 層疊體20是通過將能沖裁出多個光學片層疊體20的尺寸的光學片21 24層疊并沖裁成 規(guī)定的形狀而制成的。層疊好的光學片21 24、即光學片層疊體20在以層疊原來的狀態(tài) 沖裁成規(guī)定的形狀之后,保持固定于搬運用片材31的狀態(tài)被搬運至光學片層疊體20的供 應位置、即把持裝置1的位置。光學片層疊體20向搬運用片材31的固定可通過例如搬運用片材31的表面的粘 接力這樣的輕微的力來進行。因此,在光學片層疊體20的供應位置上,當搬運用片材31和 層疊好的光學片21 24的沖裁渣被卷筒32卷繞時,沖裁好的光學片層疊體20不會模仿 搬運用片材31和沖裁渣的運動,而是處于從卷筒32部分朝把持裝置1側突出的狀態(tài)。利 用把持裝置1將該突出部分的光學片層疊體20的厚度方向Z上的兩側的表面部20a、20b 夾住并合而為一進行把持,進而向下一工序移送。根據(jù)如上所述這樣的本實施方式的把持裝置1,利用被支承部13在位移方向Z上 彼此接近和背離地移位的一對把持構件11、12將光學片層疊體20從厚度方向兩側進行把 持。藉此,能在不通過接合等將構成光學片層疊體20的光學片21 24彼此一體化的情況 下將光學片層疊體20合而為一進行把持。如上述圖1所示,當在夾住光學片層疊體20的正反面、即夾住厚度方向兩側的表 面部20a、20b進行把持的情況下,由于各把持構件11、12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正反面20a、 20b接觸,因而會對光學片層疊體20的正反面20a、20b造成損傷。此外,由于光學片層疊體20包括第一棱鏡片22和第二棱鏡片23,因此,由棱鏡 25,26的頂部即棱鏡脊25A、26A對層疊于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的光學片21、22的 背面造成損傷,即對厚度方向另一方Z2側的表面部造成損傷。圖4A和圖4B是用于說明由棱鏡脊25A、26A對光學片背面造成損傷的機構的圖。 在圖4A和圖4B中,簡略表示把持裝置1。圖4A和圖4B是從正面?zhèn)?、即第二方向Y的一方 側觀察把持裝置1的主視圖。圖4A是表示未發(fā)生棱鏡脊25A、26A切入的狀態(tài)的圖,圖4B 是發(fā)生棱鏡脊25A、26A切入的狀態(tài)的圖。被施加于把持構件11、12的壓力、即把持壓力集中于棱鏡脊25A、26A。在圖4A和圖4B中,通過箭頭數(shù)量來表示把持壓力的大小,箭頭數(shù)量越多,意味著把持壓力越大。若把 持壓力適當,則如圖4A所示,由于沒有發(fā)生棱鏡脊25A、26A切入,因此,在層疊于第一棱鏡 片22、第二棱鏡片23的光學片21、22的背面、即在第一擴散片21和第二棱鏡片22的底座 基材21b、22b上不會出現(xiàn)損傷。與此相對的是,若把持壓力不適當,則如圖4B所示,發(fā)生棱鏡脊25A、26A切入,從 而在層疊于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的光學片21、22的背面上會出現(xiàn)損傷。這樣被施 加至把持構件11、12的壓力集中到棱鏡脊25A、26A,由于棱鏡脊25A、26A切入層疊在棱鏡脊 25A、26A側的光學片21、22、即切入第一擴散片21和第一棱鏡片22的底座基材2lb、22b而 出現(xiàn)損傷,從而會影響光學片21、22的功能。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各把持構件11、12的與光學片層疊體20抵接的抵接表面部 11a、12a由彈性材料構成,且JIS K6253 :2006所規(guī)定的肖氏硬度為A50以下,因此,能防止 光學片層疊體20的與把持構件11、12抵接的表面部、即厚度方向兩側的表面部20a、20b因 把持構件11、12而造成損傷。此外,由于能防止在一對的把持構件11、12把持光學片層疊 體20時的把持壓力集中施加到棱鏡脊25A、26A,因此,能防止由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 23的棱鏡脊25A、26A對層疊于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的光學片21、22的背面造成 損傷,此外,能防止棱鏡脊25A、26A變形。因此,能在不損傷構成光學片層疊體20的各光學 片21 24的情況下對光學片層疊體20進行把持。若各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 la、12a的肖氏硬度超過A50,則會容易產(chǎn)生光 學片21、24向把持構件11、12的粘貼和把持構件11、12向光學片21、24的轉印。此外,由 于不易產(chǎn)生把持構件11的抵接表面部lla、12a的彈性變形,因此,當在出現(xiàn)沖裁時所產(chǎn)生 的棱鏡片屑等異物夾在把持構件11、12與光學片層疊體20之間時,把持壓力容易集中到棱 鏡脊25A、26A。因此,容易由棱鏡脊25A、26A對層疊于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的光 學片21、22的背面造成損傷,此外,棱鏡脊25A、26A容易變形。因此,較為理想的是,各把持 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的肖氏硬度為本實施方式這樣的A50以下。各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1a、12a的肖氏硬度的下限值根據(jù)其抵接表面 部lla、12a材料的不同而不同。當在如本實施方式這樣的各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 llaU2a由丁腈橡膠構成的情況下,較為理想的是,各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1a、 12a的肖氏硬度為A30以上、A50以下。若以肖氏硬度不足A30的丁腈橡膠來構成抵接表面 部11a、12a,則光學片21 24可能會粘貼在把持構件11、12上。通過用肖氏硬度為A30以 上、A50以下的丁腈橡膠來形成各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不僅能防止構成 光學片層疊體20的各光學片21 24的損傷,還能防止光學片21、24向把持構件11、12的 粘貼和把持構件11、12向光學片21、24的轉印。因此,能進一步穩(wěn)定地進行光學片層疊體 20的把持動作。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光學片層疊體20是以lN/cm2以上、3N/cm2以下的把持壓 力被把持構件11、12把持的。藉此,能進一步可靠地防止由把持構件11、12對光學片層疊 體20的厚度方向兩側的表面部20a、20b造成損傷。此外,當在將光學片層疊體20把持后 進行移送的情況下,能進一步可靠地防止構成光學片層疊體20的光學片21 24彼此的偏 移,從而能進一步穩(wěn)定地移送光學片層疊體20。若用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的把持壓力不足lN/cm2,則對于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靜摩擦力過小,從而可能無法穩(wěn)定地保持光學片層疊體20。為了穩(wěn) 定地保持光學片層疊體20,較為理想的是,把持構件11、12對于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 面部20a、20b的靜摩擦力為1. 6N以上。S卩、較為理想的是,用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的把持壓力選定為可使上述把持 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靜摩擦力 為1. 6N以上。若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1a、12a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 20a、20b的靜摩擦力不足1. 6N,則可能無法穩(wěn)定地把持光學片層疊體20。此外,當在將光 學片層疊體20把持后進行移送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xiàn)光學片21 24彼此的偏移。通過將 把持壓力選定為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 20a,20b的靜摩擦力為1. 6N以上,從而能穩(wěn)定地把持光學片層疊體20。此外,當在對光學 片層疊體20把持后進行移送的情況下,能在不出現(xiàn)構成光學片層疊體20的光學片21 24 彼此偏移的情況下穩(wěn)定地移送光學片層疊體20。若用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的把持壓力超過3N/cm2,則把持構件11、12可能會 對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造成損傷。此外,可能會由棱鏡脊25A、26A對層 疊于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的光學片21、22的背面造成損傷和棱鏡脊25A、26A的變 形。因此,較為理想的是,用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的把持壓力為lN/cm2以上、3N/cm2以 下。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各把持構件11、12的對于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把持面積形 成為光學片層疊體20的與把持構件11、12抵接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 的全部面積 的不足50%。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在將多個光學片21 24以層疊的狀態(tài)裁切成規(guī)定形狀之后, 保持原來的層疊狀態(tài)取出光學片21 24時,例如上述圖3所示,用搬運用片材31將光學 片21 24保持層疊地運送,當將搬運用片材31以適當?shù)那拾霃絉和角度折返時,略微 粘接固定于搬運用片材31的光學片層疊體20會利用各光學片21 24的剛性而從搬運用 片材31上剝離,在搬運用片材31的折返部分、即彎曲部(以下稱為“R部”)33成為突出的 狀態(tài)。若光學片層疊體20的突出量為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 部面積的50%以上,則光學片層疊體20的重心位置到達R部33,會受到重力影響而使光學 片21 24彼此偏移。因上述重力影響而出現(xiàn)的光學片21 24彼此的偏移能通過如本實施方式那樣的 將把持構件11、12的把持面積設為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 面積的不足50%而得以防止。而且,通過將把持面積設為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 20a、20b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不足50%且在第一把持構件11與第二把持構件12相對的區(qū) 域內不包含光學片層疊體20的重心位置,藉此,能進一步可靠地防止因重力影響而出現(xiàn)的 光學片21 24彼此的偏移。此外,通過如上述那樣將把持構件11、12的把持面積設為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 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不足50%,藉此,當將沖裁后所取出的光學片層疊體 20把持而在工序之間移送時,能容易進行向下一工序的裝置的交接。此外,當在下一工序進 行交接時,由于能將承接側的把持裝置的機構、把持構件以及把持壓力等共用,因而較為理
術g
;ο
更為理想的是,用各把持構件11、12進行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把持的把持面積為光 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5%以上、不足50%。若把持面 積為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不足5%,則可能會無法 穩(wěn)定地把持光學片層疊體20。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對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 la、12a關于與位移方 向Z垂直的一個假想平面對稱形成。圖5A和圖5B是用于說明把持構件11、12的配置的圖。 圖5A和圖5B是表示把持裝置1的一部分的主視圖。圖5A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把持構件 11、12的配置狀態(tài)、即一對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關于與位移方向Z垂直的 一個假想平面對稱形成時的圖,圖5B是表示一對把持構件11、12關于上述一個假想平面不 對稱形成時的圖。如圖5B所示,當一對把持構件11、12沒有位于彼此相對的位置、即一對把持構件 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關于與位移方向Z垂直的一個假想平面不對稱形成時,可能會 局部施加把持壓力,使光學片層疊體20變形。若光學片層疊體20變形,則由于把持壓力集 中到把持構件11、12的端部,可能會使對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或層疊于 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的光學片21、22造成損傷的可能性增高,因此不甚理想。如圖5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由層疊好多個光學片21 24構成的光學片層 疊體20的正反面抵接的一對把持構件11、12設置在彼此相對的位置,與光學片層疊體20 接觸的部分的形狀和面積大致相同。也就是說,一對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 關于與位移方向Z垂直的一個假想平面對稱形成。藉此,由于能用把持構件11、12對光學 片層疊體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均勻地施加把持壓力,因此,能防止對光學片層疊體20 局部施加把持壓力。因此,能防止受到把持壓力的光學片層疊體20在把持構件11、12的端 部受到局部的壓力而變形或彎曲。圖6是表示搬運側按壓機構40的側視圖。如上所述,層疊好的光學片21 24、即 光學片層疊體20在以層疊的狀態(tài)沖裁成規(guī)定的形狀之后,維持固定于搬運用片材31的狀 態(tài),被搬運至光學片層疊體20的供應位置、即把持裝置1的位置。由于沖裁后的光學片層 疊體20處于其周圍被沖裁渣圍住的狀態(tài),因此,不容易發(fā)生構成光學片層疊體20的光學片 21 24彼此偏移。為了防止光學片21 24彼此偏移且可靠地搬運光學片層疊體20,較 為理想的是,如圖6所示,設置將光學片層疊體20從搬運用片材31的相反側、即從厚度方 向一方Zl側按壓的搬運側按壓機構40。搬運側按壓機構40包括輥狀的按壓構件(以下稱為“按壓輥”)41。按壓輥41配 置在不會與把持裝置1的動作干擾的位置上。按壓輥41設有多個,例如設有四個。按壓輥 41的個數(shù)不限定于四個,也可以是一個。按壓輥41被未圖示的支承部支承成可繞與第一方 向X平行且與卷筒32的軸線平行的軸線旋轉。按壓輥41以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厚度方 向一方Zl側的表面部、即一方側抵接表面部20a接觸的形態(tài)設置,并伴隨驅動卷筒32旋轉 而引起的光學片層疊體20的移動,朝向卷筒32的旋轉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轉。四個按壓輥 41在第二方向Y上隔開間隔地設置。包括把持裝置1和搬運側按壓機構40,從而構成把持機構30。根據(jù)把持機構30, 通過利用搬運側按壓機構40將光學片層疊體20從搬運用片材31的相反側按壓,藉此,能 防止光學片21 24從沖裁部分朝把持裝置1側彈出或朝沖裁渣側、即沖裁好的光學片層疊體20彼此之間移動。也就是說,能防止光學片21 24彼此偏移。因此,能更可靠地用 把持裝置1以將光學片層疊體20沖裁好的狀態(tài)、即全部光學片21 24的端部對齊的狀態(tài) 對光學片層疊體20進行把持。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按壓構件41為輥狀,但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是例如板狀或繩狀。圖7是表示供應側按壓機構45的側視圖。如上所述,在光學片層疊體20的供應 位置、即把持裝置1的位置上,沖裁好的光學片層疊體20為從卷筒32的部分朝把持裝置1 突出的狀態(tài)。此時,利用光學片21 24的翹曲或重力,會使光學片層疊體20的突出部分 翹曲或下垂。為了防止上述突出部分的翹曲或下垂,較為理想的是,如圖7所示,在處于供 應位置的光學片層疊體20的上側和下側的位置上、即在光學片層疊體20的厚度方向兩側 的位置上配置對光學片層疊體20進行按壓的供應側按壓機構45。供應側按壓機構45包括一對第一按壓墊46,這一對第一按壓墊46將光學片層 疊體20從厚度方向一方Zl側按壓;以及一對第二按壓墊47,這一對第二按壓墊47將光學 片層疊體20從厚度方向另一方Zl側按壓。第一按壓墊46、第二按壓墊47配置在不會與 把持裝置1的動作干擾的位置上。具體而言,一對第一按壓墊46關于第一方向X設置在第 一把持構件11的側方、更詳細而言,設置在第一支承部14的側方。此外,一對第二按壓墊 47關于第一方向X設置在第二把持構件12的側方、更詳細而言,設置在第二支承部15的側 方。第一按壓墊46、第二按壓墊47被未圖示的支承部支承。包括把持裝置1和供應側按壓機構45,從而構成把持機構30A。根據(jù)把持機構30A, 通過利用供應側按壓機構45將光學片層疊體20從厚度方向兩側按壓,藉此,能防止光學片 層疊體20的突出部分翹曲或下垂。藉此,能進一步可靠地對光學片層疊體20整體進行把 持。把持機構30A也可以在包括供應側按壓機構45的同時包括如上述圖6所示的搬運側 按壓機構40。圖8A和圖8B是用于說明把持構件的截面形狀的圖。圖8A和圖8B是表示把持裝 置1、1A的一部分的主視圖。在圖8A和圖8B中,只表示一對把持構件中的一個把持構件 11、110。另一方把持構件與一個把持構件11、110同樣地形成。圖8A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 把持構件11的圖,圖8B是表示外周緣部形成為曲面狀的把持構件110的圖。如圖8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把持構件11的抵接表面部Ila的外周緣部為角 狀、而不為曲面狀。也就是說,在把持構件11的抵接表面部Ila的外周緣部未形成有曲面 狀部分。因此,在與把持構件11的位移方向Z平行的一個假想平面的截面上,把持構件11 的外周緣部的至少與光學片層疊體20接觸的部分的端部100不為曲面狀,而為角狀。此時, 在把持構件11的端部100上,可能會對光學片層疊體20或各光學片21 24造成折曲這 樣的損傷。在如圖8B所示的把持構件110中,把持構件110的外周緣部的至少與光學片層疊 體20接觸的部分的端部形成為曲面狀。也就是說,在把持構件110的端部形成有曲面狀部 分111。因此,在相對于光學片層疊體20與把持構件110的接觸面的垂直方向上的截面上、 即在與位移方向Z平行的一個假想平面的截面上,把持構件110的外周緣部的至少與光學 片層疊體20接觸的部分的端部111為曲面狀。藉此,由于受到把持壓力的光學片層疊體20 或各光學片21 24仿照把持構件110的曲面形狀變形,因此,能防止對各光學片21 24 造成折痕(日文折Λ目)這樣的損傷。因此,較為理想的是,一對把持構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的外周緣部如圖8B所示形成為曲面狀。此外,較為理想的是,用把持裝置1的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的把持位置為盡可 能遠離光學片層疊體20的端部的部分。此外,裁切光學片層疊體20時所產(chǎn)生的裁切屑容 易黏附在光學片層疊體20的端部,越遠離端部越不易黏附。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把持裝置 1,即使在以黏附有沖裁屑的狀態(tài)進行把持的情況下,也不會對光學片21 24造成損傷,因 此,若以黏附有沖裁屑的狀態(tài)對光學片層疊體20進行把持,則沖裁屑會被轉印至把持構件 11、12側,在反復進行把持動作的過程中,被轉印的異物可能會脫落。由于脫落的沖裁屑可 能會再次造成其他產(chǎn)品不良,因此不甚理想。因此,較為理想的是,用把持構件11、12進行 把持的把持位置為盡可能遠離光學片層疊體20的端部的部分。在以上的本實施方式中,用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的把持位置為單個部位,但 不需要為單個部位,希望有多個部位。通過將把持位置定為多個部位,從而能進一步可靠地 防止構成光學片層疊體20的光學片21 24在以把持位置為中心進行旋轉的方向上偏移。此外,在以上的本實施方式中,構成把持構件11、12的彈性材料為丁腈橡膠。構成 把持構件11、12的彈性材料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彈性材料,例如丁基橡膠、三元乙 丙(簡稱EPDM)橡膠或是氯丁橡膠,但較為理想的是如本實施方式這樣的丁腈橡膠。若用 丁腈橡膠以外的彈性材料構成把持構件11、12,則可能會發(fā)生光學片21、24向把持構件11、 12的粘貼和把持構件11、12向光學片21、24的轉印。通過用丁腈橡膠構成把持構件11、12, 能防止光學片21、24向把持構件11、12的粘貼和把持構件11、12向光學片21、24的轉印, 從而能進一步穩(wěn)定地進行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把持動作。實施例(實施例1)準備包括由肖氏硬度為A30的丁腈橡膠構成的把持構件來作為把持構件11、12的 把持裝置。(實施例2)除了采用肖氏硬度為A50的丁腈橡膠作為丁腈橡膠之外,與實施例1 一樣準備包 括由丁腈橡膠構成的把持構件的把持裝置。(實施例3)除了采用肖氏硬度為A20的丁腈橡膠作為丁腈橡膠之外,與實施例1 一樣準備包 括由丁腈橡膠構成的把持構件的把持裝置。(實施例4)除了采用肖氏硬度為A50的丁基橡膠來代替丁腈橡膠之外,與實施例1 一樣準備 包括由丁基橡膠構成的把持構件的把持裝置。(實施例5)除了采用肖氏硬度為A50的三元乙丙(簡稱EPDM)橡膠來代替丁腈橡膠之外,與 實施例1 一樣準備包括由EPDM橡膠構成的把持構件的把持裝置。(實施例6)除了采用肖氏硬度為A50的氯丁橡膠來代替丁腈橡膠之外,與實施例1 一樣準備 包括由氯丁橡膠構成的把持構件的把持裝置。(比較例1)
14
除了采用作為硬質材料的、JIS B7730所規(guī)定的洛氏硬度(日文口 ^夕々- >硬 )為R120的鑄型(日文^ ι— ^ ^卜)(簡稱MC)尼龍來代替丁腈橡膠之外,與實 施方式1 一樣準備包括由MC尼龍構成的把持構件的把持裝置。(比較例2)除了采用作為硬質材料的、JIS Β7730所規(guī)定的洛氏硬度為R56的超高分子量聚 乙烯(簡稱PE)來代替丁腈橡膠之外,與實施方式1 一樣準備包括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構 成的把持構件的把持裝置。(比較例3)除了采用肖氏硬度為Α70的丁腈橡膠作為丁腈橡膠之外,與實施例1 一樣準備包 括由丁腈橡膠構成的把持構件的把持裝置。〈評價1>對于實施例1 3和比較例1、3的把持裝置而言,利用把持構件11、12夾住層疊 有第一擴散片21、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和第二擴散片24作為光學片的四層結構 的光學片層疊體20的正反面,使把持壓力改變,從而來確認在移送時光學片是否偏移。結 果示于表1。在表1中,記號“〇”表示光學片沒有偏移,記號“X”表示光學片有偏移。此 外,表1的各欄的數(shù)字表示在各把持壓力下得到的把持構件11、12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靜 摩擦力。靜摩擦力通過如下所述加以測定?!挫o摩擦力的測定方法〉如圖1所示,用一對把持構件11、12將光學片層疊體20從厚度方向兩側夾住進行 把持。用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的把持位置為使把持構件11、12關于光學片層疊體20的 第一方向X上的兩端部之間的中心線對稱。此時的把持面積為1cm2,把持壓力可設定成任 意值。此外,采用其他把持夾具將與光學片層疊體20的被把持構件11、12把持的部分(以 下稱為“把持部分”)相反側的端部從厚度方向兩側夾住進行把持。用把持夾具進行把持的 把持壓力雖未設定,但通過用螺栓螺母牢固地旋緊固定,藉此能使光學片層疊體20的各光 學片21 24不發(fā)生偏移。用把持夾具進行把持以覆蓋光學片層疊體20的第一方向X的 整個寬度的方式進行。當在將光學片層疊體20的把持部分的把持壓力設定為任意值的狀 態(tài)下,將把持夾具朝與用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的把持面平行的方向且沿光學片層疊體 20的第一方向X上的中心線的方向輕輕地拉至與把持構件11、12相反一側。用數(shù)字測力計 (日本電產(chǎn)新寶株式會社(日文日本電産〉>#株式會社)制,型號FGP-I和FGP-10)測 定光學片層疊體20偏移時的拉力,將該值作為靜摩擦力。表1把持構件把持壓力(N/cid2〉0. 52345比較例1MC尼龍———XI. 2N01.6N〇2. IN比較例3丁腈橡膠(硬度A70)—XI. 2N02. 503. 5N—05. 8N實施例2丁腈橡膠(硬度A50)X0. 7N01.6N—〇4. 8N—〇8. IN實施例1丁腈橡膠(硬度A30)XI. ONΟΙ. 9N—05. 5N—09. 2N實施例3丁腈橡膠(硬度A20)ΟΙ. 6NO 3. ON-〇7. 8N一-從表1的結果可知,為了使光學片層疊體20不偏移且穩(wěn)定地移送,較為理想的是, 用把持構件進行把持的靜摩擦力為1. 6N以上。〈評價2>對于實施例1 6和比較例1 3的把持裝置而言,利用把持構件11、12夾住層 疊有第一擴散片21、第一棱鏡片22、第二棱鏡片23和第二擴散片24的四層結構的光學片 層疊體20的正反面,藉此來評價是否在光學片層疊體20的正反面上產(chǎn)生損傷、層疊在棱鏡 脊25A、26A側的光學片21、22的背面是否有損傷。把持面積為1cm2,改變把持壓力來反復 進行評價。以上的評價結果示于表2。此外,對于實施例1 3和比較例1、3的把持裝置而言,在作為被把持構件11、12 把持的部分的把持部分的光學片層疊體20上、即在光學片層疊體20的一方側抵接表面部 20a上以配置有棱鏡片屑的狀態(tài)進行同樣的實驗。會出現(xiàn)在把持部分的光學片層疊體20上 黏附有異物的情況。作為代表性的異物,例如有沖裁時所產(chǎn)生的棱鏡片屑。因此,將棱鏡片 屑人為地配置在把持部分的光學片層疊體20上來進行上述實驗。以上的評價結果示于表 3。在表2和表3中,記號“〇,,表示把持前后在光學片層疊體上沒有變化,記號“ X,, 表示在層疊于棱鏡脊側的光學片21、22的背面有損傷,記號“Δ”表示棱鏡脊有變形,記號 “·”表示有用把持構件11、12進行把持而引起的向光學片層疊體20的正反面的轉印污染, 記號“■”表示光學片有向把持構件11、12的粘貼。表權利要求
一種把持裝置,其將光學片層疊體從厚度方向兩側進行把持,其中,所述光學片層疊體包括第一光學片,該第一光學片形成有朝厚度方向一方側突出的突起部;以及第二光學片,該第二光學片隔著形成于第一光學片的突起部被層疊于第一光學片的厚度方向一方側的表面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對把持構件,這一對把持構件被設置成可在預先確定的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背離地移位,且對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以及支承部,該支承部將一對把持構件支承成可在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背離地移位,各把持構件的與光學片層疊體抵接的抵接表面部由彈性材料構成,且日本工業(yè)規(guī)格K62532006所規(guī)定的肖氏硬度為A50以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把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由丁腈橡膠 構成,且日本工業(yè)規(guī)格K6253 :2006所規(guī)定的肖氏硬度為A30以上、A50以下。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持構件,其特征在于,用各把持構件對光學片層疊體的表 面部進行把持的把持壓力為lN/cm2以上、3N/cm2以下。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把持構件,其特征在于,各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 的表面的面積形成為所述把持構件所抵接的光學片層疊體的表面部的表面的全部面積的 5%以上、不足50%。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把持構件,其特征在于,一對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 部關于與位移方向垂直的一個假想平面對稱形成。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把持構件,其特征在于,各把持構件的抵接表面部 的外周緣部形成為曲面狀。
全文摘要
一種把持裝置,其能在不對光學片造成損傷且不通過接合等將光學片彼此一體化的情況下對光學片層疊體進行把持。把持裝置(1)包括一對把持構件(11、12);以及將一對把持構件(11、12)支承成在位移方向(Z)上彼此接近和背離地進行移位的支承部(13),利用一對把持構件(11、12)將光學片層疊體(20)從厚度方向兩側進行把持。各把持構件(11、12)的與光學片層疊體(20)抵接的抵接表面部(11a、12a)由彈性材料構成,且日本工業(yè)規(guī)格K62532006所規(guī)定的肖氏硬度為A50以下。
文檔編號B65H5/14GK101952089SQ20098010690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25日
發(fā)明者莊子裕史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