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客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客車艙門的密封性是衡量艙門品質的基本標準之一,也是實際用車時客戶關注的重點之一。目前,國內外研究人員對于客車艙門的密封研究多集中在艙門頂部密封上。艙門頂部的密封固然重要,但艙門豎向和底部的密封也同樣重要。艙門的密封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有止口的密封,一種是無止口的密封。針對無止口的密封方式,主要是采用粘膠工藝,把密封膠條粘貼于艙門或骨架上。這就要求艙門或骨架的表面必須清潔平整,同時粘結劑要有較高的品質。否則,時間略長就會自動脫落;而且如果膠條與艙門或骨架之間不能完全貼合,或者密封膠條粘貼不直,將導致膠條與艙門或骨架之間有縫隙,雨水就會通過縫隙滲入車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該密封結構對艙門的兩側及上下側均進行密封,密封效果好。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艙門骨架、車身骨架及艙門蒙皮,所述的艙門蒙皮在其內側的兩邊及下邊均設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靠近艙門蒙皮的邊緣處設置,所述的固定槽內設有與車身骨架構成密封結構的密封膠條,所述的艙門在打開狀態(tài)下,艙門蒙皮上的密封膠條處于松弛狀態(tài),所述的艙門在關閉狀態(tài)下,艙門蒙皮上的密封膠條處于貼合于車身骨架上的彈性變形狀態(tài),所述艙門蒙皮與車身骨架相對應重疊部分的中心位置與固定槽的中心位置相對齊。
[0005]所述固定槽的截面為C型,且固定槽的槽口指向車身骨架方向。
[0006]所述的密封膠條由嵌合在固定槽內的實心膠條及在艙門關閉時產生擠壓變形的空心膠條組成,所述的實心膠條與空心膠條為一體結構,所述空心膠條的邊緣處向內設有一處凹陷,且該凹陷處在艙門關閉時擠壓變形為U型。
[0007]艙門關閉時,所述的密封膠條在壓緊時的最大寬度為:
[0008]A = B/2 — C
[0009]其中:A為密封膠條在壓緊時的最大寬度;
[0010]B為車身骨架寬度;
[0011]C為艙門蒙皮邊緣到車身骨架中心之間的距離。
[0012]所述的艙門在關閉狀態(tài)下,車身骨架、密封膠條、固定槽及艙門蒙皮之間形成四道導水槽。
[0013]所述的實心膠條為三元乙丙橡膠,所述空心膠條為海綿發(fā)泡膠條。
[0014]所述的固定槽由厚度為2mm?3mm的招材制成。
[0015]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艙門原有頂部密封的基礎上,增加了艙門兩側和底部的密封,使得艙門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時密封膠條與固定槽之間裝拆方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在艙門打開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在艙門關閉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密封膠條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導水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1]本實用新型旨在對艙門兩側及底部增加的密封部分作說明,艙門頂部的密封依然存在,其具體結構可參見現(xiàn)有技術。艙門兩側及底部的密封結構相同,附圖僅示意出艙門一側側部的密封結構。
[0022]如圖1所示的一種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包括艙門骨架1、車身骨架2及艙門蒙皮3,艙門蒙皮3在其內側的兩邊及下邊均設有固定槽4,固定槽4靠近艙門蒙皮3的邊緣處設置,固定槽4內設有與車身骨架2構成密封結構的密封膠條5,也就是艙門內側的兩邊以及艙門內側的底部靠近邊緣處均設有與車身骨架2相配合的密封膠條5,密封膠條5嵌合在艙門蒙皮3上焊接的固定槽4內。艙門在打開狀態(tài)下,艙門蒙皮3上的密封膠條5處于松弛狀態(tài),艙門在關閉狀態(tài)下,艙門蒙皮3上的密封膠條5處于貼合于車身骨架2上的彈性變形狀態(tài),也就是艙門在關閉狀態(tài)下,密封膠條由于其自身的彈性變形,可緊貼于車身內架上,從而起到密封的作用。艙門蒙皮3與車身骨架2相對應重疊部分的中心位置與固定槽4的中心位置相對齊,也就是說在艙門蒙皮內側的兩邊焊接固定槽之前,需要確定艙門蒙皮與車身內架的貼合面,此貼合面是指艙門蒙皮與車身骨架相錯位重疊的那個面,固定槽焊接位置的中心應與貼合面的中心相對齊,這樣才能保證在艙門關閉狀態(tài)下,從艙門外側觀看,密封膠條不會露出艙門蒙皮外面;從艙門內側觀看,密封膠條不會露出車身骨架。
[0023]進一步的,固定槽4的截面為C型,且固定槽4的槽口指向車身骨架2方向。換句話說,固定槽4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中間開口的空心扁圓結構。更進一步的,固定槽4由厚度為2_?3_的招材制成。
[0024]進一步的,密封膠條5由嵌合在固定槽4內的實心膠條51及在艙門關閉時產生擠壓變形的空心膠條52組成,實心膠條51與空心膠條52為一體結構,安裝時,將密封膠條5的實心膠條51部分穿插到固定槽4內,用螺釘將密封膠條5固定在固定槽4上部,防止密封膠條5滑落。空心膠條52的邊緣處向內設有一處凹陷53,且該凹陷53處在艙門關閉時擠壓變形為U型,空心膠條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形狀類似于一個斜向設置的空心心形結構。更進一步的,實心膠條51為三元乙丙橡膠,空心膠條52為海綿發(fā)泡膠條。
[0025]進一步的,艙門關閉時,密封膠條5在壓緊時的最大寬度為:
[0026]A = B/2 — C
[0027]其中:A為密封膠條在壓緊時的最大寬度;
[0028]B為車身骨架寬度;
[0029]C為艙門蒙皮邊緣到車身骨架中心之間的距離。
[0030]優(yōu)選的,一般C的范圍在2.5mm?3mm之間。這樣在艙門關閉時,艙門的內、外側均看不到密封膠條,保證車輛的美觀性。
[0031]進一步的,艙門在關閉狀態(tài)下,車身骨架2、密封膠條5、固定槽4及艙門蒙皮3之間形成四道導水槽。具體地說,如圖4所示,也就是車身骨架與空心膠條的接觸面之間形成的導水槽61、空心膠條凹陷處形成的U型槽62、空心膠條上部與固定槽的接觸面之間形成的導水槽63以及固定槽與艙門蒙皮的接觸面之間形成的導水槽64,即車身骨架2、密封膠條5、固定槽4及艙門蒙皮3之間形成四道向內凹的槽狀結構,由于雨水的濺落和重力作用,導水槽可引導外部流水順著重心方向向下流出。
[003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艙門原有頂部密封的基礎上,增加了艙門兩側和底部的密封,使得艙門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時密封膠條與固定槽之間安裝方便,工作效率高。
[0033]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包括艙門骨架(1 )、車身骨架(2)及艙門蒙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艙門蒙皮(3)在其內側的兩邊及下邊均設有固定槽(4),所述的固定槽(4)靠近艙門蒙皮(3)的邊緣處設置,所述的固定槽(4)內設有與車身骨架(2)構成密封結構的密封膠條(5),所述的艙門在打開狀態(tài)下,艙門蒙皮(3)上的密封膠條(5)處于松弛狀態(tài),所述的艙門在關閉狀態(tài)下,艙門蒙皮(3)上的密封膠條(5)處于貼合于車身骨架(2)上的彈性變形狀態(tài),所述艙門蒙皮(3)與車身骨架(2)相對應重疊部分的中心位置與固定槽(4)的中心位置相對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4)的截面為C型,且固定槽(4)的槽口指向車身骨架(2)方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膠條(5 )由嵌合在固定槽(4 )內的實心膠條(51)及在艙門關閉時產生擠壓變形的空心膠條(52)組成,所述的實心膠條(51)與空心膠條(52)為一體結構,所述空心膠條(52)的邊緣處向內設有一處凹陷(53),且該凹陷(53)處在艙門關閉時擠壓變形為U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艙門關閉時,所述的密封膠條(5)在壓緊時的最大寬度為:A = B/2 — C 其中:A為密封膠條在壓緊時的最大寬度; B為車身骨架寬度; C為艙門蒙皮邊緣到車身骨架中心之間的距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艙門在關閉狀態(tài)下,車身骨架(2)、密封膠條(5)、固定槽(4)及艙門蒙皮(3)之間形成四道導水槽。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實心膠條(51)為三元乙丙橡膠,所述空心膠條(52)為海綿發(fā)泡膠條。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槽(4)由厚度為2mm?3mm的招材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止口密封方式的邊艙門密封結構。包括艙門骨架、車身骨架及艙門蒙皮,所述的艙門蒙皮在其內側的兩邊及下邊均設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靠近艙門蒙皮的邊緣處設置,所述的固定槽內設有與車身骨架構成密封結構的密封膠條,所述的艙門在打開狀態(tài)下,艙門蒙皮上的密封膠條處于松弛狀態(tài),所述的艙門在關閉狀態(tài)下,艙門蒙皮上的密封膠條處于貼合于車身骨架上的彈性變形狀態(tài),所述艙門蒙皮與車身骨架相對應重疊部分的中心位置與固定槽的中心位置相對齊。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艙門原有頂部密封的基礎上,增加了艙門兩側和底部的密封,使得艙門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時密封膠條與固定槽之間裝拆方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IPC分類】B60J10/86
【公開號】CN205059166
【申請?zhí)枴緾N201520756612
【發(fā)明人】陸洪蘭
【申請人】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