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裝夾式拋丸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丸機,具體涉及一種裝夾式拋丸機。
【背景技術】
[0002]拋丸機按鑄件承載體的結構不同分為滾筒式、鏈板式、轉臺式、臺車式、鼠籠式和吊掛式拋丸機等。滾筒式和鏈板式拋丸機適用于清理不怕碰撞的中小型鑄件。滾筒式拋丸機靠筒體內螺旋狀的導筋,使鑄件翻轉并向前運行。鏈板式拋丸機則通過鏈板的運動,使鑄件翻轉和運行。轉臺式、臺車式和吊掛式拋丸機用于清理大中型鑄件,通常設有固定的拋丸室,被清理的鑄件在拋丸室內回轉或移動。拋丸室一般裝有幾個拋丸器,裝在不同的位置上,從不同的方位拋射彈丸,以提高拋丸機的清理效率和清理質量。吊掛式拋丸機可根據(jù)被清理鑄件的需要,在懸鏈上配置若干個吊鉤,清理時鑄件掛在吊鉤上,在向前運行的同時自行翻轉。鑄件在拋丸室外裝卸,在室內進行清理?,F(xiàn)有的拋丸機不方便對物件進行裝夾,且對物件升降微調也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將待處理的物件安裝在升降板的夾板之間,可以牢固地安裝在卡槽內,通過控制線可以控制升降板在拋丸機主體內實現(xiàn)豎直升降調節(jié);從而方便對物件進行快速拋丸處理的裝夾式拋丸機。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裝夾式拋丸機,包括拋丸機主體,拋丸機主體的端部一側設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設有第一定向輪,第一定向輪繞有第一控制線,第一控制線的一端為自由端,拋丸機主體的一外側壁設有第一連桿,第一連桿設有第一導向輪組,第一控制線的自由端繞過第一導向輪組,拋丸機主體內設有第一升降板,第一控制線的另一端與第一升降板連接,第一升降板的兩側設有第一夾板,第一夾板的下端設有第一扣條,第一扣條為弧形形狀,第一升降板兩側的第一夾板之間為第一卡槽;拋丸機主體的端部另一側設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端部設有第二定向輪,第二定向輪繞有第二控制線,第二控制線的一端設置在拋丸機主體內,第二控制線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拋丸機主體的另一外側壁設有第二連桿,第二連桿的端部設有第二導向輪組,第二控制線的自由端繞過第二導向輪組,第二控制線的一端設有第二升降板,第二升降板設置在拋丸機主體內,第二升降板的兩側設有第二夾板,第二夾板的下端設有第二扣條,第二扣條為弧形形狀,第二夾板之間設有第二卡槽。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線的自由端設有第一拉環(huán)。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環(huán)為環(huán)形形狀。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線的自由端設有第二拉環(huán)。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拉環(huán)為環(huán)形形狀。
[0010]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可以將待處理的物件安裝在第一升降板的第一夾板之間,可以牢固地安裝在第一卡槽內,通過第一控制線可以控制第一升降板在拋丸機主體內實現(xiàn)豎直升降調節(jié);可以將待處理的物件安裝在第二升降板的第二夾板之間,可以牢固地安裝在第二卡槽內,通過第二控制線可以控制第二升降板在拋丸機主體內實現(xiàn)豎直升降調節(jié);從而方便對物件進行快速拋丸處理。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附圖標記說明:
[0013]拋丸機主體11、第一支架12、第一定向輪13、第一控制線14、第一拉環(huán)15、第一連桿16、第一導向輪組17、第一升降板18、第一夾板19、第一扣條20、第 ^槽21、第二支架22、第二定向輪23、第二控制線24、第二拉環(huán)25、第二連桿26、第二導向輪組27、第二升降板28、第二夾板29、第二扣條30、第二卡槽31。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裝夾式拋丸機,包括拋丸機主體11,拋丸機主體11的端部一側設有第一支架12,第一支架12上設有第一定向輪13,第一定向輪13繞有第一控制線14,第一控制線14的一端為自由端,拋丸機主體11的一外側壁設有第一連桿16,第一連桿16設有第一導向輪組17,第一控制線14的自由端繞過第一導向輪組17,拋丸機主體11內設有第一升降板18,第一控制線14的另一端與第一升降板18連接,第一升降板18的兩側設有第一夾板19,第一夾板19的下端設有第一扣條20,第一扣條20為弧形形狀,第一升降板18兩側的第一夾板19之間為第一^^槽21 ;拋丸機主體11的端部另一側設有第二支架22,第二支架22的端部設有第二定向輪23,第二定向輪23繞有第二控制線24,第二控制線24的一端設置在拋丸機主體11內,第二控制線24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拋丸機主體11的另一外側壁設有第二連桿26,第二連桿26的端部設有第二導向輪組27,第二控制線24的自由端繞過第二導向輪組27,第二控制線24的一端設有第二升降板28,第二升降板28設置在拋丸機主體11內,第二升降板28的兩側設有第二夾板29,第二夾板29的下端設有第二扣條30,第二扣條30為弧形形狀,第二夾板29之間設有第二卡槽31 ;第一控制線14的自由端設有第一拉環(huán)15,第一拉環(huán)15為環(huán)形形狀,第二控制線24的自由端設有第二拉環(huán)25,第二拉環(huán)25為環(huán)形形狀。
[0016]本實用新型裝夾式拋丸機,可以將待處理的物件安裝在第一升降板18的第一夾板19之間,可以牢固地安裝在第一卡槽21內,通過第一控制線14可以控制第一升降板18在拋丸機主體11內實現(xiàn)豎直升降調節(jié);可以將待處理的物件安裝在第二升降板28的第二夾板29之間,可以牢固地安裝在第二卡槽31內,通過第二控制線24可以控制第二升降板28在拋丸機主體11內實現(xiàn)豎直升降調節(jié);從而方便對物件進行快速拋丸處理。
[0017]其中,第一控制線14的自由端設有第一拉環(huán)15,第一拉環(huán)15為環(huán)形形狀,所以通過第一拉環(huán)15方便對第一控制線14進行拉動。
[0018]其中,第二控制線24的自由端設有第二拉環(huán)25,第二拉環(huán)25為環(huán)形形狀,所以通過第二拉環(huán)25方便對第二控制線24進行拉動。
[001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裝夾式拋丸機,包括拋丸機主體(11),其特征在于:拋丸機主體(11)的端部一側設有第一支架(12),第一支架(12)上設有第一定向輪(13),第一定向輪(13)繞有第一控制線(14),第一控制線(14)的一端為自由端,拋丸機主體(11)的一外側壁設有第一連桿(16),第一連桿(16)設有第一導向輪組(17),第一控制線(14)的自由端繞過第一導向輪組(17),拋丸機主體(11)內設有第一升降板(18),第一控制線(14)的另一端與第一升降板(18)連接,第一升降板(18)的兩側設有第一夾板(19),第一夾板(19)的下端設有第一扣條(20),第一扣條(20)為弧形形狀,第一升降板(18)兩側的第一夾板(19)之間為第一卡槽(21);拋丸機主體(11)的端部另一側設有第二支架(22),第二支架(22)的端部設有第二定向輪(23),第二定向輪(23)繞有第二控制線(24),第二控制線(24)的一端設置在拋丸機主體(11)內,第二控制線(24)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拋丸機主體(11)的另一外側壁設有第二連桿(26),第二連桿(26)的端部設有第二導向輪組(27),第二控制線(24)的自由端繞過第二導向輪組(27),第二控制線(24)的一端設有第二升降板(28),第二升降板(28)設置在拋丸機主體(11)內,第二升降板(28 )的兩側設有第二夾板(29 ),第二夾板(29 )的下端設有第二扣條(30),第二扣條(30)為弧形形狀,第二夾板(29)之間設有第二卡槽(3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夾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線(14)的自由端設有第一拉環(huán)(15)。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夾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第一拉環(huán)(15)為環(huán)形形狀。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夾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第二控制線(24)的自由端設有第二拉環(huán)(25)。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夾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第二拉環(huán)(25)為環(huán)形形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夾式拋丸機,包括拋丸機主體,拋丸機主體的端部設有支架,支架上設有定向輪,定向輪繞有控制線,控制線的一端為自由端,拋丸機主體的外側壁設有連桿,連桿設有導向輪組,控制線的自由端繞過導向輪組,拋丸機主體內設有升降板,控制線的另一端與升降板連接,升降板的兩側設有夾板,夾板的下端設有扣條,夾板之間為卡槽。本實用新型可以牢固地安裝在卡槽內,通過控制線可以控制升降板在拋丸機主體內實現(xiàn)豎直升降調節(jié);從而方便對物件進行快速拋丸處理。
【IPC分類】B24C3/02
【公開號】CN205043634
【申請?zhí)枴緾N201520646396
【發(fā)明人】陳仕軍
【申請人】江蘇英達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