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機架上的針筒定位輸送裝置,針管輸送裝置,刮針裝置以及針管導入裝置;所述針筒定位輸送裝置包括輸送氣缸及輸送板,所述針管輸送裝置包括借助升降氣缸上下移動的針板組,所述針板的上端面具有放置針管的針槽,所述刮針裝置包括刮板及刮板導板,所述導板上具有凸緣,所述針管導入裝置包括導針板,所述導針板的側面具有導針槽。本發(fā)明改變了傳統(tǒng)注射器的手工操作方式,不僅減輕了勞動力,而且由于具有工作可靠性高,工作效率高的特點,因此大大降低了注射器的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注射器生產設備領域,特別涉及注射器裝配機。
【背景技術】
[0002]在醫(yī)療系統(tǒng)中,一次性注射器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原因是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吋,不必進行消毒處理,使用者只需要撕開外包裝即可,其具有使用方便和安全衛(wèi)生的優(yōu)點。一次性注射器的特點對其生產過程提出了很高的衛(wèi)生要求。注射器生產過程包括針筒固定、裝針、護帽裝配及檢測等操作,傳統(tǒng)的生產過程均為人工操作,這種人工操作不僅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而且難以達到醫(yī)用注射器的衛(wèi)生安全標準,因此急需ー種注射器的裝配設備,而現有的注射器生產設備其效率低,生產速度慢,并且次品率高,不能滿足企業(yè)生產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
[0003]本 申請人:針對傳統(tǒng)人工操作及現有設備的上述缺點,進行研究和設計,提供ー種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其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可靠、效率高的特點。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方案:
[0005]ー種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的針筒定位輸送裝置,針管輸送裝置,刮針裝置以及針管導入裝置;
[0006]機架固定裝置橫向輸送電機帶動的輸送帶,縱向電機帶動的輸送帶,輸送電機與縱向電機的交叉處設有第一推動氣缸,第一推動氣缸借助固定板固定安裝于機架上,第一推動氣缸的缸桿固定連接推板;
[0007]針筒定位輸送裝置的結構如下:
[0008]包括移動塊,輸送氣缸,機架的下表面固接固定架,固定架固接橫向導桿,橫向導桿滑動連接滑塊;滑塊固接支板,支板穿過機架上的導槽固接位于機架上表面的移動板,移動板的兩端分別固接左撥板及右撥板;輸送氣缸的缸筒與固定架固接,輸送氣缸的缸桿穿過固定架與滑塊固接;機架的下表面固定安裝定位氣缸,定位氣缸的缸桿固接定位桿,定位桿穿過機架;
[0009]針管輸送裝置的結構如下:
[0010]包括機架上對稱固接的支板,支板穿過支架并借助固定塊固接于機架上;支板的下部固接側放的第一橫板,第一橫板的側面固接升降氣缸,升降氣缸的缸桿借助固定板固接平放的第二橫板,第二橫板上固接立放的針板,針板的頂端帶有針槽;支板的上部固接平放的第三橫板,第三橫板的兩端對稱固接料斗。
[0011]刮針裝置的結構如下:
[0012]包括機架上的支架,機架的上表面借助第一固定板對稱固接支架,支架的上端借助軸承轉動連接第一橫桿,第一橫桿的中部徑向固定連接氣缸的缸體,氣缸的缸桿借助第一連接塊固接第二橫桿;第二橫桿的軸向兩側對稱固接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的端部固接連桿,連桿的下端固接刮針板;第二橫桿的兩端對稱轉動連接導輪,導輪的周緣緊靠固接于機架上的導板的上端面,導板的上端面帶有導向凸緣。
[0013]針管導入裝置包括與機架固定連接的固定導針板、第二推動氣缸,第二推動氣缸的缸桿固定連接移動導針板,固定導針板與移動導針板的側面均具有導針槽。
[0014]進ー步的技術方案在于:
[0015]機架借助支板固定連接針筒定位氣缸,針筒定位氣缸的缸桿固定連接定位板;
[0016]固定架包括固接的豎板及橫板,橫板與機架的下表面固接,豎板固接輸送氣缸的缸筒;
[0017]針管輸送裝置中:針板的頂端傾斜設置;第三橫板具有方形槽,針板穿過方形槽;
[0018]刮板裝置中:機架上對稱固接立板,立板對稱分布于導板的下方,立板的上端面固接固定架,固定架的側面固接導板;機架借助第二固定板固接立板;刮針板包括與連桿固定連接的第一刮板,第一刮板的側面固接第二刮板;第一刮板與第二刮板間固定夾持橡膠板;支架之間固接固定橫板。
[0019]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0020]本發(fā)明改變了傳統(tǒng)注射器的手工操作方式,不僅減輕了勞動力,而且具有工作可靠、工作效率高的特點,因此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圖。
[0022]圖2為本發(fā)明的另ー立體結構圖。
[0023]圖3為圖2的A處局部放大圖。
[0024]圖4為本發(fā)明的另ー立體結構圖。
[0025]圖5為針筒輸送定位裝置的主視圖。
[0026]圖6為針筒輸送定位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0027]圖7為針筒輸送定位裝置的另ー立體結構圖。
[0028]圖8為針管輸送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0029]圖9為圖8的3-A處局部放大圖。
[0030]圖10為針管輸送裝置的主視圖。
[0031]圖11為圖8的3-B處局部放大圖。
[0032]圖12為針管輸送裝置的第三橫板的立體結構圖。
[0033]圖13為刮針裝置的主視圖。
[0034]圖14為刮針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0035]圖15為圖14的4-A處局部放大圖。
[0036]圖16為刮針裝置的另ー立體結構圖。
[0037]圖17為圖16的4-B處局部放大圖。
[0038]圖18為刮針裝置的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ー步說明。[0040]見圖1,圖2,圖3及圖4,本發(fā)明包括機架1,機架I上的針筒定位輸送裝置2,針管輸送裝置3,刮針裝置4及針管導入裝置5 ;
[0041]機架I固定裝置橫向輸送電機16帶動的輸送帶15,縱向電機14帶動的輸送帶13,輸送電機16與縱向電機14的交叉處設有第一推動氣缸8,第一推動氣缸8借助固定板9固定安裝于機架I上,第一推動氣缸8的缸桿固定連接推板14 ;機架I借助支板12固定連接針筒定位氣缸11,針筒定位氣缸11的缸桿固定連接定位板15。
[0042]見圖5,圖6及圖7,針筒定位輸送裝置2的結構如下:
[0043]包括移動塊2-2,輸送氣缸2-4 ;機架I的下表面固接固定架2_16的豎板2_6,豎板2-6固接橫板2-5,橫板2-5與機架I的下表面固接,固定架2-16的豎板2_6固接橫向導桿2-9,橫向導桿2-9滑動連接滑塊7 ;
[0044]滑塊2-7固接支板2-8,支板2_8穿過機架I上的導槽2_15固接位于機架I上表面的移動板2-12,移動板2-12的兩端分別固接左撥板2-14及右撥板2-13 ;輸送氣缸2_4的缸筒與固定架的豎板2-6固接,輸送氣缸4的缸桿穿過豎板2-6與滑塊2-7固接;機架板I的下表面固定安裝定位氣缸2-10,定位氣缸2-10的缸桿固接定位桿2-11,定位桿2-11穿過機架I。
[0045]見圖8至圖12,針管輸送裝置3的結構如下:
[0046]包括機架I上對稱固接的支板3-2,支板3-2穿過機架I并借助固定塊3_14固接于機架I上;支板3-2的下部固接側放的第一橫板3-9,第一橫板3-9的側面固接升降氣缸
3-10,升降氣缸3-10的缸桿3-11借助固定板3-12固接平放的第二橫板3-8,第二橫板3-8上固接立放的針板3-4,針板3-4的頂端帶有針槽3-5,針板3-4的上端具有一定的斜度,使得針槽3-5向下傾斜,這樣有利于后續(xù)對針槽3-5內的針管刮下;支板3-2的上部固接平放的第三橫板3-6,第三橫板3-6的兩端對稱固接料斗3-3,第三橫板3-6具有方形槽3-601,針板3-4穿過方形槽3-601并可于方形槽3-601內滑動,方形槽3-601將針板3_4分隔,并提高針板3-4的穩(wěn)定性。
[0047]見圖13至圖18,刮針裝置4的結構如下:
[0048]包括機架I上的支架4-2,支架4-2借助第一固定板4_13對稱固定安裝于機架I上,支架4-2的上端借助軸承4-3連接第一橫桿4-20,第一橫桿4-20固定連接氣缸4_4的缸體,氣缸4-4的缸桿借助第一連接塊4-17固定連接第二橫桿4-16,第二橫桿4-16借助第二連接塊4-6固定連接連桿4-7,連桿4-7的下端固定連接刮針板,刮針板包括第一刮板
4-15,第一刮板4-15的側面固定連接第二刮板4-18,第一刮板4-15與第二刮板4_18間固定夾持橡膠板4-14 ;第ニ橫桿4-16的兩端轉動連接導輪4-5,導輪4-5的周緣緊靠固接于機架I上導板4-8的上端面,當氣缸4-4推動第二橫桿4-16前移時,導輪4-5于導板4_8的上端面滾動;機架I借助第二固定板4-11對稱固定連接立板4-10,立板4-10借助固定架4-9固定連接導板4-8,導板4-8的上端面具有導向凸緣4-801 ;支架4_2之間固接固定橫板4-19,固定橫板4-19用于提高支架4-2的穩(wěn)定性。
[0049]針管導入裝置5包括與機架I固定連接的固定導針板5-3、第二推動氣缸5-1,第ニ推動氣缸5-1借助立板5-2固接于機架I上,第二推動氣缸5-1的缸桿固定連接移動導針板5-4,固定導針板5-3與移動導針板5-4的側面均具有導針槽5-5。
[005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作進ー步說明。[0051]見圖5,圖6及圖7,針筒輸送定位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0052]移動塊2-2位于靠近移動板2-12的位置時,輸送氣缸2_4驅動滑塊2_7在橫向導桿2-9上向右滑動,滑塊2-7帶動機架I上表面的移動板2-12向右運動,移動板2-12上的撥板2-14推動移動塊2-2向右運動,同時撥板2-13推動移動塊2-3向右運動,其中,當移動塊2-3移動時,定位氣缸2-10驅動定位桿2-11回縮,當移動塊2-2移動至移動塊2-3的原來位置時,定位桿2-11上升,對移動塊2-2進行定位。
[0053]見圖8至圖12,針管輸送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0054]首先,升降氣缸3-10驅動第二橫板3-8上的針板3-4向下運動,使針板3_4頂端的針槽3-5的最高處恰好與第二橫板3-6的上表面相平;針管從料斗3-3中滑下沿著第二橫板3-6的表面滾動至針槽3-5上,最后升降氣缸3-10驅動針板3-4向上運動,針槽3_5內的針管跟隨針板上升,從而實現將ー批針管進行分隔輸送;由于針槽3-5具有一定斜度,針管便于從針槽3-5內滑下。
[0055]見圖13至圖18,刮針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0056]針管4-21已被輸送至傾斜設置的針板4-22上,為使針管4_21順利從針板4_22上刮下,氣缸4-4推動第二橫桿4-16前移,從而帶動刮針板前移,由于導輪4-5于導板4-8的上端面滾動,由于導向凸緣4-801的導向作用,導輪4-5會發(fā)生上下位置的變換,當導輪4-5下移時,刮針板的橡膠板4-14向下移動,并接觸針管4-21 ;當橡膠板4-14接觸到針管
4-21時,氣缸4-4縮回,拉動橡膠板4-14向后移動,橡膠板4-14將針管4-21從針板4_22上刮下,完成刮針操作。
[0057]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如下:
[0058]1、橫向輸送電機16驅動傳送帶15帶動裝置由針筒6的固定座7運行至縱向輸送帶14位置;
[0059]2、第一推動氣缸8推動固定板9,使固定座7縱向運行至輸送帶14上,縱向輸送電機13驅動輸送帶14,帶動固定座7縱向運行至針筒輸送定位裝置2處;
[0060]3、針筒輸送定位裝置2驅動固定座7運行至針管導入裝置5的正下方;
[0061]4、針管導入裝置5中的第二推動氣缸5-1推動移動導針板5-4與固定導針板5_3接觸,使得移動導針板的導針槽5-6與固定導針板5-3的導針槽5-5結合。
[0062]5、針管輸送裝置3將針管從料斗3-3中輸送至針板3_4的上端針槽3_5中,針板
3-4通過升降氣缸3-10升起至與固定導針板5-3相齊平的位置;
[0063]6、刮針裝置4將針管從針板3-4的上端刮下,針管沿著導針槽5_5及導針槽5_6進入針筒6中,至此,完成裝針操作。
【權利要求】
1.ー種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機架(1)上的針筒定位輸送裝置(2),針管輸送裝置(3),刮針裝置(4)以及針管導入裝置(5); 所述機架(1)固定裝置橫向輸送電機(16)帶動的輸送帶(15),縱向電機(14)帶動的輸送帶(13),所述輸送電機(16)與縱向電機(14)的交叉處設有第一推動氣缸(8),所述第一推動氣缸(8)借助固定板(9)固定安裝于機架(1)上,第一推動氣缸(8)的缸桿固定連接推板(14); 所述針筒定位輸送裝置(2)的結構如下: 包括移動塊(2-2),輸送氣缸(2-4),機架(1)的下表面固接固定架(2-16),所述固定架(2-16)固接橫向導桿(2-9),所述橫向導桿(2-9)滑動連接滑塊(2-7);所述滑塊(2-7)固接支板(2-8),所述支板(2-8)穿過機架(1)上的導槽(2-15)固接位于機架(1)上表面的移動板(2-12),所述移動板(2-12)的兩端分別固接左撥板(2-14)及右撥板(2-13);所述輸送氣缸(2-4)的缸筒與所述固定架(2-16)固接,輸送氣缸(2-4)的缸桿穿過所述固定架(2-16)與所述滑塊(2-7)固接;所述機架(1)的下表面固定安裝定位氣缸(2-10),所述定位氣缸(2-10)的缸桿固接定位桿(2-11),所述定位桿(2-11)穿過所述機架(1); 所述針管輸送裝置(3)的結構 如下: 包括機架(1)上對稱固接的支板(3-2),所述支板(3-2)穿過所述機架(1)并借助固定塊(3-14)固接于機架(1)上;所述支板(3-2)的下部固接側放的第一橫板(3-9),所述第一橫板(3-9)的側面固接升降氣缸(3-10),所述升降氣缸(3-10)的缸桿(3-11)借助固定板(3-12)固接平放的第二橫板(3-8),所述第二橫板(3-8)上固接立放的針板(3-4),所述針板(3-4)的頂端帶有針槽(3-5);所述支板(3-2)的上部固接平放的第三橫板(3-6),所述第三橫板(3-6)的兩端對稱固接料斗(3-3)。 所述刮針裝置(4)的結構如下: 包括機架(1)上的支架(4-2),所述機架(1)的上表面借助第一固定板(4-13)對稱固接所述支架(4-2),支架(4-2)的上端借助軸承(4-3)轉動連接第一橫桿(4-20),第一橫桿(4-20)的中部徑向固定連接氣缸(4-4)的缸體,所述氣缸(4-4)的缸桿借助第一連接塊(4-17)固接第二橫桿(4-16);第二橫桿(4-16)的軸向兩側對稱固接第二連接塊(4-6),所述第二連接塊(4-6)的端部固接連桿(4-7),連桿(4-7)的下端固接刮針板;所述第二橫桿(4-16)的兩端對稱轉動連接導輪(5),導輪(5)的周緣緊靠固接于機架(1)上的導板(4-8)的上端面,所述導板(4-8)的上端面帶有導向凸緣(4-801)。 所述針管導入裝置(5)包括與機架(1)固定連接的固定導針板(5-3)、第二推動氣缸(5-1),所述第二推動氣缸(5-1)的缸桿固定連接移動導針板(5-4),所述固定導針板(5-3)與所述移動導針板(5-4)的側面均具有導針槽(5-5)。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借助支板(12)固定連接針筒定位氣缸(11),所述針筒定位氣缸(11)的缸桿固定連接定位板(15)。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16)包括固接的豎板(2-6)及橫板(2-5),所述橫板(2-5)與機架(1)的下表面固接,所述豎板(2-6)固接所述輸送氣缸(2-4)的缸筒。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管輸送裝置(3)中:所述針板(3-4)的頂端傾斜設置;所述第三橫板(3-6)具有方形槽(3-601),所述針板(3-4)穿過所述方形槽(3-601)。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注射器裝針機的裝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裝置(4)中:所述機架(1)上對稱固接立板(4-10),所述立板(4-10)對稱分布于所述導板(4-8)的下方,立板(4-10)的上端面固接固定架(4-9),所述固定架(4-9)的側面固接所述導板(4-8);所述機架(4-1)借助第二固定板(4-11)固接所述立板(4-10);所述刮針板包括與所述連桿(4-7)固定連接的第一刮板(4-15),第一刮板(4-15)的側面固接第二刮板(4-18);所述第ー刮板(4-15)與第二刮板(4-18)間固定夾持橡膠板(4-14);所述支架(4-2)之間固接固定橫 板(4-19)。
【文檔編號】B23P19/04GK103522049SQ201310453143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董仲偉 申請人:無錫眾望四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