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七檔變調二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七檔變調二胡,屬于民族傳統(tǒng)樂器二胡的改進技術領域。
二胡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樂器,它包括中胡、高胡、板胡屬同類型拉奏樂器。它是當今中華民族的代表性樂器,這種傳統(tǒng)樂器存在bA、bE、#F、#C等調演奏困難,尤其是小二度或大二度轉調時表現(xiàn)的更明顯。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七檔變調二胡,它解決了變調難的問題,保留了民族樂器的傳統(tǒng)特點及演奏手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它包括有琴桿、琴弦、琴筒、琴皮、琴碼及電聲設備等。所述的琴桿比傳統(tǒng)琴桿長5-10cm,琴弓加長5-8cm,琴桿上設有琴弦鎖組合件,由琴鎖、琴弦微調、琴枕組成。滑動千斤上部設有千斤滑輪,下部設有定位滾珠和音調撥叉緩沖彈簧,定位滾珠由定位彈簧控制,底端為燕尾槽與千斤滑動臂兩側的楔形槽匹配。千斤滑動臂上設有七檔定位點,音調撥叉滑板設置在滑動臂上,滑動臂固定在琴桿上,通過手動音調撥叉,使滑動千斤在千斤滑動臂上滑動,音調定位滾珠落在音調定位點上,改變琴弦的距離從而實現(xiàn)變調。其音域為a~d它是二根弦拉奏樂器變調的命脈。
琴皮為樹脂膠合的玻璃絲布,音色由電路調整。電聲設備采用雙回路合音器、一路為傳統(tǒng)音色,另一路加效果器。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如下1、琴桿為橢圓型比傳統(tǒng)琴桿長5~10cm;從而擴大了四度單域a~d4。
2、加設琴弦鎖為防止機械軸演奏時跑弦。
3、傳統(tǒng)二胡為固定千斤,本實用新型是滑動定位千斤,由上至下共設七檔位一檔為a~e1檔、第七檔be1~bb1檔,每檔之間均為小二度,演奏時只須母指上下帶動撥叉進入所須檔位即可。所有調最低可用三種弦式演奏。
4、原琴皮是蟒皮,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將琴皮改為樹脂膠合的玻璃布皮。
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傳統(tǒng)樂器二胡的結構改進,即克服了傳統(tǒng)二胡演奏上存在的某些困難,又保留了傳統(tǒng)樂器的特點及演奏手法,為繼承和發(fā)展民族樂器做出了重大貢獻。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右視圖圖3為
圖1局部左視圖圖4為琴鎖組合件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仰視圖圖6為滑動定位千斤總承示意圖圖7為圖6側視圖圖8為千斤滑動臂示意圖圖9為音調撥叉滑板與撥叉滑動臂結構示意圖
圖10為七檔變調二胡檔位表
圖11為七檔變調高胡檔位表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
如
圖1~8所示。它包括有琴桿1、機械軸2、琴弦鎖組合件3、滑動定位千斤4、雙回路合音器5、音量電位器6、音調撥叉滑板7、固定螺絲8、滑動臂9、琴皮10、二路音量電位器1、雙路合音輸出插座12。
圖2中1檔~7檔請看七檔變調二胡檔位表
圖10和
圖11。
所述的琴桿1比傳統(tǒng)琴桿長5-10cm,琴弓加長5~8cm,琴桿1上設有琴弦鎖組合件3,由琴鎖13、內弦微調14、外弦微調15、琴枕16組成。23為內六角鏍絲(2.5公斤),24為固定鏍絲?;瑒忧Ы?上部設有千斤滑輪17,下部設有定位滾珠18和音調撥叉緩沖彈簧19,定位滾珠18由定位彈簧控制,底端為燕尾槽與千斤滑動臂9兩側的楔形槽匹配。千斤調整鏍絲20、撥叉定位螺絲21。千斤滑動臂9上設有七檔定位點22,音調撥叉滑板7設置在滑動臂9上,滑動臂9固定在琴桿上,固定鏍絲8。通過手動音調撥叉,使滑動千斤在千斤滑動臂上滑動,音調定位滾珠落在音調定位點上,改變琴弦的距離從而實現(xiàn)變調,其音域為a~d4,它是二根弦拉奏樂器變調的命脈。
權利要求1.一種七檔變調二胡,它包括有琴桿、琴弦、琴筒、琴皮、琴碼及電聲設備等,其特征在于滑動千斤上部設有千斤滑輪,下部設有定位滾珠和音調撥叉緩沖彈簧,定位滾珠由定位彈簧控制,底端為燕尾槽與千斤滑動臂兩側的楔形槽匹配,千斤滑動臂上設有七檔定位點,音調撥叉滑板設置在滑動臂上,滑動臂固定在琴桿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七檔變調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琴桿比傳統(tǒng)琴桿長5-10cm,琴弓加長5-8c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七檔變調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琴桿上設有琴弦鎖組合件,由琴鎖、琴弦微調、琴枕組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七檔變調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琴皮為樹脂膠合的玻璃絲布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七檔變調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聲設備采用雙回路合音器,一路為傳統(tǒng)音色,另一路加效果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七檔變調二胡,它包括有琴桿、機械油、機械軸、琴弦鎖組合件、滑動定位千斤、琴碼、琴筒、琴皮、琴弓及電聲設備等構成。它比傳統(tǒng)二胡增加了四度音域a~d,從而擴充了二胡的演奏能力。更重要的是設有七個變調檔,檔與檔之間均為小二度,所有的調最低可用三種弦式演奏。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傳統(tǒng)樂器二胡的結構改進,既克服了傳統(tǒng)二胡演奏上存在的某些困難,又保留了傳統(tǒng)樂器的特點及演奏手法,為繼承和發(fā)展民族樂器做出了重大貢獻。
文檔編號G10H3/00GK2447887SQ00252619
公開日2001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0月25日
發(fā)明者李長鐵 申請人:李長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