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紙或紙板的生產(chǎn)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紙和紙板的生產(chǎn)方法。該方法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制備用的過量廢紙、即所謂的損紙(broke)進行加工而消除質(zhì)量改變并提高質(zhì)量。當與常規(guī)工藝相比時,改造的損紙以更為可控的方式返回至紙板的紙中。
背景技術:
當由纖維素纖維制備紙和紙板時,對于不同的產(chǎn)品,人們均將注意力集中在纖維組分上,以便以最佳方式利用纖維的性能。因此,例如紙和紙板由不同的漿料組合物制備,所述漿料由不同比例的不同種類的纖維和紙漿組成,據(jù)此,最終產(chǎn)品得到希望的性能。即使給定的紙或紙板質(zhì)量有給定的標定纖維組分,由于不同木材種類具有不同的纖維特性,參見表1,因此,在所包括的纖維原料中存在著固有的變更,而且,考慮至長度、寬度、纖維壁厚等,木材中的纖維還存在著固有的性能變更。瑞典針葉木漿的纖維長度分布從幾分之一毫米至6-7毫米。對于樺木漿,相應的值從幾分之一毫米至3-4毫米。這意味著新鮮纖維素漿在纖維性能分布上主要表現(xiàn)出不均勻性。
表1.若干種不同種類木材的纖維尺寸南方松,Loblolly松,USA 瑞典松桉木 樺木春木 夏木春木 夏木平均長度,mm3.03.5 2.73.0 1.0 1.1平均寬度,μm 45 35 35 25 1622Lumen直徑,μm 32 12 30 10 1016每克木材的纖維數(shù)1 1.5 138量,×107來源(Norman B.,“Pappersteknik”,1991,Stockholm,Institute for PaperEngineering,Kungliga Tekniska Hgskolan)
當制備紙和紙板時,總是要產(chǎn)生一定量的多余材料,即所謂的損紙。損紙可包含邊緣長條,它在最終產(chǎn)品卷上有一定的寬度,這將使得整個機器寬度不能被充分利用,出現(xiàn)二等質(zhì)量等等。根據(jù)產(chǎn)生損紙各因素所涉及的例子,應理解的是,損紙量將隨時間而改變。如果按照質(zhì)量要求并利用整個機器寬度來制備產(chǎn)品的話,那么只會產(chǎn)生少量的損紙。當出于某個原因,按照質(zhì)量要求,例如在機器上改變質(zhì)量將出現(xiàn)一些問題時,不能使用整個機器寬度,損紙量將變得更多。
表2示出了對于不同的損紙混合物,改變的損紙量如何改變?nèi)龑赢a(chǎn)品的纖維組合物的計算例。該例以直接返回至內(nèi)層的損紙為基礎。
表2.最終產(chǎn)品中頂層、內(nèi)層和底層中纖維組分總定量的分配,不僅是標定的,而且是三種不同損紙的混合物損紙混合物,%總重量標定值 0 10 20頂層(%)252527.530內(nèi)層(%)505045 40底層(%)252527.530所有紙和紙板質(zhì)量均包含或多或少標定量的損紙。只有在能夠直接使用整個用量損紙的情況下,有或沒有后處理,才能夠避免由于紙或紙板中標定纖維組分所致的質(zhì)量改變,即如果在生產(chǎn)時例如將產(chǎn)生15%的損紙,與此同時,生產(chǎn)標定應當含15%生產(chǎn)損紙的質(zhì)量。與目前正生產(chǎn)的質(zhì)量相比,由于存在著必須儲存的過量損紙,缺乏損紙,不同纖維組分的儲存損紙,因此在所有其它情況下,借助改變偏離標定纖維組分的纖維組分,損紙將對質(zhì)量改變起作用。隨時間改變的損紙量遲早將對紙和紙板的質(zhì)量造成質(zhì)量變更。
根據(jù)已知的工藝,根據(jù)損紙的數(shù)量,能以不同的方式對損紙進行管理。通常,在漿槽/塔中儲存之后或作為紙卷儲存之后,將破碎的損紙直接回用至紙中或用于多層紙和多層紙板的內(nèi)層中。在理想的情況下,損紙在水中破碎,合適時,通過打漿或精磨隨后進行處理,并與原始包括的纖維素紙漿一起直接回用于生產(chǎn)過程中。然而,改變損紙的數(shù)量經(jīng)常造成必須對損紙進行儲存。儲存能夠以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方式是,在分解和可能的后處理之后,將破碎的損紙儲存于漿槽/塔中。另一種方式是準備高質(zhì)量漿料的紙卷,根據(jù)使用的需要,它將被破碎并在合適時進行后處理。
在多層紙或紙板的情況下,出現(xiàn)問題并不僅僅是改變的損紙量所致。通過將損紙返回至紙板的內(nèi)層中,添加破碎損紙的該內(nèi)層將包含帶有源自外層的纖維的紙漿。由此,根據(jù)其總重量計算的多層紙或紙板,與打算用于紙或紙板外層中的標定種類的纖維相比,將包含更大的比例,并且與打算用于紙或紙板內(nèi)層中的標定種類的纖維相比,將包含更小的比例,例如參見表2。
已知的是,纖維流中的纖維能夠借助篩網(wǎng)或水力旋風分離器進行分級分離,用來分離纖維的篩網(wǎng)主要是根據(jù)纖維的長度,而水力旋風分離器用來分離不同厚度并因此不同纖維柔韌性的纖維。研究表明,借助大小分離(篩網(wǎng)),可能從纖維流中分離出大量短纖維;參見Fredlund M.等人的“Frbttradekvalitetsegenskaper hos kartong genom fraktionering”,STFI-rapport TF 23,1996,Stockholm,STFI;Grundstrm K-J,“STFIs silteknik hjer kvaliteten vidkommersiell drift”,STFI Industrikontakt,1995,no.1,第7-8頁。另外還證明通過使用水力旋風分離器,將能夠從更為挺硬的纖維中分離出柔韌的纖維;參見Wood J.R.和Karnis A.,“造紙紙漿的纖維比表面分布”,Pulp&paperCanada 80(1979)4,第73-78頁;Bliss T.,“利用離心凈化器的二次纖維分離”,Tappi Pulping Conference,1984,217PP;Paavilainen L.,“根據(jù)細胞壁厚度分離針葉木硫酸鹽漿的可能性”,Appita 45(1992)5,第319-326頁。在US5,002,633中,描述了一種旨在根據(jù)造紙中回用最長纖維的紙漿,從短纖維,填料,雜質(zhì)等中分離最長纖維的分離方法。
此外,將不同分離設備組合在用于不同用途的分離體系中是已知的。在US5,403,445中,分離出了用于制備大于70%回用纖維的紙張的回用纖維,而在US5,061,345中,采用一系列的篩網(wǎng)來從填料中分離出纖維。在某些分離體系中,目的是分離出不同性能的纖維,以便能夠在不同層中使用該纖維部分。這描述于US5,147,505中,其中根據(jù)粗度分離紙漿中的纖維,并且將較粗的纖維用于一個層中而將較為纖弱的纖維用于另一層中。在EP0653516A1中,以類似方式提及了將針葉木纖維分成用于一層中的厚壁纖維部分和用于另一層中的薄壁纖維部分。
在Vollmer H.的“Simulering av fraktioneringssystem”(STFI Report TF 81,1997,STFI,Stockholm)中,描述了對于不同操作條件怎樣對分離器進行表征,并且對于給定的操作條件,它們怎樣在不同部分中分布不同性能的纖維。因此,當給定特性分離器的組合的操作條件是已知的并且當輸入纖維流的纖維性能組成是已知的時,可能預言最終纖維部分中纖維的性能組成。
另外,本身也已知的是在線測定纖維特性。所述體系描述于例如Fransson P-I的“Mtningar med STFI FiberMaster i ett kartongbruk”(STFIReport TF 74,1997,STFI,Stockholm);Karlsson H等人的“STFI FiberMaster”(STFI Report TF 70,1997,STFI,Stockholm);Thomsson L等人的“Uppskattning av andelen CTMP i centerskikt vid kartongtillverkning”(STFIReport TF 78,1997,Stockholm,STFI)。
由于纖維原料固有的改變、損紙數(shù)量的改變和損紙組分的改變,現(xiàn)已認識到,完全避免質(zhì)量變更是不可能的。無論如何,所述變更將構成對紙張和紙板質(zhì)量增加要求的問題。當針對有效生產(chǎn)和更低生產(chǎn)成本方面增加要求時,需要著重考慮最佳利用纖維材料。這要求所有用于制備紙張和紙板的纖維材料必須以最佳方式利用,即纖維應當用于最為合適的地方。上述文獻均沒有討論能夠對用于制備紙或紙板的損紙進行管理的問題,以及能夠對該損紙進行實施的問題;因此能夠對所述分離進行控制,以致使以可控比例,能夠使損紙中不同種類的纖維轉換成所生產(chǎn)的紙或紙板中最合適的層。
發(fā)明內(nèi)容
通過本發(fā)明,披露了一種紙板或紙的制備方法,其中將制備中多余的材料、所謂的損紙以最佳方式回用。通過本發(fā)明,能夠控制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可以改善產(chǎn)品的使用性能,并且可以消除紙或紙板中的質(zhì)量變更。
借助如權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方法,實現(xiàn)了這些和其它的目的。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借助對纖維長度,纖維寬度,纖維粗度,纖維形狀以及纖維柔韌性參數(shù)之一或多個的在線表征,確定損紙的纖維組成,同時,以相同的方式確定所生產(chǎn)的纖維部分中的纖維組成,或者進行計算,并且借助對所述參數(shù)之一或多個的間歇表征來確定對于所述給定層的輸入紙漿中的纖維組成。此外,根據(jù)所述參數(shù)之一或多個,即所述給定層的輸入紙漿中的纖維組成,損紙中的纖維組分和所生產(chǎn)的至少一種纖維部分中的纖維組成而對分離進行控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對于供給分離設備的不同纖維組成和操作條件而言,用于分離的分離設備具有間歇分離作用的特征,由此,操作條件指的是對該設備的輸入流,輸入流和輸出流(reject)之間的比率,輸入流的濃度,或類似的操作條件,所述表征組成了所述分離控制的基礎。優(yōu)選的是,借助改變分離設備的至少一個操作條件而連續(xù)地控制分離,所述操作條件包括對設備的輸入流,輸入流和輸出流之間的比率,輸入流的濃度或類似的操作條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用至少兩個步驟進行分離,其中對第一部分進行控制使其主要包含短纖維,而另一部分控制成主要包含長纖維。長纖維部分通過第二步分離來控制,以便由主要含長的柔韌纖維的第二部分和主要含長的挺硬纖維的第三部分組成,然后,在制備紙或紙板時,將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部分,以希望的比例分布至所述給定的層或若干給定的層中。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根據(jù)纖維長度,優(yōu)選利用篩網(wǎng)進行分離,同時根據(jù)纖維厚度并因此纖維柔韌性進行分離,優(yōu)選利用水力旋風分離器進行分離。
利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在現(xiàn)有的化學短纖維漿(優(yōu)選為上述第一部分),化學長纖維漿(優(yōu)選為包含長的柔韌纖維的上述第二部分)和機械漿(優(yōu)選為包含長的挺硬纖維的上述第三部分)中的損紙可以希望的比例回用于希望的層中,所述層將給出更高并且更為均勻的產(chǎn)品質(zhì)量,這是因為,盡管損紙數(shù)量和損紙組成發(fā)生改變,仍可能在層中將產(chǎn)品控制在標定的纖維組成上。
在多層紙或紙板的情況下,利用本發(fā)明,在損紙中存在-化學短纖維可以優(yōu)選回用至其原始外層中,對所述外層施加嚴格的表面性能要求,-機械漿優(yōu)選可以回用于其原始的內(nèi)層中,對所述內(nèi)層施加加填要求,-化學長纖維可以選擇性地在可能的后打漿和/或分離之后用于外層和/或作為增強用于內(nèi)層中。如果主要包含化學長纖維的部分進行進一步分離的話,細小纖維部分能夠輸送至外層,而粗的部分在打漿之后作為增強能夠輸送至內(nèi)層中。
根據(jù)本發(fā)明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分離損紙中不同的纖維組成,能夠控制希望比例的纖維組成,以特定的比例包括在最終產(chǎn)品的某層中。特別是,在線纖維表征,分離器的表征以及不同部分的纖維性能組分的計算使之可能利用分離,以便在分離設備合適組合的幫助下,在每個單獨的步驟,實現(xiàn)對分離進行最佳控制的十分良好的可能性。可以將若干個后續(xù)分離步驟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分離體系,以便定制具有希望纖維性能組成的部分。然后,與標定纖維性能組成相同的標準,可以希望的比例,對在某部分中希望的纖維性能組分進行控制,以便包括在希望的層中。借此,產(chǎn)品即紙或紙板將取得良好的質(zhì)量和該良好質(zhì)量的均勻性,這與該方法中所包括的損紙無關。
下面,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其中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建議實施方案的簡圖,圖2A示出了構成用于篩網(wǎng)的作為纖維長度函數(shù)的纖維接受度例子的圖表,圖2B示出了構成用于旋風分離器的作為纖維長度函數(shù)的纖維接受度例子的圖表,圖3示出了圖2A中的線怎樣隨輸出和輸入篩網(wǎng)之間的比率的增加而改變,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紙板和參考紙板彎曲挺度指數(shù)之間的對比結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簡單地示出了本發(fā)明建議的實施方案。根據(jù)該附圖,以下述步驟描述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
步驟1.紙漿的表征利用在線纖維表征設備4,對每一種紙漿1,2,3進行分析,所述紙漿將用于生產(chǎn)的紙板或紙中的相應層中。由此,根據(jù)不同的纖維性能/纖維組分,例如纖維長度,纖維寬度,纖維粗度(纖維長度重量),纖維形狀,纖維柔韌性等,對紙漿進行分析。對足量的纖維進行分析,以便就每種紙漿的不同性能進行分布。在分離器的隨后表征中,將這些纖維性能/纖維組分用作參考。
當對紙漿1,2,3進行表征時,對紙漿的纖維性能分布進行澄清。
步驟2.分離器的表征將已根據(jù)步驟1就纖維性能進行表征的輸入紙漿供至打算進行表征的分離器(5和/或6)中。用于所述分離器的操作條件和設備在表征設備期間系統(tǒng)地進行改變。例如,設備指的是如果分離器為篩網(wǎng)的話,是所使用的篩籃;或者如果分離器為旋風分離器的話,是所使用的出口噴嘴;即所述設備確定用于分離器的與設計有關的限定。例如,操作條件指的是輸入流,輸入流和輸出流之間的比率,輸入紙漿的濃度,即,確定怎樣對某種設計的某種分離器進行操作的參數(shù)。
在操作條件和設備的系統(tǒng)改變期間,以與步驟1輸入流相同的方式,對輸出流和接受流進行表征。如果不打算對設備進行改進的話,可以充分地有組織地改變操作條件。當確定了輸入、輸出和接受的纖維性能分布時,就分離器的每種操作條件,計算出接受或輸出曲線。圖示性的例子示于圖2A和2B中。
對圖2A和2B圖表的解釋是這樣的在給定種群的一定纖維長度的所有纖維中,其一部分在接受流中,而剩余部分在輸出流中。例如,長度x1的纖維,有y1%在接受流中;因此,100-y1%在輸出流中。長度x2的纖維,有y2%在接受流中;因此,100-y2%在輸出流中。在該圖的兩個圖表還闡明了已在前面描述的事實,即篩網(wǎng)5將根據(jù)纖維長度進行分離,而旋風分離器6將根據(jù)其它的纖維性能(與纖維長度無關的相同纖維接受度)進行分離。在改變篩網(wǎng)或旋風分離器的操作參數(shù)時,如圖2A和2B中所示,相應圖表的曲線將發(fā)生移動。圖3以圖表形式示出了,如果篩網(wǎng)中輸出流和輸入流之間的流量比率發(fā)生改變的話將發(fā)生的情況。由此,增加的流量比率將導致包括在接受流中一定長度纖維的比例減少。
當完成對給定分離器的表征時,就已經(jīng)澄清了,分離器應當怎樣設計和操作,以便利用具有特定纖維性能分布的給定的輸入流,取得就纖維性能分布而言希望的接受流和輸出流。
在本發(fā)明的應用中,上面描述的步驟1和2無需連續(xù)進行,尤其是無需對分離器進行表征。另一方面,輸入紙漿特性的連續(xù)更新可能是有用的。只要分離器是未受損的,那么對分離器的表征將是相關的,但如果設備被改變或如果操作參數(shù)被改變的話,需要重復進行表征,以致使,在表征期間它們將偏離改變不同參數(shù)的間隔。如果不是連續(xù)進行的話,當對紙漿的生產(chǎn)方法進行改進,木材的收集區(qū)域改變,存在著主要的季節(jié)改變等時,可以重新對輸入紙漿進行表征。
步驟3.損紙的表征用與步驟1中的輸入紙漿相同的方式,對作為損紙7返回的、制造的紙或紙板的一部分進行表征。對損紙進行破碎,并利用打漿和精磨進行適當?shù)奶幚怼?br>
當進行了損紙的表征后,利用由損紙得到的纖維性能分布,取得了分離器應當如何控制的基礎,以便根據(jù)纖維性能分布取得希望的接受流和輸出流。
步驟4.分離器的控制就給定的纖維性能分布,根據(jù)每個分離器5,6如何工作的步驟2的知識,由步驟3的損紙7的纖維性能分布組成了對分離器5,6操作條件控制的基礎,以致使,在與輸入紙漿1,2,3的纖維性能分布對比時,損紙部分的纖維性能分布盡可能與其類似。由于原始輸入紙漿1,2,3的纖維性能分布是由步驟1而已知的,因此,根據(jù)損紙7的纖維性能分布,能夠計算出損紙中的纖維組成。該計算的纖維組成支配分離器的操作參數(shù),以致使,操作條件將給出希望的纖維分離。由此,控制了分離,以致使,生產(chǎn)出了主要由第一種纖維組成的第一部分8,它類似于第一種輸入紙漿;主要由第二種纖維組成的第二部分9,它類似于第二種輸入紙漿;主要由第三種纖維組成的第三部分10,它類似于第三種輸入紙漿;借此可以對于各層控制不同的部分。在此所述的類似處,指的是在纖維組分方面的類似。
為了證實,以精確的方式進行控制,用與步驟1中輸入紙漿1,2,3相同的方式,對這些部分8,9,10進行表征。輸入紙漿的纖維性能分布和所述部分的纖維性能分布之間的對比表明了是否需要對操作條件進行可能的調(diào)節(jié),所述調(diào)節(jié)隨后是自動進行的。分離器5,6的物理控制是通過收集處理計算機中有關纖維特性的數(shù)據(jù)而進行的,在所述計算機中進行所有需要的數(shù)據(jù)處理。取決于數(shù)據(jù)處理的結果,然后,處理計算機將信號傳給處理設備,例如閥門,泵等的調(diào)節(jié),以便控制,如果分離器5,6的設備必須進行改進的話,操作條件或問題警報。
對于本發(fā)明,為了以最佳方式進行操作,在操作期間,步驟3和4必須連續(xù)進行。
通過利用輸入紙漿1,2,3纖維性能分布的知識(步驟1)和分離器5,6所使用的工作方法(步驟2),通過對損紙的分析(步驟3)和對分離器的控制(步驟4),所述的四個步驟構成了分離損紙7的體系,結果是,實現(xiàn)了對損紙的纖維分離,所述損紙的特性類似于輸入紙漿。
當將損紙分成若干部分時,其纖維性能分布與原始紙漿大致一致,借助能夠將希望的、可控量的不同部分返回至紙或紙板中,這將對提高質(zhì)量提供可能性并對得到更為均勻的質(zhì)量提供可能性。如果所述產(chǎn)品為多層產(chǎn)品,同樣也為將希望的、可控量的某部分返回至某層中提供了可能性。如果希望以此方式將恒定循環(huán)量的某部分返回至某層中,根據(jù)紙或紙板中標定的纖維組分,需要將不同的部分中間儲存于儲存漿槽或儲存塔中。為了最佳利用各部分,另外也可能有利的是,隨后利用打漿或精磨對各部分進行處理。如果各部分不進行中間儲存,或不進行與各部分中間儲存有關的處理,所述處理能夠在線進行。
如果紙或紙板只由一層組成,中間儲存是尤其有利的。根據(jù)本發(fā)明,可能將部分損紙從先前制造的紙或紙板傳送至該層,所述部分的纖維組成與單層產(chǎn)品中的纖維組成類似。在制備多層產(chǎn)品時,相同的原理當然也可以用于中間儲存。中間儲存另外還可能取得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當用于制備兩層或更多層的紙或紙板時,本發(fā)明是特別優(yōu)選的。
實施例下面的實施例以實驗室規(guī)模試驗得到的結果為基礎。在所述試驗期間,在實驗室紙機中制備標稱定量為200g/m2的三層紙板。外層標稱定量分別為40g/m2,中間層標稱定量為120g/m2。在參考紙板中,外層由化學短纖維/化學長纖維的50/50的混合物組成,中間層由機械纖維/損紙的50/50的混合物組成。將該參考紙板與具有相同的標稱層定量和相同原始紙漿的試驗紙板進行對比。其差別在于,所述損紙用三個步驟進行了分離。在于篩網(wǎng)中進行的第一分離步驟中,分離出了一部分,它被稱為化學短纖維損紙。在第二分離步驟中,在一部分柔韌纖維分離中分離出了長纖維,稱之為化學長纖維損紙,以及部分挺硬纖維,稱之為機械纖維損紙?;瘜W長纖維損紙部分在第三步驟中被分離成由更短、更纖細纖維,化學長纖維損紙,未打漿組成的可接受部分和由更長、更粗的纖維,化學長纖維損紙,已打漿組成的輸出部分。對輸出部分進行重打漿,以便用作增強紙漿。試驗紙板外層中的組分為50/50(化學短纖維+化學短纖維損紙)/(化學長纖維+化學長纖維損紙,未打漿)的混合物,中間層組成為55/45機械纖維/(機械纖維損紙+化學長纖維損紙,已打漿)的混合物。通過將在參考紙板中在中間層中找到的化學纖維返回至在試驗紙板中的外層中,由于從中間層中除去的化學纖維將被增加量的機械纖維替代,因此,將取得明顯的彎曲挺度增加。圖4示出了以彎曲挺度指數(shù)表示的改善的彎曲挺度。中試規(guī)模的試驗可利用實驗室實驗來證實,其中,用與中試規(guī)模中使用的相同紙漿制備三層實驗紙頁。當與參考紙板相比時,試驗紙板有約高出25%的彎曲挺度。這意味著,人們能夠制備出相同彎曲挺度指數(shù)的紙板,但其定量低8%。這樣的定量節(jié)省使得原料成本降低并由此降低生產(chǎn)成本。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所示的實施方案,而是能夠在下面權利要求的范圍內(nèi)進行改變。尤其是認識到,可以以難以確定的方式將損紙分離成若干部分并將其進行傳送,包括任何中間儲存,借此,每個紙廠均獲得了定制其制備方法的獨特可能性。當紙廠彼此相距相當近時,有利的是,也可以在紙廠之間輸送各部分。
權利要求
1.一種制備單層或多層紙或紙板以獲得均勻和高質(zhì)量的紙或紙板產(chǎn)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確定紙或紙板廢料,所謂損紙(7)的纖維組成,然后對所述損紙進行分離(5,6)并將由此得到的至少一種纖維部分(8,9,10)輸送至紙或紙板的給定層中,借此,對所述部分(5,6)進行控制,以致使所得到的纖維部分(8,9,10)中的纖維組分適用于所述給定層的輸入紙漿(1,2,3)中的纖維組分。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在線表征(4)參數(shù)纖維長度,纖維寬度,纖維粗度,纖維形狀和纖維柔韌性之一或多個而確定損紙(7)的所述纖維組成,同時,用相同的方式確定所得到的纖維部分(8,9,10)中的纖維組成,或進行計算,并借助間歇表征所述參數(shù)之一或多個而確定所述給定層的輸入紙漿(1,2,3)中的纖維組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jù)下列之一或多個參數(shù),即,所述給定層輸入紙漿(1,2,3)中的纖維組成,損紙(7)中的纖維組成和所得到的纖維部分(8,9,10)中至少一種內(nèi)的纖維組成,對所述分離(5,6)進行控制。
4.根據(jù)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jù)加至分離設備的不同輸入纖維組分的分離效率和操作條件,間歇地表征用于分離(5,6)的分離設備,借此,操作條件指的是分離設備的輸入流,輸入流和輸出流之間的比率,輸入流的濃度或類似操作條件,所述表征組成了所述分離(5,6)控制的基礎。
5.根據(jù)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優(yōu)選的是,借助改變分離設備的至少一個操作條件而連續(xù)地控制分離(5,6),所述操作條件包括分離設備的輸入流,輸入流和輸出流之間的比率,輸入流的濃度,或類似的操作條件。
6.根據(jù)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離(5,6)之前將所述損紙(7)破碎成纖維懸浮液,然后,在必要時借助打漿或精磨進行后處理。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生產(chǎn)主要由第一種纖維組成的第一纖維部分,其纖維組成類似于給定第一層的輸入紙漿;主要由第二種纖維組成的第二纖維部分,其纖維組成類似于第二給定層的輸入紙漿;在上述至少一個步驟中進行損紙(7)的分離(5或6);然后將所述的第一纖維部分輸送至所述第一層中,將所述的第二纖維部分輸送至所述的第二層中。
8.根據(jù)權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第一纖維部分進行控制,以致使其主要包含短纖維,并對所述第二纖維部分進行控制,以致使其主要包含長纖維。
9.根據(jù)權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第一纖維部分進行控制,以致使其主要包含柔韌的纖維,并對所述第二纖維部分進行控制,以致使其主要包含挺硬纖維。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兩個步驟(5,6)中進行所述的分離,借此,將第一纖維部分(8)控制成主要包含短纖維;將第二纖維部分(9)控制成主要包含長的柔韌纖維;而將第三纖維部分(10)控制成主要包含長的挺硬纖維;然后,在制備紙或紙板時,以希望的比例,將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部分分布至所述給定的層或若干給定的層(1,2,3)中。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纖維部分(8,9,10)混合后將給定層(1,2,3)中計算的纖維組成與所述給定層中的標稱纖維組成進行對比而進行希望比例的分布。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希望比例分布至所述給定層(1,2,3)之一或多個中之前,所述第二纖維部分(9)進一步進行打漿和/或分離。
13.根據(jù)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還包括中間儲存,以及在合適時借助打漿或精磨對一些纖維部分(8,9,10)或全部進行后處理。
全文摘要
一種制備單層或多層紙或紙板以獲得均勻和高質(zhì)量的紙或紙板產(chǎn)品的方法,由此,(4)確定紙或紙板廢料,所謂損紙(7)的纖維組成,然后對所述損紙進行分離(5,6)并將由此得到的至少一種纖維部分(8,9,10)輸送至紙或紙板的給定層中,借此,對所述部分(5,6)進行控制,以致使所得到的纖維部分(8,9,10)中的纖維組成適用于所述給定層的輸入紙漿(1,2,3)的纖維組成。
文檔編號D21D5/00GK1346416SQ008041
公開日2002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2月22日
發(fā)明者馬茨·弗雷德倫德, 安德斯·莫伯格, 弗蘭克·彭, 弗雷德里克·沃納 申請人:斯托拉·科帕伯格斯·伯格斯拉格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