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地磚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磚。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的地磚,一塊磚的邊緣與其相連的另一塊磚的邊緣之間沒有防止它們相互之間產(chǎn)生前后、左右、上下運動的結(jié)構(gòu),因此,將這種地磚鋪在路面上后,有時會產(chǎn)生錯位、傾斜,給人行走造成不便,甚至在受力不均時,發(fā)生損壞或斷裂。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地磚鋪在路面上后,容易產(chǎn)生錯位和傾斜的技術(shù)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地磚。
本實用新型的地磚,其特征在于,其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的全部或部分向外凸出,下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的全部或部分相對向外凸出的部分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的全部或部分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的全部或部分相對凹入的部分向外凸出。
本實用新型的地磚與現(xiàn)有的地轉(zhuǎn)相比,由于其四邊緣具有防止錯位、傾斜的凹凸結(jié)構(gòu),徹底避免了在人腳的踏動下,有時會產(chǎn)生錯位、傾斜,給人行走造成不便,甚至在受力不均時,發(fā)生損壞或斷裂的現(xiàn)象。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一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二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三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四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五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六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七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八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九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十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第十一個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地磚的特征和優(yōu)點會變得跟加明顯。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1和下半部分2。上半部分1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以長方體11向外凸出,下半部分2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長方體11以長方體21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2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以長方體12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2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長方體12以長方體22向外凸出。該種地磚的四個角被切去。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3和下半部分4。上半部分3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以長方體31向外凸出,下半部分4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長方體31以斜面41向內(nèi)傾斜凹入;上半部分3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以長方體32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4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長方體32以斜面42向外傾斜凸出。該種地磚的四個角被切去。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5和下半部分6。上半部分5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以斜面51向外傾斜凸出,下半部分6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傾斜凸出的斜面51以斜面61向內(nèi)傾斜凹入,上半部分5的全部前邊緣的斜面51和下半部分6的全部前邊緣的斜面61在同一個平面上,上半部分5的全部后邊緣的斜面51和下半部分6的全部后邊緣的斜面61在同一個平面上;上半部分5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以斜面52向內(nèi)傾斜凹入,下半部分6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傾斜凹入的斜面52以斜面62向外傾斜凸出,上半部分5的全部左邊緣的斜面52和下半部分6的全部左邊緣的斜面62在同一平面上,上半部分5的全部右邊緣的斜面52和下半部分6的全部右邊緣的斜面62在同一平面上。該種地磚的四個角被切去。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7和下半部分8。上半部分7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以中間一個長方體71向外凸出,下半部分8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長方體71以中間一個長方體81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7的左邊緣和右邊緣72以中間一個長方體72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8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長方體72以一個長方體82向外凸出。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9和下半部分10。上半部分9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以三個相互間隔開的長方體91向外凸出,下半部分10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長方體91以三個相互間隔開的長方體101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9的左邊緣和右邊緣以三個相互間隔開的長方體92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10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長方體92以三個相互間隔開的長方體102向外凸出。
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110和下半部分120。上半部分110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以一個前窄后寬的梯形體111向外凸出,下半部分120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梯形體111以一個前寬后窄的梯形體121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110的左邊緣和右邊緣以一個前寬后窄的梯形體112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120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梯形體112以一個前窄后寬的梯形體122向外凸出。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七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130和下半部分140。上半部分130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以一個上窄下寬的梯形體131向外凸出,下半部分140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梯形體131以一個上寬下窄的梯形體141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130的左邊緣和右邊緣以一個上窄下寬的梯形體132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140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梯形體132以一個上寬下窄的梯形體142向外凸出。
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八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150和下半部分160。上半部分150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以一個上部為長方體下部為上窄下寬的梯形體的組合形體151向外凸出,下半部分160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組合形體151以一個上部為上寬下窄的梯形體下部為長方體的組合形體161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150的左邊緣和右邊緣以一個上部為長方體下部為上窄下寬的梯形體的組合形體152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160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組合形體152以一個上部為上寬下窄的梯形體下部為長方體的組合形體162向外凸出。
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九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170和下半部分180。上半部分170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除中間的半圓體171外向外凸出,下半部分180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部分以長方體181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170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除中間的半圓體172外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180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部分以長方體182向外凸出。該種地磚的四個角被切去。
如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個實施例的地磚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190和下半部分200。上半部分190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以長方體191向外凸出,下半部分200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長方體191除中間的半圓體201外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190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以長方體192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200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長方體192除中間的半圓體202外向外凸出。該種地磚的四個角被切去。
如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一個實施例的地磚邊緣的凹凸結(jié)構(gòu)與圖1相同,中間有一梅花形規(guī)則形狀的通孔300。
在用本實用新型的地磚鋪地面時,將一塊地磚邊緣的凸形結(jié)構(gòu)插入與其相鄰的另一塊地磚的凹形結(jié)構(gòu)中,它們相互配合,形成一個整體,不會產(chǎn)生錯位、傾斜,給人行走造成不便,甚至在受力不均時,發(fā)生損壞或斷裂的現(xiàn)象。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地磚,其特征在于,其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的全部或部分向外凸出,下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的全部或部分相對向外凸出的部分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的全部或部分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的全部或部分相對凹入的部分向外凸出。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地磚,其特征在于,其四個角被切去。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地磚,其特征在于,其中間在厚度方向有通孔。
4.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磚,其特征在于,上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以長方體向外凸出,下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長方體以長方體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以長方體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長方體以長方體向外凸出。
5.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磚,其特征在于上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以長方體向外凸出,下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長方體以斜面向內(nèi)傾斜凹入;上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以長方體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長方體以斜面向外傾斜凸出。
6.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磚,其特征在于,上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以斜面向外傾斜凸出,下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傾斜凸出的斜面以斜面向內(nèi)傾斜凹入,上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的斜面和下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的斜面在同一個平面上,上半部分的全部后邊緣的斜面和下半部分的全部后邊緣的斜面在同一個平面上;上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以斜面向內(nèi)傾斜凹入,下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傾斜凹入的斜面以斜面向外傾斜凸出,上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的斜面和下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的斜面在同一平面上,上半部分的全部右邊緣的斜面和下半部分的全部右邊緣的斜面在同一平面上。
7.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磚,其特征在于,上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除中間的半圓體外向外凸出,下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部分以長方體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除中間的半圓體外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部分以長方體向外凸出。
8.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磚,其特征在于,上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以長方體向外凸出,下半部分的全部前邊緣和全部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長方體除中間的半圓體外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以長方體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的全部左邊緣和全部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長方體除中間的半圓體外向外凸出。
9.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磚,其特征在于,上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以中間一個長方體向外凸出,下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長方體以中間一個長方體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以中間一個長方體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長方體以一個長方體向外凸出。
10.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磚,其特征在于,上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以一個前窄后寬的梯形體向外凸出,下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相對向外凸出的梯形體以一個前寬后窄的梯形體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以一個前寬后窄的梯形體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相對向內(nèi)凹入的梯形體以一個前窄后寬的梯形體向外凸出。
專利摘要一種地磚,其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的全部或部分向外凸出,下半部分的前邊緣和后邊緣的全部或部分相對向外凸出的部分向內(nèi)凹入,上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的全部或部分向內(nèi)凹入,下半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的全部或部分相對凹入的部分向外凸出。本實用新型的地磚其四邊緣具有防止錯位、傾斜的凹凸結(jié)構(gòu),徹底避免了在人腳的踏動下,有時會產(chǎn)生錯位、傾斜,給人行走造成不便,甚至在受力不均時,發(fā)生損壞或斷裂的現(xiàn)象。
文檔編號E01C5/00GK2898100SQ20062010193
公開日2007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3月23日
發(fā)明者金春輝 申請人:金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