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生龍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外殼(1)的衛(wèi)生龍頭,龍頭外殼(1)限制了龍頭的內部空間(9),龍頭外殼外壁(3)構建了由冷、熱入水管道(27)至外臂(5)的過渡結構。龍頭外殼(1)具有安裝入口(53),通過它可以沿著外殼軸向(A)的安裝方向(M)將芯體(11)插入外殼。這個芯體(11)是由冷、熱水及混合通路(20,21,22)組成,冷、熱上水管道(17,19)和混合出水管道(23)連接于混合盒(13),混合后的水通過流體技術導向出水管道(7)。根據本發(fā)明,龍頭外殼(1)包含一個可拆卸的小蓋(33),在它卸開的情況下露出安裝開口(51),方便龍頭外殼(1)沿此安裝開口(53)裝配。
【專利說明】
衛(wèi)生龍頭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
【背景技術】
[0002]這樣的衛(wèi)生龍頭的外殼底座,(下面稱為龍頭外殼)龍頭外殼可以用例如黃銅或鋅加工制作。由黃銅制成的龍頭外殼,通常是冷、熱水供水管道與混合后的出水管道整體澆鑄成型的。相反由鋅制作的龍頭外殼,進出水管道是由插入龍頭外殼的內部塑料腔體構建的。這樣,水就不會接觸到鋅制的外殼內表面。
[0003]通常這類衛(wèi)生龍頭都是利用構建在龍頭外殼內壁中的通道引導水流流向位于側臂的出水口中。龍頭外殼的內部空間狹小,產品安裝需要在龍頭外殼下部留一個裝配開口。在工廠組裝該產品時,塑料內芯以及混合盒等所有部件都是沿外殼的軸向方向被插入到龍頭外殼中的。之后,把覆蓋安裝開口的小蓋沿著位于混合盒外壁的定位槽安裝好。如果龍頭外殼的幾何形狀特別復雜,插入塑料內芯所需的安裝技術會比較難。
[0004]之前說的外殼的軸方向,可以理解為用戶使用水龍頭左右轉動的軸。
[0005]另一種替代的說法應將外殼軸理解成穿過龍頭的橫截面的面重心的面法線。即在把龍頭外殼當做空心圓柱的時候的中心軸。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的主旨是提供一種低成本花費的衛(wèi)生龍頭,這種產品的流水管道與金屬龍頭外殼分隔開,可以使用低成本的鋅壓鑄外殼代替防水但成本較高的黃銅制外殼。除此之外的另一個任務是在使用低成本的鋅注塑外殼的情況下能夠盡量簡化龍頭外殼的裝配和加工流程。
[0007]權利要求1的特征解決了這一需求。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改進方案在從屬權利要求中是可公開的。
[0008]根據權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外殼小帽是可拆卸的。從龍頭外殼中除去外殼小帽,露出安裝開口。借助于該開口來擴展由龍頭外殼的下端入口提供的安裝入口。利用擴展的安裝入口,顯著地簡化了塑料內芯到龍頭外殼的內部空間中的裝配。在進行組裝以后,外殼小帽部分以可反復拆卸的方式安裝在龍頭外殼處。
[0009]利用本發(fā)明,可以提供低成本的衛(wèi)生龍頭,其中可以以簡單方式將水道與龍頭外殼的金屬分開。由此,可以使用低成本的鋅壓鑄件來替代黃銅材料。此外,利用本發(fā)明,特別是在使用低成本的鋅注塑配件后,可以簡化龍頭外殼的裝配和加工。
[0010]通過這種方式,即使龍頭外殼是帶側臂的復雜幾何形狀,仍能保證衛(wèi)生龍頭可以在工廠方便的組裝。由合適的安裝開口尺寸和定位準確的契合定位鍵、槽使得塑料內芯可以在沒有外殼干擾的情況下被插入到龍頭外殼中。
[0011]本發(fā)明這種特殊的組件幾何形狀,既外臂是橫向于安裝方向從龍頭外殼徑向地向外伸出。并且外臂是與龍頭外殼一體化成形的。龍頭外殼的制造用優(yōu)化后的方案,由鋅澆鑄成型。
[0012]龍頭外殼的安裝入口位于底側外殼邊緣。在此,側面伸出的外臂可以以預先給定的軸向距離與底側外殼邊緣在高度上錯開、更具體而言在外殼外壁與外臂的朝向外殼底部的下側之間形成內部轉角區(qū)域的情況下在高度上錯開。對安裝入口進行擴展的開口,經平滑處理后基本上可以用小蓋遮蔽起來,被定位為在軸向上與齊接觸的外臂表面平齊。
[0013]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安裝開口的第一區(qū)段(豎直區(qū)段)從底側外殼邊緣在軸向上延伸直至內部轉角區(qū)域。此外,該安裝開口是由豎直區(qū)段與第二區(qū)段(水平區(qū)段)銜接而成,水平區(qū)段橫向于軸向沿著外臂的下側延伸至外壁邊緣。
[0014]由外臂包圍的內部空間通過上面提到的通道與由龍頭外殼包圍的內部空間連接。外臂內部空間可以由圍繞的側壁以及覆蓋壁來限定,所述側壁和覆蓋壁二者都直接成形在龍頭外殼的外殼外壁部處。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在外臂的覆蓋壁中可以構造通道,通過所述通道可以將出水口中的混合水管道與內芯中的混合水通路形成防水的插拔連接。除插拔外,這個連接部分還是可以轉動的,使得出水口根據需要轉向。
[0015]安裝開口的外殼邊緣和可拆卸的外殼小蓋部分經過優(yōu)化處理,安裝好后可以形成平滑的過度表面。
[0016]為了封閉上述安裝開口,外殼小蓋部分可以設計為一定圓弧彎曲角度,有圓弧表面的小蓋無論水平區(qū)段還是豎直區(qū)段都能與上面所述的龍頭外殼兩個區(qū)段的安裝開口形成完整圓弧表面。
[0017]為了保證龍頭外殼中無接觸的水引導,可插入到龍頭外殼中的塑料內芯可以具有側面延伸部,該延伸部定位在龍頭外殼的外臂中。
[0018]外殼小蓋的水平區(qū)段部分可以在端部具有止擋的契合橋型鍵槽。小蓋邊緣的止擋鍵在組裝位置中與外臂邊緣處對應的凹槽配合連接。同時,外殼小帽的豎直區(qū)段邊緣可以具有用于安裝的形狀,通過螺栓連接與內芯固定。
[0019]為了形成上面提到的出水口插拔連接,內芯的側面延伸部可以具有連接接頭。該連接接頭可以通過在外臂中構造的通道伸出。連接接頭密閉了在內芯中構造的混合水通路。在組裝狀態(tài)下,出水口的相對應的連接件被插接到內芯的連接接頭上。
[0020]在一個技術實現方案中,混合水通路可以位于內芯中與混合盒有一段距離處的水平通路區(qū)段。與該水平通路區(qū)段銜接的是垂直通道區(qū)段,該垂直通路區(qū)段的開口通入出水口中。必要時可以將垂直通路區(qū)段引導直至連接接頭。水平通路區(qū)段以及垂直通路區(qū)段可以在對塑料內芯進行注塑時直接成形。在這種情況下,水平通路區(qū)段由于制造技術的原因而具有外側通路開口,該通路開口可以利用封閉元件、譬如堵頭來密閉。在組裝狀態(tài)下,側臂內側圓柱形內壁卡扣可以防止堵頭脫離。
[0021]本發(fā)明在前面闡述和/或在從屬權利要求中再現的有利實施方式和/或改進方案一一除了例如在引用關系明確或不可簡化的替代方案的情況下以外一一可以單獨地或者以彼此任意組合來應用。
【附圖說明】
[0022]本發(fā)明及其有利的實施方式和改進方案及其優(yōu)點在下面根據附圖予以進一步闡述。
[0023]附圖:
[0024]圖1標識了衛(wèi)生龍頭的立體圖;
[0025]圖2以分解圖標識了衛(wèi)生龍頭;
[0026]圖3標識了衛(wèi)生龍頭的截面圖;
[0027]圖4和5分別標識了來自圖3的細節(jié)X和Y的截面圖;以及圖6標識了衛(wèi)生龍頭沿著來自圖3的截平面A-A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在圖1中標識了具有空心圓柱形龍頭外殼I的衛(wèi)生龍頭,在該龍頭外殼I的圓柱形外殼外壁3處,外臂5從側面伸出。外臂5在其徑向上靠外的端部處承載出水口 7。該出水口 7可以圍繞關于外殼軸A(圖3)軸對稱的垂直軸轉動。
[0029]根據圖3,空心圓柱形龍頭外殼I限定內部空間9,在該內部空間9中,將塑料內芯11與混合盒13—起插入。混合盒13具有從龍頭外殼I中向上引出的水龍頭開關桿15,在操作該開關15時,對流出的混合水進行所需水溫和水量調整。在塑料內芯11中僅僅集成了在圖6中標識的冷水和熱水通路20、22,所述冷水和熱水通路20、22將上水的冷水和熱水管道17、19(圖1)與混合盒13的進口側連接。此外,在塑料內芯11中集成了混合水通路21(圖3或6),該混合水通路21將混合盒13的混合水出口與由出水口 7限定的混合水管道23(圖3)連接。
[0030]在附圖中,龍頭外殼I與外臂5由鋅一體化澆鑄成形。而出水口7可以由黃銅制成。
[0031]從圖3中可以進一步得知,內芯11具有側面延伸部25(圖2),該側面延伸部25通過在外殼外壁3中形成的通道27(圖6)伸入到外臂5中。根據附圖,外臂5的內部空間由側壁部29以及覆蓋壁31包圍形成,所述側壁部29和覆蓋壁31 二者一體化地成形在龍頭外殼I的圓柱形外殼外壁部3處。而外臂5的下側設計了安裝開口,并且被將在后面描述的外殼小帽33覆蓋。
[0032]在外臂5的覆蓋壁31中構造通道35。通過通道35,在延伸部25處成形的連接接頭37伸出,該連接接頭37與出水口 7的連接件39使用防水的插拔連接。被連接的兩部分、即連接接頭37以及出口側的連接件39是以可關于彼此轉動以及防拔出的方式連接的。
[0033]從圖3中可以得知,被構造為基本上旋轉對稱的混合盒13與外殼軸A同軸地插入在塑料內芯11的容納部41中。圖3標識了與混合盒13有一定距離的混合水通路21,水平通路區(qū)段43以及與其銜接的垂直通路區(qū)段45。垂直通路區(qū)段45通過連接接頭37被引導,并且與由出水口 7限定的混合水管道23連接。垂直通路區(qū)段43在其與垂直通路區(qū)段45相對的端部處由于制造技術的原因而具有外側通路開口 47,該外側通路開口 47用堵頭49來密閉。
[0034]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外臂5以軸向距離同底側外殼邊緣12間隔開,其中在外臂5的朝向外殼底部的下側與外殼外壁部3之間形成內部轉角區(qū)域16(圖3),該內部轉角區(qū)域16為90°轉角。
[0035]從圖2中可以得知,龍頭外殼I被構造為由多部分組成、具體而言具有上面已經提到的外殼小蓋部分33。在圖2中,外殼小蓋33已經從龍頭外殼I卸去。由此露出裝配開口51,利用所述缺口可以擴展由龍頭外殼I的底側安裝開口53提供的安裝入口。缺口51具有豎直區(qū)段55,該區(qū)段55從底側外殼邊緣12在軸向上延伸直至內部轉角區(qū)域16。安裝開口 51與其銜接的水平區(qū)段57橫向于軸向在外臂5的下側向外壁邊緣延伸。
[0036]根據附圖,外殼小蓋33具有一定角度圓弧表面59,該部分覆蓋外殼外壁3處的安裝開口 51的豎直區(qū)段55。而水平部分圓弧表面61覆蓋了外臂5的下側處的安裝開口 51的水平區(qū)段51。在此,外殼小蓋33經過設計,其表面圓弧與安裝開口部分圓弧可以平滑過渡。
[0037]為了運行安全的保持,外殼小蓋33的設計圓弧61在端部具有限位阻擋鍵63。根據圖4,邊緣橋形接片63被插入在外臂5的側壁29的限位槽65中。
[0038]而根據圖5,在外殼小蓋33的豎直區(qū)段內部59,有朝向內芯11伸入的安裝區(qū)段67。
[0039]根據圖3或5,該安裝區(qū)段67用定位螺栓69被螺栓固定在了塑料內芯11上。
[0040]在工廠側安裝衛(wèi)生龍頭時,首先將混合盒13插入到塑料內芯11的內部41中。接著,在安裝方向M(圖2)上沿著龍頭外殼I的外殼軸A將塑料內芯11插入到龍頭外殼I的內部空間9中。在此,由缺口 11和安裝開口 53提供的安裝開口的尺寸被確定為使得塑料內芯11可以在無輪廓干擾的情況下應用簡單裝配技術被插入。
[0041]在進行龍頭外殼中的定位以后,將外殼小蓋33以其端部橋形定位鍵63與外殼側的定位槽65契合連接,并且螺栓連接在塑料內芯11處。根據圖4,塑料內芯11在其面向外殼小蓋33的水平區(qū)段61的位置具有支座71。在安裝外殼小蓋33時,通過支座71將預應力施加到外殼小蓋33上,以便保證外殼小蓋33無余隙的固定。
[0042]附圖標記列表
[0043]I龍頭外殼51安裝開口
[0044]3外殼外壁53外壁下端入口
[0045]5外臂55第一區(qū)段(豎直區(qū)段)
[0046]7出水口57第二區(qū)段(水平區(qū)段)
[0047]9內部空間59豎直圓弧表面
[0048]11塑料內芯61水平圓弧表面
[0049]12底側外殼邊緣63定位鍵
[0050]13混合盒65定位槽
[0051]15操作桿(水龍頭開關)67安裝區(qū)段
[0052]16內部轉角區(qū)域71支座
[0053]17,19熱水和冷水管道A外殼軸向
[0054]M安裝方向
[0055]20,21,22 水通路
[0056]23混合水管道
[0057]25延伸部
[0058]27 通道
[0059]29 側壁
[0060]31外壁上表面覆蓋壁[0061 ] 33外殼小蓋
[0062]35 通道
[0063]37連接接頭
[0064]39連接件
[0065]41容納部
[0066]43水平通路區(qū)段
[0067]45垂直通路區(qū)段
[0068]47通路開口
[0069]49 堵頭
【主權項】
1.一種帶外殼(I)的衛(wèi)生龍頭,限制了內部空間(9),龍頭外殼外壁(3)構建了從上水通道(27)到位于出水口(7)的外臂(5)處的過渡結構,此外殼(I)具有安裝開口(53),通過此開口(53)能夠在沿著外殼軸向(A)的安裝方向(M)將內芯(II)插入其內。這個內芯(11)是由冷、熱上水及出水的混合通路(20,21,22)組成,冷、熱上水管道(17,19)和混合出水管道(23)連接在混合盒(13)上,并把混合后的水通過流體技術導向出水管道(7)。其特征在于,龍頭外殼(I)具有可拆卸的小蓋(33),在它卸開的情況下露出安裝開口(51),方便龍頭外殼(I)沿底部的安裝入口(53)進行裝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由確定尺寸的安裝入口(53)和安裝開口( 51)使得塑料內芯(11)能夠在沒有外殼干擾的情況下被插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外臂(5)垂直于安裝方向(M)由龍頭外殼(I)向外伸出,兩者為一體壓鑄成型。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安裝開口(53)由底側外殼邊緣(12)起始,以軸向方向向上延伸至外臂(5)并且沿外臂伸出方向從外殼外壁(3)延伸至外臂邊緣。并形成外殼外壁(3)與外臂(5)的內部轉角區(qū)域(16)。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缺口(51)位于外臂(5)上與軸向垂直。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安裝開口(51)具有:第一區(qū)段(55),從外殼底部邊緣(12)沿軸向向上延伸直至內部轉角區(qū)域(16);以及與其銜接的第二區(qū)段(57),此區(qū)段垂直于軸向,位于外臂(5)的下側。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外臂(5)內部空間由側壁(29)和覆蓋壁(31)圍繞形成,通道(35)位于覆蓋壁(31)上,出水口(7)可以插入通道(35),從而能夠將混合水管道(23)與內芯(II)中的混合水通路(21)連接起來,插拔連接的雙方(37,39)被設計為可以防止拔出并且可轉動的連接結構。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外殼小蓋(33)可由龍頭外殼(I)裝卸,具體而言:小蓋的第一區(qū)段(55)可以覆蓋安裝開口(51)的第一型材腳(59)部分;以及第二區(qū)段(61)可以覆蓋位于外臂(5)下方的開口的第二型材腳(61)部分。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能夠插入到龍頭外殼(I)中的內芯(11)具有側面延伸部(25),所述側面延伸部(25)能夠定位在龍頭外殼(I)的外臂(5)中。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之一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外殼小蓋部分(33)的水平段(61)具有定位橋型止擋鍵(63)、可以與位于外臂(5)的側壁(29)處內側的橋型定位槽(65)相契合。11.根據權利要求8、9或10之一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外殼小蓋部分(33)的豎直段(59)內側具有安裝區(qū)段(67),可以與內芯(11)通過螺釘(69)連接固定。12.根據權利要求7至11之一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為了形成插拔連接,內芯(II)的側面延伸部(25)具有連接接頭(37),所述連接接頭(37)通過構造在外臂(5)中的通道(35)伸出并且能夠被插接在出水口( 7)的連接件(39)上。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混合水通路(21)在內芯(11)中具有與混合盒(13)保持一定距離的水平通路區(qū)段(43)、以及與其銜接的垂直通路區(qū)段(45),所述垂直通路區(qū)段(45)被引導直至連接接頭(37)。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衛(wèi)生龍頭,其特征在于,水平通道區(qū)段(43)由于制造技術的原因而具有外側通路開口(47),所述外側通路開口(47)用封閉元件(49)來密閉。
【文檔編號】E03C1/04GK105980638SQ201580007773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0日
【發(fā)明人】馬蒂亞斯·舒勒, 納塔利亞·林克爾, 烏維·施特爾策爾
【申請人】高儀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