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控式茶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便控式茶壺,屬于生活飲具領域,包括壺體、沏水杯及過濾杯。沏水杯底壁上設導流口,過濾杯套在沏水杯內并通過滑槽結構配合,過濾杯上端設連接環(huán)體,連接環(huán)體內設傳動環(huán)。自傳動環(huán)的上端面,于前后側設相對的軸向沉槽。對應軸向沉槽的槽體下部,于傳動環(huán)的左右側內壁上設徑向卡槽。在壺蓋下端凸臺的內側設軸向延伸的凸環(huán),壺蓋蓋置在傳動環(huán)上后凸環(huán)插入傳動環(huán)內。在壺蓋下端的凸環(huán)上,對應所述徑向卡槽設置翅片。過濾杯的下部設周向均布的徑向臂,徑向臂之間布置濾網(wǎng),徑向臂的自由端延伸至過濾杯的中心位置并連接在一盤體的外壁上。塞閥設在盤體的下端面。其能夠控制泡茶時間,自由實現(xiàn)茶、水分離控制操作,傳動結構可靠、壽命長,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
便控式茶壺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生活飲具領域,具體涉及的為一種方便控制泡茶時間的茶壺。
【背景技術】
[0002]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茶葉的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鑒賞、品茗美好環(huán)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環(huán)境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xiàn)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tǒng)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xiàn)象。在空余時間泡一杯茶,品味茶帶來的清香滋味,而茶葉不僅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藥理作用,還對心腦血管病、癌癥等疾病有一定的藥理功效。
[0003]放進杯里的茶泡久了會導致茶汁過濃,茶汁顏色不佳,有些人并不喜歡過濃的茶汁,特別是晚上如果喝過濃的茶汁會影響睡眠在,則有些茶的品種,泡久了茶味會發(fā)生變化,影響到口感。根據(jù)茶葉品種,品茗者個人口感愛好的不同,對茶葉的泡制時間有所不同。例如紅茶與綠茶茶葉經(jīng)開水沖泡3-5分鐘后,傾出茶汁便可嗅其香味之醇厚,泡制的湯色對于綠茶來說才清碧濃鮮,對于紅茶來說才艷而明亮。
[0004]現(xiàn)有的茶壺多采用茶、水隔離的泡制方式,即將茶葉盛裝在具有濾網(wǎng)的容器或者在茶壺的出水口設置濾網(wǎng),以實現(xiàn)傾倒茶水時能把茶葉與泡制的茶水分離,避免了茶葉被倒出。但是它們都不能對茶與水混合的時間進行控制,所以無法把握茶葉泡制的時間長度,如果不能夠及時引用,會造成茶葉泡制時間過長,而影響口感。
[0005]另外,雖然專利號為ZL201510158557.2、ZL201520201821.1、ZL201520201695.X 的三篇專利文件公開了能夠控制茶與水混合時間的茶具,但是長時間使用后傳動機構容易老化,造成控制傳動失靈,所以使用壽命短。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能夠控制泡茶時間,自由實現(xiàn)茶、水分離控制操作,同時又能延長使用壽命的一種便控式茶壺。
[0007]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控式茶壺,包括壺體、支撐于壺體上端口的沏水杯及套設在沏水杯內的過濾杯。在所述沏水杯的底壁中心設導流口,在沏水杯的內壁上設滑槽。所述過濾杯的外壁與滑槽配合,滑槽的垂直長度大于過濾杯的高度。在所述過濾杯內壁上端固定設置連接環(huán)體,在連接環(huán)體內固定套設傳動環(huán)。自所述傳動環(huán)的上端面,于前后側設置相對的軸向沉槽。對應軸向沉槽的槽體下部,于傳動環(huán)的左右側內壁上設置徑向卡槽。所述軸向沉槽的徑向長度不小于所述徑向卡槽的徑向長度,最好大于之。所述壺蓋下端部的凸臺端面與傳動環(huán)的上端面接觸,在壺蓋下端凸臺的內側設軸向延伸的凸環(huán),壺蓋蓋置在傳動環(huán)上后凸環(huán)插入傳動環(huán)內。在壺蓋下端的凸環(huán)上,對應所述徑向卡槽設置翅片。所述過濾杯的下部設置周向均布的徑向臂,徑向臂之間布置濾網(wǎng),徑向臂的自由端延伸至過濾杯的中心位置并連接在一盤體的外壁上。塞閥設置在盤體的下端面。
[0008]在盤體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別設有軸向的沉孔,兩沉孔之間由螺紋孔連通,上側沉孔內設置螺栓,下側沉孔內設置壓塊,螺栓下端穿過螺紋孔連接壓塊,壓塊外徑與下側的沉孔孔徑一致。在盤體的下端設軸向延伸的環(huán)狀凸緣,塞閥通過滑座裝配在環(huán)狀凸緣內,在壓塊與塞閥的滑座之間設置彈簧。在盤體上端的沉孔上設置密封帽。
[0009]優(yōu)選地,設置在所述沏水杯內壁上的滑槽為圓孔式沉槽,所述過濾杯的外壁與該圓孔式沉槽型面配合。
[0010]優(yōu)選地,在所述徑向臂上端設置加強筋。
[001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2]其能夠控制泡茶時間,自由實現(xiàn)茶、水分離控制操作,傳動結構可靠、壽命長,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發(fā)明中沏水杯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5為本發(fā)明中過濾杯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6為本發(fā)明中傳動環(huán)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7為圖6中A-A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8為壺蓋下端凸環(huán)的徑向剖面示意圖。
[0021 ]圖中:I壺體,11壺柄,2沏水杯,21導流口,22滑槽,3過濾杯,30連接環(huán)體,31徑向臂,311加強筋,32盤體,321螺栓,322壓塊,323彈簧,324密封帽,33塞閥,4傳動環(huán),41軸向沉槽,42徑向卡槽,5壺蓋,51凸環(huán),511翅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便于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方案,下面便結合實施例及原理對其技術內容作進一步的闡述。說明書附圖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發(fā)明所能產(chǎn)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fā)明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間”等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fā)明可實施的范疇。
[0023]如圖1至圖8所示的一種便控式茶壺,包括壺體1、支撐于壺體I上端口的沏水杯2及套設在沏水杯2內的過濾杯3。在所述沏水杯2的底壁中心設導流口 21,在沏水杯2的內壁上設滑槽22。圖示中滑槽22為圓孔式沉槽,過濾杯3的外壁與該圓孔式沉槽型面配合,即滑槽22的內徑與過濾杯3的外徑一致。滑槽22的垂直長度大于過濾杯3的高度。
[0024]如圖2、圖6、圖7所示,在所述過濾杯3內壁上端固定設置連接環(huán)體30(螺紋連接),在連接環(huán)體30內固定套設傳動環(huán)4(螺紋連接)。自所述傳動環(huán)4的上端面,于前后側設置相對的軸向沉槽41 ο對應軸向沉槽41的槽體下部,于傳動環(huán)4的左右側內壁上設置徑向卡槽42 ο所述軸向沉槽41的徑向長度大于所述徑向卡槽42的徑向長度。
[0025]如圖1、圖8所示,所述壺蓋5下端部的凸臺端面與傳動環(huán)的上端面接觸,在壺/5下端凸臺的內側設軸向延伸的凸環(huán)51,壺蓋5蓋置在傳動環(huán)4上后凸環(huán)51插入傳動環(huán)4內。在壺蓋5下端的凸環(huán)51上,對應所述徑向卡槽42設置翅片511。
[0026]如圖1、圖3、圖5所示,所述過濾杯3的下部設置周向均布的徑向臂31,徑向臂31之間布置濾網(wǎng),徑向臂31的自由端延伸至過濾杯3的中心位置并連接在一盤體32的外壁上。塞閥33設置在盤體32的下端面。在盤體32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別設有軸向的沉孔,兩沉孔之間由螺紋孔連通,上側沉孔內設置螺栓321,下側沉孔內設置壓塊322,螺栓321下端穿過螺紋孔連接壓塊322,壓塊322外徑與下側的沉孔孔徑一致。在盤體32的下端設軸向延伸的環(huán)狀凸緣,塞閥33通過滑座裝配在環(huán)狀凸緣內(塞閥33能夠在環(huán)狀凸緣內沿垂直方向滑動,幅度區(qū)間控制在2mm內),在壓塊322與塞閥33的滑座之間設置彈簧323。在盤體32上端的沉孔上設置密封帽324。需要說明的是,在塞閥33的滑座與環(huán)狀凸緣的配合面之間也設至密封防水結構,如在滑座上套設密封環(huán)等。
[0027]為加強徑向臂的剛性,如圖1所示,在所述徑向臂31上端設置加強筋311。
[0028]使用時的初始狀態(tài)為:過濾杯3沿沏水杯2的滑槽22滑到最低端,塞閥33將導流口21密封住。使用時,先向過濾杯3內放入茶葉,在倒入開水后,將壺蓋5上的翅片511對準傳動環(huán)4上的軸向沉槽41,此時壺蓋5的下端面接觸傳動環(huán)4的上端面,接著旋轉壺蓋5使翅片511插入徑向卡槽42,在茶葉泡好時向上提壺蓋5便可經(jīng)傳動環(huán)4使過濾杯3沿滑槽22相對沏水杯2向上移動,此時塞閥33脫離導流口茶水流入壺體I內,拿起壺柄11便可經(jīng)茶水倒出。沏水杯2內的水流凈后,按壓壺蓋5將過濾杯3下壓使其沿滑槽22滑動到最低端。在過濾杯3的底壁上設置盤體32及裝配在盤體32上的螺栓321、壓塊322、彈簧323及密封帽324等結構后(塞閥33能夠相對盤體32沿垂直方向在一定幅度范圍內升降),通過彈簧323的與壓緊作用,能夠保證塞閥33對導流口 21封堵的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設置的彈簧323彈性力不宜過大以防止其使過濾杯3沿滑槽22向上移動。為了保證提拉壺蓋5使過濾杯3相對沏水杯2上移時,沏水杯2因質量不足而跟隨上移,可以使沏水杯2與壺體I之間為固定連接,而非簡單的支撐配合關系,如可以設置為螺紋配合的形式或至過盈配合的形式。
[0029]上述實施方式僅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還有許多方面可以在不違背總體思想的前提下進行改進,對于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可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主權項】
1.一種便控式茶壺,包括壺體、支撐于壺體上端口的沏水杯,在所述沏水杯的底壁中心設導流口,其特征是: 在所述沏水杯的內壁上設垂直方向的滑槽; 還包括套設在沏水杯內的過濾杯;所述過濾杯的外壁與所述滑槽配合,滑槽的垂直長度大于過濾杯的高度; 在所述過濾杯內壁上端固定設置連接環(huán)體,在連接環(huán)體內固定套設傳動環(huán); 自所述傳動環(huán)的上端面,于前后側設置相對的軸向沉槽;對應軸向沉槽的槽體下部,于傳動環(huán)的左右側內壁上設置徑向卡槽;所述軸向沉槽的徑向長度不小于所述徑向卡槽的徑向長度; 所述壺蓋下端部的凸臺端面與傳動環(huán)的上端面接觸,在壺蓋下端凸臺的內側設軸向延伸的凸環(huán),凸環(huán)外徑不大于傳動環(huán)內徑;在壺蓋下端的凸環(huán)上,對應所述徑向卡槽設置翅片; 所述過濾杯的下部設置周向均布的徑向臂,徑向臂之間布置濾網(wǎng),徑向臂的自由端延伸至過濾杯的中心位置并連接在一盤體的外壁上;塞閥設置在盤體的下端面。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控式茶壺,其特征是:在所述盤體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別設有軸向的沉孔,兩沉孔之間由螺紋孔連通,上側沉孔內設置螺栓,下側沉孔內設置壓塊,螺栓下端穿過螺紋孔連接壓塊,壓塊外徑與下側的沉孔孔徑一致;在盤體的下端設軸向延伸的環(huán)狀凸緣,塞閥通過滑座裝配在環(huán)狀凸緣內,在壓塊與塞閥的滑座之間設置彈簧;在盤體上端的沉孔上設置密封帽。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控式茶壺,其特征是:所述軸向沉槽的徑向長度大于所述徑向卡槽的徑向長度。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控式茶壺,其特征是:設置在所述沏水杯內壁上的滑槽為圓孔式沉槽,所述過濾杯的外壁與該圓孔式沉槽型面配合。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控式茶壺,其特征是:在所述徑向臂上端設置加強筋。
【文檔編號】A47G19/14GK106037379SQ201610648600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8月9日 公開號201610648600.8, CN 106037379 A, CN 106037379A, CN 201610648600, CN-A-106037379, CN106037379 A, CN106037379A, CN201610648600, CN201610648600.8
【發(fā)明人】王光英
【申請人】王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