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中醫(yī)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該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是包括以下原料制成:蒲黃,松黃,紫草,地塞米松,山莨菪堿等。本發(fā)明方劑“愈潰散”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各藥相輔相成,起到化瘀、消潰、止血、止痛、清熱、解毒等功能,具有療程短、療效快、治愈率高、治愈后不易復發(fā)等特點,且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對其他皮膚潰爛、濕疹等也有較好的療效。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
[0001](—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
[0002](二)
【背景技術】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一種常見的發(fā)生于口腔粘膜的潰瘍性損傷病癥,多見于唇內偵叭舌頭、舌腹、頰粘膜、前庭溝、軟腭等部位??谇粷儼l(fā)作時疼痛劇烈,局部灼痛明顯,嚴重者會影響飲食、說話,可并發(fā)發(fā)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復發(fā)性口腔潰瘍首先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患者表現(xiàn)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則表現(xiàn)為自身免疫反應,也就是由于各種因素,使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組織抗原,產生免疫反應,而引起組織的破壞而發(fā)病。其次是與遺傳有關系,在臨床中,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發(fā)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另外,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發(fā)作,常常還與一些疾病或癥狀有關,比如消化系統(tǒng)疾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0003]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外用藥治療潰爛膿瘡等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的祖先外用草木灰、鍋灶土等醫(yī)治刀傷出血、膿瘡癰腫潰爛。時至今日,少數民族仍然沿用。宮庭秘方[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中也記載了許多治療皮膚病、止痛止血、燒傷、燙傷、皮膚潰爛、濕疹、黃水瘡等的外用秘方、驗方,流傳至今。清朝吳師在中醫(yī)第一本外治專書中曾論述:外治之理即是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是內治之藥。外治能補內治不及者。經過近千年的醫(yī)療實踐證明,外用藥治療皮膚類疾病的效果不可非議。
[0004](三)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
[0005]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蒲黃20-25份,松黃12-16份,紫草16-20份,絲瓜絡16-20份,淮山12-16份,白花蛇舌草16-20份,吳茱萸葉16-20份,伴蛇蓮16-20份,蟲白蠟13-16份,地塞米松13-16份,山莨菪堿22-26份。
[0006]進一步,包括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蒲黃22份,松黃15份,紫草18份,絲瓜絡18份,淮山15份,白花蛇舌草18份,吳茱萸葉17份,伴蛇蓮18份,蟲白蠟15份,地塞米松15份,山莨菪堿25份。
[0007]將上述原料干燥后分別研末成粉末,過40目篩,按重量份數均勻混合,貯存于密封的玻璃試管或磨口玻璃瓶中,或制作成膠囊保存,本發(fā)明方劑亦可稱為“愈潰營女”。
[0008]使用方法:睡覺前清潔完口腔后,用藥棉棒將該散涂敷于口腔潰瘍處,一日一次,一次用量0.3至0.5g,一般3至5次即可治愈。
[0009]以下是上述本發(fā)明的藥物中各種原藥材的功能和作用:
蒲黃: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Typha angustif ol ia L.)、東方香蒲(Typhaorinntalis Presl)或同屬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剪取蒲棒上的雄花后,曬干,S卩為帶有雄花花粉的蒲黃;性味:甘,平。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痛經,脘腹刺痛,跌撲腫痛,血淋澀痛。《本草綱目》中記載其涼血活血,止心腹諸痛?!侗窘洝分杏浭銎渲寡?、消瘀血。蒲黃具有止血、化瘀、收斂之功效。
[0010]松黃:為松科植物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花粉。春季馬尾松開花期間采收其雄花穗,晾干后搓下花粉,過篩收取其細粉,即為松黃。松黃味甘、性濕、無毒,自古以來就稱之為不老長壽的妙藥?!侗静菥V目》中記載,其有“潤心肺,益氣,防風止血”等功效。松黃不但是一種高級的營養(yǎng)食品原料,還具有祛風、益氣、燥濕、消腫、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濕疹濕瘡、孩童菲子、創(chuàng)傷出血等。
[0011 ] 紫草:性味:苦,寒;歸經: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吐血,衄血,尿血,紫癜,斑疹,黃疸,癰疽,燙傷。
[0012]絲瓜絡: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成熟果實的維管束,性涼,味甘,有通經活絡,解毒消腫的功效。
[0013]淮山:性味:平、甘、無毒;功能主治:健脾、厚腸胃、補肺、益腎;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遺精帶下,小便頻數,消渴,子宮脫垂。
[0014]白花蛇舌草:性味:苦、甘,寒;歸經:歸心、肺、肝、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利濕退黃;主治肺熱喘嗽,肺癰,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癌腫。
[0015]吳茱萸葉:《綱目》:“辛、苦,熱”;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斂創(chuàng);主治霍亂轉筋,心腹冷痛,頭痛,瘡瘍腫毒。
[0016]伴蛇蓮: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濕熱痢疾,腹瀉,痔瘡,牙齦腫痛,口糜,湯火傷,毒蛇咬傷。
[0017]蟲白蠟:性味:甘、淡,溫;功能主治:止血,生肌,定通;主治金創(chuàng)出血,尿血,便血,瘡瘍久潰不斂。
[0018]地塞米松:英文名dexamethasone,中文異名氟米松、氟甲強地松龍、德沙美松等,其藥理作用主要是抗炎、抗毒、抗過敏、抗風濕。本方劑為西成藥地塞米松片劑,0.75mg/片。地塞米松早在1958年Arth與Oliveto等分別合成,1960年Merck et C0.生產地塞米松磷酸鈉,至今上市的地塞米松衍生物已達12種以上。地塞米松因其抗炎、抗毒、抗過敏、抗風濕等功效,近十幾年來,臨床醫(yī)師應用地塞米松治療和預防各類中西藥引起的藥物過敏和治療病毒性感冒引發(fā)的發(fā)燒等癥,使地塞米松臨床用藥量逐年增加,至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地塞米松市場。
[0019]山莨菪堿:英文名Anisodamine,中文別名山莨菪堿氫溴酸鹽、消旋氫溴酸山莨菪堿、654,為我國特產茄科植物山莨菪中提取的一種生物堿,常簡稱“654”,其天然品稱為“654-1”,人工合成方法制得的產品稱“654-2”。山莨菪堿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能。本方劑為西成藥山莨菪堿片劑,1mg/片。山莨菪堿屬于莨菪類藥,在《神農本草》中已有記載,迄今已有2230余年。早在1965年祝壽河教授首先應用我國提取或合成的山莨菪堿搶救感染性休克、出血性小腸炎等,均取得顯著療效。山莨菪堿具有多相藥理作用,其中“活血化瘀止痛”藥理作用較大。
[002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中西醫(yī)結合,各藥相輔相成,起到化瘀、消潰、止血、止痛、清熱、解毒等功能,具有療程短、療效快、治愈率高、治愈后不易復發(fā)等特點,且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對其他皮膚潰爛、濕疹等也有較好的療效。中西藥合理配伍,用藥種類少,藥源易得,制作簡單,外用方便,療效佳,治愈后不易復發(fā)。
[0021](四)【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蒲黃20g,松黃12g,紫草16 g,絲瓜絡16g,淮山12g,白花蛇舌草16g,吳茱萸葉16g,伴蛇蓮16g,蟲白蠟13g,地塞米松13g,山莨菪堿22g。
[0022]將上述原料干燥后分別研末成粉末,過40目篩,按重量份數均勻混合,貯存于密封的玻璃試管或磨口玻璃瓶中,或制作成膠囊保存,即“愈潰散”。
[0023]使用方法:睡覺前清潔完口腔后,用藥棉棒將該散涂敷于口腔潰瘍處,一日一次,一次用量0.3至0.5g,一般3至5次即可治愈。
[0024]按照上述醫(yī)治方法,治療小兒口腔潰瘍患者50例,外用一次愈潰者達25%,2次愈潰者達70%,3次愈潰者達90%,4至5次愈潰者達100%,未見復發(fā)者。
[0025]實施例2:
蒲黃25g,松黃16g,紫草20 g,絲瓜絡20 g,淮山16g,白花蛇舌草20 g,吳茱萸葉20 g,伴蛇蓮20 g,蟲白蠟16g,地塞米松16g,山莨菪堿26g。
[0026]將上述原料干燥后分別研末成粉末,過40目篩,按重量份數均勻混合,貯存于密封的玻璃試管或磨口玻璃瓶中,或制作成膠囊保存,即“愈潰散”。
[0027]使用方法:睡覺前清潔完口腔后,用藥棉棒將該散涂敷于口腔潰瘍處,一日一次,一次用量0.3至0.5g,一般3至5次即可治愈。
[0028]按照上述醫(yī)治方法,治療青少年口腔潰瘍患者50例,外用一次愈潰者達40%,2次愈潰者達80%,3次愈潰者達95%,4至5次愈潰者達100%,未見復發(fā)者。
[0029]實施例3:
蒲黃22g,松黃15g,紫草18 g,絲瓜絡18 g,淮山15g,白花蛇舌草18 g,吳茱萸葉17g,伴蛇蓮18 g,蟲白蠟15g地塞米松15g,山莨菪堿25g。
[0030]將上述原料干燥后分別研末成粉末,過40目篩,按重量份數均勻混合,貯存于密封的玻璃試管或磨口玻璃瓶中,或制作成膠囊保存,即“愈潰散”。
[0031 ]使用方法:睡覺前清潔完口腔后,用藥棉棒將該散涂敷于口腔潰瘍處,一日一次,一次用量0.3至0.5g,一般3至5次即可治愈。
[0032]按照上述醫(yī)治方法,治療中老年口腔潰瘍者100例,外用一次愈潰者達45%,2次愈潰者達75%,3次愈潰者達98%,4至5次愈潰者達100%,未見復發(fā)者。
【主權項】
1.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蒲黃20-25份,松黃12-16份,紫草16-20份,絲瓜絡16-20份,淮山12-16份,白花蛇舌草16-20份,吳茱萸葉16-20份,伴蛇蓮16-20份,蟲白蠟13-16份,地塞米松13-16份,山莨菪喊22-26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蒲黃22份,松黃15份,紫草18份,絲瓜絡18份,淮山15份,白花蛇舌草18份,吳茱萸葉17份,伴蛇蓮18份,蟲白蠟15份,地塞米松15份,山莨菪堿25份。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西藥配伍方劑其特征在于:將上述原料干燥后分別研末成粉末,過40目篩,按重量份數均勻混合,貯存于密封的玻璃試管或磨口玻璃瓶中,或制作成膠囊保存。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5878664SQ201610054195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7日
【發(fā)明人】張立紅
【申請人】張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