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ct頭顱定位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CT頭顱定位架,包括固定支架(6)、中心塊(7)、耳塞調節(jié)桿(2)和耳塞(1),所述中心塊(7)可上下移動式安裝在固定支架(6)上,所述中心塊(7)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耳塞調節(jié)桿(2)和耳塞(1),所述耳塞(1)可移動式安裝在耳塞調節(jié)桿(2)上,所述耳塞調節(jié)桿(2)與中心塊(7)可移動式連接,所述固定支架(6)一側的耳塞調節(jié)桿(2)上裝有鼻架(3),所述中心塊(7)上可旋轉式連接有鼻架支撐(5),所述鼻架支撐(5)上端穿設有鼻架連接桿(4),所述鼻架連接桿(4)的另一端可上下移動式穿設在鼻架(3)上;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傳統(tǒng)的在進行CT檢查時頭顱定位不準的問題,提高了掃描圖像質量,節(jié)省了檢查費用及減少了放射劑量,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專利說明】一種CT頭顱定位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CT頭顱定位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鼾癥患者或牙頜畸形患者治療前后均需行X線頭顱定位片檢查及CT檢查,以明確患者上氣道和頜面畸形情況。其中,X線頭顱定位片對軟組織的顯影不如CT清楚。在進行CT檢查時,如同時將頭顱定位,在頭顱掃描定位時,即可獲得同X線頭顱定位片檢查一致的頭顱側位片,并且軟組織影像更加清楚,即在不增加放射劑量及次數的情況下,一次CT檢查同時完成頭顱定位檢查,然后利用CT工作站的測量技術完成患者的上氣道及頭影測量,獲得患者上氣道和頜面畸形數據。然而,傳統(tǒng)的在進行CT檢查時,患者頭部僅有一個帶有弧形槽的頭墊,在實際工作中不容易擺放和固定被檢者的頭部,導致了 CT頭部檢查的圖像質量下降,甚至得到的圖像無法診斷,只能重復性掃描,從而延長了患者的檢查時間,增加了患者所遭受的不必要的輻射損傷,同時又給CT機造成了過多的負荷,影響了機器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種CT頭顱定位架,解決了傳統(tǒng)的在進行CT檢查時頭顱定位不準的問題,提高了掃描圖像質量,節(jié)省了檢查費用及減少了放射劑量,且使用方便,實用性強,可靠性高。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設計一種CT頭顱定位架,包括固定支架6、中心塊7、耳塞調節(jié)桿2和耳塞1,所述中心塊7可上下移動式安裝在固定支架6上,所述中心塊7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耳塞調節(jié)桿2和耳塞1,所述耳塞I可移動式安裝在耳塞調節(jié)桿2上,所述耳塞調節(jié)桿2與中心塊7可移動式連接,所述固定支架6 —側的耳塞調節(jié)桿2上裝有鼻架3,所述中心塊7上可旋轉式連接有鼻架支撐5,所述鼻架支撐5上端穿設有鼻架連接桿4,所述鼻架連接桿4的另一端可上下移動式穿設在鼻架3上。
[0005]所述耳塞I包括耳塞支架和耳塞桿,所述耳塞桿穿設于耳塞支架上部,所述耳塞桿上設有調節(jié)螺栓,所述耳塞支架下部可移動式穿設在耳塞調節(jié)桿2上。
[0006]所述中心塊7兩側的耳塞調節(jié)桿2之間的可調距離為180_240mm。
[0007]所述耳塞調節(jié)桿2上耳塞I處設置有刻度。
[0008]所述固定支架6下端設置有固定夾具,所述固定夾具底端設有調節(jié)螺栓。
[0009]本實用新型同現(xiàn)有技術相比,結構新穎、簡單,設計合理,通過將耳塞調節(jié)桿上的耳塞置于患者的外耳道內,固定耳塞調節(jié)桿和耳塞,以及將鼻架連接桿置于患者的鼻根部,固定鼻架連接桿,從而能夠準確定位患者頭顱,以便進行如鼾癥、牙頜畸形患者頭顱的CT定位和測量,這樣即可在CT掃描時獲得軟組織影像更加清楚的標準頭顱定位片,無需再行X線頭顱定位檢查,節(jié)省了檢查費用及減少了放射劑量,解決了 CT時頭部定位不準的問題,提高了掃描圖像質量;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CT頭顱定位架使用方便,實用性強,可靠性高,為順利成功地進行手術提供確切而可靠的數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0012]圖中:1、耳塞 2、耳塞調節(jié)桿 3、鼻架 4、鼻架連接桿 5、鼻架支撐6、固定支架7、中心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進一步說明:
[0014]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固定支架6、中心塊7、耳塞調節(jié)桿2和耳塞1,所述中心塊7可上下移動式安裝在固定支架6上,所述中心塊7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耳塞調節(jié)桿2和耳塞1,所述耳塞I可移動式安裝在耳塞調節(jié)桿2上,所述耳塞調節(jié)桿2與中心塊7可移動式連接,所述固定支架6 —側的耳塞調節(jié)桿2上裝有鼻架3,所述中心塊7上可旋轉式連接有鼻架支撐5,所述鼻架支撐5上端穿設有鼻架連接桿4,所述鼻架連接桿4的另一端可上下移動式穿設在鼻架3上。
[0015]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耳塞I包括耳塞支架和耳塞桿,所述耳塞桿穿設于耳塞支架上部,所述耳塞桿上設有調節(jié)螺栓,所述耳塞支架下部可移動式穿設在耳塞調節(jié)桿2上;所述中心塊7兩側的耳塞調節(jié)桿2之間的可調距離為180-240mm,所述耳塞調節(jié)桿2上耳塞I處設置有刻度;所述固定支架6下端設置有固定夾具,所述固定夾具底端設有調節(jié)螺栓。
[0016]本實用新型由耳塞、耳塞調節(jié)桿、鼻架、鼻架連接桿、鼻架支撐、固定支架及中心塊等組成,主要應用于鼾癥、牙頜畸形患者頭顱的CT定位和測量。使用時,通過固定支架將該頭顱定位架固定于CT檢查床的頭端,患者將頭放于定位架兩側耳塞調節(jié)桿的中央,調節(jié)耳塞調節(jié)桿及患者的頭位,將耳塞置于患者的外耳道內,固定耳塞調節(jié)桿和耳塞;再調節(jié)鼻架連接桿,將鼻架連接桿置于患者的鼻根部,固定鼻架連接桿,即通過固定兩側的耳塞調節(jié)桿及正中的鼻架連接桿,將患者的頭位固定,這樣即可在CT掃描時獲得軟組織影像更加清楚的標準頭顱定位片,無需再行X線頭顱定位檢查,節(jié)省了檢查費用及減少了放射劑量。其中,耳塞能夠實現(xiàn)微調,兩根耳塞調節(jié)桿左右之間的距離為180-240mm可調,鼻架連接桿能夠實現(xiàn)前后可調。
[0017]本實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CT頭顱定位架,包括固定支架(6)、中心塊(7)、耳塞調節(jié)桿(2)和耳塞(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塊(7)可上下移動式安裝在固定支架(6)上,所述中心塊(7)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耳塞調節(jié)桿(2)和耳塞(1),所述耳塞(I)可移動式安裝在耳塞調節(jié)桿(2)上,所述耳塞調節(jié)桿(2 )與中心塊(7 )可移動式連接,所述固定支架(6 ) —側的耳塞調節(jié)桿(2 )上裝有鼻架(3),所述中心塊(7)上可旋轉式連接有鼻架支撐(5),所述鼻架支撐(5)上端穿設有鼻架連接桿(4),所述鼻架連接桿(4)的另一端可上下移動式穿設在鼻架(3)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CT頭顱定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I)包括耳塞支架和耳塞桿,所述耳塞桿穿設于耳塞支架上部,所述耳塞桿上設有調節(jié)螺栓,所述耳塞支架下部可移動式穿設在耳塞調節(jié)桿(2 )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CT頭顱定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塊(7)兩側的耳塞調節(jié)桿(2)之間的可調距離為180-240mm。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CT頭顱定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調節(jié)桿(2)上耳塞(I)處設置有刻度。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CT頭顱定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6)下端設置有固定夾具,所述固定夾具底端設有調節(jié)螺栓。
【文檔編號】A61B6/04GK203408057SQ201320491390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2日
【發(fā)明者】易紅良, 殷善開, 關建, 張玉君, 劉素茹, 劉玉璞, 周建榮 申請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上海怡文展示設計制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