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統(tǒng)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yī)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由于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fā)黃的癥狀和體征。其是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其中以目睛黃染為本病特征。西醫(yī)根據(jù)黃疸發(fā)生的機理將黃疸分為“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三類,常見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膽石癥,膽囊炎以及消化系統(tǒng)腫瘤等疾病。西醫(yī)臨床診斷上必須 詳細了解病史、癥狀,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以獲得對黃疸病因的初步印象。然后根據(jù)每個黃疸病例的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實驗室輔助檢查,作出比較可靠的臨床診斷。再針對引起黃疸的因素或原發(fā)病進行根本治療。而黃疸的病因多,往往存在治療難度大、達不到預期效果的不足。中醫(yī)認為,黃疸的病因主要是濕。從臟腑方面,主要脾胃肝膽,且往往由脾胃涉及肝膽,脾主運化而惡濕,如飲食不節(jié),嗜酒肥甘,或外感濕熱之邪,均可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脾失健運,濕邪壅阻中焦,則脾胃升降失常,脾氣不升,則肝氣郁結不能疏泄,胃氣不降,則膽汁的輸送排泄失常,濕邪郁遏,導致膽汁浸入血液,溢于肌膚,因而發(fā)黃。根據(jù)中醫(yī)理論,針對黃疸的發(fā)病機理,以清熱化濕、健脾和胃為治療原則,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配制方便、藥源廣、成本低、療效顯著、作用可靠、無副作用的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20-40份,郁金10-20份,柴胡6-18份,積實5-15份,獲茶10-20份,甘草3-9份,川楝子10-20份,青皮6-18份,板藍根10-30份,赤芍10-20份,連翹10-20份,桅子6-18份,厚樸6-18份,赤小豆20-40份,淡竹葉5_15份。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30份,郁金15份,柴胡12份,枳實10份,茯苓15份,甘草6份,川楝子15份,青皮12份,板藍根20份,赤芍15份,連翹15份,桅子12份,厚樸12份,赤小豆30份,淡竹葉10份。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和臨床經(jīng)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中茵陳具有清熱利濕、保肝利膽的功效;郁金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的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熱、升陽舒肝的功效;枳實具有化痰散痞、破氣消積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的功效;青皮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板藍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桅子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厚樸具有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的功效;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功效 ’淡竹葉具有清熱除煩、利尿的功效。本發(fā)明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jīng)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xié)同作用,共奏以清熱利濕、疏肝泄熱、益脾和胃、涼血解毒、行氣化瘀的功效,對黃疸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本發(fā)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其遵循中醫(y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jīng)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作用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xiàn)毒副作用,總有效率91. 3%,治愈率達65%。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I
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30g,郁金15g,柴胡12g,枳實10g,茯苓15g,甘草6g,川楝子15g,青皮12g,板藍根20g,赤芍15g,連翅15g,桅子12g,厚樸12g,赤小豆30g,淡竹葉IOg0實施例2
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20g,郁金20g,柴胡6g,枳實15g,茯苓10g,甘草9g,川楝子10g,青皮18g,板藍根10g,赤芍20g,連翹IOg,桅子18g,厚樸6g,赤小豆40g,淡竹葉5g。實施例3
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40g,郁金IOg,柴胡18g,枳實5g,茯苓20g,甘草3g,川楝子20g,青皮6g,板藍根30g,赤芍10g,連翹20g,桅子6g,厚樸18g,赤小豆20g,淡竹葉15g。實施例4
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25g,郁金18g,柴胡10g,枳實13g,茯苓13g,甘草7g,川楝子12g,青皮16g,板藍根15g,赤芍18g,連翅12g,桅子16g,厚樸8g,赤小豆35g,淡竹葉7g。實施例5
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35g,郁金13g,柴胡16g,枳實Sg,茯苓18g,甘草4g,川楝子17g,青皮10g,板藍根25g,赤芍12g,連翹17g,桅子9g,厚樸15g,赤小豆25g,淡竹葉13g。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臨床療效總結
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觀察病例103例,其中男56例,女47例,年齡20 65歲。病程30-90天。二、診斷依據(jù)
(1)、目黃、膚黃、尿黃,以目黃為主;
(2)、初起有惡寒發(fā)熱,納呆厭油,惡心嘔吐,神疲乏力,或大便顏色變淡。黃疸嚴重者皮膚瘙癢;
(3)、有飲食不節(jié),肝炎接觸或應用化學制品藥物等病史;(4)、肝臟、脾臟或膽囊腫大,伴有壓痛或觸痛;
(5)、血清膽紅素(直接或間接),尿三膽試驗,血清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r-谷酰轉酞酶,,堿性磷酸酶以及B超、膽囊造影、X線胃腸造影等有助病因診斷;
(6)、必要時作甲胎球白測定,胰、膽管造影,CT等檢查,以排除肝、膽、胰等惡性病變。三、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組合物中的組分、用量根據(jù)患者的體重、年齡及癥狀酌情增減。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一周為一個療程。二、療效標準
(1)、治愈黃疸消退,其他癥狀消失,實驗室指標正常;
(2)、好轉黃疸及其他癥狀減輕,膽紅素正?;蚪档?,其他實驗室指標好轉;
(3)、未愈黃疸不退或加深,其他癥狀及實驗室指標無改善。四、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1-10個療程,治愈67例,好轉27例,無效9例。治療期間未發(fā)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I :
許某,女,58歲。反復右上腹痛2個半月。就診時癥見右上腹部疼痛,陣發(fā)性加劇,惡心、嘔吐,目黃、膚黃、小便黃,高熱,皮膚黃染。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5個療程,黃疸消退,肝功能恢復正常。病例2
張某,男,45歲。就診時,皮膚黃染如橘皮色,自訴惡心厭油食,小便如濃茶。舌淡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2個療程,皮膚、鞏膜黃色變淺,小便呈黃色,大便尚可;續(xù)服3個療程,皮膚恢復正常,食欲增加,小便清白,大便如常,舌淡苔薄黃,脈浮滑。實驗室檢查肝功能恢復正常。繼服I個療程以鞏固療效,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20-40份,郁金10-20份,柴胡6-18份,枳實5-15份,茯苓10-20份,甘草3-9份,川楝子10-20份,青皮6-18份,板藍根10-30份,赤芍10-20份,連翅10-20份,桅子6_18份,厚樸6-18份,赤小豆20-40份,淡竹葉5-15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30份,郁金15份,柴胡12份,枳實10份,茯苓15份,甘草6份,川楝子15份,青皮12份,板藍根20份,赤芍15份,連翹15份,桅子12份,厚樸12份,赤小豆30份,淡竹葉10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黃疸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茵陳20-40份,郁金10-20份,柴胡6-18份,枳實5-15份,茯苓10-20份,甘草3-9份,川楝子10-20份,青皮6-18份,板藍根10-30份,赤芍10-20份,連翹10-20份,梔子6-18份,厚樸6-18份,赤小豆20-40份,淡竹葉5-15份。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利濕、疏肝泄熱、益脾和胃、涼血解毒、行氣化瘀的功效,治療黃疸療效顯著,作用可靠。本發(fā)明組合物組分藥源廣、配制簡便、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961674SQ20121035853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柳暉 申請人:榮成市崖頭美全口腔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