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組織的炎癥。表 現(xiàn)為充血或者水腫,患者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鼻塞,流清水涕,鼻癢,喉部不適,咳嗽等癥狀。鼻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易發(fā)難治,被列為醫(yī)學難題之一,其發(fā)病率高,病程時間長,若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會引起呼吸系統(tǒng)各種并發(fā)癥,嚴重的甚至會引發(fā)心肺疾病及至產(chǎn)生鼻咽癌等,因此目前針對鼻炎病,人們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法,如針對性滴藥、局部性激光穿刺、藥物沖洗等,但由于藥物成分的局限,及治療方法的缺陷,這些治療方法對鼻炎病的炎癥只是具有一定的療效,可以暫時緩解炎癥癥狀,但并不能一下做到徹底根治其病源,何況鼻炎病本來就屬于病源極深的頑固性疾病、發(fā)病時間長、病情不斷反復,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治標容易治本難。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制作方法簡單、使用方便、療效快、治愈率高的治療鼻炎的中藥及其制造方法。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制備該中藥的原料組成為龍眼核200 400克、通天竅30 80克、細辛30 80克、辛荑30 80克、田七30 80克、撫川芎30 80克、午節(jié)200 400克、梅冰片100 200克。本發(fā)明所述的中藥,其更優(yōu)選的中藥材料配方是龍眼核25(Γ350克、通天竅40 60克、細辛40 60克、辛荑40 60克、田七40 60克、撫川芎40 60克、午節(jié)250-350克、梅冰片130 170克。一種治療鼻炎中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A :提取制備該中藥的原料
Ca)龍眼核20(Γ400克,通過鍛壓、翻炒、晾曬完全除去水分后制成粉末狀并待用;龍眼核又名桂圓核仁,是常綠喬木植物的果實核仁,核內(nèi)含肥皂草素及脂肪化學成分,味澀,具止血,定痛,理氣,化濕主治功能,本發(fā)明針對鼻炎病“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組織的炎癥”易發(fā)炎、甚至潰爛的病癥,取龍眼核止血、收斂之功效,與本發(fā)明的其它組合藥材同時使用效果顯著。(b)通天竅30 80克、細辛30 80克曬干后完全除去水分待用;
通天竅又名鵝不食草,石胡妥一年生小草本植物,可主治鼻淵、鼻息肉、喉痹、腫毒等,《本草綱目》謂之石胡妥,利九竅,通鼻氣之藥也;其味辛烈,其氣辛熏,其性升散,本發(fā)明針對鼻炎病“患者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鼻塞,流清水涕,鼻癢”的病癥,取通天竅能通肺經(jīng),上達頭腦主治功能;通鼻竅又打通腦竅;《四聲本草》謂之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與本發(fā)明其它藥物組合在一起使用對治療各種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單純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等有特別療效。
細辛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發(fā)明主取其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等功效。細辛在主治鼻淵方面療效獨特,該品辛散溫通,芳香透達,散風邪,化濕濁,通鼻竅,常用治鼻淵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頭痛者,為治鼻淵之良藥,宜與白芷、蒼耳子、辛夷等散風寒、通鼻竅藥配伍療效顯著。(C)辛荑30 80克、田七30 80克、撫川芎30 80克經(jīng)翻炒、晾曬后完全除去水分并制成粉末狀待用;
辛荑為木蘭科植物望春花、玉蘭或武當玉蘭的干燥花蕾。具散風寒,通鼻竅之功能,主治鼻塞,鼻淵,鼻流濁涕等病癥,其與本發(fā)明其它組合藥物一起,治療急性或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竇炎、副鼻竇等具有特別功效。 田七又名三七,多年生草本植物,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藥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本發(fā)明取其止血,散瘀,消腫,定痛等功效,其與本發(fā)明其它組合藥物一起使用,療效非常顯著。撫川芎又名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川芎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钛铕鲎饔脧V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癥;祛風止痛,效用甚佳,可治頭風頭痛、風濕痹痛等癥,本發(fā)明取其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等功效,其與本發(fā)明其它藥物組合在一起使用療效更顯著。(d)午節(jié)20(Γ400克,經(jīng)剁碎、曬干后完全去除水分并制成粉未狀待用;
午節(jié)學名蓮藕,具清熱涼血蓮藕生用性寒,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癥;蓮藕味甘多液、對熱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為有益;可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單寧酸,有收縮血管作用,可用來止血。藕還能涼血,散血,中醫(yī)認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熱病血癥的食療佳品,其與本發(fā)明其它藥物組合在一起使用療效更顯著。B :將以上步驟制成的待用粉末材料與梅冰片10(Γ200克充分混合,并進行精細研磨;
梅冰片其原植物為常年喬木,《本草匯言》謂之冰片,開竅辟邪之藥也,性善走竄,啟發(fā)雍閉,開達諸竅,無往不通,然芳香之氣能辟一切邪惡,辛烈之性能散一切風熱。此藥辛香芳烈,善散善通,為效極捷。本發(fā)明取其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等功效,其與本發(fā)明其它組合藥物同時使用,對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鼻炎、鼻塞、鼻流清涕、鼻流濁涕、鼻血、鼻干、鼻痛、鼻腫、鼻扇、鼻赤、鼻青、鼻冷、鼻黑、鼻崩等皆有顯著療效,且藥物成粉未狀,藥粉直達病區(qū),經(jīng)呼吸,直接化解而達到最佳療效。C :將以上步驟制成的混合物以12(Γ180目的竹篩進行過篩;
D :將以上步驟制成的混合物在零下5 10度的冷藏柜中進行冷凍,冷凍時間一 三個
月;
F :將冷凍后的混合物取出,用葫蘆瓶灌裝后即可使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藥物
性狀褐色粉末;
功效舒暢肺胃,順通七竅,益氣而通十二經(jīng)脈,補虛易損、祛除毒素;能改善鼻通氣、使呼吸更順暢;對治療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鼻炎、鼻塞、鼻流清涕、鼻流濁涕、鼻血、鼻干、鼻痛、鼻腫、鼻扇、鼻赤、鼻青、鼻冷、鼻黑、鼻崩等有顯著療效;
用量用法每日三餐飯后,用前將鼻腔內(nèi)的鼻涕清理干凈,將藥粉對準鼻腔吸入微量。吸入后配合雙拇指輕擦迎香穴、十指輕叩頭皮,能收到更滿意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取制備該中藥的原料龍眼 核300克、通天竅50克、細辛50克、辛荑50克、田七50克、撫川芎50克、午節(jié)300克、梅冰片150克。噴敷兩用藥的具體制造方法是將以上頭七種組合藥物分別通過鍛壓、反復翻炒、反復晾曬等方式完全除去水分后制成粉末狀與梅冰片充分混合,并進行精細研磨;將研磨后藥物粉末以12(Γ180目篩進行過篩;將過篩后的藥物在零下5 10度的冷藏柜中進行冷凍,冷凍時間一 三個月,去除藥物本身具有的火氣;將冷凍后的藥物取出,用葫蘆噴壺灌裝即成可噴敷兩用之中藥。總之,本發(fā)明之中藥具舒暢肺胃、順通七竅、益氣而通十二經(jīng)脈、補虛易損等功效,對改善鼻通氣有顯著療效,且能使呼吸更順暢,對治療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鼻炎、鼻塞、鼻流清涕、鼻流濁涕、鼻血、鼻干、鼻痛、鼻腫、鼻扇、鼻赤、鼻青、鼻冷、鼻黑、鼻崩等有顯著療效,由于本發(fā)明的藥物呈粉未狀,病人在吸入粉末后,粉未直達病區(qū),經(jīng)呼吸到達病區(qū),直接化解而達到最佳療效。利用本發(fā)明之藥物組合通過其它制作工藝還可制成各種膠囊、顆粒甚至水劑等中藥形式,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制備該中藥的原料組成為龍眼核20(Γ400克、通天竅30 80克、細辛30 80克、辛荑30 80克、田七30 80克、撫川芎30 80克、午節(jié)200 400克、梅冰片100 200克。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制備該中藥的原料組成為龍眼核300克、通天竅50克、細辛50克、辛荑50克、田七50克、撫川芎50克、午節(jié)300克、梅冰片150克。
3.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A :提取制備該中藥的原料 Ca)龍眼核20(Γ400克,通過鍛壓、翻炒、晾曬完全除去水分后制成粉末狀待用; (b)通天竅3(Γ80克、細辛3(Γ80克曬干后完全除去水分待用; (c)辛荑30 80克、田七30 80克、撫川芎30 80克、午節(jié)200 400克經(jīng)翻炒、晾曬后完全除去水分并制成粉末狀待用; B :將以上步驟制成的待用粉末與梅冰片10(Γ200克充分混合,并進行精細研磨; C :將以上步驟制成的藥物以12(Γ180目篩進行過篩; D :將以上步驟制成的藥物在零下5 10度的冷藏柜中進行冷凍,冷凍時間一 三個月; F :將冷凍后的藥物取出,用葫蘆噴壺灌裝即成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及其制造方法;以往治療鼻炎的藥物只能緩解炎癥癥狀,不能徹底根治其病源,治標容易治本難;本發(fā)明使用將龍眼核、通天竅、細辛、辛荑、田七、撫川芎、午節(jié)分別通過鍛壓、反復翻炒、反復晾曬等方式完全除去水分后制成粉末狀與梅冰片充分混合并進行精細研磨,將研磨后藥物粉末過篩后存放在零下5~10度的冷藏柜中冷凍一~三個月時間,去除藥物本身具有的火氣,取出后用葫蘆噴壺灌裝即成可噴敷兩用之中藥;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清風熱、通鼻竅的功效;對治療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鼻炎、鼻塞、鼻流清涕、鼻流濁涕、鼻血、鼻干、鼻痛、鼻腫、鼻扇、鼻赤、鼻青、鼻冷、鼻黑、鼻崩等有顯著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77GK102764332SQ20121028984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5日
發(fā)明者陳國豐 申請人:陳國豐